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对空间机动目标的可靠拦截,研究防空导弹制导盲区情况下常规破片战斗部的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在已知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作为先验信息条件下,通过目标最大机动能力估计制导盲区内目标潜在运动的状态集合;建立破片飞散的数学模型,根据目标状态集合和破片飞散特性求解防空导弹最佳交会状态和引信最佳起爆时间;采用Gauss伪普法,以末端弹目相对位置、弹目视线角和速度矢量夹角作为约束,求解导弹实时最优控制输入,使防空导弹到达最佳拦截位置。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制导和引信及战斗部一体化设计方法能够实现引信最佳起爆控制和目标可靠拦截,对战斗部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研究了将成熟的比相无线电引信技术和调频无线电引信技术应用到防空导弹试验中的具体设想,用来获取防空导弹试验中导弹炸点相对于目标的方位和距离,用来获得防空导弹抗干扰试验中所需要的干扰装置,从比相无线电引信和调频无线电引信的工作原理入手介绍了其技术转移的可行性,得出了一些结论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超低空引信采用距离波门压缩技术,利用下底天线测高结果进行目标支路距离波门压缩会造成引信检测概率损失。在考虑导弹姿态角(包括滚动角和俯仰角)情况下,推导了引信三个天线通道海面回波距离公式,从而得到了截止距离压缩因子与天线前倾角、导弹滚动角和俯仰角的关系,引信根据导弹姿态和测高结果进行截止距离调整,可提高引信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4.
国内简讯     
1995年11月,八○二所研制的“纳秒随机脉位调制脉冲多卜勒引信通过了由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预研课题部级鉴定。 该引信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在国内首次将纳秒随机脉位调制和脉冲多卜勒技术结合在一起,研制成无距离模糊锐截止距离律特性的无线电引信。为获得良好的无模糊的锐截止距离特性,利用模糊函数理论和随机信号统计理论,求得了引信信号的模糊函数和随机脉位最佳分布  相似文献   

5.
该文论述了国外防空导弹近炸引信体制和主要关键技术,剖析国外新一代防空导弹引信与导引头一体化设计的特点和技术途径,提出了防空导弹近炸引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空中目标突防性能的不断提高,给防空作战带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对作为海上防空作战主要武器的舰空导弹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说明了影响舰空导弹作战效能的多种因素,其中舰空导弹的战斗部特性和引信特性是影响舰空导弹作战效能的两个重要因素.分析了舰空导弹战斗部的特性,总结了舰空导弹的引信特性、工作原理、分类以及结构.讨论了舰空导弹的引战配合特性以及影响舰空导弹引战配合特性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场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是防空导弹引信设计、研制和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以往工作的总结,并根据目前我国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了防空导弹研制各个阶段应开展的近场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了国外防空导弹引信技术研究与发展概况,列举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导弹引信主要技术性能,予计未来战争空中威胁的主要特点以及对导弹引信技术研究发展的要求,予测了国外防空导弹引信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9.
以防空导弹引战配合为出发点,建立了引信最佳起爆距离模型和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模型.分析了影响引战配合效能的关键性因素.针对弹目遭遇阶段TBM的飞行特性,建立了战术弹道导弹在这一阶段的运动模型.应用了鲁棒预测算法日。理论对TBM运动信息进行在线滤波和预测,进而对引信最佳起爆距离和最佳起爆延迟时间进行预测估计.Matlab数字仿真试验显示,该算法可以有效跟踪TBM目标的运动信息,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防空导弹的引战配合效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叙述了防空导弹近炸引信在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的基本作用后,简述了国外防空导弹近炸引信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比较详细地展望了近炸引信在引战配合方面以及抗干扰、小型化和可靠性方面发展的基本趋势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