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而人力资本在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人力资本理论已证明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东、中、西部人力资本存在的现状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和投资结构的调整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非均衡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转型和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原因,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并呈现出继续扩大的发展趋势.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差距呈现出"先降后升"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内差距在逐年缩小,而区间差距却在逐年扩大;从1995年开始区间差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总差距的主要力量,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东强西弱"的总格局和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3.
《南昌水专学报》2019,(3):105-111
分析了对外开放对我国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的影响机理,然后利用1990年以来我国30个省域层面数据,运用Sys-GMM法实证检验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对人力资本存量起到了显著的提升作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与人力资本存量均是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不显著,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对人力资本存量的提升作用大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最后分别利用泰尔系数和标准差公式测算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对外开放程度差异和人力资本存量差异,利用OLS法估计,结果发现三大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差异使得地区间人力资本存量差异扩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分析区域人力资本的数量存量和质量存量,指出我国人力资本的区域差异显著,且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通过建立影响人力资本区域差异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经过量化分析,指出增量投入因子、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系统环境因子是造成我国地区间人力资本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投资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要想加速发展,就应该充分利用港澳台投资,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上的飞跃。从东、西部地区的港澳台投资数据出发,具体分析东、西部地区港澳台投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西部地区吸引吸引港澳台投资的对策:转变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主动“走出去”,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发展教育,努力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6.
深入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差异及影响因素,对降低能源消费,制定节能降耗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地区能源消费现状和地区差异特征,其次探讨了能源消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我国各地区能源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水平由西向东呈现递增的阶梯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推动作用最大;产业结构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的作用不同:产业结构优化对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消费的降低作用有限。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就是技术进步,而人力资本则是促进技术进步的载体。人力资本理论和西方新经济增长理论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投资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对我国1992-2009年间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建立统计模型,实证分析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计量经济方法,考察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支持对我国农村区域经济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正规金融支持对东、中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增长作用缺乏效率,而对西部地区富有效率;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非正规金融支持对农村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中部地区的作用效应高于西部地区.其政策含义在于,要积极规范、引导非正规金融的健康发展,真正形成富有竞争效率的农村金融体系,为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充裕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大开发之际,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运用系统工程中的ISM(解释结构模型),来分析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层次关系,从而找到影响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层原因、中层原因及深层原因,为我国当前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MATLAB工具,选择我国高新区1991—2000年10年间的出口额、工业总产值、技工贸收入和企业数量4个指标进行数学模拟,利用模拟函数的数值积分研究东、中、西部地区高新区发展的规模差异.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差异最大的是出口创汇的规模与水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工业产值、技工贸收入、企业数量指标与出口额相比,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相对要小,但西部地区与中、东部的差距仍然突出.工业产值西部与东部的比例平均为1:4.3,与中部的比例为1:1.5;技工贸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不过中部地区技工贸收入的增长比西部地区的增长幅度要大.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差异是多种社会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探索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因素对其经济协调发展、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意义明显.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作用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搭建区域经济差异作用因素框架,并利用2015—2019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受到制度、产业、劳动力、资本、自然等因素的影响;政策扶持力度、产业结构、劳动力质量、人力资本投入、区位优势是最主要、最具代表性的5个因素;各因素对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发展速度差异均存在正向作用.其中,政策扶持力度和产业结构是作用力度最大、显著性最高的两个因素,其他因素的作用力度及显著性稍弱.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实施5年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西部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主要仍靠政府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带动,西部还欠缺自我发展的能力。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是由西部传统保守的文化氛围,市场化道路不畅通等因素造成的,尤其是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差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是西部开发的灵魂及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扼要论述了东、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指出了加速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前提条件以及它给西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效应,同时还针对当前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部地区FDI产业选择的决定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其产业分布不合理也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研究了FDI产业选择的决定因素.以我国中部地区为例,采取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FDI进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GDP、人力资本、集聚因素、市场增长潜力和基础设施条件是FDI在中部地区产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总量和系数比较我国东中西地区以及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健康人力资本的各个方面的差异,得出我国各地区在健康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存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村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3个区域各省份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各省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呈正向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各省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有呈正向影响的,也有呈反向影响的。各地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中部地区城镇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西部地区城镇化率在10%的水平下才会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扼要论述了东、西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差异,指出了加速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前提条件以及它给西部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效应,同时还针对当前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滞后的严峻形势,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FDI在我国的分布极不平衡,引资上的差距导致了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距。本文分析了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异及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吸引外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总量和系数比较我国东中西地区以及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健康人力资本的各个方面的差异,得出我国各地区在健康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存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20.
西部地区信息服务业发展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信息服务业对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和西部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助波特钻石模型对西部信息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阐述各影响因素的内部关系,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西部信息服务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