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在硬盘容量已大大超过了8.4G,为了超越这个容量限制,人们又定义了新的扩展 INT13。新的 INT13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寄存器传递硬盘的寻址参数,它使用存储在操作系统内存里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64位 LBA 地址,如果硬盘支持 LBA 寻址,就把低28位直接传递给 ATA 界面;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统就先把 LBA 地址转换为 CHS 地址,再传递给 ATA 界面。通过这种方式,能实现在 ATA 总线基础上 CHS 寻址最大容量是136.9GB,而 LBA 寻址最大容量是137.4GB。因此,要正常使用大容量硬盘,可以从软、硬件两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CM Lab 《电脑》2001,(3):13-15
在2000年10月4日,迈拓(Maxotr)公司兼并了著名的硬盘厂商昆腾(Quantum)公司硬盘事业部,这使迈拓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硬盘制造商。凭着原昆腾在SCSI技术上优势及迈拓领先的IDE技术,相信这两家公司合并后的新迈拓公司将具有更强大的综合硬盘制造实力。在这次合并后,Maxtur公司于日前推出其7200转新产品-金钻六代(DiamondMax Plus 60)硬盘。 这款新产品的性能到底如何呢?我们选用金钻六代60G以及20G容量硬盘进行测试,因为60G容量硬盘是金钻六代的最新产品,而20G容量的硬盘更是现在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另外,我们选择了星钻一代来跟金钻六代作测试对比,看金钻六代在性能上是否比前期产品有所“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3.
IDE硬盘的容量限制对PC业者来说已不是什么新闻,再加上当今市场上不断推出大容量IDE硬盘,用户购买、安装后却发现不能使用全部的硬盘空间(机器BIOS或操作系统不支持)。本文拟详细地谈谈这个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龙相明 《电脑》2001,(1):22-23
所谓硬盘死锁,是指电脑在引导机器载入操作系统过程中,由于循环分配驱动器盘符,导致驱动器逻辑盘符用尽而使机器陷入死循环状态,最后使机器无法正常启动操作系统。 故障现象:只要故障硬盘安装到电脑中,就无法从硬盘、软驱启动操作系统。即使把故障硬盘安装成从属IDE设备,同样会导致正常软硬盘无法引导机器。 这种硬盘的故障现象,其表象似乎比真正的物理故障盘还严重,其实这是一种纯软故障。但由于这种故障硬盘安装到电脑中后,正常盘也不能引导机器了,所以一般的解决方法是,使用 CMOS SETUP中的低级格式化功能对其进…  相似文献   

5.
IDE硬盘的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IDE接口硬盘的技术特点和联机操作时的注意要点。从增大容量、提高速度、扩大联接设备的种类等方面探讨了IDE接口硬盘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作为目前硬盘市场上的主导厂商之一,Western Digital近期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硬盘产品。这些产品涵盖了高性能桌面、企业入门应用的3.5英寸超大容量产品、大容量的2.5英寸笔记本电脑硬盘产品,以及大容量家用外置存储设备。这等于是全面更新了各条产品线,无论你需要的是绝对性能,还是超大容量,都可以在WD的产品线中找到对应的产品。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大容量的单块硬盘.而不是多买几块容量较小的硬盘组成相同的容量?其一是因为我们使用的主板上SATA接口数量有限.机箱内的安装位也有限:其二则是单块硬盘要比多块硬盘更节能.对电源的要求就会小一些。那你有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一块硬盘当两块用.却比原来一块硬盘时更省电?  相似文献   

8.
硬盘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容量却越来越大,如今250GB、320GB甚至更大容量的硬盘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当中。选择大容量硬盘的好处这里就不多讲了,在此主要介绍一下大容量硬盘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微型计算机》2005,(10):37-42
我们曾经认为大容量硬盘只是行业用户的专属,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在同络、游戏、视额等无限精彩的资源面前.大容量硬盘,人人都需要!容量和速度是硬盘的两种属性.应用的变化迫使我们追求更大的容量.而更大的容量需要更快的速度来支持,这就是应用与硬盘容量、速度之间的关系。开门见山地说.我们需要的就是将大容量.高性能集于一身的硬盘.  相似文献   

10.
王坚 《电脑》1995,(12):25-25
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和计算机工业的高速发展,微机上使用的各种操作系统、文字及图像处理、高级语言等软件容量不断增大,对硬盘容量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似乎硬盘总是不够用.目前,微机大多配备了270MB以上的硬盘.而对广大用户来讲,一个可喜的现象就是硬盘容量正在成倍增加,而价格却增加的不多,应该讲硬盘买的越大经济上越合算.现在,不少已经拥有一个小硬盘的用户期望购买一个大容量的硬盘,给自己的微机配置两个硬盘.下面就微机第二个硬盘的选择及双硬盘跳线的设置介绍如下,供大家在装配时参考.一、第二个硬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容量硬盘的出现,人们希望一个系统能向大容量硬盘系统迁移,但迁移工作碰到一个问题:一些系统无法充分使用大容量硬盘的容量。这种情况是如何产生的,本文试图针对DOS环境,对此作一个简要分析,以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极碟与爵士     
电脑的数据存储设备正向着大容量,方便携带的方向发展。Maxtor近日推出钻石系列硬盘的最大容量已达5.1GB,硬盘的容量越做越大,却不方便携带。650MR容量的光碟,便于携带,但至今仍是可读不可写,磁光碟虽然可读可写但价格却十分昂贵,至于可携带的硬盘,却容易因碰撞而损坏。  相似文献   

13.
拾叶饮露 《电脑》2002,(11):20-20
相对于CPU、显卡等部件,硬盘的更新换代明显慢很多。然而并没有因为这样,大家在装机时忽略过对硬盘的选购。谁愿意看着死去的硬盘,而无法取出重要的资料呢?现在IDE硬盘主要有5400转与7200转,容量也是从低到高。至于价格,那当然是容量越大,速度越快,价格也自然越高。对于资金充足的用户那高速度大容量的一定是首选了,然而对于资金不多,又想获得大容量,那只有在速度上降低要求了。其实,现在低速高容的硬盘在质量上都还不错,当然了也不排除某些次品。最近三星推出了一款5400转的120G的硬盘,价格很是诱人,至于质量如何,下面…  相似文献   

14.
大容量IDE硬盘的使用与多操作系统的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大容量IDE硬盘使用时与主板BIOS以及各种操作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并讨论如何在大容量IDE硬盘上安装多种操作系统(BOS,Windows95/98/NT,Linux,NetWare)以及启动切换问题。  相似文献   

15.
首先,我们将硬盘和软盘比较一下,软盘由于其容量小,读写速度慢,所以在设计时只考虑供一个操作系统所使用。而硬盘则不同,由于其高容高速的特征,所以在设计制作时已考虑到将硬盘资源供多种操作系统所共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硬盘在使用时必须进行分区,所谓分区是指将整个磁盘空间划分为若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硬盘的容量已经从当年的5MB发展到了今日动辄上TB的海量.硬盘技术的飞跃绝非其他领域可媲美。当然.无数的消费者也从中受益。CHIP将再次带你进行新一轮的时间之旅.回眸硬盘发展的历史.展望未来大容量存储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金钻四代是(DiamondMax  Plus 40)MAXTOR最新上市的IDE硬盘,该硬盘是一款7200转硬盘,还采用了2M 100Mhz的SDRAM做缓存,巨磁阻磁头,单碟容量达到了10.2G,目前市场有货的正是这款 10.2G的硬盘。金钻四代依然采用了MAXTOR的DualWave双重处理器专利技术,总体性能较前代产品有所提高。 希捷酷鱼二代(Barracuda ATA Ⅱ)硬盘转速同样为7200转,界面为ATA66,单碟的容量为 10. 2G,平均寻道时间8.2ms。希捷在这块硬盘中将缓存加到…  相似文献   

18.
IBM最新的75GXP系列硬盘使用了 高科技的玻璃作为盘片的材料,可以大幅度提供盘片的密度,另外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工作的噪音。这种硬盘最大可以拥有5个单碟,容量为75G,平均寻道时间为8.5ms,提供了2M的高速缓存,并有3年的蓝色快车质保。75GXP硬盘的单碟密度已经达到了15G/碟。 IBM称这个75GXP的硬盘为A-TA66+,意思是目前的界面是 Ultra A.TA66的。自从1998年中,这个接口标准被提出以来。几乎所有新推出的IDE硬盘都无一例外的支持DMA66。这个接口的推出对于消除硬盘…  相似文献   

19.
Artfish 《电脑》2002,(3):27
在不久前,WD推出了首部设有8MB高容量缓冲存储器的IDE硬盘,打破了各厂商只着手去提高单碟密度的局面。在速度上,由于缓存存储器增加至8MB,性能可达到与SCSI硬盘差不多的水平,的确是各DIY用户所追求的。虽然现在的存储器价格已经提高,但是WD并没有放弃推出使用8MB缓冲存储器的硬盘,型号为Caviar 1200JB,而总容量更高达120GB,针对高阶用户的需要而设计。单碟40GB由于Caviar 1200JB的容量提高至120GB,所以它使用的单碟容量亦因此提高。它使用的单碟由前版本的33G…  相似文献   

20.
一同事在一6.4G的硬盘上安装DOS6.2的操作系统,原先的硬盘分为C、D、E三个分区,操作系统为WINDOWS98。安装DOS6.2,原想使E盘上放一些在DOS6.2上使用的软件,现在重新启动后,进入C盘,再转到D盘、E盘时,发现D盘、E盘不能进入,D盘、E盘好象丢失。分析D盘。E盘上的数据信息可能并未丢失,只是因为D盘、E盘的分区表信息或分区的引导信息出错或丢失的缘故,使计算机无法识别出来。 在排除病毒的情况下,首先检查CMOS中的设置,确认LBA支持已打开(或使机器自动检测使用硬盘),使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