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NetX片上系统是实现分布式实时以太网通信的一种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NetX片上系统平台的配置访问技术;通过固件化协议栈加载,快速实现PROFINET控制总线集成控制和通信程序的设计;利用WebSever访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工业实时以太网设备间通信及状态监控。研究结果表明,在构建高性能工业实时以太网方面该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工业以太网是指使用基于以太网的协议实现工业自动化和产品机械控制中实时可靠的通信,在车间底层控制器之间、车间之间,以及车间和办公室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通用平台.由于这些协议在以太网物理层,即第1层上实现基于相同的IEEE 802.3标准,因此可以使用一个基于FPGA的平台来支持不同的工业以太网协议,不论这些协议有怎样的实时属性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
时间触发以太网(TTE)是一种基于标准以太网的实时网络通信技术,采用“时钟同步”和“时间触发”来确保关键数据的通信实时性和确定性,解决了标准以太网基于“事件触发”的通信方式无法保证通信确定性这一问题,通过冗余传输和故障检测、隔离机制来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具有大带宽、强实时、高可靠和兼容标准以太网的技术特点,能够满足安全关键系统的强实时通信需求,本系统应用ZYNQ芯片实现了TTE网络协议,完成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判读等功能。测试展现了TTE技术的高可靠性和时效性,并展现出本系统的兼容性和多任务工况的应用拓展性。  相似文献   

4.
张海平  刘伟  黄海清  沈红立 《电子世界》2013,(6):141-142,162
工业以太网,从控制网络的角度来看,属于一种新型的现场控制总线,正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基于ENC28J60芯片的独立以太网控制器接口通信系统,不仅能实现嵌入式控制系统与以太网的互联,而且能够实时可靠地传输数据,其中包括新型实时以太网通信的原理、串行接口SPI的软硬件设计、TCP/IP协议的选择及参数设置、TCP/IP通信测试。  相似文献   

5.
叶一枝 《电子测试》2016,(13):19-20
随着工业4.0的发展,基于高速工业以太网的工业自动化现场总线(EtherCAT)技术发展迅速,在微电网、机器人和定日镜厂等领域,需要高速高效控制技术,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实时操作与控制,基于高速工业以太网的EtherCAT技术可以实现微秒级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6.
该通信方案以工业手持终端现场应用为背景,针对传统以太网在工业通信中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发送心跳包,建立socket长连接的方法,由此来减少通信过程中频繁建立和关闭连接所消耗的时间。运用XMPP协议实现轻量级、简单实用的消息推送组件,可以进行服务端消息推送从而代替了传统的客户端轮询机制,缩短了响应时间,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力配网自动化技术存在开放性较差、通信能力不足、网路结构分层分布方面的问题,采用工业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方式,实现了开放式操作、扁平化组网,节省了成本,稳定性提高了。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电力配网自动化的应用具有非常高的高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工业生产现场中各类测试仪器、仪表及信号获取终端相当零散地分布在较大范围内,企业需要对测试数据进行实时的集中监控。实现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分布式多仪器数据监控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上位机控制软件和作为下位机的STM32单片机,结合RS485总线和工业以太网作为通信方式,实现对大量仪器、仪表的统一监控,具有稳定性高、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多次模拟测试运行良好,符合技术指标及性能要求,可以投入实际运行。  相似文献   

9.
PROFINET是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开放标准,PROFINET基于组件的自动化(CBA)技术通过采用标准自动化组件实现了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简单高效的互联。本文研究了PROFINET CBA的通信原理、模型,基于PI组织的PROFINET CBA Runtime Source代码开发了PROFINET CBA自动化组件,实现了PROFINET CBA组件之间的实时通信,对于构建基于PROFINET CBA的分布式通信系统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工业控制网络是近年来发展形成的自动控制领域的网络技术, 是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包括现场总线技术和工业以太网技术.为了使我中心工业自动化类的培训学员能够加深对工业控制网络的理解,直接接触和操作先进的工业控制设备,熟悉工业现场总线的原理和运行机制, 使之培训之后能立即参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我们研制了一套工业控制网络实训装置.该装置模拟工业现场实际情况, 通过232、485、MODBUS、WIFI、ZIGBEE和工业以太网,建立主从站通信系统,实现各类传感器的实时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 在服务工业控制网络设计与管理专项的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工业自动化类专业课程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远程自动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网络通信技术无法实现稳定、快速且兼容各通信协议构成统一监控体系的现状,文中利用工业以太网技术对变电站远程自动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在简单对比分析了当前主要现场通信技术的基础上,概括了工业以太网的技术优势,并给出了完整的基于工业以太网实现的变电站远程自动监控系统构建方案。针对网络组建方案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设计和应用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变电站远程自动化控制水平和工业以太网的远程监控应用水平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高速AVR单片机双CPU的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的基础上,研究TeCAN总线(Enhanced Controller Area Network)与工业以太网相结合的PMU数据通信方案。设计了基于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的连接CAN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的嵌入式现场网关,实现了PMU与现场工控机以及远程控制中心的实时通信。  相似文献   

13.
PROFINET是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用于工业自动化的创新的、开放的现场总线协议,支持分散式现场设备和对时间苛求的系统,以及基于组件的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的集成,对PROFINET实时工业以太网的实时通信机制、RT和IRT的协议及实时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PROFINET的技术特点,并对实时性进行了实验测试,充分说明了PROFINET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4.
鲍敬源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1):111-113
首先对计算机通信中以太网控制器的双冗余备份技术进行阐述,然后简述了BF537及其结构特点,提出了两种基于Blackfin系列处理器BF537的双冗余以太网实现方案,并分别介绍了其设计原理、关键技术及实现技术,实现了以太网的实时在线检测和切换,并对切换速度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工业以太网及其实时性,分析了在工业以太网中需要确定通信调度的原因,给出了测量非实时通信带宽的意义.讨论了非实时通信带宽的基本概念,并结合EPA网络给出了测量非实时通信带宽的方法,重点介绍了EPA网络某一链路上瓶颈带宽的测量.测试中控制台PC控制测试流程、设置测试参数以及结果的显示,测试代理PC执行具体的测试任务.实际测试证明测量方法可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测网络达到了要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征  杨洋  伯绍波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7):143-145,148
对多种测控系统的信息通信、数据采集、网络结构、控制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各种总线网络的优缺点之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测控系统。本测控系统利用以太网为通信媒介,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实现了对远程对象的实时监控。基于以太网的测控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未来网络测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现场总线是一种工业数据总线,它是自动化领域中计算机通信体系最底层的网络,具有数字化、全分散性、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等特点,代表了今后工业控制网络发展的方向。沙钢集团综合自动化计量系统是现场总线和以太网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典型应用,它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外围I/O设备的数据通信,以太网技术实现车间级通信,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数控设备通信功能极大地提高,提出了基于工业以太网,将具有以太网功能的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以以太网的方式组网,实现单台微机对多台CNC的集中控制的数控机床,阐述了系统的组成,分析各功能模块具有的功能和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9.
曹铭志 《通信技术》2012,45(5):92-9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也不断地发展壮大,中国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运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成功的运用到工业技术中,并利用TCP/IP协议编程实现上位机的数据交换和数据通讯功能,不仅可以形成局域网络体系,而且通过对设备和Internet相连,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这里主要介绍了PLC如何在以太网的基础之上实现与上位机的通信。  相似文献   

20.
局域网在光电经纬仪实时通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电经纬仪实时通信中信息量愈来愈多的需求 ,提出一种利用以太网技术 ,采用数据报套接字进行软件实现的方法。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光电经纬仪的通信速率 ,保证光电经纬仪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