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镀银铜件返黄现象的解决北京电力设备总厂(102401)谷合军我厂电镀车间承担着铜管、铜排镀银任务,采用的是疏代硫酸盐镀银工艺。在1995年初,铜管与铜排镀银曾出现大面积返黄现象,工件只能放置2~3天。对镀银溶液进行分析发现,AgNt)内。、HS()。...  相似文献   

2.
钢制冲压件镀银层变色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明 《材料保护》2003,36(5):65-66
由于钢制冲压件经过表面镀银处理后,具有良好的电器性能和焊接性能,因此在电器制造行业被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银镀层极易出现变色现象,颜色由银白色→浅黄色→褐色→黑色,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变色更加剧烈,导致其外观装饰性、电器性能和可焊性下降,严重影响电子器件的性能。因此防止和减缓银镀层变色是国内外电镀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对钢制冲压件镀银层变色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于钢制冲压件表面需要镀银处理,工艺流程是:前处理→氰化镀铜→氰化镀银→电解钝化→浸有机保护剂。在加工过程中,多次遇到零件边、角及R处的镀银层变色问题,通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案,解决了钢制冲压件镀银变色问题。  相似文献   

3.
毛云祥 《材料保护》1996,29(3):26-26
镀银废液回收提纯北京广播器材厂(100011)毛云祥银具有优良的导热性、导电性,易于抛光,有良好的反光性能、焊接性能和结合力强度。银在含有氯化物和硫化物的空气中表面会很快变色并失去光泽,因而电镀银后的工件,一般都要经过镀后处理工序。氰化物镀银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4.
铝及铝合金镀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忠 《材料保护》1995,28(5):30-31
铝及铝合金镀银国营632厂技术中心(471003)王文忠铝及铝合金镀银,其困难程度要比铜件镀银大得多,其原因是:(1)铝及铝合金对氧有很强的亲和能力,表面氧化物一旦除去,会迅速生成新的不均匀氧化物,影响镀层与基体金属结合力。(2)铝的标准电位比较负(...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生产中应用的各种氰化镀银光亮剂的研究现状和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各种光亮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新型氰化镀银光亮剂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6.
我厂铜及其合金镀银零件镀前处理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化学去油→热水洗→冷水洗→预酸洗(硫酸100~150ml/L,水余量,温度40~60℃)→二次酸洗→触头刷光→活化→汞齐化→光亮镀银。采用以上前处理,一般可以保证镀银质量,但有时由于钎焊参数控制不当,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生产中应用的各种氰化镀银光亮剂的研究现状和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各种光亮剂的作用机理,并对新型氰化镀银光亮剂的研究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含有银盐、氰化钾(钠)、酒石酸钾钠和酒石酸锑钾及一种无硫光亮剂的镀银液中,可获得接近镜面光亮的镀银层,其硬度(Hv)达160kg/mm^2左右,抗变色性和耐磨性能较好,并能保持银的其他优良性能。在一般情况下,电镀后不必化学抛光;摩擦件可降低镀银层的厚度,节约金属银,从而显著降低电镀成本。  相似文献   

9.
新型导电胶的研究 (Ⅲ)导电胶中铜表面的防氧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价格、耐金属迁移的铜粉或镀银铜粉导电胶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工业界重视,但铜粉或裸露铜表面的易氧化性却是制约其应用的一大难题。本实验以球磨镀银铜粉为原料,用具有给电子性的胺类化合物为络合剂与镀银铜粉表面裸露的铜部分络合,同时添加电子受体化合物,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这样得到的导电粉不仅初期导电性高且耐湿性好。  相似文献   

10.
片状镀银铜粉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还原反应制备镀银铜粉,并讨论了银氨溶液浓度和甲醛浓度对制备镀银铜粉的影响。所得镀银铜粉用XRD衍射和隧道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研究表明镀银铜粉具有良好的常温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
运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对镀银纱线在织物中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调整镀银纱线之间的距离和施加电压分析不同条件下加热织物内部和周围空气中热场分布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制备镀银纱线加热织物,验证模拟结果并研究电加热织物电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镀银纱线平衡温度升高,当输出电压为7V时,镀银纱线在织物中实测温度可达109.7℃。设定镀银纱线间距为3mm,使镀银纱线在较低成本下获得较高的表面温度均匀性。加热织物的升温速度和平衡温度随着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趋势一致且结果偏差小于4.5%,说明有限元分析结果能够作为镀银纱线加热织物制备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乙二醇1000优化了化学镀银中的敏化/活化工艺,采用施镀所用还原液对织物还原处理,以氨水、乙二胺和硫代硫酸钠作为复合络合剂,开发了涤纶织物绿色化学镀银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双层镀银技术。采用扫描电镜和四探针研究了工艺对银镀层的表面形貌和表面方块电阻的影响,并由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测得镀银涤纶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得到的镀银层光滑、平整、致密,单层镀银涤纶织物的方块电阻为20 mΩ/□~30 mΩ/□、双层镀银涤纶织物的电阻为9 mΩ/□~15 mΩ/□,在30 MHz~3000 MHz频率范围内,单、双层镀银涤纶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分别为78.05 dB和87.82 dB。  相似文献   

13.
分别研究了用镀银玻璃微珠,炭纤维和镀银玻璃微珠/炭纤维复合填料填充的硅橡胶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表明,在2.6 GHz~3.95 GHz频段内,镀银玻璃微珠填充量越大,导电硅橡胶的电磁屏蔽效能越高,镀银玻璃微珠填充量为180份时,样品的屏蔽效能的峰值为-115.2 dB。添加少量炭纤维能够提高镀银玻璃微珠/炭纤维复合填料填充橡胶的电磁屏蔽性能,当炭纤维添加量增加到20份时,镀银玻璃微珠/炭纤维复合填料填充硅橡胶(镀银玻璃微珠填充量120份)的电磁屏蔽效能峰值达到-82.0 dB,高于填充量为150份的单纯镀银玻璃微珠填料样品的电磁屏蔽效能,并且能够提高导电硅橡胶的力学性能并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4.
以107硅橡胶和甲基乙烯基硅树脂为原料制备了有机硅压敏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反应生成物具有典型的甲基聚硅氧烷结构;采用有机溶剂化学镀法制备出铝镀银微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分析仪对铝镀银微珠及铝镀银微珠/有机硅导电压敏胶的形貌、微观结构及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铝镀银微珠表面被致密银层包覆且银质量分数大于95%,铝镀银微珠/有机硅导电压敏胶与导电橡胶板具有有效电连接。电性能与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铝镀银微珠体积分数为5%时,铝镀银微珠/有机硅导电压敏胶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5.
脉冲与直流电镀银层的耐蚀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脉冲电镀可以细化晶粒,致密镀层,减少孔隙,从而改善镀层的外观及耐蚀、耐磨等性能。为此,我厂在1995年开展了脉冲氰化镀银的工艺技术研究和生产应用。生产运行结果表明,产品零件的银镀层均匀细致、光亮。为了比较清楚地了解和掌握脉冲电镀银层的耐蚀性和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16.
SN10-10少油断路器是输变电工程、电力系统中广为采用的一种开关。为了减少回路电阻,降低温升,对于开关中的导电零件常常采用镀银。然而镀银层易变色、发黑,这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使回路电阻增加、温升升高。因此生产厂家和用户都十分关心这一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对作为摩擦副一部分的牙轮钻头的内孔表面进行电镀银处理,可以提高轴承的密封性和使用寿命。通过XRD分析、热震试验、金相检验、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牙轮钻头内孔表面镀银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镀银层外观和纯度基本一致的两个牙轮钻头,会由于基体的表面粗糙度不同造成镀银层的结合强度不同;降低基体的表面粗糙度可提高镀银层的结合强度及耐磨性。  相似文献   

18.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无氰脉冲镀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不锈钢双极板直流氰化镀银,污染环境、耐蚀性不理想,为此,使用无氰脉冲镀银对不锈钢双极板进行了表面改性。采用XRD,SEM,界面接触电阻测试、模拟燃料电池环境腐蚀等方法,研究了无氰脉冲镀银对不锈钢双极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氰脉冲镀银改善了镀层的微观结构,其接触电阻为镀银处理前的1/10,同时腐蚀电流...  相似文献   

19.
轴承保持架的镀银质量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为防止镀银层变色,对钢制保持架镀银及防变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对影响镀银层变色的原因,如保持架表面粗糙度和洁净度、电镀工艺、镀银以及防变色后的清洗、镀后处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提高零件表面光洁度、采用合理的电镀工艺方案以及过程控制,提高镀层的结晶质量,再加以良好的镀后防变色工艺,改善包装以及装配过程的不良方式,尽可能避免零件与含硫以及其他腐蚀介质相接触,可以防止钢制镀银保持架的变色。  相似文献   

20.
无氰镀银是无氰电镀工艺中的一种难度较高的镀种,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具有我国特色的无氰镀银液,我们曾报导过吡呵啉酸镀银的初步结果。经三年多来的实践考验,该镀液稳定性较好,能适用于一般小规模仪器仪表及钟表零件镀银之用。现将工艺规范、镀层及镀液的主要特性、合成方法等报导于后,供有关同志参考。一、吡呵啉酸镀银工艺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