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建设了各类储粮仓房,既有标准储粮仓房,也有“非标准仓房”。由于仓房型式、所用材料多种多样,在受太阳辐射、仓内外温度传导、粮堆内孔隙间热对流等条件的作用下,其获得的储粮效果不尽相同。为实现安全储粮目的,粮食仓储业制定了储粮模式判定标准,实现了安全储粮层次化管理,也将储粮硬件上的缺陷转化为储粮理论上的探索。本研究基于温度场分布理论,对采取不同保温措施的平房仓、不同型式的圆形仓房,进行常规测试、加密测试点测试与分析,提出取消储粮模式判定标准“平均粮温”这一判定指标,仅将“局部最高粮温”作为储粮模式唯一判定指标和储粮仓分为4个等级,最高温度超过30 ℃的不作为储粮仓使用的建议,从源头上改善储粮条件,使我国储粮仓型得到整体提升,旨在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大平房仓小麦在不同季节的储存特点,采取适合各个季节的降温措施,尽量实现无药保管和低温储粮,达到保持粮食的食用品质、安全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禁止使用“六六六”农药防治储粮害虫后,选择何种最佳药剂和载体材料作防虫线进行了研究试验。防虫线可防止储粮害虫凭爬行能力侵入仓库感染储粮,可避免重复熏蒸、延长储粮无虫期,减少药剂污染,节约保管费用。 通过对比测定分析比较,4种不同药剂喷洒同一载体材料做成的防虫线对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是:防虫磷>敌敌畏>敌百虫>辛硫磷。4种不同载体材料喷洒同种药剂做成防虫线其效果是:锯木屑>砻糠>海绵>麻袋片。 试验证明用锯木屑喷洒防虫磷药液防治储粮害虫效果比较好,而且费用也比较低。  相似文献   

4.
程琳 《粮食与饲料工业》2015,12(3):13-14,19
低温储粮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储粮保鲜技术.根据现有高大平房仓的结构和工作特点,介绍了低温储粮的必要性和改造措施,为合理应用低温储粮技术,确保储粮安全,减少储粮能耗,提高储粮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低温储粮若干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低温储粮是粮食储藏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文章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基层粮库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实现中国低温储粮的可行性和有利条件,系统地提出了实现低温储粮的途径、技术措施、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温度、湿度(水分)、空气中氧含量等气候因子,食料、天敌、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和仓房条件、管理制度、储存方式、防治措施等人为因子各方面叙述了影响储粮害虫生存环境是实现绿色储粮的科学依据.根据储粮害虫的生存条件,采取相应的环境控制措施是实现绿色储粮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储粮工作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粮库储粮安全,关系人民身体健康的大事情.本文从农村储粮的重要挂;当前农村储粮的实际状况和存在问题;农村储粮现状给国家粮食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造成农村粮食质量下降原因分析;搞好农村储粮的技术措施;农村储粮工作的建议与思考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阐述农村储粮工作,并提出了搞好农村储粮工作十个方面的建议,对搞好我国农村储粮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浅谈机械通风节能、节支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针对不同品种的粮食采用相应的机械通风措施,在节能、节支的前提下安全储粮。  相似文献   

9.
仓房气密性是影响储粮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气调储粮的关键.论述了仓房气密改造材料的选用、漏气部位的改造及处理、仓房气密性检测标准和方法,分析了仓房设计建造与仓房气密性的关系及仓房气密性处理应注意的事项,为合理进行安全储粮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储粮生态学观点分析了影响储粮害虫的生态因子和仓储生态系统的特点,阐明储粮害虫的生态调控概念及其储粮害虫的生态调控措施。综述了储粮害虫的生态调控措施研究与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我国3个储粮生态区的大豆存储质量变化周期,指导不同储粮生态区大豆保质技术措施,收集了相关储存库点2014—2016年大豆品质数据,考察了大豆储存过程中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变化,分析了大豆品质指标与粗脂肪酸值、蛋白质溶解比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区域储存温度对大豆粗脂肪酸值影响较为明显,对蛋白质溶解比率影响较弱;在第五区中温高湿区储存大豆,其粗脂肪酸值增长与损伤粒、热损伤粒的增加及储存时间的延长有一定关系,蛋白质溶解比率与热损伤粒有一定的关系。综上,合理控制大豆的损伤粒、热损伤粒比例,对于控制其粗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有较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因储粮害虫对粮食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为了降低粮食在储藏期间的损耗,所以研究储粮通风过程中害虫增长量的变化至为重要。文章基于多孔介质热湿耦合理论,建立了浅圆仓的粮堆内部热湿传递和流动的数学模型以及害虫和熏蒸经验模型,并基于Fortran语言编程,模拟分析了通风状态下粮堆温度、水分含量、储粮害虫增长量以及杀虫剂浓度衰减的变化。结果表明:通风对粮堆内部温度和水分以及害虫生长影响明显。粮堆的水分含量近似对称分布,而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粮仓不同方向壁面的温度分布并不对称。储粮害虫在粮仓内的数量分布与温度、水分等因素有关,在壁面附近害虫分布较多,且在筒仓中心区域出现分层现象。杀虫剂浓度衰减也受温度的影响,温度高会影响杀虫剂的降解,导致杀虫剂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13.
真菌生长是导致粮食储藏过程中粮食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控制真菌生长对于保障储粮质量安全至关重要。储粮真菌生长受储藏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建立多因素条件下储粮真菌生长预测模型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稻谷为例,将不同水分梯度的稻谷样品,置于不同温度梯度恒温箱中模拟储藏180 d,定期取样检测真菌生长数量。选取静态模拟储藏检测的1 140组数据,利用MATLAB软件建立取对数后储粮真菌孢子数与稻谷含水量、储藏温度及储藏时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该回归模型进行F检验和t检验,通过残差分析消除异常数据优化模型,方程拟合优度R~2达到0.77。由回归模型可知,真菌生长数量与储藏温度、稻谷含水量和储藏时间呈指数关系,其中稻谷含水量影响最大,其次是储藏温度和储藏时间。结合华北地区粮库实仓检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实仓初步验证,以储粮安全等级作为评价标准,储粮真菌危害程度预测的正确率达83.3%。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的储粮真菌生长数量预测模型为实仓储粮安全状况预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仓储粮堆内部自然对流和热湿传递的数学分析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仓储粮堆内部自然对流、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模型中各个方程中的各项的物理意义和数量级大小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仓储粮堆内部自然对流、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过程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判断粮堆内部自然对流强弱的瑞利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仓型结构、粮种及仓外大气温度对粮堆内部自然对流、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数学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数学分析方法是分析仓储粮堆内部自然对流、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过程的一种有效途径,数学分析的结果可以为仓型设计、储粮生态系统的模拟、仓储技术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粮情云图动态分析软件是以储粮生态系统、多场耦合和“通风窗口”理论为基础,汇集 WU模型、粮温变化正弦模型和热质传递模型及相关经验模型编制而成,通过绘制可视化的“粮情动态云图”,结合仓型特征、储粮特性以及区域环境等物理印记,预测预报储粮状态及变化,判别储粮数量与质量安全状态,软件系统经过了 2018 年和 2019 年在国家清仓查库大检查工作的应用和完善提升,为实现储粮全过程的数量和质量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和工具服务。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含水量小麦在常温下储藏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16%的小麦在储藏过程中并未发热;含水量18%、20%、22%的小麦在常温储藏条件下发热临界点分别为27、12、4 d;粮堆中层位置最先发热且粮温高于上、下两层。  相似文献   

17.
智慧粮食最大的任务就是要确保粮食安全。粮仓储粮环境实时监测是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技术。本研究针对气象因素对储粮环境的影响,建立了仓储粮堆温度参数和气象因素的数学关系,证明了基于气象数据进行粮堆温度预测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气象8因素的储藏粮堆表层(粮面以下50 cm处)平均温度预测模型,利用气象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0 cm地面温度、日照时间、降水量、蒸发量、风速多个因素展开构建储藏粮堆表层平均温度估计。针对多元回归预测问题,提出了线性最小二乘回归和支持向量机(SVM)不同核函数回归的方法,设计了具体的建模算法。结果表明,仓储粮堆传感器获取的实际值与预测结果的趋势一致,均方根误差均小于5.3,证明了基于气象数据的仓储粮堆表层平均温度预测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为加快实现智慧粮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Dry sublimation of naphthalen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forced convective heat transfer from a model grain storage shed in a wind tunnel. The mass transfer of naphthalene vapour simulated heat transfer from a constant temperature boundary. Expressing the heat transfer in terms of the nondimensional Nusselt number Nu and the wind speed in terms of the Reynolds number Re, the relationship Nu = 0.227 Re0.633 was derived. The change in heat transfer for different orientations of the shed to the wind direction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9.
从古到今,治国理政的首要之务是粮食安全。粮食仓储安全尤为重要,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由于粮食干燥储存方法原始、干燥技术落后等原因,我国每年收获后会损失大量粮食。粮食中湿热分布不均不仅会降低粮食的品质,而且会因霉变、虫害等问题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因此,如何快速、均匀而又低能耗地降低粮堆含水率或者温度,保证粮食品质,同时节约能源,是粮食干燥储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通风干燥是保证储粮中湿热均匀分布的重要措施,建立干燥模型预测粮堆的湿热分布是研究粮堆干燥过程中湿热传递的重要手段。该研究综述了粮堆湿热传递的经验模型、连续模型和离散模型,其中经验模型容易获得,但是应用较少;连续模型应用较多,但不能反映粮堆的孔隙结构;离散模型可以很好的反应粮堆的孔隙结构,但其计算量大,并且难以理解和构建。最后该研究指出可以根据不同的湿热传递过程,结合先进的计算方法和处理技术,建立相应的模型,以满足不同的模拟要求,并对粮堆通风干燥湿热传递模型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储粮技术逐步升级为以气调和低温储藏为主线的绿色储藏技术,为全面把握绿色储粮技术研究发展脉络,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并以此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通过对图谱分析得出,国内期刊的主要研究热点为储粮害虫、机械通风、储粮品质,注重害虫检测及生物与物理综合防治害虫的研究,如何控制粮食品质的变化是研究重点;国际期刊同样重视对虫害霉菌的防治,同时在更高储存效率前提下考虑经济成本,将大数据技术初步融入到绿色储粮技术中。最后,对绿色储粮主要的三种技术:气调、低温、生物与物理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细致的总结与归纳,为该领域未来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