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熊柏闻  吴红丹  周志辉 《精细化工》2021,38(3):433-438,453
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有机-无机杂化膜制备方法的多样化和分离性能的提高,其研究前景也越来越广阔.该文首先分析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相比于普通无机膜和有机膜在结构和性能上存在的优势,其次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醇类、有机酸等有机溶剂或有机混合物中的分离提纯应用,重点讨论了其在渗透汽化中的应用.最后,对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未来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研究应借助于新的计算工具,侧重于材料的选择或制备方法的改进,如探索具有多功能化学基团聚合物材料和具有明确层次结构的多孔填料等.  相似文献   

2.
有机-无机杂化膜结合了有机膜和无机膜的优点,具备突出的分离性能、抗污染性能、机械性能以及物化稳定性能等。本文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并从气体分离、水处理和质子传导等领域论述了国内外杂化膜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杂化炭膜是一种新型的无机气体分离膜材料,在有效分离气体的应用中有广阔的工业化前景.综述了杂化炭膜制备过程中有机聚合物、掺杂物的选择及采用的涂膜方式和炭化条件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及其在气体分离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杂化炭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膜的结构分类;系统阐述了溶胶-凝胶、原位聚合、直接分散及插层复合等杂化膜的制备方法;论述了杂化膜在气体分离、液体分离、质子传导以及膜反应器方面的应用。展望了杂化膜的未来发展方向,认为应研究杂化膜的成膜机理、制备条件及结构与性能关系、有机-无机2相间的相容性,研究新的杂化方法,以期制备性能更优异的杂化膜材料,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7,(10):1999-2004
通过将亲水性的纳米粒子加入有机高分子膜的制备中得到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结合了无机膜和有机膜的优点,成为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制膜过程中引入的纳米粒子主要包括ZrO_2、TiO_2、Al2O3、SiO_2、石墨烯等,主要通过3种不同方法:无机纳米颗粒可直接加入铸膜液、复合纳米粒子改性、纳米粒子前驱体改性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从理论与应用两个角度对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提高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分离性能,膜亲水性以及抗污染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归纳了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效果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杂化膜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分离膜不仅拓展了膜材料的选择范围和成膜工艺技术,并为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从微乳液的组成、乳化剂的性质等对微乳液聚合制备的分离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方面,对微乳液聚合在分离膜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发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10):1999-2004
通过将亲水性的纳米粒子加入有机高分子膜的制备中得到的有机-无机杂化膜结合了无机膜和有机膜的优点,成为膜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制膜过程中引入的纳米粒子主要包括ZrO_2、TiO_2、Al2O3、SiO_2、石墨烯等,主要通过3种不同方法:无机纳米颗粒可直接加入铸膜液、复合纳米粒子改性、纳米粒子前驱体改性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膜。从理论与应用两个角度对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提高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分离性能,膜亲水性以及抗污染性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归纳了有机-无机杂化膜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效果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杂化膜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和表征手段,并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机械、光学、电子、分离、催化、化学和生物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评述。这类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在未来的高科技领域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采用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备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由掺入了质子导电单元或经过磺化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制得的质子交换膜及由带磺酸基的有机硅通过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质子材料制得的交换膜,并从制备方法出发分析了每种质子交换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相分离方式和引入无机粒子的方式归纳了这类超滤膜的制备方法.这类超滤膜具有优良的物化稳定性、较为完善的膜孔结构、较好的膜透过和分离性能以及良好的抗污染能力.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的成膜机理,讨论了无机粒子的物化性能、结构以及含量等因素对此类超滤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此类超滤膜的研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邢雅南  苏保卫  甄宏艳 《化工进展》2015,34(11):3832-3840
有机溶剂纳滤(organic solvent nanofiltration,OSN)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纳滤膜分离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耐溶剂纳滤(solvent-resistant NF,SRNF)膜的制备是OSN技术发展的关键,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侧重阐述了SRNF膜在制备及应用方面的进展,着重介绍了相转化法、界面聚合法、自组装法及有机-无机杂化法等SRNF膜制备方法。相转化法是目前国内外SRNF膜制备研究常用的方法,但该法所制备的膜皮层较厚,通量明显偏小;界面聚合法SRNF膜制备的相关研究目前较少,但由于其皮层非常薄,因此是SRNF膜制备发展的一大趋势;自组装膜有较好的耐溶剂性能;加入无机物可以提高耐有机溶剂性,有机-无机杂化法的膜制备是SRNF膜制备的趋势之一。同时简单介绍了SRNF膜的应用,并对未来SRNF膜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光催化分离膜将膜分离与光催化结合在同一处理单元中,可发挥膜分离作用,同时也可以利用光催化剂高效降解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水处理效率。因此是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综述了基于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石墨相氮化碳(g-C3N4)和氧化钨(WO3)四种常用催化剂的光催化分离膜的研究概况,重点对光催化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进行了总结,光催化分离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制备高效、稳定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分离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海涛  蒋建业 《广州化工》2010,38(7):40-42,4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寿命长、比功率和比能量高、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质子交换膜则是关键部件之一,它起到分隔燃料和氧化剂、传导质子和绝缘电子的作用,其性能和寿命直接决定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本文主要介绍了有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特点,并对近几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就其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及优缺点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介绍气体的分离机理及杂化膜的主要制备方法;并对杂化膜的改性进行详细地阐述;为获得气体分离性能优异的有机一无机杂化气体分离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耐溶剂纳滤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用于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商品耐溶剂纳滤膜大多是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整体皮层非对称膜,膜皮层较厚,通量较低。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由基膜和分离层组成,具有薄皮层、高溶剂通量和高溶质截留率的优点。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制备与改性也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界面聚合、表面涂覆、层层自组装、原位生长、有机-无机杂化和表面改性六个方面介绍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马文石  汪军  栾崇林 《现代化工》2005,25(11):65-68
有机-无机杂化膜具有成本低、成膜性好、强度及韧性佳、热稳定性较高、孔隙率和亲水-疏水平衡可调的优点,是一类很有发展前景、并具有巨大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膜材料。对近年来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基材选择、杂化方式、制备方法及成膜工艺进行了概述,并简要介绍了传感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分子筛膜的各种制备方法,如原位水热合成法、晶种法、微波加热法、化学气相沉积法、脉冲激光蒸镀法等,介绍了分子筛膜在物质分离和膜催化反应等方面的应用,同时讨论了在分子筛膜制备过程中膜缺陷的形成及其消除方法,最后提出了分子筛膜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气体分离膜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福兵  刘家祺 《化工进展》2002,21(11):820-823
介绍了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三类气体分离膜材料,主要包括聚酰亚胺、聚砜、聚二甲基硅氧烷、聚[1-(三甲基硅氧烷)-1-丙炔]等高分子材料,以及致密无机膜和多孔无机膜材料,并且对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了简要概述。在评价了各种膜材料性能的基础上,展望了气体分离膜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有机-无机杂化质子交换膜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综述了杂化膜的种类、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和质子传输机理,展望了杂化膜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