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热带钢轧机板形板厚抗干扰全解耦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带钢热连轧过程是一个多变量过程控制系统,除了系统有用输入和输出之间具有耦合作用之外,干扰输入也会和系统输出产生耦合作用,影响板形板厚控制质量.设计了前向通道解耦控制器和前馈补偿环节,实现了板形板厚输入输出解耦的同时使得带钢来料厚度波动对板形板厚输出的耦合性得以抑制和消除.生产实践表明,解耦策略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板形板厚的耦合作用,尤其是板厚调节对带钢板形的干扰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带钢出口板形板厚综合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跃华 《冶金自动化》2015,(2):41-46,67
为了满足双机架平整机在二次冷轧模式下的厚度控制性能和精度要求,采用前馈、秒流量和监控3种AGC厚控方式。为了实现对厚度测量值的精确跟踪,在前馈和秒流量AGC中使用了同步传输寄存器;为了提高加减速阶段的厚控精度,根据轧制效率对辊缝进行补偿;为了消除厚度控制对入口张力的影响,加入入口张力辊的加速补偿功能。该厚度控制系统投入后运行良好,产品厚度精度达到了较高标准。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了可逆冷轧机厚度控制系统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精度厚度综合控制方案,通过引入非线性校正,改善了辊缝定位系统的动态性能;在解决监控AGC调节易振荡的问题上,采用了简单可行的均值滤波;提出了一种简单、准确地记录和补偿偏心量的方法和在线修正计算塑性系数的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王小平 《包钢科技》2011,37(5):47-49
通过分析冷轧带钢厚度偏差产生的原因,探索和研究包钢酸洗冷连轧机组轧机自动厚度控制系统原理,了解冷轧轧机消除热轧原料厚度偏差和冷连轧机本身的扰动产生的厚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制罐料冷轧道次的减少对冷轧机在轧制板型和厚差控制方面的影响,结合生产,对辊系参数、厚差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轧制产品的厚度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双机架可逆式冷轧机组厚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调节装置、测厚仪和测速仪组成。目前比较成熟的厚度控制方法有:反馈式厚度控制、前馈式厚度控制、秒流量厚度控制。每一种控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机架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扬长避短可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带钢厚度控制是冷轧带钢生产中最重要的控制环节.由于采用常规控制手段无法获取精确的前滑值,不能实现精确的秒流量控制,因此,越来越多的冷连轧机配备了新型的激光测速仪参与带钢的厚度控制.通过激光测速仪,可以在原有的带钢厚度控制系统中增加秒流量预计算控制功能,并且参与速度调节控制和反馈调节控制,提高厚度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5#热镀锌线锌层厚度偏差过大及成材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镀层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锌层厚度自动控制程序,应用OPC技术实现镀层厚度自动控制系统与气刀PLC之间的数据通讯,通过调节气刀压力和位置等实现镀层厚度控制。该系统投入运行后,产品镀层厚度精度和成材率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9.
张进之 《宽厚板》2001,7(4):1-4
通过测厚计厚控方法实用中问题的分析研究 ,得出测厚计型变刚度计算公式 :MC=M× KBKB-M。厚控系统的厚度设定值计算公式 :h′=h-(P-P0 ) /MC,新的厚度预报公式 (即实用弹跳方程 ) :h=Φ+(P-P0 ) /KB+(P-P0 ) /MC+A。新厚度预报公式将反映控制系统特性和轧机设备特性的双参数引入在一个方程中 ,将现用弹跳方程 A参数里的轧制力函数项分离出来 ,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弹跳方程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热轧带钢厚度精度的要求日益严格。同时,为了实现炼钢与热轧生产的同步化,要求放宽对轧制计划的制约,因此,确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精度板厚控制技术是极为重要的。目前,通过采用响应性高的自动板厚控制系统(AGC),除带钢前端部分外,板厚精度已得到大幅度改善。但带钢前端部分的厚度精度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最近,日本神户钢铁公司加古川厂通过更新轧制载荷预测模型和应用绝对值AGC,提高了热轧带钢前端部分的厚度精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油膜厚度补偿控制的原理,实测了某1 450 mm冷连轧机在不同轧辊转速和轧制压力情况下的辊缝变化值,进而利用查表法并结合插值的方法实现了油膜厚度补偿控制,从而有效提高了升降速时带钢厚度控制精度,降低了头尾超差段长度,提高了同带差控制精度和带材成材率。  相似文献   

12.
The precision of profile and thicknes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 for wide strip rolling,but the coupling of profile control and thickness control is ignored in rolling schedule,which holds down the simultaneous quality improvement of profile and thickness.A cross-coupled process control model for combined shape and gauge control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fact that both controls for profile and thickness are realized by controlling the rolling gap.A dynamic decoupling controller was then proposed to decouple the model.Bo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online production data are valid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decoupling controller.  相似文献   

13.
中厚板轧制厚控综合指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埃民  郝宝兴 《宽厚板》1998,4(5):35-37
论述了中厚板轧机的一种低成本厚控综合技术。该项技术以综合等储备优化规程理论、轧机非线性弹跳方程在线动态实用技术和动态设定型AGC三项工艺理论为基础,利用现代微机控制技术,实现了轧制规程的实时最佳设定和AGC方法在技术和控制目标上的互补,通过动态设定型AGC技术,最终以简单的APC方法有效地实现了AGC动能,确保了钢板目标厚度命中率、异板差和同板差这三个互相制约的厚控指标的综合控制,在老式中板轧机上,其厚控指标达到了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宝钢分公司钢管厂在无缝钢管张减过程壁厚控制中实现的前馈自适应控制技术。该技术利用准确料流跟踪所获得的对应来料荒管的管坯称重、连轧机后的测长数据,计算得到来料荒管的壁厚数据,然后根据张减机壁厚分布规律与钢管初始壁厚的关系,在轧制过程中在线计算和调整对应的各机架轧辊的轧制转速分布,实现张减机平均壁厚的前馈自适应控制,尽量减少由来料荒管壁厚偏差所造成的张减成品钢管壁厚偏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压力AGC在提高厚度控制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非线性弹跳方程,提出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内模AGC控制方式。求得AGC系统的逆模型,逆模型与原系统串联为伪线性系统,将AGC系统中参数摄动、建模误差、干扰等不确定因素考虑进去,引入内模控制方案,理论证明逆系统内模控制对AGC系统控制的有效性。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逆系统方法的内模AGC控制策略具有好的抗干扰性能,且系统鲁棒性强,控制算法简单易于现场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冷轧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上,热镀锌镀层厚度的控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热镀锌板的产品质量、成本和市场竞争力。以鞍钢连续热镀锌生产线为背景,对冷轧热镀锌带钢的镀层厚度进行精确控制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FLUENT对气刀吹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影响镀层厚度精度的主要因素,建立镀层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模型,提出气刀压力前馈控制和Smith预估补偿反馈控制方法,采用LABVIEW软件开发镀层厚度控制系统,实现镀层厚度精确控制。生产数据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的应用降低镀层厚度偏差,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通过镀层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投入运行,不仅满足企业提高产品表面质量的需求,而且对节约成本、降低镀锌原料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板形控制的发展史:人工控制压下量分配 计算机实现人工经验的变规程轧制 CVC、PC等板形控制装备的发明及应用 解析板形理论的建立并已在中厚板轧机上应用。板形控制的难度在于现代板形理论缺轧件参数,由分析方法推导出轧件板形刚度参数计算公式,使板形理论完备化。解析板形理论消除了板形和板厚控制上的矛盾,可实现板形板厚协调控制,由在线动态压下量分配方法实现板形的向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根据炼焦炉加热系统的具体工艺要求 ,充分利用已有的生产经验产生的控制规则 ,结合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了炼焦炉回炉煤气主管压力的自动控制 ,取得了良好的现场控制效果。该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对相关对象的自动控制中。  相似文献   

19.
钨粉制备工艺对压坯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仲钨酸铵一步还原法,系统的研究了还原过程中还原温度、氢气流量、料层厚度、还原时间等参数对钨粉压坯强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参数对压坯强度的影响机制。生产过程稳定易控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介绍老式铜拉线机自动化改造的实践方案。在不能对原有机械结构做较大改动的前提下,采用间接张力控制方法。两台交流电机的转速同步调节分阶段进行,在升、降速期间,采用直接转矩控制,避开了速度调节的大惯性常数,快捷、高效;在平稳运行期间,通过检测线速差,进行模糊控制,避开了采用传统PID控制因时变、非线性等造成建模困难的问题,稳定、实用。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跟踪快捷,运行可靠,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