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针对常规防磨接头存在防磨套刚性强易磨损套管、镶嵌防磨套易脱落造成井下故障及安放位置难以确定的缺点,提出采用非金属防磨接头配合钻井液用耐磨减磨剂的双效防磨技术,非金属防磨接头耐磨且对套管磨损小,耐磨减磨剂入井后能够迅速吸附在钻具和套管表面形成高强度低摩阻有机耐磨层。利用计算出的套管内钻柱侧向载荷及现场测出的接头流阻增加值,确定入井防磨接头的数量和位置,根据耐磨减磨剂与钻井液相容性试验结果确定其加量。在X202井的现场试验表明,非金属防磨接头入井连续使用时间超过500 h,平均磨损率仅6.5%,平均返出铁屑量从124.64 g/h降至78.00 g/h,减磨效果显著。研究表明,采取双效防磨措施减缓深井套管磨损具有可行性,为深井、定向井和水平井钻井过程中的套管和钻具防磨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大位移井、大斜度井、水平井以及狗腿度较大的深井钻井过程中,常常出现套管严重磨损的问题。给正常钻井完井作业带来极大困难,同时易降低油气井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导致油气井部分井段或整口油气井报废。针对这些突出问题,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GXJM-1有机减磨剂,并建立其室内评价方法,开展了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通过室内评价及现场应用表明,GXJM-1有机减磨剂使用方便,可实现对套管和钻井管柱的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川西北地区深井和超深井钻井过程中套管磨损的难题,同时也验证了所建立的室内评价方法与现场应用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同类产品室内评价和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3.
几种泥浆加重剂的减磨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钻超深井、大斜度井、大位移井及水平井的过程中,套管和钻柱的磨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对套管磨损过程进行应力分析知,最大剪应力是造成套管磨损的主要原因;套管的磨损主要是接触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现有的减磨措施.文章利用改进的ML-100型试验机.分析对比几种泥浆加重剂的减磨性能.在钻井液中加入活性减磨加重剂,以改善钻井液的润滑性能.可方便有效地降低套管与钻枉的磨损。  相似文献   

4.
钻杆防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深井超深井勘探过程中,由于径向力、涡动、横向振动等因素的存在,随着钻井时间的增长,钻柱作用于套管内壁的侧向力增大,导致套管磨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介绍了近年来钻杆防磨技术的发展,主要从钻杆接头表面处理和钻杆保护器2方面来研究防磨减磨措施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川西深井超深井套管损坏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川西地区深井超深井油层套管损坏的现状,分析了川西深井套管损坏的原因,认为主要有套管材质、性能达不到套管安全要求,井身质量差或井眼轨迹复杂,施工周期长导致磨损严重,防磨减磨措施应用效果差,完井及增产作业的高压力试压而导致套管破坏等。提出了应确保采购的套管质量,钻井中应用有效的防磨减磨技术以及统一完井试压标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影响套管磨损主要因素的研究,制定了适合套管防磨方案与施工措施,提出旨在减少套管磨损的一系列主动防磨、被动防磨等技术,形成了一套有效减少深井套管磨损配套技术方案。现场应用表明:大幅度降低深井套管磨损程度,为今后深井套管防磨、减磨方案制定与具体施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港油田新港1井是1口五开三段制定向井,完钻井深6 716m,三开311.1mm的定向、稳斜井段长达2 470m。由于该井段的岩石可钻性差,钻井施工时间长,钻杆对上层技术套管的磨损相对较为严重,甚至可能磨漏套管。应用兰德公司的减阻防磨套能有效减少钻井过程中技术套管内的钻杆与套管内壁接触磨损的几率。现场应用表明:减阻防磨套可以有效地保护套管和钻杆,为下一步作业和后续工作提供安全保障。新港1井套管防磨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深井钻井安全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井和超深井套管磨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深井、超深井、大斜度井、大位移井及水平井钻井中,钻井时间延长,钻杆运动复杂,使其作用在套管上的侧向力增大,因此套管和钻柱的摩擦与磨损问题越来越突出。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深井、超深井套管磨损机理及预测技术的研究动态,讨论了套管磨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指明今后关于深井、超深井套管磨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胜利油田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初步钻探、起步发展和规模应用3个阶段,初步形成了复杂地层条件下深井超深井配套钻井技术:深井井身结构设计技术、提高上部大尺寸井眼机械钻速技术、提高深部小尺寸井眼机械钻逮技术、套管防磨技术、防斜打快技术、钻井液技术、完井技术。详细介绍了深井超深井配套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并指出了胜利油田超深井钻井技术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和海上油气田钻井过程中的套管磨损问题十分突出,套管磨损监测是协助解决套管防磨的关键技术。目前基于磨屑收集的套管磨损监测方法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监测指标单一和监测方法不统一等原因,不能满足套管磨损现场监测工作的需要。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循环钻井液中磁性磨屑生成与浓度分布模型和磨屑收集的套管磨损监测的总体工作流程,根据磨屑浓度分布规律来确定最佳的监测位置和合理的监测参数。所确立的套管磨损量定量计算方法,结合了磨屑收集与钻杆检测方法,能更准确地计算井下套管线性磨损量。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催化裂化装置降低汽油烯烃含量的新丁艺及催化剂,包括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FDFCC)、两反应区(MIP)工艺、两段提升管工艺(TSRFCC)、多产柴油液化气并降烯烃(MGD)技术等.对各种工艺的特点以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往复式空气压缩机常见故障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往复式空气压缩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分析了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乙烯裂解装置结焦抑制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宋芙蓉 《石油化工》2001,30(6):475-478
乙烯装置裂解炉炉管结焦是影响乙烯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会使炉管管壁热阻增大 ,热传导率降低 ,使裂解过程能耗增大 ,壁温升高 ,炉管寿命缩短。同时 ,焦垢会使炉管内径变小 ,物料流动过程压力降增大 ,甚至堵塞管道 ,使运转周期缩短 ,产量受到限制。目前 ,全球乙烯工业每年因炉管结焦减产造成的损失约为 2 0亿美元[1 ] 。另外 ,结焦和采用过热气流清焦会使炉管寿命缩短 ,所以炉管通常每 2~ 5年需要更换一次。乙烯生产商每年在炉管上耗费约2 5亿美元 ,其中 80 %用于维修和更换炉管。开发结焦抑制技术对延长装置运行周期、提高裂解炉生产效…  相似文献   

14.
油藏微生物可以产气,这些气体能够增大油藏压力、降低原油黏度,是微生物采油非常重要的因素。研究发现,CO2贯穿于整个油藏微生物的代谢,CH4是石油烃的最终代谢产物,这些气体都能够促进微生物采油;硫酸盐还原菌代谢会产生H2S腐蚀性气体,是微生物采油中必须避免的气体。然而细菌代谢产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通过调研CO2、CH4和H2S气体,了解油藏微生物的产气特性,可以促进有益气体的产生,抑制有害气体H2S的产生,使生物气更好地服务于采油率。  相似文献   

15.
泡沫体系分散聚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陶征红  彭晓宏 《石油化工》2006,35(6):591-596
综述了近年来泡沫体系分散聚合发展的情况,并着重介绍了适合于泡沫体系分散聚合的各种条件(如单体、引发剂、交联剂、起泡剂、泡沫稳定剂、设备等)及这些条件对聚合过程和产物性能的影响;泡沫体系分散聚合在制备多孔、超多孔吸水凝胶方面是极为有效的聚合方法,同时,在水溶性聚合物制备方面也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乙酰化是保护糖类羟基最常用的方法。将糖类羟基乙酰化反应用催化剂分为碱、无机酸、有机酸、Lewis酸、硅铝酸盐、离子液体和其他催化剂,分别综述了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地震勘探中的去噪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噪技术在地震数据处理流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地震勘探的发展,去噪技术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地球物理工作者在不断改进现有去噪方法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去噪技术。从噪声分类入手,首先介绍了地震数据中的噪声,然后综合评述了近几年新发展的去噪技术,包括时频分析方法、反偏移方法、径向道变换法和基于支持向量机、形态学、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最后对去噪技术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海洋平台空间位置紧凑,设备布置密集,设备消防管线设计十分重要。文章分析了海洋平台消防干式/湿式系统的优缺点及应用场合,分析了海洋平台工艺设备湿式消防管线设计参数,通过某平台工艺换热器的设置,对管线设计参数的取舍、设计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采油过程中,酸化是油气井增产、注水井增注的主要措施。砂岩基质酸化和碳酸岩基质酸化都是在低于储层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向地层中注入酸液,溶解地层中的可溶物质,清除孔隙或裂缝中的堵塞物质,从而使油气井增产或注水井增注的一种工艺措施。本文着重讨论了砂岩酸化的设计计算方法,并由此建立一套基质酸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This section summarizes downstream developments of the previous month.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are covered in 'Upstream Review'.
An upsurge of violence in Iraq threatened a recovery in output that began earlier this year. Production in the northern fields hit a post-invasion high of 620,000 bpd in March, rising by 180,000 bpd in one month. Fighting in the south, however, cut production there by more than 100,000 bpd as government troops tried to subdue Shi'ite militias in and around Basrah. Oil installations damaged in the south included a pipeline and a pumping station. The Iraqi government nevertheless announced that oil production would reach 2.9 mn bpd by the year's end, requiring an increase of nearly 500,000 bpd over April 2008 levels. Foreign help is to be sought via a series of technical service agreements and - later this year - an upstream licensing round. Japan's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says it wants a bigger role for Japanese oil companies in both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sectors in Iraq. Kurdistan says it is negotiating with Baghdad to export oil produced from new oil fields ther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oes not recognize production agreements drawn up by the Kurdistan Regional Government. The EU - desperate for gas to fill its Nabucco pipeline - has approached Iraq for up to 1 bn cf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