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比较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3年6月-2014年2月诊治的102例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方案检查结果一致性情况和对心肌桥长度及冠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情况。结果:两种方案检查深在型心肌桥的一致性较高Kappa=1.000;研究组检查深在型和浅表型心肌桥长度比对照组长,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分别对患者采取选择性冠脉造影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诊断,将选择性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结果作为研究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位置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测出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患者中合计出现150支血管狭窄,其中研究组患者左回旋支、左主干、左前降支阳性准确率分别为84.21%、100%、90.48%与78.26%。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方法,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能够成无创性的冠心病诊断方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海凤 《影像技术》2012,24(6):9-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对5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MS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为98.6%,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94.0%,阴性预测值99.1%.结论:64排螺旋CT操作相对简单,无创、费用低.可作为冠心病的临床筛查和冠脉支架术后复查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64排的螺旋CT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对再狭窄程度诊断评价。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的心内科诊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复查患者44例(支架数69个),将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与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类似,kappa=0.874;64排螺旋CT检查支架直径≥3mm患者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情况均优于支架直径3mm患者,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具有临床积极诊断价值,具有现实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判定.结果:对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导性分别为92.5%和96.3%.结论:64排螺旋CT对中度及以上的冠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基本满足冠心病的诊断需求,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初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冠心病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病患70例,患者都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综合分析冠心病用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法的敏感性达88.71%、特异性达89.92%、阳性预测值达89.43%、阴性预测值达89.23%,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积极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法,可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十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采用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查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5月10日-2012年2月20日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前降支心肌桥的患者病例125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作后续处理与分析。结果:在这125例前降支心肌桥患者病例中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68例,约占54.4%左右。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对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值得临床对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使用AquilionTSX-101A64排CT进行检查。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动脉亚段全部显示清晰79例,占65.8%;四个动脉亚段单一显示不清晰29例,占24.2%;动脉亚段均显示不清12例,占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可以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为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先行64层螺旋CT检查,再行冠状动脉造影,二者相隔不超过1个月,比较分析二种检查方法结果,对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64层螺旋CT对中度、重度、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95.6%、88.1%、70.0%,特异性分别为98.7%、95.7%、88.1%,准确性分别为98.7%、95.7%、88.1%.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且无创伤,可作为筛选冠状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臂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以及1.5T超导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与C臂X线血管造影检查临床结果具有一致性,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给予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检查可有效判定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田越  李家一 《影像技术》2012,24(6):32-3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成像(CTCA)在冠脉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疑诊为冠脉血管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经CTCA诊断及冠状动脉造影,将两者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患者采用冠脉造影显示1200节段冠状动脉,CTCA可提供优良分析1080节段,其诊断冠脉≥50%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与冠脉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CA对预测及早期诊断冠脉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文清 《影像技术》2012,24(3):14-1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64位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6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位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将此结果与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由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因此对可评估的262支冠状动脉,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为181支,其中有176支得到CAG证实。64SCTC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可以达到97.2%,特异性可以达到91.2%,阳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4.9%,阴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5.1%。结论:64SCTC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在应用64SCTCA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病变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获得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CT血管成像检出软斑块27个,中间斑块41个,钙化斑块68个;经冠状动脉造影检出钙化斑块41个,非钙化斑块82个,两种检查方法斑块检出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敏感性为86.21%,特异性为99.68%。结论 :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在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中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45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或疑似冠心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造影诊断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狭窄造影诊断,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观察比较,评价诊断的敏感度、准确率与特异性价值。结果:在45例患者中,其中阳性例数为29例,阴性例数为16例,其中轻度患者8例,中度患者14例,重度患者7例。常规冠状造影诊断中,45例患者检查出阳性例数为33例,阴性例数为12例;64层螺旋CT诊断中,45例患者检查出阳性例数为30例,阴性例数为15例。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明显低于64层螺旋CT诊断,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针对轻度狭窄的诊断,64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诊断中,通过使用64层螺旋CT诊断,可以有效的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其诊断效果优于常规造影诊断,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与评估预后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64排128层螺旋CTA和CAG检查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于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疗的冠心病患者,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A应用价值。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血管病变例数和血管病变支数诊断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疗中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了解到病变支数,且具有无创性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的64排螺旋CT脑团注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7例,然后再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螺旋CT平扫,脑团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平扫结果显示,37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明显异常,21例患者有腔隙性脑梗塞或陈旧脑梗死,28例患者脑团注成像结果存在不同程度延迟,9例患者正常。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脑团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可有效诊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血管疾病,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观察低剂量扫描在螺旋CT(64排)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螺旋CT(64排)扫描,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扫描。结果:观察组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螺旋CT(64排)头颈动脉扫描时,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可以降低头颈动脉CT造影中的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患者实施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3年之内收治的67例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在护理中的配合情况进行收集,并分析有效护理配合方法。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尽量让患者较好配合检查,检查成功患者65例,1例患者由于静脉干扰无法诊断,1例患者由于体位改变无法诊断。结论:完善精心的护理配合是保证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成功和诊断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64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患者64例,均接受64层螺旋CT以及常规冠状动脉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64层CT诊断冠状动脉的特异性、敏感度以及诊断准确率均优于常规冠状动脉检查,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给予64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度,作用患者的准确诊断和效果评估后,选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肺段动脉栓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双源CT检查,双源CT设为研究组,64排螺旋CT设为对照组,对比64排螺旋CT与双源CT之间的诊断差异。结果:CT检查显示肺段动脉栓塞的影像学图像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其血管充盈时明显出现缺损;间接征象:患者的肺部纹理出现明显局限性。若患者存在血管栓塞,则造影剂周围环绕较为明显,其轨道征象会受到切面影响,表现为中心性血管充盈缺损。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患者血管壁附着血栓,则造影剂呈现不规则性充盈,出现血管内向心性充盈缺损。若肺动脉血管远端未见造影剂,且血管处这段未出现规律性,则表示为完全栓塞。研究组共有58例患者确诊为肺段动脉栓塞,真阳性58例、真阴性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相比,其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选择双源CT,诊断准确率较高,与64排螺旋CT诊断相比,一次扫描可获得平扫、增强及碘图等多种数据,较常规肺动脉成像更利于栓塞的检出,其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且该诊断方法无创,患者接受程度高,可作为肺段动脉栓塞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