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98例心肌桥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和冠脉造影检查),按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心肌桥诊断的一致性、心肌桥长度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在心肌桥诊断中具有较高一致性(Kappa=1.00);研究组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检查肌桥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多期相血管成像与冠脉造影诊断心肌桥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但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长度诊断更具优越性,临床应用现实意义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64排的螺旋CT应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对再狭窄程度诊断评价。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在本院的心内科诊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复查患者44例(支架数69个),将冠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设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检查结果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种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的具体诊断情况。结果:64排螺旋CT检查与金标准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类似,kappa=0.874;64排螺旋CT检查支架直径≥3mm患者的灵敏性及特异性情况均优于支架直径3mm患者,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程度具有临床积极诊断价值,具有现实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选择性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分别对患者采取选择性冠脉造影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进行诊断,将选择性冠脉造影诊断结果作为对照组,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结果作为研究组,记录并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位置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测出冠状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和闭塞患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患者中合计出现150支血管狭窄,其中研究组患者左回旋支、左主干、左前降支阳性准确率分别为84.21%、100%、90.48%与78.26%。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以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方法,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能够成无创性的冠心病诊断方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吴海凤 《影像技术》2012,24(6):9-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方法:对5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MSCT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敏感度为98.6%,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94.0%,阴性预测值99.1%.结论:64排螺旋CT操作相对简单,无创、费用低.可作为冠心病的临床筛查和冠脉支架术后复查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采用64排螺旋CT对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查的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5月10日-2012年2月20日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前降支心肌桥的患者病例125例,对其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并作后续处理与分析。结果:在这125例前降支心肌桥患者病例中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68例,约占54.4%左右。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对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所产生的影响不是十分明显,值得临床对其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进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120例,使用AquilionTSX-101A64排CT进行检查。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有动脉亚段全部显示清晰79例,占65.8%;四个动脉亚段单一显示不清晰29例,占24.2%;动脉亚段均显示不清12例,占10.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可以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28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C臂X线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以及1.5T超导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与C臂X线血管造影检查临床结果具有一致性,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给予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成像检查可有效判定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行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等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判定.结果:对比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导性分别为92.5%和96.3%.结论:64排螺旋CT对中度及以上的冠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基本满足冠心病的诊断需求,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初筛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患者实施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时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在3年之内收治的67例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在护理中的配合情况进行收集,并分析有效护理配合方法。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尽量让患者较好配合检查,检查成功患者65例,1例患者由于静脉干扰无法诊断,1例患者由于体位改变无法诊断。结论:完善精心的护理配合是保证64排128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成功和诊断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病患70例,患者都接受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金标准,综合分析冠心病用CT冠状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法的敏感性达88.71%、特异性达89.92%、阳性预测值达89.43%、阴性预测值达89.23%,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工作中积极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法,可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十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64排128层螺旋CTA和CAG检查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2例于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本院诊疗的冠心病患者,患者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A应用价值。结果:64排128层螺旋CTA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血管病变例数和血管病变支数诊断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诊疗中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了解到病变支数,且具有无创性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进行糖尿病足血管造影(CTA)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42例确诊为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在进行治疗前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CTA检查,将检查结果作为治疗前的评估手段。结果:本研究42例患者中,优良图像30例,优良率71.43%;合格8例,合格率19.05%;不合格4例,不合格率9.52%。为此,64排螺旋CT平台进行糖尿病足CTA成功率为90.48%(成功率=优良率+合格率),失败4例,失败率为9.52%。结论:糖尿病足CTA检查可以作为糖病足治疗前评估的常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肺段动脉栓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双源CT检查,双源CT设为研究组,64排螺旋CT设为对照组,对比64排螺旋CT与双源CT之间的诊断差异。结果:CT检查显示肺段动脉栓塞的影像学图像可分为直接与间接征象。直接征象:其血管充盈时明显出现缺损;间接征象:患者的肺部纹理出现明显局限性。若患者存在血管栓塞,则造影剂周围环绕较为明显,其轨道征象会受到切面影响,表现为中心性血管充盈缺损。在检查过程中,若发现患者血管壁附着血栓,则造影剂呈现不规则性充盈,出现血管内向心性充盈缺损。若肺动脉血管远端未见造影剂,且血管处这段未出现规律性,则表示为完全栓塞。研究组共有58例患者确诊为肺段动脉栓塞,真阳性58例、真阴性2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相比,其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段动脉栓塞诊断中选择双源CT,诊断准确率较高,与64排螺旋CT诊断相比,一次扫描可获得平扫、增强及碘图等多种数据,较常规肺动脉成像更利于栓塞的检出,其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无显著差异,且该诊断方法无创,患者接受程度高,可作为肺段动脉栓塞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观察低剂量扫描在螺旋CT(64排)头颈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螺旋CT(64排)扫描,观察组患者采用低剂量扫描。结果:观察组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采用螺旋CT(64排)头颈动脉扫描时,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可以降低头颈动脉CT造影中的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患者的64排螺旋CT脑团注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7例,然后再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螺旋CT平扫,脑团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平扫结果显示,37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明显异常,21例患者有腔隙性脑梗塞或陈旧脑梗死,28例患者脑团注成像结果存在不同程度延迟,9例患者正常。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脑团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检查,可有效诊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等血管疾病,值得在临床上被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诊断中64排128层螺旋CT联合三联检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9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胸痛住院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64排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以及常规CT扫描,将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者纳入观察组(n=68),常规CT扫描者纳为对照组(n=68)。对比两组图像质量、扫描参数并绘制ROC曲线,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联合三联检查对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金标准诊断出阳性64例,阴性4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者52例,肺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6例;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共诊断出60例阳性,阴性8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者50例,肺栓塞6例,主动脉夹层4例;常规CT扫描共诊断出54例阳性,阴性14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者48例,肺栓塞3例,主动脉夹层3例;观察组扫描长度、有效剂量以及剂量长度乘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CT扫描的AUC值为0.906 0,灵敏度为81.30%,特异度为50.00%,95%CI为0.789 0-0.835 0;128层螺旋CT三联检查的AUC值为0.953 0,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10月诊治的102例(276处)肋骨骨折患者的资料,本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3DVR与普通X线片诊断,并将其诊断结果分别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研究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比对照组高;研究组骨折不同类型检查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肋骨骨折行64层螺旋CT3DVR诊断较之普通X线片,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可作为肋骨骨折临床诊断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20例,观察检查结果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90例患者中有检出动脉瘤89处85例患者,有5例患者未检出动脉瘤;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检出动脉瘤20处18例患者,有2例患者未检出动脉瘤。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出结果中有4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明为假阳性,漏诊4处动脉瘤。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高敏感性和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间,获得明确诊断的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CT血管成像检出软斑块27个,中间斑块41个,钙化斑块68个;经冠状动脉造影检出钙化斑块41个,非钙化斑块82个,两种检查方法斑块检出总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诊断敏感性为86.21%,特异性为99.68%。结论 :采取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冠心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提供参考。方法:对74例早期中心型肺癌患者肺部行64排螺旋CT扫描,观察肺叶、肺段支气管病变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结果:64排螺旋CT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效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对早期中心型肺癌进行诊断,可扫描出患者肺叶、肺段支气管的病灶部位及病变情况,且对患者无创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对临床诊断早期中心型肺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