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对于营建城市生态系统及提高公众福祉具有促进作用。探讨、厘清影响城市绿地生态审美的关键因素,对于健康、稳定的绿地生态景观营造及公众生态价值观引导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生态审美的概念和内涵,总结符合生态审美的绿地特征,提出符合生态审美的城市生态绿地构建原则与对策:基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绿地基础条件及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将城市绿地划分为生态保育型、生态功能型及生态景观型3类生态绿地,构建生态绿地网络;基于绿地植物群落物种构成、空间布局及绿地功能需求,提出6类自然式植物群落配植模式。旨在为营建高生态效益、高景观质量的绿地景观提供规划依据。  相似文献   

2.
重庆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是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典型的山地城市,其山地条件增加了径流流量、流速、水质的控制难度,降雨条件增大了径流就地消纳和利用的难度,土壤条件增大了低影响开发工程设施的建造难度,针对上述地域性挑战提出山地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绿地LID设计的主要应对策略,梳理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简要流程,探讨了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居住绿地等主要类型在典型坡地条件下的LID设计方法,旨在为山地城市绿地的LID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伟锋  高宁  周辉 《山西建筑》2009,35(20):358-360
针对我国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园林绿地灌溉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提出园林绿地景观建设的生态化设计与节水,同时以西安城市为例,研究了绿地生态设计与节水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从而完善城市绿地节水性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4.
以北方寒地城市长春市为例,提出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脆弱度计算方法,对长春城市各类绿地进行了详细的植物群落生态脆弱度分析,分别论述了景观效果、绿地结构、绿地养护及人工干扰与生态脆弱度的关系,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复合群落绿地是从根本上降低城市绿地生态脆弱度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王洁宁  张莎莎 《园林》2023,(10):67-74
生态正义是指导人类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公平分配绿地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观。以“城市绿地规划的生态正义观”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012-2022年的相关文献作为数据源,利用知识图谱软件Cite Space梳理了西方城市绿地规划的生态正义观研究发展脉络、知识基础以及研究热点。研究结果发现,近10年国外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清晰,主题视角多元且内容交叉广泛,知识基础明确;研究热点分为城市绿地分布的公平性与可达性评估、弱势群体的绿地享有评估、影响城市绿地规划公平的因素及策略、生态正义导向的绿地补偿以及生态正义对居民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5个方面。未来研究将在生态正义的价值体系、基于碳汇计量的绿地补偿、行业标准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王敏  潘文钰 《园林》2024,(1):28-37
越来越多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建设进入存量更新和结构性优化并存发展的阶段,生态安全优先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的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当前风景园林实践研究的重要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多发导致的人居环境宜居性下降问题,目前基于气候适应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规划关注促进自然通风以缓解夏季热岛效应,尚忽视了其冬季可能带来的负效应。从气候调节视角切入,探讨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在协同冬夏季小气候环境中的低效空间识别与精准修复技术方法。以江苏省昆山市密集城区的189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反演的方法对其冬、夏季小气候环境进行分析,聚类获得7类小气候特征街区。之后,叠加现状绿地生态网络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风环境结果,提取现状适于通风的生态廊道,从宽度、方向、类型等方面分析其潜在通风效能,耦合街区冬夏小气候环境特征,识别研判现状绿地生态网络在冬夏温湿环境调节上存在的低效问题,并提出冬夏协同的精准修复策略,为优化人居环境宜居性、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效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我国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价值观和生态观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阐明“线性空间”“边界空间”“非设计空间”这三类绿地空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并建议城市绿地网络通过这三类绿地空间与市民日常生活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  相似文献   

8.
郭玮  张硕新 《中国园林》2007,23(10):92-95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类型,在维持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杨凌作为我国唯一的高新农业示范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和示范性。通过对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绿地系统现状的分析,指出杨凌城市绿地在公园绿地、廊道绿地、绿地类型分布和绿地系统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将杨凌城市绿地建设与总体规划"一心两带三园四区"的布局模式相结合,指出对杨凌绿地系统进行"绿心 绿带 绿网"模式规划。在杨凌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使其保持自身"环境优美的生态农科城"特色,实现示范区内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经过了长久的发展和实践,包含了理论的研究,技术方法的研究,实际工程的运用,设计施工手法,与植物相结合的研究等,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稳步发展,并且在城市绿地中得以推广。水和绿地息息相关,在核心生态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上海世博会的绿地规划也运用了相关的生态技术方法。在滨水、会展和大型公共绿地中,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规划和功能布局,并且在绿地分类和空间利用等规划中提出相关的控制指标,突出2010上海世博会绿地"正生态Eco+"概念和"水、绿交融"的特点。这一举措可以让水处理技术得到充分利用和验证,从而推广到整个城市绿地建设中。  相似文献   

10.
蒋刚  张军学  黄莉  徐丹 《城市建筑》2023,(20):213-215
生态城市是城市设计的终极目标之一。作为生态城市设计的重要手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有着关键作用。文章以能值理论为基本评价方法,选取郴州市的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依托建成案例,完成对城市绿地总体可持续性的效果评估,验证绿地建设对于整个城市系统的可持续性效果,为生态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城市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探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对于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通过回溯城市建设中"人本"理念的演进,分析并提出了"公园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的4个转变:即城市发展规划理念的转变,工作主体的转变,建设模式的转变,建设内容的转变。从人的需求、绿色公共空间、风景园林和人居环境4个维度分析了"公园城市"建设的逻辑,提出了构建以人为主体,绿色公共空间为客体,风景园林为介体,人居环境为环体的"四体共融""公园城市"建设新模式。具体途径一是打破城·绿空间边界,"园""城"融合;二是丰富人·绿互动方式,"园""人"融合;三是激活城·绿内在价值,"园""业"融合。以推进新时期全方位开放、多元模式运作、全域公园化"公园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鲍璇  李雪  张昕  刘晖 《园林》2021,(5):13-16
在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西北地区,水分是决定植被类型及分布的主导因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同的立地条件、人为干预对水文条件的优化,产生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多样生境,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植物景观多样化营建创造了可能性。基于"生境+植物群落"设计模式,针对场地生境类型选择人工营建的植物群落及景观类型,探索适宜的建植与维护管理方法,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持续植物景观的营建提供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3.
陈蓉蓉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2,38(6):115-120
生活环境需求的提高要求景观绿地不仅要加强观赏性和体验性,同时要满足生态可持续的目标。城市更新下社区花园呈现迅速发展趋势,然而其景观设计与生态修复的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基于此,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切入点,结合社区花园的景观特点和功能需求进行植物生态景观营造研究,提炼出基于土壤重金属生态修复的社区花园植物景观营造目标与原则。从社区花园的空间分区设计、植物群落层次、植物组团配置及重金属污染分级修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的探索,提出基于土壤重金属修复下的植物生态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为社区花园的长远发展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吴正旺 《新建筑》2010,(1):113-116
城市植物群落是城市绿地的基本构成单位,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城市植物群落健康的发展演替,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与改善极为有利。在城市设计中宜根据植物群落对土地面积和土壤、水等的要求,正确利用城市的生境资源,保护并培育城市植物群落,以求高效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内部空间、外部环境设计中应结合植物群落的生境、城市野生动物的栖息需求以及景观文化来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垂直绿化能有效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与绿地空间不足的矛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设计景观效果良好且生态功能优良的垂直绿化植物群落,满足低成本、低消耗、低维护与易管理的诉求,是当前城市垂直绿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城市中心区墙体自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墙体自生植物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与城市墙体微环境的关系。并基于新自然主义生态种植设计理念,从植物种类选择和植物群落构建2个方面来探讨墙体自生植物在城市垂直绿化中的应用潜力,以期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垂直绿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使我国城市土地扩张、人口剧增更加激烈,从而加剧城市交通混乱、居住空间紧张和生活环境恶化,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本文建立在生态学原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几种生态设计方法,应用在住区外部环境的场地设计、绿化配置、水体处理和硬地软化中。  相似文献   

17.
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进行定位,对其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探求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和时间中的合理布置方法,同时,通过从三维空间中对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轮廓线进行丰富,利用时间上植物季相景观的自我更新与变化,对城市园林绿地中植物景观的意境进行创造,进而研究适合于现代城市生态景观环境的城市园林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赵茜瑶  唐予晨  李慧 《中国园林》2022,38(6):103-108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中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热点亮点,这对植物景观营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回顾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结合科学绿化的建设要求,提出生态修复背景下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中植物景观营建的目标需要综合生态、城市景观、城市事件的三重要求,遵循问题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景观塑造和群落营造相结合的工作要点。综合国内外相关植物景观营建实践,探讨在全园规划尺度、展园设计尺度和展后利用方面如何将生态修复和植物景观营建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以及更大范围的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颖  黄婷婷  胡骞  朱建宁 《中国园林》2022,38(3):106-111
社区公园是利用率最高的城市绿地类型之一,其生物多样性水平与居民的健康福祉息息相关.作为生物迁移的踏脚石和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节点,其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提升对整体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十分重要.以北京市4个小型社区公园为研究区域,以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指示类群,从公园生境结构和干扰控制两方面入手,探究基于鸟类多样性提升的社区公园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