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学晨 《华中建筑》2009,27(1):39-41
“原型”是西方建筑理论文献中的经常出现的概念。该文回顾了西方建筑理论中的原型思想,批判的阐释了其对建筑理论和建筑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抓住建筑中人的运动流线,运用原型理论对建筑空间组织的规律进行研究,试图从错综复杂的空间组织形式中归纳出建筑空间组合的原型——“管状交通空间”,并探讨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实现地域文化景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利用的共赢格局?该文试图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基于原型的景观设计关联耦合,论述提取非遗原型的可行性和基本途径,并以中国梅山文化主题公园为例,阐述如何利用提取原型进行景观和建筑设计,实现景观文化神韵的提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与有机发展。其主要技术方法有:载体性原型的提炼再现、意境性原型的追溯营造、特征式原型的分析隐喻。  相似文献   

4.
干露  徐雷 《建筑与文化》2016,(8):142-143
深圳大芬油画村被认为是城中村改良的一个成功案例,然而既有对其经验的总结常疏忽了对大芬村中不同人群需求的关注,同时大芬村至今历时26年持续不断的改良进程使得从其复杂的历史积累中提取具有普遍价值的经验具有一定难度。本文借用文学批评领域中原型批评理论的“原型”和“原型置换”概念,通过考察“原型置换”过程中“原型”运动方向与深层结构运动方向的关系,解读大芬油画村的改良进程,并尝试提取具有普遍价值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郭红  莫鑫 《新建筑》2005,(1):93-93
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着手点,借助文学、艺术两个中介,引入建筑原型;分析建筑原型的一些具体内涵。为建筑原型理论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以探讨节能要求下的建筑创作规律为目的,运用语言学“转译”的概念和方法,以“节能技术形态原型”的视角,解析了作为形式语言的节能技术向建筑形态转换的机制和三种基本途径,最后指出“以原型从事转译”是实现中国现代建筑形式语言建构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7.
原型启发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卫国 《华中建筑》2001,19(1):24-25,77
原型启发论是创造性构思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成功的作品都或多或少受到各种“原型”的启发。原型启发有两种表现形式:一为灵感,一为类比。原型启发的内容十分丰富,并不限于单一。从众多的实证中,可以区分出若干种不同的启发类型。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母神”原型与“原型的崩溃”的阐述,分析中国古代穴居模式对先民原始空间意识的影响,并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成为先民空间营造的集体无意识。指出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的空间原型源自“大母神”原型的象征性意象,庭院型制的发展是空间原型分化后相关象征群的意义表达。并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阐述庭院型制的兴盛依据。  相似文献   

9.
原型作为探索事物本质的理论之一早已有之,但到目前为止,建筑领域内一直没有出现较为成熟的原型理论。因此,本文以时间为轴,对原型理论在各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希望以此为基础来探索建筑领域自身的原型理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对爱伦·坡恐怖小说的代表作《莫雷拉》、《丽姬娅》与《厄舍古屋的崩塌》进行深度解读与研究,探讨了死亡-再生原型情境在坡小说中的发生,同时也揭示了坡小说长盛不衰的深层原因,为坡文学作品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精神分析的三个层次,通过对花园5个层面的分析,解读了竹园的中国“芯”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灵魂的艺术再现。提出竹园的空间原型为谐趣园,认为竹园首次图示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特有的集锦式空间特点、曲线与折线相结合的构图形式,为中国当代园林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追求带来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荣格的原型理论及已有学者对建筑原型分析理解为基础,探寻居住空间原型如何在原始时期开始形成并影响居住理念的发展,提出居住空间原型概念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王承慧 《建筑师》2005,(3):100-104
在家园感普遍缺失的当代社会,住宅提供的经济性、住区功能的完备性、良好的视觉效果都无法弥补这一缺失的遗憾。传统院落住宅由于具备成为原型的特征,因而成为本文的考察对象,试图超越院落的形式表象挖掘出院落与居住生活相契合的本质形态。在原型剖析过程中发现“孤独而非寂寞”的具体化感受——安全感、舒畅感、群体感以及对应的空间组织方式,对其在现代居住环境的应用可能性研究揭示了四个应引起重视的方面——能够保证私密性的空间、接近住宅的交往空间、交通流与交往空间的结合、套型内的院落。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原型理论,并结合世博会建筑对建筑符号学所涉及的"中国性"、"现代性"和"纪念性"等各种复杂问题进行了剖析和价值阐释,指出对于建筑的符号和形式,比"中国性"、"现代性"更急迫的事情是表达人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15.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22,38(5):6-13
景观原型代表着人类对自然最原始的情感,下意识地反映在人们的景观营建活动中,创造出各种景观类型。景观原型具有强大的审美感召力。认识场地的本质特征并以新的线索将其具体化,补充、调整要素,加强景观结构和自然特征,将其与受到广泛认同的景观原型和景观类型相关联,能够创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景观空间。精心设计的观景点和游览路径,可以强化人们对景观的体验和感知,加深人与景观的共鸣。最后,以南宁园博园采石场花园为例说明基于原型、场所和体验的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范霄鹏  李蓓茹 《华中建筑》2010,28(1):157-160
传统民居与乡土聚落作为承载个体家庭结构和群体社会结构的"器",其样式对应于社会结构同质同构的特征也存在着营建上的"原型",各地民居与聚落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形态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样式"形变"的体现。推动原型格局发生形变的因素是各地的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两类要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人们集聚的社会结构形态,并于实体的显在层面对承载着个体家庭形态和群体社会形态的民居样式与聚落格局进行营建的调适,从而导致了各地产生出丰富多样的民居与聚落类型。  相似文献   

17.
蔡丽 《华中建筑》2011,29(5):128-132
该文通过比较徽州民居和宁波民居的原型,从建筑学角度描述两者的特色和区别,从社会学角度深层次地分析差异背后的原因。即在血缘聚落中,宗族观念及其内部结构的差异性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着不同民居的原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8.
崔力 《新建筑》2000,(6):57-58
“母题法”是一种构成方法,它经常被应用在建筑立面设计中。这种构成方法通过同一母题的重复与变异,使建筑在统一中富于变化,母题的选择往往传达某些文化上的信息,对建筑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介绍了这一方法在洛阳大学图书馆立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分解与转化--宁波鄞州中心区文化广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俊  齐康 《新建筑》2005,(5):48-50
宁波鄞州中心区文化广场的设计思路可归纳为:在对既有和假定的主体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该广场的功能进行分解,同时,通过传统景观要素的分离与转化,由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空间原型演化出全新的景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