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史建 《城市建筑》2010,(12):11-14
本文将2003年看作实验建筑的终结和当代建筑的起始,提出的"当代建筑"概念,不仅仅基于当代艺术理论界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对"当代"、"当代性"等理论议题的既有探究,也是面对中国建筑近十年剧变,应对与阐释的迫切需求。文中分别从本土、都市、场所、未来和景观语境,概括了中国当代建筑的几种趋向。  相似文献   

2.
/以全球化的背景,通过将上海当代建筑按照其现代性和本土性的特征,从新现代主义建筑、现代建筑的本土化、地域建筑的现代性和旧建筑再生等四个方面,结合相关建筑案例的介绍和佐证,试图展现一幅上海当代建筑图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近期理论动向为反思当代建筑与现代性之关系所带来的影响.文章指出,在最近的研究中,单极的、线性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现代性模型,正在为"多元"、"全球"和"他者"现代性所代替.这个转向鼓励研究者通过新的界定来考量现代性,并为观察建筑与现代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开启了新视野.文章回顾呈现于20世纪主流西方话语中建筑的现代...  相似文献   

4.
徐强  王晓青 《山西建筑》2003,29(8):20-20,66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深层含义,揭示出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提出只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精”、“气”、“神”,才能创造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现代导向”,而其导向现代性的过程,也是它陷人困境的过程。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建筑历时性的考察,力图为新时期中国建筑的发展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迅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教堂建设的现实需求巨大。但在中国当代,大量的基督教建筑建设仍以仿哥特式风格为主,这不仅不符合中国当代的时代性,而且也不利于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发展。相比而言,中国当代基督教建筑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文针对中国当代基督教发展的历史困境,对仿哥特式教堂建筑进行了分析与批判,进而指出了其关键问题在于现代性不足;并以近十年来新建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基督教建筑为例,阐述了中国当代基督教建筑发展的现代性趋向。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是当代被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建筑的现代性是建筑现代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哲学与文化价值提升。该文就建筑现代性的产生作了简要论述,并从历史、空间、技术、观念等四个方面对建筑现代性作出诠释,最后简论了建筑现代性的当代表达。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立面作为建筑最为外显的特征,直接反应了各个时代各种不同建筑理念的变迁。文章试图从建筑立面的变化入手浅析建筑形式语言和功能主体之间的关系,阐述建筑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宏观视野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建筑创作的独特背景对探索建筑的现代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以微观的视角具体分析20世纪50~80年代一些具有现代性的建筑现象和作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7)
乡土艺术村是乡村振兴政策的产物。乡土艺术村建筑呈现出独特的现代性特征,这种独特性表现为乡土艺术村建筑风格的多样性、建筑功能的现代性以及建筑表皮装饰细节的乡土性。  相似文献   

11.
如何在建筑设计上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又不失为“现代性”,这是困扰中国建筑师及关心中国建筑设计的人的一个“沉重”的课题。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研究了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建筑符号学的定义及基础理论,对幼儿园建筑设计中建筑符号学所涉及的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从几何符号、色彩符号、空间符号、场所符号等方面来简析建筑符号学在幼儿园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世博中国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也是设计界宝贵的创作元素之一。该文借助建筑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这一显著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建筑进行深入分析,以寻找在建筑中应用传统文化符号的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依据符号学理论,分析总结了在可以表达文化含义的基础上,如何准确设计承载不同文化的建筑,并探讨了利用合理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行创作的途径,以期从符号学视角为建筑文化的表达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叶菁  齐康 《华中建筑》2008,26(9):78-81
该文介绍了金坛市华罗庚纪念馆的主要设计思想,其设计构思是基于自然环境、人文精神、地域文化,探求具有事件性、场景性、现代性的建筑性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的建筑创作实践一直受到“民族性”与“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建筑市场化使建筑的地域价值逐渐衰落,大量国外设计机构的介入又使建筑创作逐渐走向“全球化”,在这种背景下,保护、发展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更加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的使命。本文简述了中国地域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的地域建筑思潮不是现在才有的,其自中国近代建筑学科诞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的发展,并将随着时代与社会、经济、文化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滨旅游空间的符号学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比较了自然科学(特别是旅游地理学)和文化研究两个不同视角所建构的2种不同的海滨旅游空问模式后,指出从文化研究角度探讨海滨旅游空间是传统旅游地理学研究视角的重要补充.接着在社会建构理论与符号学的分析框架下,讨论了海滨从"自然空间"转化为"旅游空间"的历史过程,并以深圳海滨为例,分析指出海滨旅游空间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建构,本质上是一个符号意指过程,包括神圣化和去神圣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海滨的"边缘性"、"过渡性"、"浪漫性"、"女性化"、"感性"、"异国情调"和"殖民性"等多重符号意象.  相似文献   

18.
基于符号学的地域建筑细部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筑行业中建筑创作以及细部设计问题,文章采用符号学理论对现代建筑设计方法进行分析,寻找符号思维运用于建筑细部设计的表达方法和模式,继而对建筑方案创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20世纪西方流行的符号学出发,将符号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纳入城市公园中的建筑设计进行探讨,分析城市公园中建筑符号的特征及其运用手法。  相似文献   

20.
尝试从“性格特征”的角度,探讨一种新的建筑创作思考方式。从建筑性格的定义、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性格特征表达形式等方面,结合相关的建筑案例进行分析和归纳,并通过实践案例进行验证。发现“建筑性格特征”对于建筑创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建立系统的选择机制和加强建筑与人感官的联系。基于“建筑性格特征”的思考方式,可以让建筑师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增强对建筑方案内外整体的把控力,不仅只展现建筑的外在形态,更应注重建筑的内在本质,为日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