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唑螨酯(Fenproximate)是苯氧吡唑类杀螨剂。高剂量时可直接杀死螨类,低剂量时可抑制螨类脱皮或产卵。具有击倒和抑制脱皮作用,无内吸作用。  相似文献   

2.
螨的繁殖 螨的繁殖很独特,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引起孤雌生殖;由交配过的雌螨繁殖的后代大多为雌性,而未交配雌螨繁殖的后代多半为雄性。显而易见抑制或妨碍繁殖的药剂都可成为螨害预防的手段。让螨接触化学绝育剂就有可能抑制产卵或产下不能孵化的卵。保幼激素和蜕皮素对卵黄发生和产卵起重要作用,很明显这是干扰繁殖的靶标。  相似文献   

3.
陈亮 《世界农药》2007,29(4):17-23
一些植食性螨类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尤以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危害更甚。迄今,人们已开发了许多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螨剂用于防治这些螨类。其中,抑制螨类生长和蜕皮的杀螨剂更受人欢迎,因为它们对通过抑制呼吸作用和具神经毒性的杀螨剂具抗性的螨类品系有效,且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些植食性螨类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尤以棉红蜘蛛(Tetranychus urticae Koch)的危害更甚.迄今,人们已开发了许多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螨剂用于防治这些螨类.其中,抑制螨类生长和蜕皮的杀螨剂更受人欢迎,因为它们对通过抑制呼吸作用和具神经毒性的杀螨剂具抗性的螨类品系有效,且对哺乳动物十分安全.目前已上市的生长调节型杀螨剂有如氟螨脲、氟虫脲和噻螨酮等,而Junji Suzuki等最近开发了一个新的生长调节作用的杀螨剂--乙螨唑[(图1)中Xn=2,6-F2,Yn=2-OC2H5-4-t-C4H9)].  相似文献   

5.
1.优乐得(buprofezin) 该药剂为抑制昆虫蜕皮的杀虫剂,与通常抑制神经系统的杀虫剂具有不同作用特性。这种杀虫剂是在使用具二硫杂环戊烷结构的防治稻瘟病杀菌剂富士一号时,发现其具有抑制昆虫蜕皮(变态)而得以启发。为谋求作用更高的化合物。通过在二硫杂环戊烷上加上各种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氟虫脲、环烷脲的杀螨活性,二者都能杀卵、幼螨及若螨。对成螨的产卵力亦有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Etoxazole是一种 2 ,4 二苯基口恶唑衍生物 ,化学结构不同于现有的杀螨剂。其作用方式是抑制螨类蜕皮过程 ,对各种幼龄螨虫有很好的触杀活性 ,并且无交互抗性。可广泛用于防治桔柑、苹果、葡萄、蔬菜、花卉、棉花、茶叶等作物中的蚜虫和螨类害虫 ,用药量为 5 0~ 10 0 g/hm2 。目前 ,含有 10 %Etoxazole的单剂 (商品名Barozue)和混剂 (与甲氰菊酯复配 )已获得登记 ,并于 1998年 4月推向市场 ,在日本国内的年销售额可望达 5 0亿日元。此外 ,Yashima公司还正在与Sumitomo公司合作开发该产品 ,其目…  相似文献   

8.
银杏酚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叶碟法测定银杏酚对菜青虫的拒食活性,拒食率为30.1%至81.5%,银杏酚影响菜青虫的生长发育,使其发育为超龄幼虫,多数超龄幼虫不能形成蛹而致死。银杏酚对菜青虫防治作用机理是:银杏酚抑制了前胸腺一些重要酶的合成活性,影响了正常蜕皮和生长发育,使其拒食和死亡。例如,银杏酚抑制酪氨酸酶的合成。酪氨酸酶的作用是,催化酪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蜕皮后新表皮所需的硬化物质。由于银杏酚抑制了酪氨酸的合成,影响了害虫的正常蜕皮和生长发育,使其发育为超龄幼虫,拒食而死亡。由于昆虫都有外骨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要多次蜕皮,所以银杏酚对蚜虫防治作用机理,与银杏酚对菜青虫防治作用机理相同。都是由于银杏酚抑制了前胸腺一些重要酶合成,影响了正常蜕皮和生长发育,致其死亡。  相似文献   

9.
螺螨酯10%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螺螨酯是季酮酸类杀螨剂,作用机制是抑制有害螨体内的脂肪合成和能量代谢,与目前使用的杀螨剂无交互抗性,在不同气温条件下对作物安全,对人畜低毒。开发螺螨酯悬浮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刘长令 《农药》1994,33(4):13-13
杀虫杀螨剂氟蚜螨的合成研究刘长令(沈阳化工研究院110021)一、前言氟蚜螨不仅对现有杀虫杀螨剂已产生抗性的螨类有高的活性,而且对柑桔、苹果等具有着色美观之作用。是果树、棉田红蜘蛛等螨类的“克星”,综述其药效结果具有以下特点:1.高效,无论对柑桔红蜘...  相似文献   

11.
<正>1前言螺甲螨酯(spiromesifen)是由拜耳公司开发的螺环季酮酸(具有环状酮-烯结构的氧代丁内酯)类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理独特,通过抑制螨害体内的脂肪合成,破坏螨虫的能量代谢活动,最终杀死螨害。具有广谱、持效期长、毒性低、无交互抗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害虫、害螨的防治。螺甲螨酯的合成工艺路线比较单一,国内外目前一般都采取以环戊酮和氰化钠为起始原料制备中间体1-羟基环戊基甲酸乙酯(3),再与2,4,6-三甲基苯乙酰氯经缩  相似文献   

12.
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杜育哲  刘安西 《农药》2002,41(6):7-11
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高效、具有脱皮激素活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它引起昆虫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早熟,使幼虫蜕皮致死。此外,对一些昆虫还具有化学绝育性和神经中毒作用,非甾醇蜕皮激素类杀虫剂和蜕皮激素一样,作用于蜕皮激素受体,但由于在细胞中的稳定存在,致使一些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羽化激素的释放受到抑制,从而导致不正常的致死蜕皮。  相似文献   

13.
二氯四氟乙氧基苯胺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3,5-二氯-4-(1,1,2,2-四氟乙氧基)苯胺(本文简称二氯四氟乙氧基苯胺)是合成苯甲酰脲类杀虫剂—氟铃脲的主要中间体。氟铃脲杀虫剂的作用机理是抑制害虫几丁质的合成,使害虫在蜕皮时不能形成新的表皮,虫体呈畸形而死亡,同时还能抑制害虫的吃食速度,具有较强的击倒力和很高的杀卵活性。田间试验表明:氟铃脲不但对杀死第一、二、三代棉铃虫有特效,且对尚无药可治的第四代棉铃虫也具有高于80%的防效;其次对蔬菜、果树及森林中的小菜娥、青菜虫、  相似文献   

14.
具有杀线虫活性的三氟丁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氟原子的结构特点,农药中引入氟其活性增强.新型含氟农药三氟丁烯类化合物是近年开发的为杀线虫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螨作用;其杀线活性高,环境兼容性好,具有广 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分为酯类、噻二唑类、嘧啶类、噁唑类、噻唑类五大类介绍了三氟丁烯类化合物作为杀线虫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杀线效果及合成方法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所研制开发的吡唑、吡咯类杀虫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选择性好,对各个生长阶段的螨类及各类型的害螨均表现出很高的杀虫、杀螨活性,相继出现了一些含吡咯环新颖药剂,商品化的吡咯类杀虫、杀螨剂有溴虫腈(chlorfenapyr).最近又发现了吡咯环在植物生理生化中的重要作用,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已成为开发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化合物SYP-11277杀螨活性及作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新化合物SYP-11277是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螨剂。为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对其杀螨活性及作用特性进行研究。[方法]用盆栽幼苗喷雾法和改进保湿叶碟喷雾法系统的研究了新化合物SYP-11277的室内杀螨活性,并研究了新化合物SYP-11277的内吸性、渗透性、传导性、持效性以及温度对其杀螨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新化合物SYP-11277对成螨的活性(LC50值)为2.15 mg/L,对若螨的活性(LC50值)为0.37 mg/L,对螨卵的活性(EC50值)为3.63 mg/L。[结论]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新化合物SYP-11277对螨具有较高的活性,但在植物体内的内吸性和渗透性较差,属正温度系数类型杀螨剂,并且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氟原于的结构特点,农药中引入氟其活性增强。新型含氟农药三氟丁烯类化合物是近年开发的为杀线虫剂,同时具有一定的杀虫杀螨作用;其杀线活性高,环境兼容性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文分为酯类、噻二唑类、嘧啶类、嗯唑类、噻唑类五大类介绍了三氟丁烯类化合物作为杀线虫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杀线效果及合成方法作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8.
<正>螨类在形态、习性及栖息场所等方面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种类繁多等特点,估计在世界上现有螨类30万~50万种,仅次于昆虫纲。螨类可以危害150多种作物,每年都给农、林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防治螨类成为农、林业生产中一个重大问题。食植物性害螨,是一类最为普遍的、世界性的有害生物,其个体较小,大多密集群居于作物的叶片背面刺吸危害,使得果树、蔬菜、棉花和观赏植物等大量减产,损失严重。在螨类的一个群体中,可以存在所有生长阶段的螨,包括卵、若螨、幼螨和成螨等;因其繁殖迅速,生活史短,越冬场所变化大,容易对药  相似文献   

19.
<正>40%联苯肼酯·螺螨酯悬浮剂是由20%联苯肼酯和20%螺螨酯混配而成,联苯肼酯是一种新型选择性叶面喷雾杀螨剂,作用机理为中枢神经传导系统的一氨基丁酸(GABA)受体,对螨的各个生活阶段有效,具有杀卵活性和对成螨的击倒活性(48~72h),且持效期长(持效期14d左右),推荐使用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且对寄生蜂、捕食螨、草蛉低风险。螺螨酯具有全新的作用机理,具触杀作用,无内吸性,主要抑制螨的脂肪合成,阻断螨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0.
<正>5-吡唑甲酰胺类具有杀虫和杀螨活性,在杀虫剂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这类化合物自从日本农药公司推出的吡螨胺(tebufenpyrad)以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机构相继合成了吡螨胺的类似物,进一步阐明了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唑虫酰胺(tolfenpyad)是三菱化学推出的新品种,作用机理与吡螨胺相似,杀虫谱广,对磷翅目,半翅目,蓟马和螨类均有效,具有触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