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陕西省高陵县耿镇,地处渭河南岸,全镇有6个行政村,13000多人口,耕地17264亩,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为纯井灌区。有机井345眼,配套完好的有297眼。有变压器21台,低压线路78.92公里,电动机526台。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新的管理办法没有跟上,曾一度出现用电难、浇地难的局面。在镇党委与政府的领导下,1985年成立了水电服务公司,对水、电实行统一管理。6个行政村分别设立水电管理小组,把完好机井297眼承包给144人。形式有三种:一是大包千。由71人包了192眼井。由村民小组将配套完好的提水机具交给承包人,并  相似文献   

2.
藁城县力羊镇靳庄村,为了管好用好机井充分发挥机井效益,1983年建立了浇地服务公司。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既方便群众,又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好办法。靳庄村有3600人,6305亩耕地,现有机井63眼,柴油机、电机123台,基本实现了机电双配套。早在1981年这个村就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对机井的管理和浇地方法没有随着改变,浇地吃“大锅水”,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浪费水的现象很严重,还经常出现争井争  相似文献   

3.
耿镇有6个行政村,1.72万亩耕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全部是井灌区,现有配套完好的机井297眼。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过去的管理办法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村一度出现了用电难、浇地难、负担重的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经济飞速发展。为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相适应,滦县前周村在县、乡领导的支持下,对机井建设管理进行大胆的尝试,1995年8月进行机并拍卖。前周村345户1200口人,有耕地160hm2,其中水浇地66.7hm2。全村有农用机井38眼,属集体财产,由村委集体管理。农户浇地由村委安排电工按每度电0、7元收取费用,农户自己开泵浇地。由于农户管理使用不善,平均每眼机井年支出修理费333元,不但维修费用高,农民负担重,而且农民浇地没有主动权,常因争水浇地而发生纠纷。尤其难以解决机井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丰南区大新庄经联社共辖25个行政村,0.66万户,2.42万人,耕地面积4.23万亩,其中水浇地3.87万亩。200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5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33元。3.87万亩水浇地全部依靠384眼机井抽取地下水灌溉。他们从实际出发,首先在南董庄村对机井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试行租赁制度,经过实际运用,彻底改变了该村水利工程管理不到位、维修不及时、影响农民浇地的状况,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自1999年初以来,该区已先后有20个村对300眼机井实行了租赁,主要做法是:一、研究制定改制政策,规范改制行为,加快机井产权制度改革在广泛宣传发动的基础上,经联社…  相似文献   

6.
目前,农村水利建设面临着投资难、管理难和浇地难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三大难”呢?河南省新郑县从本县实际出发,一方面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户个体或联户投资办水利;另一方面,大胆进行改革,把一部分集体修建的机井,作价转卖给有经济实力,又善于经营的农民进行管理,用转卖的资金修建新的水利设施,投入扩大再生产。新郑县是一个以机井灌溉为主的农业县,全县有农用机井5500多眼。  相似文献   

7.
辛集市路过村地处灌渠下游,全村5311亩耕地,1984年前主要靠渠灌,由于长期连续干旱,水库蓄水少,应浇面积无法保证用水,农民为解决抗旱水源陆续打机井39眼。有了机井浇地,一些农民便认为原来的渠道白占地没有用了,因而出现了破堤取土和平渠种田的现象。去年《水法》颁布后,他们结合这件事,进行了反复讨论。大家回顾了停渠用  相似文献   

8.
1983年以来,我省以机井测试改造为突破口,狠促机井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机泵现状明显改善,井灌效益显著提高。但由于乡(镇)、村水电管理机构互相脱节,群众浇地难、负担重等问题依然存在。华阴县岳庙乡认真总结机井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从体制改革入手,通过1986年试点,1987年在全乡实行水、电统管,取得很好的效果。岳庙乡有配套农用机井294眼,灌溉面积2.02万亩,为纯井溉区。乡上成立水电管理站,由主管乡长担任站长,电管站站长和水管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浅析 机井作为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投资少、见效快、使用灵活方便而深受人们欢迎。七十年代,打井曾成为广大农民议论的热门话题。据对关中西部某县调查,七十年代共打成各种形式的农业灌溉机井达二千多眼,占当前机井总数的75%,这批机井在当时和后来都为发展粮食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国家对农业投资的不断压缩,机井热度逐渐降低。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首先是打井降温,其次是对现有机井放松了管理。从调查看到,机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密县午店乡古角村位于李湾水库下游,地下水资源丰富。全村有九眼机井,一处提灌站,在一九八二年的农村体制改革中,该村成立了浇地公司,对全村水利工程设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服务到户。几年来,这个浇地公司越办越好,不仅保证了全村水利工程设施完好无损而且较好地发挥了效益。一九八六年遇特大干旱,这个村小麦普灌三水,玉米普灌二水,426亩水浇地粮食亩产仍达800公斤以上。为什么这个浇地公司会越办越好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管理队伍专业化。浇地公司由经理、会  相似文献   

11.
蒲城县后泉村有4个自然村,339户,1620多人,耕地面积4300多亩,现有配套完好的机井27眼,有效灌溉面积2700多亩。在改革中不断前进,通过改大畦为小畦灌溉,提高了灌溉效率。省水、省电、浇地多、产量高。在经营管理方面,分两个步骤:即联户承包制和专户承包制。1981年,后泉村对机井实行联户承包管理。即由受益农户4~6户自愿联合承包,管理一眼机井。负责给群众开泵、浇地、机井的保护、管理、小故障维修等,代生产队收水费。联户承包制比“大锅饭”时期虽有较大改进,但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各联户之间责任不易落实,往往互相推诿、扯皮、依赖;晚间井房无人,电机遗失,电线被盗事件时有发生,能够正常运转的机井不到一半。同时,生产队给开泵者的报酬太低且没有可靠来源。实践证明这种办法仍然不适应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延安市志丹县针对高山岭上偏远村组农民饮水难问题,实施机井工程,已打成深机井180眼,配套管网到田间、到农户,既解决了10多个乡镇的2.1万人的饮水困难,又发展节水灌溉1000公顷,为退耕还林生态建设提供了水源。  相似文献   

13.
《治淮》2020,(7)
正农用机井是淮北地区农业灌溉重要水源,也是最适宜当前农民一家一户田块灌溉的方式,最受淮北地区农民欢迎。由于农用机井点多面广,交通不便,如何管护好农用机井,使之效益持久发挥,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的一大课题。现就淮北市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农用机井管护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建议和办法。一、淮北市农用机井建设和使用情况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东经116°23′~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源不足,能源紧缺,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可是在农田灌溉中突出存在着浪费水源、能源和过多占用耕地的现象。近几年来,农民为了抗旱,不惜高价购买大批锦塑管,因该管直径小,接管长度超过100m,能量耗消增加一倍,每亩浇地成本高达十多元。关于占用耕地,现仅以井灌区土渠占地为例加以说明,据统计,每眼机井土渠平均占地三分,其中有一个县万眼机井的土渠占地面积达3,000多亩。因此,  相似文献   

15.
陇县杜阳乡,为了进一步强化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作用,坚决克服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报酬落不实,浇地费用高,水费收不上来,水利设施损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土地调整,对全乡有水利工程的11个村,23眼机井,13处抽水站,9处人畜引水站,采取提留养护田的办法,每单位机井提留养护田1~2亩,抽水站2~6亩,人饮站3亩。该乡水管站共落实水利工程养护田91.4亩,签订承包合同135份。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宝丰县石桥乡位于宝丰县东北汝、石河沿地带。过去这里农业单纯依靠自流灌溉。没有主动权,所以一遇到大旱,河水断流,农业就减产。七十年代末期,群众根据当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等特点,进行了井泉建设,打机井四百余眼,井灌面积发展到3.2万亩,占总耕地的60%。使农业有了主动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石桥乡群众仍然继续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切实把水利当做农业的命脉来抓,坚持自筹资金办水利,巩固与发展了井泉建设成果。机井由原来417眼增加到562眼;提高了单井效益,解决了大多数群众浇地难问题;实现了以机养井,解决了五百余名管理人员报酬问题;抗御了自然灾害,促进了农业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7.
地处坡上旱塬区的临猗县卓里镇,近日推行机井保险与统修统管新机制,他们的具体办法是:乡镇与机泵厂家联手,设立直销网点,共建峨嵋旱塬首家节水示范镇;由镇水管站牵头,组织厂、站、村技术人员对全镇机井设施普查,造册登记;厂家直接与组(井)签订机泵维修保险合同;对于出现的报废机泵,经厂网点负责人签字认可,购新机泵时,厂方应以出厂价为标准支付30%;维修费包括机泵和石板的修理以及水管垫、螺丝损坏增补等;厂网点与村组各负其责。通过这种办法,把厂方的责任与机井的效益紧密结合起来,把保险机制引入机井管理当中,增强…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灌溉生产的用水单位由原来的生产队变成零散的农户,使多年来灌溉管理的“行政水”、“计划水”变成了“市场水”.灌区用水市场出现了供水积极,用水被动,用水市场质量不高等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用水市场的“质”,就是灌溉用水占有率不高、不稳.灌区有些地方冬夏灌用水,而春灌没保证;有些地方天晴有人浇地,天阴无人要水;有些村组一部分人浇地,一部分人不浇地;有  相似文献   

19.
夏县禹王乡是夏县的重要粮棉生产基地,现有深井208眼,平均控制面积10.9hm2。该乡通过实行农用机井的统管,达到了节省维修与更新经费、节能、节水及提高机井效益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在运城地区乃至全省有很大的推广价值。1统管前机井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群众反映浇地负担重。为了彻底弄清这一问题,从1988年冬灌开始,我段对9条斗渠、47个村组全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有58%的村民组自流灌溉每亩次费用2.2~3.35元,抽水灌溉每亩次2.32~3.56元,负担合适,群众满意;有29%的村民组自流灌溉每亩次6~7元,负担偏高,群众有意见;有13%的村民组每亩次浇地费用超过10元,群众意见很大,反映强烈。据调查,出现浇地费用大的原因是:一、有的基层管水服务体系不健全,如西姚村无人管水,农民自发要水浇地,收费不公开,44.8亩秋田,亩均费用达9.8元。二、有的巡护人员不负责任,如坡西村三组,沿渠9处跑水,漏水达24公升/秒以上,占斗口流量的30%;个别巡渠人员在送水半路上向其他村民私自收钱放水。三、个别组干部浇麦田后水费转嫁群众负担,致使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