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PSR模型的我国重要矿产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产资源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矿产资源安全与我国工业化进程密切相关。本文运用PSR模型,对我国7种重要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钾盐、稀土)2002~2012年的安全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7种重要矿产资源的安全压力均逐年增大;除钾盐外的6种重要矿产资源安全状态均变差;我国7种重要矿产资源的安全响应均增强;铜和钾盐的安全程度有所上升,其余5种重要矿产资源的安全程度均有所下降,其中,稀土安全程度下降幅度达60%,天然气和煤的下降幅度高于45%;7种重要矿产资源的PSR协调度均未达到最优状态,且不同矿种相对最佳协调状态的年份和协调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基于DPSIR和云模型的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属于矿产资源开发驱动型城市,其生态系统较一般城市更加复杂与脆弱。从分析矿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的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关联模式出发,构建了基于DPSIR模型的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以矿产类型指数来综合表征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种类、开采方式和开采强度,以企业规模指数来综合反映区域矿业企业技术现代化程度和装备先进程度。同时针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特点,引用云模型表征指标权重和进行综合评价运算,充分考虑了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湖北省大冶市生态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大冶市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安全"状态,但仍有3个指标"较不安全",2个指标"不安全",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3.
钱洪伟  尹香菊  申霞  吴继园 《煤矿安全》2012,43(11):214-217
论述了国内外安全文化评价研究现状,从安全文化与安全生产融合发展出发,提出了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借鉴"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建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程式的安全文化评价矩阵方法论。同时,以某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为例,进行实时诊断识别。研究表明,安全文化评价矩阵方法论对于不同行业企业安全文化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快速、高效地对煤矿区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景观格局分析等技术,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基础上拓展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格局(PSRP)模型,对焦作矿区33年(1993—2026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与动态变化模拟分析。以遥感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选取矿区1993年、2004年、2018年遥感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提取用于生态安全评价的建筑用地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生态弹性度、绿度指数、生物丰富度、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城市扩展强度、干度指数、人口密度、多样性指数、分维度12个关键技术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在生态安全评价的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体系,并进一步计算12个指标的权重,从而对生态安全进行评价,最后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获取2026年结果数据,对焦作矿区生态安全状况趋势评价分析和动态变化监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利用遥感技术能有效提取用于生态安全评价的绝大多数指标,并且有较好的提取精度,基础指标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提取结果精度为92%以上;②CA-Markov模型可以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趋势模拟与预测,在该试验选择的3期数据集中预测精度达到83%;③20多年来焦作市裸地和建筑景观变化幅度最大,水体、植被景观变化相对较小,不同的地物覆盖类型均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④1993—2018年间,焦作市生态安全状态总体情况先是大幅下降,然后达到平缓稳定状态,其中1993—2004年间生态状态呈现下降趋势,2004—2018年间焦作市的生态状况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变化;⑤针对典型矿区,1993年,整个矿区还是处于稳定和安全的状态,到2004年,由于矿产资源大量的开采,部分地区由1993年的稳定状态转为临界状态,2018年以来,由于矿区的陆续关闭,矿区的生态安全状况相比于2004年没有太大的变化,模型预测表明到2026年焦作市及其矿区生态指数将呈现出轻微下降趋势,典型矿区与焦作区域表现出一致的生态安全等级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维护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原生平衡、引导矿区资源的合理开采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煤矿城市面临着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选取2005~2015年统计数据,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选用多因素综合指数法进行生态安全评价,选用灰色关联度来反映煤炭开采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联性,选用GM(1,1)模型预测2016~2020年生态安全指数,引入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生态安全指数的显著因子。结果表明:朔州市2005~2015年生态安全指数呈下降趋势,生态安全等级由较安全下降为临界安全。2016~2020年生态安全指数将短暂小幅上升后迅速下降,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下降为不安全。煤炭资源开采对研究区其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影响显著。主要障碍因子由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和经济因素转变为煤炭开采量、固体废弃物、工业废水、生态环境资金投入和土地复垦率。通过分析反映和预测朔州市生态环境状况,为制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措施,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矿区面临向高效、安全、绿色发展方向转型的压力与挑战。系统研究了煤炭矿区绿色转型评价理论与方法。基于DPSIR模型概念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客观评价方法TOPSIS法对煤炭矿区的绿色转型进行综合评价,并以龙口矿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6年,贴近度(C)呈整体上升趋势,龙口矿区的绿色状况由最初的很差等级上升到一般等级。  相似文献   

7.
建立稀土的PSR安全评价模型,以因果分析为逻辑切入点,对稀土安全的压力、状态和响应3项指标内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稀土资源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通过分析进口、出口、产量和消费量等压力指标,对未来稀土资源的趋势做出预测;然后通过计算储量、储采比与稀缺程度,对我国稀土资源的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对我国稀土资源储备、综合利用和保护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稀土储量丰富,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大于1,并且未来几年中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大量出口。提出应从源头控制开采形式与规模,制定完善的出口政策,并提高我国稀土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落实稀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是我国能源消费最集中的区域,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探讨保障广东省能源安全的途径和政策措施,实现广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明晰广东省能源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DPSIR评价方法,分别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集和能源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广东省1998~2008年的能源安全进行了定量的评价。基于评价结果,本文提出了改善"驱动力"、降低"压力"、恢复"状态"和消除"影响"的保障广东省能源安全的响应对策,以期为广东省制定合理的能源发展战略,有效地规避能源安全风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矿业绿色发展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用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矿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指数法,测算并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矿业绿色发展分布及其内外驱动因子,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矿业绿色发展驱动机制框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矿业绿色发展的区域分布呈现由西至东逐渐增高的趋势,矿业绿色发展状态指数最高,响应指数最低;东部地区矿业绿色发展的内在驱动因子是生态环境压力、环境保护水平和政策响应,中部地区是矿业发展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西部地区则受到多重内在驱动因子的制约;经济发展、城镇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市场化是提升长江经济带矿业绿色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建议针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性,从降低矿业绿色发展压力、提高矿业绿色发展状态和响应水平方面提升矿业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BP神经网络在矿山生态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为框架,构建矿山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划分理想、良好、紧张、较弱、恶劣5个安全等级。运用BP神经网络原理,采用随机插值方法对训练样本进行了扩充,构建BP人工神经网络的矿山生态安全评价模型。收集唐山沟煤矿2010年~2014年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煤矿2010年、2011年矿山生态安全等级为恶劣, 2012年、2013年为较弱, 2014年为紧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持续探索放开油气勘查开发市场,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新举措、新办法,对我国矿产资源和油气行业影响深远。本文分析新政策给石油公司带来的主要挑战与发展机遇,建议石油公司主动拥抱政策,积极求变创新,针对“保矿权、扩矿权”,提前谋划、战略部署矿权工作的3场战役——战略展开区保卫战、战略突破区攻坚战、战略准备区储备战;对国家矿权主管部门,研究提出了扩大“同一盆地”界线划定范围、加大矿权市场投放力度、优化矿权出让评标办法、增加出让区块来源渠道、优化非常规出让矿权面积设置等5点建议;建议社会各方同心同向,多点发力,政企共同维护行业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全球铟资源矿床类型与分布情况、供需趋势以及消费结构,结合当前国内铟资源产业发展状况,揭示国内铟资源开发存在静态保障能力不足、产业低端化问题严重、出口依存度维持高位等问题。通过对铟资源储备制度的深入探讨,提出明确储备基本原则、系统化储备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储备管理机制体制等建议,以建立和完善铟资源储备制度,夯实我国铟资源优势地位,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相关战略性资源储备机制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将积极推进急缺矿产战略储备,战略储备何时启动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美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过程,总结发达国家急缺矿产战略储备时机选择的经验指出,我国在急缺矿产战略储备时,应当吸取其经验教训,利用国际急缺矿产供求变化周期,预测其价格走势,力争在价格波动周期中寻找类似于2002年的最佳吸储时期,低成本实现急缺...  相似文献   

14.
申延平  吴朝东  梅丹 《中国矿业》2012,21(7):30-33,44
中东北非变局引起世界的巨大关注,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是重要因素之一.动荡对我国在该地区的石油工程投资项目造成的损失较大,对石油供应产生的影响有限.由于该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外石油供应渠道,长期看动荡会对我国的石油供应和能源安全产生牵制和威胁.变局反映出我国进口严重依赖该地区、缺乏应对变局的经验,开展国际合作评价需要兼顾资源和投资环境;对全球油气资源状况掌握不够,缺乏有效的基础地质理论指导和有力的基础资料支撑,削弱了我国石油公司国际竞争能力等问题.鉴于我国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国际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积极参与油气资源国际竞争与合作,不断拓展境外资源利用空间和能力;加强全球矿产资源包括油气资源战略研究,开展基础性地质研究工作;提高技术,资金,整体运作的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国内石油储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持续高位的形势下,构建合理的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布局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经济长效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调研国外天然气储备发达国家地下储气库布局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天然气消费与地下储气库建设资源特点,对我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布局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我国西北部天然气供给多元化而消费量较少,且油气型储气库建库资源丰富,地下储气库建设应以战略储备为第一目的。我国中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天然气供给充足,具备大型气藏型储气库建设条件,且邻近我国中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储气库建设应兼顾战略需求和调峰需求,建成中国天然气储备“枢纽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季节调峰需求大,且具备一定的油型储气库建库资源,应以满足调峰需求为目的开展油气型储气库建设;中南地区建立油气型储气库资源不足,但具备建立盐穴型和含水型储气库的条件;东南沿海地区基本建立地下储气库的条件相对不足,应以LNG建设为天然气储备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故,在对周围地区环境、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的同时,也改变着美国的能源政策及格局。本文从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的技术、管理两方面原因入手,分析了这一事故对美国能源政策在安全评价、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和政府监管方面的影响,基于这一连锁反应,提出对我国石油工业开发与管理方面的警示作用,如:技术与管理、承包商责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以及能源的法律跟进等,以期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及石油企业的管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高度重视能源资源保障工作,十八大以来油气勘查成果取得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天然气水合物、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取得重大突破,油气勘查管理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为建立我国能源发展新格局,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油气勘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油气勘查区块退出机制不顺畅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油气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拟定了油气勘查区块退出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中国特色勘查区块退出制度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8.
印度尼西亚矿产资源丰富、地域优势明显,已成为我国矿业公司投资的沃土,因此系统分析其矿业投资环境对我国矿业公司在当地投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托相关资料,对印度尼西亚矿业资源、矿业市场、矿业项目、矿业公司及新矿业法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尼西亚战略性矿产如镍矿、铝土矿、锡矿、铜矿、金矿和煤炭资源潜力巨大、矿业市场...  相似文献   

19.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日益增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快速增长的石油资源需求、紧缺的供给及储备状况,阐述了中国原有石油战略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出了今后石油发展的长久战略,即: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应体制、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发展替代能源和节约型设计以确保海洋权益,加大开发海洋力度等安全战略,以确保石油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位列全球前两大石油消费国,近年来美国得益于页岩气革命,石油的自给率不断增加,而中国的石油自给率不断下降,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因此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的石油供应风险,有助于中国识别石油供应风险点。基于亚太能源研究中心提出的能源安全"4A模型",构建了石油的供应风险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显示,2000年以来,中国的石油供应风险总体高于美国。中国的石油供应风险在2000~2002年短暂下降后开始上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美国的石油供应风险在2008年之后开始大幅下降。中国的石油供应风险主要集中在可利用性和可获得性方面,而美国的石油供应风险则集中在可利用性和可接受性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