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以板翅式换热器的质量为目标函数,采用复合形法对换热器芯体外形尺寸和冷热两侧翅片参数进行优化.计算表明,与传统的设计结果相比,换热器的质量明显减小.建立的优化方法具有通用性,不仅能进行给定翅片结构的优化而且能够在提供多种类型翅片的情况下,进行翅片类型的优选.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是否发生翅片旁通的判断准则,据此计算了四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相关系数。通过对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数值程序进行求解,得出了四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翅片温度和流体温度分布曲线,与判断准则得出的结论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3.
热管是一种传热效率极高的新型传热元件 ,由热管组成的热管换热器具有结构紧凑、有利于控制酸露点腐蚀、工作可靠等优点。这种换热器在热能利用、废热回收等方面应用广泛。热管换热器形式多样、结构复杂 ,因而如何选择其形式是工程应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以气 -气热管换热器中的典型代表———热管空气预热器为例 ,详细阐述了热管换热器整体优化设计及优化选型方法。以年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 ,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并采用穷举法和复形调优法对热管换热器的热管基管直径、冷热流体侧翅片间距、翅片厚度、管束横向管间距及冷热流体的迎风流速进行优化。开发了热管换热器优化选型程序 ,同时通过对实例进行计算和分析 ,并与常规设计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最后得出结论 :通过优化设计既可节省大量的初始投资 ,又可降低运行成本 ,从而获得可靠的经济效益 ,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铝制板翅式换热器核心零件翅片的特点、结构、型号,分析了波纹型翅片的性能和优点,通过翅片定型设计、模具的设计调试、翅片的冲制、翅片性能测试,研发出了既能提高传热效率又降低阻力的正弦波型波纹型翅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热管换热器因其优良的传热性能在余热回收中被广泛应用。以某电站58 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VC++和MFC类库技术开发了超低温热管换热器的优化设计程序。该软件具有可视化参数输入和输出界面,集成了流体热力学性质计算模型接口,通过对数平均温差法、离散方法与流动阻力校核等计算方法,实现了针对不同流体的换热器的设计和计算。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烟气侧长度与翅片高度存在最佳值,且翅片间距与翅片厚度对换热器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LNG铝制板翅式换热器安全可靠运行,基于热弹性理论,建立铝制板翅结构热应力分析模型,采用热-固耦合方法,模拟研究实际运行过程中,钎焊接头对铝制板翅结构热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NG铝制板翅式换热器,钎焊角曲率半径r=0. 5 mm、融合距离l=0. 137 5 mm时,在靠近翅片侧和隔板侧钎焊接头处最大等效应力达到峰值,并且最大正应力是引起该位置等效应力达到峰值的主要原因;钎料层等效应力、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均变化平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靠近翅片侧和隔板侧钎焊接头处,等效应力随钎焊角曲率半径增加而增大;减小钎焊角曲率半径,将降低钎焊接头处热应力变化梯度,从而降低其应力集中程度.靠近隔板侧钎焊接头处等效应力,随融合距离增加而减小,靠近翅片侧的反之;当钎焊角融合距离小于0. 08 mm时,靠近隔板侧钎焊接头处等效应力大于靠近翅片侧的,反之靠近翅片侧的大于靠近隔板侧的.上述研究成果为大型LNG工厂用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的设计、制造以及运行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位于集约型AHU内部的椭圆管翅片换热器,在合理简化模型的基础上,运用CFD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同当量直径的圆管翅片换热器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结构换热器综合性能的差异、空气侧速度与温度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椭圆管换热器出口平均温度高,尾部的涡流与高温区域小,综合换热性能优于圆管,运用在AHU中能够减少阻力损失并增强换热,进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整体效率。探讨了翅片间距、翅片厚度及管间距3种结构参数对椭圆管翅片换热器性能的影响,为椭圆管在AHU内的运用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CFD计算方法,对矩形翅片椭圆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同周长、同横截面和同迎风面矩形翅片圆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矩形翅片椭圆管和圆管的换热和阻力特性,以及速度、温度、压力的内部流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矩形翅片椭圆管的换热性能优于圆管换热器;矩形翅片椭圆管尾部涡流小,出口速度均匀;与圆管相比,椭圆管矩形翅片在工程应用中可以减少阻力损失,增强换热系数.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基于试验设计、响应面近似和遗传算法优化的液力透平叶轮优化设计方法。通过ANSYS CFX数值模拟得到其外特性,原始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外特性吻合较好。以设计工况下的水力效率和扬程为目标函数,利用响应面方法(RSM)分别得到设计参数与目标函数之间的显式表达式,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得到最优叶轮参数组合。优化后水力模型效率提高3.2%。结果表明,响应面方法与NSGA-Ⅱ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适用于液力透平叶轮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和分布式计算的翼型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优化方法中的遗传算法与高精度的CFD分析方法相结合,并将其引入到气动优化设计中。为了提高采用遗传算法的气动优化设计的效率,探讨了将分布式计算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形成了基于遗传算法和分布式计算的气动优化设计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翼型的气动优化设计。设计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且由于采用了混合遗传算法和分布式计算而提高了优化的质量和效率。风洞试验的结果也验证了CFD计算与优化设计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结构以降低锅炉制造成本,建立以关键结构参数作为决策变量的锅炉对流受热面优化设计模型.提出采用遗传算法进行锅炉对流受热面优化设计的方法,实现完成既定传热任务而减小传热面积的优化目标.选择整数编码形式,并引进变量约束条件、显式函数约束条件和隐式函数约束条件来控制对流受热面结构参数并保证性能指标.利用锅炉设计案例库,采用案例检索与随机生成相结合的方法产生设计方案的初始群体,有效结合设计经验与遗传算法的搜索功能.采用均匀交叉与算术交叉相结合的交叉操作,以及均匀变异产生新个体.采用比例选择与精英保存结合法促进遗传算法向全局最优方向发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锅炉对流受热面结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在传热设备中,高温烟气的热量通过金属壁面传递给水的情况下,采用针翅管作为对流受热面可以提高传热量的原理,并提出粗略的计算方法。本文还以已开发的采用针翅管的传热设备为实例,应用上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同时以所得的结果与采用相同受热面的普通烟管进行比较,其传热量明显增加,约可提高20%。本文最后对采用针翅管的传热设备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来说明采用针翅管作为对流受热面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算法在寻找全局最优解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因而目前大量用于各种地球物理数据的联合反演中。利用一种改进型的遗传算法实现了井地磁测资料的联合反演。设计了二度板状体模型,理论模型的试验说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后利用程潮铁矿区地面、井中的实际资料和解释结果进行了不同干扰情况下的井地磁测资料联合反演,结果表明井地联合反演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其反演方法效果优于地面或井中单独数据反演。  相似文献   

14.
复合相变储能墙体热特性实验及参数辨识方法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通过进行复合相变储能墙体换热系数的测量与辨识,能够正确确定相变储能墙体的内表面换热系数,准确地进行负荷计算和建筑能耗分析,为建筑环境的热舒适性设计和系统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本研究利用数据采集系统采集了相变储能墙体表面热流和墙体表面与室内空气之间的温差这两个重要参数,利用遗传算法和最小二乘法分别对采样数据进行辨识,最终得到了各自的表面换热系数估算值.比较热流实测值和遗传算法的预测值可知,预测数据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说明遗传算法是一种通过墙体表面的动态实验数据,获得相变储能墙体表面换热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0 INTRODUCTIONThemetalconsumptionofconventionalcastironradi atorislargeanditwastesrawmaterials .Someofthemisnolongerwelcomednowinthebuildingmarket.Soitisnecessarytodosomeresearchesoncastironradiatorswithhighmetalthermalintensity .Suchkindofresearchisn’tenougheitherinsideoroutsideChina .Ref.[1]showsthestructureandpropertiesofaluminumalloyradiatorswithspecialfins .InRef.[2 ],theoptimumgeometricsofheatsinkswithminimalthermalresistanceisobtainedbymeansofcomplexalgorithms .Ref.[3]analyzest…  相似文献   

16.
在基于螺旋线方程的螺旋板换热器板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扩充,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通用的螺旋板换热器螺旋解析计算方法,以改善螺旋板换热器的螺旋几何尺寸计算.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干式双离合器的工作条件及其结构特点确定约束条件和设计变量,建立了干式双离合器摩擦片优化模型.在离合器摩擦片工作状态下,以表面热流密度最小为目标函数,通过灰狼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离合器摩擦片的热流密度比优化前减少了14.03%,该结果可对摩擦片结构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对或多对鳍时,由于干扰,鳍的升力损失较大,根据鳍间流体动力干扰的机理,试图寻求两对鳍的升力优化设计方法,使鳍的升力损失最小本文建立的两对鳍最优布局优化模型,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本方法可用于减摇鳍的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