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黑臭水体成为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黑臭水体必须深入分析黑臭水体成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路线和措施。本文分析了黑臭水体的主要形成原因,并介绍了黑臭水体整治措施,以期为各地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市黑臭水体现状及治理情况为原型,提出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存在的问题。列举当前广州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工程案例,分析研究案例采用的治理技术,深度剖析水体治理机制及优缺点,以期为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及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张殿权  金鹏  李旭光 《辽宁化工》2020,49(7):885-888
随着城市工业发展的加速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城市河流黑臭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共同面临的困境。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极差的感官体验,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首先对城市黑臭水体现状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工业发展的加速,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城市河流黑臭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迫不及待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黑臭水体不仅给人们的视觉嗅觉带来不悦的感受,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本文结合武汉巡司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介绍了城市黑臭水体形成原因,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方案以及治理技术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黑臭水体问题益发严峻,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城市环境的感官认知,威胁了水质安全。本文归纳了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分析了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温度、溶氧量、径流量等对黑臭水形成的影响,总结了城市水体的常见污染源,从物理、化学、生物-生态三方面概括了国内现有的治理黑臭河流的技术方法以及研究动态,以期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科学系统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调研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成因,综述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展示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效果,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黑臭水污染在近些年来成为和城市雾霾关注度相当的污染问题,亟需选择高效合适的黑臭水治理及修复技术。介绍了黑臭水体的概念、机理、类型及处理黑臭水体需遵循的原则,总结了黑臭水体治理及修理技术,并对我国黑臭水体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我国黑臭水体的成因分析与综合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研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成因,综述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案例,展示了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效果,为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晨 《辽宁化工》2020,49(1):73-76
分析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机理,概述了治理黑臭水体常用的方法及城市海绵建设理念。城市海绵建设是近几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将其应用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将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城市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还应高度重视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解决黑臭水体的问题,这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了平凉市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对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不断提高治理黑臭水体水平,维护我国城市的环境,从而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亮  武成辉  陈涛  林翰志  晏波  肖贤明 《化工进展》2016,35(Z2):340-346
我国城镇水体污染严重,本文根据城镇黑臭水体污染与生态修复治理技术现状,分析得出水体缺氧是导致城镇水体黑臭污染的主要原因以及复氧措施在治理黑臭水体时的重要性,介绍了水体原位复氧具有对水体扰动小、修复效果明显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常规复氧措施存在工程规模大、设备运行昂贵和后期仪器维护贵等问题。结合CaO2在黑臭水体原位治理过程的高效释氧、强化微生物活性及释放羟基自由基等特性,简述了CaO2对黑臭水体中有机物、重金属、氮磷营养元素及硫化物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与修复效果;通过归纳CaO2在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的不足,建议在CaO2对污染物的降解机理和缓释型CaO2复合释氧剂等方面应加强研究;指出缓释型CaO2复合释氧剂在城镇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治理中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黑臭水体不仅影响景观,还会威胁人类健康。其中,内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文章对内源污染的形成及危害、异位和原位治理技术定义及优缺点等内容进行了总结。主要结论如下:底泥清淤能快速转移污染底泥,但易破坏水底的生态系统,且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底泥覆盖能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但不能移除污染物,仍存在污染物释放到水体的风险;投放化学药剂能有效去除污染物,但可能带来水体毒性以及引起污染物的异常释放,一般适用于应急处理;微生物修复底泥效果好,但目前还处于实验室和中试试验阶段;底泥曝气能加快底泥复氧速度,有效改善黑臭水体污染情况,但其耗能高,受设备因素限制而少应用于实践。在城市黑臭水体内源治理实际工程中,应依据不同治理技术的优缺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以修复城市水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常见底泥原位修复药剂对黑臭底泥及其上覆水以及沉水植物存活情况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考察了水泥、生石灰以及过氧化钙对底泥的原位修复效果,包括底泥向上覆水的氮磷释放、底泥和上覆水pH值的综合变化,以及沉水植物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生石灰和水泥对底泥中氨氮、总氮、总磷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过氧化钙对底泥中氨氮和总磷的抑制效果更好,但会加速总氮的释放,过氧化钙可以和生石灰、水泥联合使用,提高综合抑制效果;采用水泥、生石灰以及过氧化钙,虽然可改善底泥的黑臭现象,但会使得底泥呈强碱性,可能对后续沉水植物群落构建工程造成负面影响。建议在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中慎用水泥、生石灰以及过氧化钙进行底泥的原位修复。  相似文献   

14.
为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城市水体质量,采用复合生物酶对某黑臭河流水样进行小试。结果表明,喷洒复合生物酶的优化质量浓度为10 mg/L、温度25~30℃。在污水接近于中性和曝氧的状态下,更有利于提高复合生物酶的处理效果。采用生物滤床-复合生物酶技术对某黑臭河流进行中试,并进行曝氧。结果表明,喷洒的复合生物酶优化质量浓度为10 mg/L,水中的COD经过17 d处理后降低至30 mg/L并趋于稳定;配合水生植物,经过23 d处理后的COD、BOD5和NH3-N的含量满足GB 3838-2002地表水V类标准要求,底泥颜色变浅且底泥厚度降低。复合生物酶可以促进生物滤床对污染物的降解,无二次污染,且处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5.
上海地区黑臭河道治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上海地区黑臭河道的现状、成因及整治技术,归纳了一些常用的黑臭河道整治措施和对黑臭河道整治成果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成功治理黑臭河道的实例,说明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优化了黑臭河道的治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董明  孙希明 《工业水处理》2007,27(3):83-85,88
针对河口首站原油分离出来的污水存在悬浮物(SS)、细菌、硫化物含量严重超标、污水呈臭"黑水",无法满足油田注水系统要求的系列问题,作者研究了脱硫净化和杀菌技术,通过药剂筛选和现场试验,说明了药剂对污水处理的巨大效果,同时配合污水过滤的生产工艺,形成了一套实用高效的污水综合处理技术,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油田注水B2级标准要求,满足了油田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净化修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净水技术、植物净化技术及生物促生技术进行组合并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的CODCr,净化率可达80%左右,对BOD5和NH3-N可达90%以上。微生物和浮游藻类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组合生物技术能够实现黑臭水体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雷芳 《广东化工》2011,38(4):170-172
介绍了欧美国家和日本对粪便污水的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我国粪便污水的处理现状和几种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9.
黄祖兵 《上海化工》2013,38(10):1-4
分析了污水厂产生恶臭物质的种类和原因,为污水厂地理位置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提出了对恶臭物质的控制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一种快速有效的黑臭河道水质净化技术,以新圳河水作为试验对象,考察EM菌剂对河道污水的净化效果。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的菌液,考察曝气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加EM菌剂后会降低水中DO浓度;投加EM菌剂22 d后,对CODCr、NH3-N、TN、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52.4%、42.6%、41.6%、22.1%;曝气条件有助于提高CODCr的去除率;增加菌剂投加量有助于提高CODCr和NH3-N的去除率。EM菌剂对河道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