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5 毫秒
1.
研究了镀液中SiC的质量浓度对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中SiC的质量分数、表面形貌、镀速、耐蚀性、硬度、孔隙率及耐磨性的影响,并考察了稀土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镀液中SiC的质量浓度的增加,镀层中SiC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当镀液中SiC的质量浓度过高时,镀层中会出现SiC微粒团聚的现象;化学镀Ni-P-SiC复合镀层的耐蚀性优于化学镀Ni-P合金镀层的耐蚀性;当镀液中SiC的质量浓度为8g/L时,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耐磨性;向镀液中添加适量的氧化铈可以细化镀层晶粒。  相似文献   

2.
《辽宁化工》2021,50(9)
利用了脉冲电沉积的方法制备了Ni-TiC复合镀层,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复合镀层的硬度、耐蚀性和耐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系统研究了电流密度、温度以及镀液中TiC颗粒的质量浓度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5A·dm~(-2)时耐蚀性和耐磨性最好;电镀温度为45℃时硬度、耐蚀性和耐磨性最好;TiC颗粒质量浓度为20g·L~(-1)时耐蚀性和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以二氯化铁无刻蚀电镀工艺为基础,在氯化亚铁单盐(ρ=300~400g/L)中加入Al2O3惰性粒子,制备了Fe–Al2O3复合镀层。讨论了镀液中颗粒含量及电流密度对镀层中颗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中Al2O3的含量随镀液中Al2O3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当镀液中Al2O3的含量继续增加到50g/L时,惰性粒子在复合镀层中的含量达到最大值;当电流密度达到25A/dm2时Al2O3在镀层中的共沉积量出现高峰。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镀层耐磨性、耐腐蚀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进的瓦特型镀液,在模具钢(Cr12MoV钢)基体上电沉积Ni-Co合金镀层,并研究了电流密度对合金镀层的成分、表面形貌、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Co的质量分数降低,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其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平均摩擦因数先降低后升高。当电流密度达到3A/dm~2时,合金镀层晶粒细化、组织致密,具有较高的硬度(4.57GPa)和良好的耐磨性(平均摩擦因数为0.3)。  相似文献   

5.
在由80 g/L Ni(NH_2SO_3)_2·4H_2O、12 g/L Co(NH_2SO_3)_2·4H_2O和40 g/L H_3BO_3组成的基础镀液中加入ZrO_2纳米粒子(平均直径50 nm),通过超声辅助电沉积法制备了Ni–Co–ZrO_2复合镀层,工艺条件为:pH 4.0,电流密度5 A/dm~2,温度50℃,超声功率240 W,极间距40 mm。研究了ZrO_2添加量对Ni–Co–ZrO_2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ZrO_2纳米粒子的引入使所得复合镀层的表面更加平整、致密,镀层中Ni–Co合金的固溶体结构未发生变化,只是晶粒的择优取向和生长改变。当镀液中ZrO_2添加量为10 g/L时,所得Ni–Co–ZrO_2复合镀层具有较高的显微硬度以及较好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配备了旋转柱形电极的WBDX-01全自动高速镀锡试验装置,在一定阴极转速下进行甲基磺酸(MSA)镀锡。采用Tafel极化曲线测量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镀液温度对镀液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考察了不同镀液温度下所得镀锡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孔隙率。结果表明,在镀锡量1.1 g/m~2、电流密度15 A/dm~2及阴极转速550 r/min的条件下,镀液温度为45°C时所得镀层的电化学性能最好,晶粒最细致,且孔隙率最低。上述工艺条件与生产现场相吻合,可见WBDX-01装置可以用于模拟高速电镀锡。  相似文献   

7.
以沉积速率、复合镀液稳定性、复合镀层的孔隙率、硬度和纳米TiO_2在镀液中的分散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柠檬酸、乳酸及氨基乙酸三种配位剂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单独做配位剂时,复合镀液稳定性好、复合镀层孔隙率较低;乳酸单独做配位剂时,复合镀层硬度较高;在(Ni-P)-纳米TiO_2溶液中加入15 g/L柠檬酸和25 mL/L乳酸时,兼顾了柠檬酸和乳酸在溶液中单独做配位剂时镀层的耐蚀性和硬度,复合镀层硬度达到568.98 HV,孔隙率仅为0.52个/cm~2;而通过各项指标的考察,氨基乙酸不适合做配位剂。  相似文献   

8.
以420不锈钢为基材,采用含Cr O_3 180 g/L、硫酸1.8 g/L、Cr~(3+)1.8 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8 mg/L和多层石墨烯80 mg/L的镀液,在温度40~55°C和电流密度20~50 A/dm2的条件下电镀10 min,得到了铬–石墨烯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温度和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镀液温度为50°C,电流密度为30 A/dm~2时,所得复合镀层表面平整均匀,显微硬度高,摩擦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以亚硫酸钠-HEDP为主配位剂的无氰脉冲电镀金-铜合金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镀层表面形貌和沉积速率,并得出电流密度、镀液pH值、镀液温度和搅拌速率的影响规律及一组优选电镀工艺参数:电流密度0.3A/dm~2,镀液pH值9.0,镀液温度60℃,搅拌速率1 000r/min。另外,评价了镀层和镀液的各方面性能。结果表明:镀层仅含金、铜元素;镀层表面细致均匀,孔隙率低,平整性好,无裂纹;镀层硬度高,结合力好,耐蚀性强;电流效率高,镀液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在不锈钢上电镀硬铬,研究了温度与电流密度对镀速、电流效率及磨损失重的影响,确定了各工艺因素对镀层性能的影响程度,得到了具有最佳耐磨性和较高电流效率的电镀硬铬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为48~50℃,电流密度为25.0A/dm2时,镀层的外观良好、结构致密,镀速为14.8~15.4mg/(cm2·h),电流效率为18.3%~19.0%,镀层具有最高的耐磨性,且与不锈钢基体结合良好。降低温度或增加电流密度,有利于提高耐磨性和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11.
张丽芳 《河北化工》2011,34(8):40-41,43
抗菌药物有效治疗了各种细菌感染,保障了人类的健康。但伴生的细菌耐药性问题也逐渐显现。细菌耐药源于自然界耐药基因的存在及传递和抗生素滥用对此情况的促进作用。严谨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延长抗菌药物的疗效周期,是人类所面临的长期挑战。  相似文献   

12.
胡益鸣  李勇茂  王林 《广州化工》2014,(6):61-62,91
对PEG/PTMG/IPDI体系的聚醚型脂肪族聚氨酯(PU)材料耐热和耐紫外线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与PEG相比,PTMG含量的增加会显著提高树脂的拉伸强度、耐热性以及耐紫外线性能。当PU树脂软段全部用PEG时,DMA测试结果显示树脂材料熔融温度低于120℃;在35℃时紫外线照射72 h后,树脂快速分解,力学强度大幅损失。  相似文献   

13.
耐高温胶黏剂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目的是满足航空和电子工业的需要。至今已报道过许多种耐高温胶黏剂,其中一部分已用于工业生产。这类胶黏剂应用广泛,其中有刹车系统的粘接、高速飞机的油箱密封、高速飞机和航天飞机的结构粘接。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需求将迅速增加。本文讨论了几类可以用来配制耐高温胶黏剂的聚合物,其中有聚苯并噻唑、聚酰亚胺、聚喹噁啉及聚硅氧烷。  相似文献   

14.
选择低灰熔点神华煤,研究了添加SiO2 、TiO2和Al2O3阻熔剂在弱还原性气氛下对煤灰熔融性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阻熔剂对高温煤灰矿物转化行为和阻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815℃时,煤灰中主要晶体矿物为硬石膏、赤铁矿、石英、石灰和方解石等;添加SiO2、TiO2和Al2O3阻熔剂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神华煤灰熔融温度,但Al2O3效果较好;在还原性气氛下,随温度升高至1100℃和1300℃,添加阻熔剂后的煤灰中的硬石膏、赤铁矿和方解石等晶体矿物逐渐减少,生成的新矿物质方石英、刚玉和金红石是导致煤灰熔融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共混改性硅橡胶,研究了其共混比对胶料耐油性和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VM用量的增加,共混胶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在ASTM 1#和ASTM 3#油中浸泡后,体积变化率和硬度变化呈现下降趋势,提高了硅橡胶的耐油性能。热分析表明,随着EVM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分解温度下降,耐热性有所降低。DMA数据显示,加入EVM后共混胶料的低温性能下降,损耗因子变大。  相似文献   

16.
以改性纳米硅溶胶和苯丙乳液为基料辅以合适的颜填料和助剂制作成的有机无机复合外墙涂料性能优异。着重讨论了不同PVC涂料如何搭配改性纳米硅溶胶才能取得突出的耐候性和优异的耐沾污性。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1种常温固化FEVE氟碳涂料,探讨了固化剂、PVC、纳米二氧化硅、分散剂用量对涂膜耐酸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化剂与树脂的质量比为16:100,PVC为20%,二氧化硅用量〈1.5%,分散剂用量为1.5%时,所得涂膜耐酸碱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8.
刘桂云 《上海涂料》2012,50(11):6-10
瓷膜涂料具有高硬度、耐磨、耐腐蚀等优异特性,以甲乙两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熟化8。24h后,喷涂至工件上,于180℃烘烤20-40min,制得瓷膜涂层。研究了甲、乙组分配比,以及纳米氧化铝和碳化硅用量对涂膜综合性能的影响。通过在烫发器上的应用,进一步表明瓷膜涂料具有优异的耐温和耐磨特性。  相似文献   

19.
赵海南  苗一  边重阳 《当代化工》2015,(3):555-557,566
针对纯聚苯乙烯的抗冲击强度太差,采用固体聚苯乙烯和橡胶机械掺合、将橡胶掺进聚苯乙烯的乳浊液中和将橡胶加在苯乙烯单体的溶液中进行聚合来改进抗冲击强度。对聚苯乙烯的工艺流程的装置作出系统的归纳和苯乙烯聚合的抗冲击进行改进的研究,使得橡胶粒子能更好的吸收冲击能和防止裂缝增长,从而改进了聚苯乙烯的抗冲击强度,最终可以制得抗冲击强度高的产品。  相似文献   

20.
多杀菌素抗性现状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杀菌素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其具有作用机制独特、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及残留低、降解快等优点,日益成为作物及蔬菜害虫防治中不可缺少的药剂。近几年,害虫对其抗性发展迅速,这已成为害虫综合治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总结了靶标害虫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发展现状,并对抗性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