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光分组交换以其大容量、高速化、无电磁干扰等优良特性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尽管目前对光交换的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但随着宽带通信业务的发展和对光交换技术的深入研究,光交换技术将不断进步和完善。对光分组交换的特点及其与电分组交换的区别进行了讨论,并介绍了两处比较典型的光交换结构,最后对几种光分组编码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光分组交换技术的引入,改善了带宽的利用率和网络的灵活性,延伸了光的透明性。在光分组交换层中光分组的产生、同步、缓存、再生,分组头重写及分光组之间挑功率的均衡成为实现光分组产换的基本技术,而多波长方案并不是光分组交换的唯一模式,光时分分组交换、光标签交换、波分及混合分组交换、多协议标签交换、光突发分组交换等交换方式的出现必将对未来的通信网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光分组交换是实现光传送网与电层IP网络无缝联接的理想技术.文章以电力通信网络为研究对象,对光分组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首先,对光分组交换技术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的业务特性;然后,介绍了四种适用于电力通信网的光分组交换节点结构,即SMOP交换结构、FWBFWC交换结构、OFBFWC交换结构和RFWC-ROB交换结构.  相似文献   

4.
光分组交换技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光交换的结构设计是光分组交换技术的关键。文中详细介绍了目前正在研究的空间光开关、广播选择和波长路由三种光分组交换结构。随着光网络、光器件和光系统技术的发展,光分组交换必会走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5.
光分组交换技术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 ,光交换的结构设计是光分组交换技术的关键。文中详细介绍了目前正在研究的空间光开关、广播选择和波长路由三种光分组交换结构。随着光网络、光器件和光系统技术的发展 ,光分组交换必会走向实用化  相似文献   

6.
核心网中的光分组交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光分组交换提出的原因。介绍了光分组交换节点的组成,给出了与光分组交换相关的使用技术的进展情况,最后对光分组交换的前景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电话历经一个多世纪,交换机几次换代,仍是以电路交换为主导。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数据通信促使分组交换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RAND公司提出了分组交换的概念。1966年6月,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D·Davles提出了“分组”这一名词。此后的几年,世界各国开始研究开发分组交换网。 什么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就是把数据报文按一定规则分割成数据段,并给每一数据段加上发信终端、收信地址和一些其他的控制信息,分组的形成见图1所示。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以“分组”为单位在网内…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和光分组交换节点的基本结构,接着详细讨论了全光分组交换节点设计和实现中的关键问题,交换结构的设计,光存储的实现以及分组拥塞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光突发交换与交换粒度介于光电路交换(即波长交换)和光分组交换之间的一种光交换模式,因为它克服了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缺点,具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骨干网络的核心技术,真正实现光子互联网。本介绍光突发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讨论了光突发交换的协议,突发封装和在IP骨干网中的应用等问题,并指出在这项技术得到应用之前需要解决的诸多课题。  相似文献   

10.
李成  张静 《今日电子》1995,(12):79-82
一、引言 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公用和专用分组交换网蓬勃发展,现在已形成了全球性的数据通信网络。随着分组交换技术的发展,分组交换网的性能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完善,分组交换机之间的中继线速率由9.6kb/s提高到了2.048M b/s。但是到了九十年代,用户对数据通信网的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采用现有的分组交换技术的分组系统的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因此人们开始研究新的分组交  相似文献   

11.
说明通信网交换方式从电路交换至分组交换和Burst交换的演变以适应全光通信网的发展趋势。解释了通信网利用Burst交换所需的网络边缘设备和核心结点设备。  相似文献   

12.
扼要说明通信网的发展进程,对未来光通信网分别解释其波长路由与波长控制,分组交换与突发交换、以及IP配合ATM和WDM的传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因特网应用技术和光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在网络的现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光突发交换技术的出现掀开了光通信技术的新篇章,它是光电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折中方案.研究了光突发交换环网的性能,提出了为每个节点配备多个接收机的方法来降低竞争的发生,仿真结果表明,只要为每个节点配备少量的接收机就能达到很好的性能,不必将每个节点的接收机满配,从而可以降低硬件投入.  相似文献   

14.
Internet的业务流量正以每六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未来网络中,数据业务超过话音业务只是时间问题,因此,基于电路交换的电信网升级到支持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业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因特网来说,由于光逻辑与光存储等器件不成熟,发展全光分组交换,技术上异常困难。另一方面,近来新提出的光突发交换,技术上相对简单,性能特点优异,因而成为更理想的选择,本文介绍了全光分组交换和光突发交换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两者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改进光突发交换性能的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描述了光包交换节点的结构,分析了网络的物理和逻辑的可行性,介绍了一个由40个网络节点组成的节点流量达160Gbit/s的物理网络,网络能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包丢失率和包传输延迟)并兼容多种业务,这一结果为基于全光包交换技术的灵活性网络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6.
朱谦  蒋林  蔡龙 《电子科技》2013,26(6):1-3,6
针对用电路交换技术传输OTN信号面临容量、速率受限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包结构的光传送网的优势并提出实现方案。文中首先介绍了分组交换网络和光传送网相结合的基本结构,以及OTN帧结构及混合网络中标准的包格式,最后描述了一个将OTN技术和数据包技术相融合的可实现结构。该结构能将光信道数据单元解复用为低阶形式,并将其切割为离散的数据包。切割好的数据包由标准包接口送往包交换芯片进行交换,交换后的数据包进入重组模块,将其重组为连续的数据流,再由复用模块将光信道数据单元复用到其高阶形态发送出去。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带内多波长光标记分组交换技术。在这种光交换中,光信头由若干个与光载荷处于同一通信信道内的具有不同波长值的光脉冲构成。探讨了包括信头产生和光分组形成部分的光发射机技术,包括数据恢复的接收机技术和包括路由处理的光交换节点技术。一个简化的实验演示了这种光交换的原理。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以波长为标签的新型全光变长分组交换环网的体系结构、网络节点的光分组数据包收发模型,以及防止光分组冲突的多令牌协议。使用多令牌协议的环网在进行光分组交换时,不需要高速的光子器件,无需使用延迟线、电中继以及解决光分组的冲突问题。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4节点、8节点和16节点环网巾光分组各种的时延特性以及网络的吞吐量特性。结果表明,当网络负载增大时,数据包的平均时延增大,同时网络节点的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也随之增大;网络节点数目越多,网络的吞吐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19.
光分组交换网络中光纤延迟线缓存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光分组交换网是全光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光分组交换网络发展的瓶颈是光缓存技术.目前,在光域比较现实的还是采用光纤延迟线(FDL)作光缓存.重点研究了光纤延迟线光缓存技术,对FDL光缓存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归纳,并对每一种光纤延迟线光缓存调度策略的优缺点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指出了光纤延迟线光缓存技术的未来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Packet optical networks for high-speed TCP-IP backbon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ew proposal for TCP-IP backbone implementation based on optical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The proposed network architecture merges the flexibility i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packet switching with the high capacity offered by full optical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