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农药》2016,(10)
[目的]明确3.6%烟碱·苦参碱CS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田间控制效果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喷雾法测定3.6%烟碱·苦参碱CS对苜蓿蚜虫和蓟马的田间防效。[结果]该药剂在18.0、24.0 g a.i./hm~2时,药后1~7 d对苜蓿蚜虫的防效为93.3%~98.5%和95.3%~99.4%,防效均显著好于12.0 g a.i./hm~2剂量和2种对照药剂。该药剂在12.0、18.0、24.0 g a.i./hm~2时,药后1~7 d对苜蓿蓟马的防效分别为84.7%~95.8%、94.8%~96.6%和95.6%~98.6%,防效显著好于2种对照药剂。[结论]3.6%烟碱·苦参碱CS对苜蓿蚜虫和蓟马均具有良好防治效果,其使用剂量为12.0~18.0 g a.i./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吴庆丽  秦刚  黄艳飞  刘玮  阳淑 《农药》2020,59(5):379-381,390
[目的]为了筛选防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 Prout)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测定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2000 mg/L(制剂用量)对茶尺蠖2龄幼虫生物活性最高,其次为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3种植物源农药药后72 h对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6.65%、91.65%和81.65%。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1%苦参·印楝素乳油、1.2%苦参·烟碱乳油和1.3%苦参碱水剂2000 mg/L(制剂用量)均表现出了对茶尺蠖较高的田间防效,药后7 d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5.62%、94.23%和87.96%;苦参碱混剂的田间防效显著高于苦参碱单剂。3种植物源农药对茶尺蠖的防效均显著高于2.5%溴氰菊酯乳油667 mg/L(制剂用量)。[结论]植物源农药1%苦参·印楝素乳油和1.2%苦参·烟碱乳油对茶尺蠖有较高的防效,可用于该虫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侯长江 《农药》2013,(6):437-438,443
[目的]明确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林业害虫落叶松舞毒蛾的田间防治效果及田间用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以邓肯氏新复极差分析试验结果。[结果]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落叶松舞毒蛾田间用量在10-15 mg a.i./L时,1 d的防效在71.15%-92.73%之间;处理后3 d,10 mg a.i./L防效达到80%以上,15 mg a.i./L防效达到100%;7 d防效在84%-100%之间,15 mg a.i./L比氰戊菊酯66.7 mg a.i./L防效高,10、12 mg a.i./L与后者防效相当。[结论]1.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林业害虫落叶松舞毒蛾具有优良的田间防治效果,使用质量浓度以10-12 mg a.i./L为宜。  相似文献   

4.
5种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兰  李新杰  袁忠林 《农药》2014,(10):756-758
[目的]筛选出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喷雾法测定5种药剂对麦蚜的毒力和田间防效。[结果]10%氯氰菊酯EC、10%吡虫啉WP、3.6%烟碱·苦参碱CS、22%氟啶虫胺腈SC和25%噻虫嗪SG对麦长管蚜的LC50值分别为30.34、19.30、3.93、11.22、21.63 mg/L。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5%噻虫嗪SG和10%吡虫啉WP速效性好,药后1 d的防效均大于80%;22%氟啶虫胺腈SC、25%噻虫嗪SG和3.6%烟碱·苦参碱CS持效性好,药后7 d的防效达87.6%~92.8%。[结论]3.6%烟碱·苦参碱CS、22%氟啶虫胺腈SC、25%噻虫嗪SG和10%吡虫啉WP可用于防治小麦蚜虫。  相似文献   

5.
李进  雷斌  刘梦丽  张军高  周小云  梁晶 《农药》2020,59(5):382-385
[目的]评价0.3%苦参碱AS、0.5%藜芦碱SL、0.6%印楝素EC、1.8%阿维菌素EC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对设施番茄蚜虫和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生物农药。[方法]以清水为空白对照,70%吡虫啉WG为药剂对照,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药后3 d时各生物农药处理对蚜虫防治效果显著低于70%吡虫啉WG,7 d时防效相当,15 d时防效显著高于70%吡虫啉WG;药后15 d内70%吡虫啉WG处理对白粉虱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各生物农药;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对设施番茄蚜虫和白粉虱防治效果优于其他生物农药。[结论]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是防治设施番茄蚜虫和白粉虱的理想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6.
新型杀虫剂双丙环虫酯对黄瓜蚜虫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型杀虫剂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黄瓜蚜虫的田间防效。[方法]分别于2016、2017年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7.5~12.5 g a.i./hm~2对黄瓜蚜虫防效显著,药后3 d防效达94.33%~98.32%,药后7 d防效为92.07%~96.20%,持效期可达14 d左右。[结论]5%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可作为防治黄瓜蚜虫的高效低毒药剂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溴氰虫酰胺对枸杞蚜虫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10%溴氰虫酰胺OD对枸杞蚜虫的毒力和防效。[方法]采用浸虫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结果] 10%溴氰虫酰胺OD对枸杞蚜虫的LC_(50)值为48.9285 mg/L。田间防效在药后7 d内持续上升,在第1天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至第7天,50.0 mg/L处理防效达96.74%,与对照药剂5%吡虫啉EC相当;66.7 mg/L处理防效达98.26%,100.0 mg/L处理防效达99.9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防效。[结论] 10%溴氰虫酰胺OD是防治枸杞蚜虫的理想药剂,生产中建议使用剂量50.0~100.0 mg/L为宜。  相似文献   

8.
精喹禾灵等药剂除草活性及对甘薯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路兴涛  刘震  张成玲  张田田  马冲 《农药》2012,51(6):457-460
[目的]探讨精喹禾灵等4种药剂防除甘薯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室内盆栽法及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药剂对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的除草活性及对甘薯的安全性。[结果]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草酮4种药剂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29.23、21.70、17.60、8.40,安全性均好;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对禾本科杂草牛筋草、马唐等药后30 d株数防效及鲜质量防效均在90%以上。[结论]供试药剂对甘薯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防效均较高,对甘薯安全性好,可以在田间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彦  刘培斌  杜颖  王凯  马云龙  董怀玉 《农药》2021,(2):143-146
[目的]筛选出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低毒、高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法筛选12种杀虫剂防治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室内活性,并通过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结果]室内筛选结果表明:呋虫胺的杀虫活性最高,在24、48 h的LC50值分别为0.5026、0.2159 mg/L;联苯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和毒死蜱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的杀虫活性次之,苦参碱和蛇床子素24、48 h均无杀虫活性。田间防效试验表明:6种杀虫剂对双斑长跗萤叶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啶虫脒在药后7 d,防治效果达到100%。[结论]菊酯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试验中对双斑长跗萤叶甲表现出优异防治效果,可在田间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新型植物源农药乳浆大戟植物杀虫水乳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方法]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乳浆大戟植物杀虫水乳剂对枸杞蚜虫24h的LC50值为0.3977mg/L;在剂量为3000、6000ga.i./hm2时,药后1、3、5、7d,防效分别超过了72.0177%、59.953 9%、61.934 3%、65.016 1%。[结论]乳浆大戟植物杀虫水乳剂对枸杞蚜虫表现出很高的毒杀活性和良好的田间防治效果,且对作物和天敌安全。  相似文献   

11.
胡昌雄  杜飞  刘浩东  陈国华  张晓明 《农药》2020,59(4):296-299
[目的]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3种常用杀虫剂及不同剂型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和葡萄不同生长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试验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了葡萄蓟马的室内种群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种杀虫剂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啶虫脒和阿维菌素较高,吡虫啉相对较低,依次为啶虫脒EC>啶虫脒WG>阿维菌素EC>吡虫啉EC>吡虫啉WG;田间防效试验发现,在葡萄的花前期和浆果生长期啶虫脒施药后1 d的防效均在60%以上,施药后7 d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防效均在80%~95%,而吡虫啉的防效在不同时期施用均低于80%;不同剂型间,乳油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推荐为避雨栽培葡萄上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2者属于不同类型杀虫剂,适宜交替使用,能降低蓟马对杀虫剂快速产生抗性的风险,应该在葡萄花期前对蓟马进行防除,防止其数量暴发。  相似文献   

12.
2009~2012年,对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对小菜蛾、豆荚螟、烟粉虱、蚜虫、黄曲条跳甲和美洲斑潜蝇等蔬菜害虫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当该药剂用量为有效成分15~27g/hm2时,其对小菜蛾、美洲斑潜蝇幼虫(若虫)药后7~10d的校正防效可达95%以上,持效期可达20~30 d.当用量为有效成分21~27 g/hm2时,药后9d对豇豆豆荚螟的荚校正防效80%以上,虫校正防效90%以上.当用量为有效成分30~42 g/hm2,对黄曲条跳甲成虫、幼虫无明显的防效,但药后10 d作物保护效果可达90%以上,并对黄曲条跳甲有良好的驱避和拒食作用.用量为有效成分40~60 g/hm2时对烟粉虱若虫、成虫药后10 d的校正防效达90%以上,持效期可达20 d以上,对烟粉虱若虫的防效优于成虫;对蚜虫药后10d的校正防效为99%以上,持效期20 d以上.同时对该药剂的使用技术和推广前景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5%啶虫脒微乳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九生  王静  乔雄梧 《农药》2005,44(11):523-524
2003~2004年在山西太原和榆次进行了5%啶虫脒微乳剂防治棉花蚜虫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蚜虫发生期,用5%啶虫脒微乳剂14.1~28.1ga.i./hm^2剂量喷雾防治,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为97.4%~99.9%,药后3-7d的防治效果为96.5%~100%,等于或好于对照药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超微)30.0ga.i./hm^2处理的防效,持效期可达7d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防治黄蓟马的有效药剂及用量。[方法]选择8种杀虫剂,采用浸叶法对黄蓟马成虫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并结合防效试验进行效果验证。[结果]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25%噻虫嗪WG、10%吡虫啉WP、50%噻嗪酮SC和1.80%阿维菌素EC对黄蓟马有较高的活性。田间药效结果表明:10%吡虫啉WP 4.14 g a.i./hm2在施药3 d后防效最好,达到92%;1.80%阿维菌素EC 1.20 g a.i./hm2和25%噻虫嗪WG 5.13 g a.i./hm2在施药7 d后防效最好。[结论]25%噻虫嗪WG和1.80%阿维菌素EC可推荐为防治黄蓟马的首选药剂,2者属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适合交替使用,防止黄蓟马快速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13种生物源杀菌剂对华重楼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华重楼灰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在室内条件下基于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重楼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ES1对13种生物源杀菌剂的敏感性,在田间条件下,评价了4种生物源杀菌剂对华重楼灰霉病防治效果[结果]0.3%丁子香酚可溶性液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0.5%苦参碱水剂对Botrytis cinerea ES1的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小于100 mg/L,在离体华重楼叶片上,4种药剂对华重楼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在70%左右,田间防效在60%左右[结论]丁子香酚、蛇床子素、中生菌素和苦参碱对华重楼灰霉病菌B.cinerea ES1菌丝生长很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在田间对华重楼灰霉病的防治也表现良好,可用于华重楼灰霉病的预防,配合发病后的化学药剂一起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15%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对桃蚜的田间防效,2017—2018年分别在河南、河北、辽宁3省的不同桃园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联苯菊酯·氟啶虫酰胺悬浮剂有效剂量为33.3~37.5 mg/L时对桃蚜防效很好,药后7、14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对所有供试桃树安全。建议最好在春季桃蚜初发期至初盛期喷洒用药。  相似文献   

17.
姚向峰  姜兴印  何发林  刘玉  李向东  张吉旺 《农药》2020,59(2):150-153,156
[目的]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和联苯菊酯混配种子处理对花生田害虫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合适的配比。[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观察2种药剂混配对花生田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收获期时,12%氯虫·联苯悬浮种衣剂(3∶1)有效成分用量为4 g/kg种子处理时对蛴螬和金针虫的防治效果最佳,分别为84.94%和81.82%;同时其对花生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防治效果最好,为31.99%;并可促进出苗,减少烂种,增产率达18.77%。[结论]该剂量混配对蛴螬和金针虫具有很高的防效,同时兼治花生蚜,对花生生长及产量俱佳,可推广用于花生田害虫防治。  相似文献   

18.
新农药HNPC-A2005对同翅目昆虫的活性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NPC-A2005,化学名称:1-(3-氟-4-氯苯基)-2-甲硫基乙酮肟-O-(2-甲基联苯基-3-甲基)醚,是湖南化工研究院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杀虫剂。本文就新农药HNPC-A2005对同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室内生测结果表明,HNPC-A2005对蚜虫和叶蝉等多种害虫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且在试验过程中还发现该化合物具有对昆虫击倒作用快的特点,但内吸较弱。温室盆栽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证实,HNPC-A2005对菜蚜和茶小绿叶蝉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施用剂量为5ga.i./667m2时药后3d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达到75%以上,且对有益天敌昆虫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