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文会 《烹调知识》2006,(10):48-49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的国家。世界各国的栽培茶树、制茶技术和饮茶习惯追根溯源都是从中国传去的。但是,茶叶风俗传入各国后,与本国传统风俗相结合,从文化的角度来讲,又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具有本国特色的茶风茶俗,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2.
伊朗的茶俗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朗是茶叶的生产大国、也是茶叶的进口、消费大国,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特殊的国情,伊朗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伊朗人民不但好饮茶,而且嗜茶成癖,不可或缺。通过对伊朗茶俗的由来,品茗的方法、功能和意境的研究,可以增强我们对伊朗茶俗及其文化内涵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鲁班经》是中国古代民间匠俗信仰文化的集大成文本,集中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在时间、空间与物质层面的民俗信仰。《鲁班经》宇宙信仰体系是中国古代工匠的自然观、道德观与伦理观的结构性整体出场,它不仅实现了对中国古代民间匠俗文化的"以事为纲、以神为目"的叙事化表述与体系性创构,还维系了民间工匠的组织系统、思想伦理与行业操守,更创生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系性匠俗文化。不过,中国古代的匠俗信仰间接影响营造科学的发展,且有阻碍古代营造科学发展之嫌疑。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爱喝茶,中国茶艺举世无双。但真正的茶艺与民俗的嗜茶还是有区别的,民间的茶俗不仅没有茶居、茶室、茶品、茶具和"一嗅二闻三品四叹"的讲究,还坚持与吃紧密相连。"吃喝"二字,不能缺"喝",所喝之物,酒茶比肩。业界的大体观点是,嗜茶之风最盛之处,当属闽粤川三省。闽乃产茶大省,而粤川两地则被认为是茶文化与饮食文化融合得最具草根意识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些传统的清凉饮料制法,如安徽省的许多农村里,人们常以炒米茶作为日常生活的饮料。这种炒米茶是用大米炒制而成的,经开水一沏,茶味芳香四溢,茶色如同茶叶水一样。又如江浙一带农  相似文献   

6.
辛雨 《美食》2005,(2):48-48
在我国,茶与婚姻有着密切联系,早在明朝时就有“订亲茶”的记载。清代人福格在《听雨丛谈》卷八中说:“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与茶有关的婚俗,最有趣的当推闽南和台湾。  相似文献   

7.
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了整个世界。而各个地方的饮茶习俗和文化又有不同的特色,反映着不同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价值理念和文化取向。在往期的“茶香芳古”栏目中,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我国部分地区的茶俗,那么对外国的茶俗,您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8.
旧日年画里,纤弱的女子,盘云的发髻,鬓旁如镂银花,更有那织金点翠的旗袍,白皙的手指,盈握着瓷的茶具,凝固成永恒的风情。旗袍如茶,有一种不言的高贵。作家张爱玲说:”大雅即大俗,大俗亦大雅。“旗袍是雅与俗的极致。繁花似锦的面料,制成旗袍,亦能压住那俗艳妖媚与张狂,透出一帘幽深的底蕴,中国的文化成全了它们的不俗。  相似文献   

9.
王迎肖 《北京纺织》2009,(1):187-189
旧日年画里,纤弱的女子,盘云的发髻,鬓旁如镂银花,更有那织金点翠的旗袍,白皙的手指,盈握着瓷的茶具,凝固成永恒的风情。旗袍如茶,有一种不言的高贵。作家张爱玲说:”大雅即大俗,大俗亦大雅。“旗袍是雅与俗的极致。繁花似锦的面料,制成旗袍,亦能压住那俗艳妖媚与张狂,透出一帘幽深的底蕴,中国的文化成全了它们的不俗。  相似文献   

10.
元朝是一个由蒙古族建立的朝代,在茶文化方面,承继两宋、辽、金时期的特点,以点茶法为主。元朝虽国祚短暂,但茶事活动没有辍然不耕,而是继续发展,并形成了其特有的元代茶文化。为展说元代异彩的茶文化,文章阐述了元代游牧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独特的药茶、腊茶文化,并论述元代茶诗、茶词、散曲等不同形式下的茶文学特征,以及简述了散曲中可俗可雅的茶文化,概括了社会礼仪风尚中待客送别、祭祀怀人的茶俗、茶礼,浅述了有名无实的茶马贸易文化。  相似文献   

11.
《美食》2016,(1)
正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百花园里,中国民间习俗中的年俗这朵奇葩,一直在艳丽的绽放。这是因为,年俗指的是「春节」这一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期间所流行的习俗。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春节所包含的内容在变,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春节在中国人生活和意识中的地位仍是无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12.
李春晖 《美食》2024,(2):1-4
<正>在中华数千年文明的百花园里,中国民间习俗中的年俗这朵奇葩,一直在艳丽地绽放。年俗指的是“春节”这一中国人一年当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期间所流行的习俗。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春节所包含的内容在变,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春节在中国人生活和意识中的地位仍是无可代替的。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56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生活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婚俗风习还是民族服饰.都不尽相同。在过去,中国民间结婚办喜事时,绝大多数民族的新人们都会穿上传统的婚服举办婚礼,这些艳美华丽的婚服,是值得珍藏的民族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服饰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化是生活化、世俗性、大众化的文化,与我国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民间美术是我国民间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运用与民间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一致性。杨家埠木版年画更是民间美术色彩运用的代表,因此,本文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阐述了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美学形成背景,叙述了基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发展过程及美学特征,并根据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美术色彩美感表现,对中国民间美术在现代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5.
<正> 盛世佳节,邀三五知己,小座品茗,乃人生一大乐事。笔者岂能免“俗”。于是踏着千年喜庆的余韵,就中国茶叶的现状和前景等问题,专程采访了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梅峰先生。 精神矍烁的梅老,亲自为记者沏了一杯淡淡的清茶,随着袅袅飘起的茶香,梅会长在简朴的办公室里,纵谈天下茶事。 再上层楼话国饮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与酒文化并称为中国饮食文化史上璀灿的双璧。据“茶圣”陆羽在世界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茶经”中记载: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  相似文献   

16.
春天吃春     
当春回大地的时候,我国民间有着与春天相关的食俗,以迎接春天的到来。春天吃春,春盘、春饼、春卷、春韭、春笋、春芽,吃出满嘴的春香,满心的春绿。  春盘 古时立春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初)有吃春盘之俗,相传在距今1600多年前的东晋时就有春盘问世了。何谓春盘,就是在立春日,用蔬菜、饼饵、果品、糖果等汇集一盘,并馈赠亲友,取其生发迎春之意,象征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吉祥。 春饼 春日食“春饼”是我国的一种古老习俗。据《中国年节食俗》记载,春饼最早与合菜同放在一个盘子里,谓之“春盘”。据《四时宝鉴》记载:唐代在“立春日食…  相似文献   

17.
正花与茶的联姻,大概从中国人喝茶那天起就成为一条或隐或显的副线。中国茶文化的勃兴应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豪迈地宣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在这个过程中,僧人与文人是两大主力群体。但唐朝人煎时茶,会在茶汤里添加许多东西,"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出琉璃眼。"对此,  相似文献   

18.
德昂族茶俗     
德昂族,原称崩龙族,现有一万四千多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在他们灿烂的古代文化中,有一种独特的茶俗流传至今.茶是德昂族人神话中传说的祖先,在该民族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他们对茶有着特殊的感情.德昂族的饮料离不开茶叶,男男女女都好饮浓茶.因而被边疆各族人民誉称为“古老的茶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中,中国的茶文化远播海外。东南亚地区是中国的友好近邻,由于华侨的积极作用,中国同东南亚地区不但展开茶叶贸易,而且也将茶文化向东南亚各国传播,中国的茶道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创造出东南亚地区独特的茶俗。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这个拥有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里,茶俗作为民俗的一个分支,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并根深蒂固地沉淀积累,如今更有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茶俗也各有不同,根据自身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地方特点,散发着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情韵,别有滋味。藏族酥油茶大多数人讲究"一日三餐饭",但藏族牧民却习惯于"一日三餐茶。"藏族同胞常年以奶、肉为主食,而茶就是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藏族牧民喝酥油茶就如同吃饭一样,甚至比吃饭还重要,有"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之说。酥油茶是以茶为主料、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