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八十年代以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河道滩地开发利用过度.形成河道卡口,增加了防洪压力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统一规划、合理控制河道岸线成为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就如何制定合理的岸线控制方案进行着重探讨.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张,八十年代以后大规模开发建设导致河道滩地开发利用严重,形成河道卡口,增加防洪压力及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统一规划、合理控制河道岸线成为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制定合理的岸线控制方案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黄鹤鸣  黎刚 《人民长江》2012,43(17):90-94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长江河口岸线的开发利用活动越来越多,而现有法律法规对长江河口地区岸线的管理还缺乏具体规定,致使岸线管理工作缺乏具有法律效力和可操作性的依据,不利于该地区岸线的科学利用和管理。目前,长江河口岸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河海划界不清、综合管理薄弱、缺乏统一规划、涉河项目建设管理职责交叉等问题。针对长江口岸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河海划界、加强立法建设、实行综合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东省主要河道河势已发生较大变化,已有的行洪控制线难以适应现状河道管理,为加强省内主要河道的岸线管理,广东省水利厅印发了《广东省主要河道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通过论述广东省主要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现状、岸线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岸线功能区划,分析河道管理范围与已划定的岸线控制线相互位置关系,并以1座拟建桥梁工程为例,分析涉河建设项目与岸线保护区管理要求的适应性、与岸线控制线管理要求的适应性,通过论证涉河建设项目在岸线管理中的准入条件以及满足管控要求的设计方案,说明了岸线规划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中的作用,为其他同类型的涉河建设项目提供了论证思路。表明岸线规划对于解决河道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及对广东省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流岸线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明确的重要任务,岸线边界线和岸线功能区的科学划定,是进行岸线保护、管理、执法的前提与重要依据.文章研究探索了季节性河流岸线边界线和岸线功能区的划定方法,并应用于嫩江干流那都里河口至三岔河口段,划定成果可为嫩江干流岸线分区分类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利用ArcGIS软件构建的河湖岸线空间信息"一张图",可为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划定方法可为其他类似河道岸线功能区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浈江南雄段河岸普遍存在岸线开发无序等问题,缺乏合理规划开发利用,长期会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导致岸线侵蚀等不利影响。为河流发挥正常的生态景观行洪防汛的功能,保护开发岸线,设置合理功能区划。在水动力模型对水面线计算的基础上对现有河道水面线和河势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梳理现有岸线的开发现状和保护需求。对不同河段进行划分为岸线保护区、岸线保留区和岸线控制利用区的岸线功能区划分,对岸线的临水控制线、堤顶控制线和外缘控制线进行划分,提出了岸线保护管控的长效举措。  相似文献   

7.
浅论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岸线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岸线是有限的宝贵资源,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各部门、各地区都对岸线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利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岸线资源必须要有一个兼顾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方、上下游、左右岸,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岸线利用总体规划来指导长江中下游岸线开发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8.
河道岸线是河湖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河道岸线是河长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新疆昌吉市三屯河流域进行实地查勘,收集整理岸线资料,了解岸线资源利用情况,明确3个现阶段存在问题,包括河道岸线利用单一、岸线污染侵占及生态问题严重。根据现阶段流域治理情况,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保护水生态环境基础上,对三屯河流域各区段的河道岸线进行规划,建立岸线控制线及相应岸线功能区,明确岸线管理范围,对岸线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为昌吉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深入开展岸线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河道演变规律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岸线资源利用状况和需求以及岸线资源利用与河道整治工程、河势控制工程的关系,在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保护好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流域重要河段的岸线进行评估,合理规划岸线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并提出岸线利用与保护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河道岸线的管理范围,为实现岸线资源的科学管理,加强水行政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高霞 《陕西水利》2009,(2):101-102
讨论了塔里木河上游阿拉尔市城区段河道现状特点、稳定性分析、存在的问题,综合国内成功的岸线管理和利用方法,提出了本区岸线管理和利用的对策,但是就岸线管理而言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作专题研究,如河道输沙、径流变化对岸线侵蚀的严重程度、岸线防护方案的投入和产生的经济生态效益、合理的岸线功能区划分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河口海岸水库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海岸水库是指修建在河口或者海岸地区的水库,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堤坝分隔海水与淡水,从而达到在海洋环境中蓄积淡水的目的。首先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河口水库,探讨了河口海岸水库从雏形发展至今的历史进程,并结合实例介绍了现代河口海岸水库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整理并总结不同类别的河口海岸水库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口海岸水库的科学分类,当以建造位置为分类标准时,可将其细分为河口型、海湾型、海岸线型和岛屿型水库;归纳了建造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讨论了河口海岸水库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结合我国主要流域的水文与地貌特点,在最后展望了未来可以修建河口海岸水库的重点区域,特别提出了在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河口海岸水库的设想,讨论了在台湾、海南、舟山等几大主要岛屿修建岛屿性水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对典型三角洲演变的影响--Ⅰ长江和珠江三角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兆印  程东升  刘成 《泥沙研究》2005,16(6):76-80,F0003
中国大多数河流三角洲发育,许多城市在靠近河口处发展起来并成为商业中心。日趋增大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流域管理策略加以应对。长江、珠江、黄河和海河三角洲为我国河口三角洲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例,讨论了三角洲的演变及相应的管理策略。长江携带大量的水、沙入东海,在河口处不断形成三角洲岛屿和浅滩,导致河道分汊。长江口实施的航道疏浚和填海造陆工程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束窄和稳定了河口。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东江以及潭江、绥江、流溪河、增江等在珠江河口湾内堆积形成的复合三角洲。三角洲内河网密布,出海口门较多。促淤造陆、疏浚开挖排洪航运水道、人工采砂等改变了三角洲的演变。合理的调配水沙,控制无序采砂,有计划的围垦是珠江三角洲综合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海岸强侵蚀机理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陈沈良  张国安  谷国传 《水利学报》2004,35(7):0001-0006
黄河三角洲从挑河湾到孤东临海堤北端是黄河刁口河和神仙沟行水期间发育形成的年轻海岸,为强蚀型岸段。经初步计算,1976~1988年,每公里年均泥沙侵蚀率为320万t,现已建有桩西海堤和孤东海堤进行防护,但侵蚀仍在继续。本文分析了侵蚀的主要原因:一是流路停行初期,波状岸滩地形在涨落潮流往复作用下侵蚀;二是波浪能对底沙起作用的水深区位于强潮流区,波、流结合加剧了侵蚀作用。为此,单一的海岸防护工程,不能消除该岸段的泥沙流失,应同时通过调沙措施使其达到动态稳定。建议采用“二级分汊、多汊并存、人工控制、按需排放”的治理对策,避免海岸侵蚀,同时消除陆域洪灾。  相似文献   

14.
分析珠江三角洲7大城市近10 a的用水变化情况,及各城市用水结构,探索各城市用水特点。分析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与水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总量控制红线的督促下,各行业须严格管理、进一步节水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需求。建设海绵城市体系,提高雨水的综合利用效率,有助于缓解城市雨洪风险,改善水生态安全,也是城市水资源开源节流的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城市用水提供了新型水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珠江流域46个站点1959—2009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研究流域降水空间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珠江流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流域降水东西差异显著,其中东部广东省地区降水表现为局部的南北差异明显;2珠江三角洲地区降水情势愈益复杂化,夏季降水高值区域分布范围出现聚集缩小趋势,冬季三角洲沿海地区的降水低值区呈现出扩张趋势,夏季洪涝灾害、冬季咸潮上溯的威胁正逐步加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河网区频频发生洪水,通过系统研究珠江三角洲洪水位变化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各因素影响过程,最终得出珠江三角洲洪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对珠江三角洲河道管理及洪水管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大系统洪水模拟分析及防洪对策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彭静  何少苓  廖文根  张世奇 《水利学报》2003,34(11):0078-0084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水系构成和水动力条件、洪水数值预报研究现状和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发了涵盖三角洲河网及八大口门全水域的河口大系统水动力模型。模型将三角洲河网、八大入海口门、伶仃洋和黄茅海海湾作为一个整体,模拟其在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复杂河网区各河道的水位、流量,河汊的分流比,口门的泄量分配比及海湾流态。模型用1999年7月最新的地形和水文同步资料进行了模型的大规模率定和验证。并计算分析了全三角洲水域的洪水情势,研究了三角洲目前受洪水威胁的主要问题所在,探讨了问题的成因和治理对策。成果可为科学制定三角洲水系的防洪规划和治理措施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长江、珠江等河口及其近海水域缺氧现象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分布于长江与珠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缺氧现象,夏季(6—8月)达到最盛,秋冬季消失;长江口的缺氧区域主要位于30.75°N~32°N,122.5°E~123.25°E附近海域,具有南北2个缺氧中心;珠江口缺氧程度相对较轻,缺氧区域主要在广州黄埔区河段至虎门水域和伶仃洋;辽河、钱塘江、海河等河口区域也时而出现零星的缺氧现象;水体缺氧受控于多项环境要素,物理层化作用是缺氧产生的最初诱因之一,陆源污染物的分解则是重要的耗氧负荷;各河口区特征各异,潮汐、洋流、营养盐、叶绿素a等要素对缺氧区的范围、程度和持续时间影响程度不一。  相似文献   

19.
20.
珠江三角洲一维盐度与三维斜压耦合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河口区以及近岸海域视作一个整体,耦合一维盐度模型与三维斜压模型,并在连接过程中考虑三维模型的分层边界条件,从而构建了珠江三角洲的耦合斜压模型。采用1999年7月和2001年2月的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及验证,分别模拟了珠江三角洲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下的洪季、枯季流场及盐度分布。其后分别从验证效果和与单独计算相比是否发生明显变化这两个角度来检验连接计算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耦合斜压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连接计算与单独计算的模拟结果相当接近,模型成功复演了河口区的特征流态与盐度的分布态势。综合分析表明该模型成功描述了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水动力过程,可用以研究咸潮入侵、污染物通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