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比较不同酵母茵在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筛选出一株在醋酸棉酚培养基中生长较好的产朊假丝酵母1087。酵母茵生长曲线测定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1087在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37℃、170r/min摇床条件下培养20h总菌数达到最大值。以产朊假丝酵母1087为接种剂,以棉粕和红薯渣等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后的样品粗蛋白含量提高了37.4%,棉酚含量下降了55.6%。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豆乳清废水特性,直接发酵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白假丝酵母、皱褶假丝酵母、白地霉、蓝莓酵母、核酸酵母、酒精酵母等8种酵母菌,其中产朊假丝酵母的产量最大。对产朊假丝酵母利用大豆乳清废水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装液量为20%、接种量5%、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22h为适宜条件,优化后其菌体干重产量达到3.26g/L,粗蛋白量为36.1%(菌干重),单细胞蛋白产量达到1.18g/L。乳清废水中COD和BOD5去除率分别达到67.6%和63.2%。  相似文献   

3.
生物转化啤酒糟为饲料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黑曲霉、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级及添加纤维素酶混合发酵啤酒糟生产饲料蛋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为m(啤酒糟):m(麸皮):m(豆粕)=80:15:10,原料含水量为60%,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pH为6.0,接种量为2%,培养时间3d,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达41.52%。  相似文献   

4.
通过比较测定酵母菌发酵上清液中残存的氨氮含量的方法,从假丝酵母(Candid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和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4个属共56株耐高温酵母菌中筛选得到6株氨氮同化率为70%以上的酵母菌株,其中酿酒酵母1株,假丝酵母属5株;通过进一步复筛,获得1株氨氮同化率高达81.1%的产朊假丝酵母(C.utilis)SG607。不同属的酵母菌以及同种酵母菌不同菌株之间对氨氮的同化率均有明显差异。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碳/氮比为15:1,发酵时间为24h时,产朊假丝酵母对氨氮的同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产木聚糖酶黑曲霉LN0601的液体发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黑曲霉LN0601 菌株液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分别考察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起始pH 及孢子悬液接种体积分数等因素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性能的影响。确立了黑曲霉LN0601 产木聚糖酶的最优条件, 即以质量分数为5 %的玉米芯粉作为培养基碳源;质量分数为1 %的NaNO3 作为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为2 d ;培养温度为28 ℃;培养起始pH 为6.5;孢子悬液接种量体积分数为20 %, 接入装有100 mL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 m L 三角瓶内, 150 r/ min 振荡培养。此条件下黑曲霉LN0601 的木聚糖酶活力可达2 000 U/m L 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降低麦麸膳食纤维中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改善其营养价值和食品加工特性,采用担子菌、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协同固态发酵的方式处理麦麸膳食纤维,并对发酵前后的麦麸膳食纤维进行基本成分和微观形貌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混菌发酵最优条件:接种量15.1%、液料比1.7∶1 mL/g、发酵时间11 d、发酵温度28℃。在此工艺条件下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降解率为19.194%,可以有效降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同时,较优化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由3.91%增加到7.47%,蛋白质含量由4.06%增加到9.08%,麦麸膳食纤维的持水性和持油性为优化前的1.48倍和1.42倍,发酵后的麦麸膳食纤维表面结构疏松。利用混菌发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降解率,为麦麸膳食纤维在食品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非蛋白氮对选育的山芋淀粉渣单细胞蛋白生产菌株生长的影响。采用选育的扣囊拟内孢霉 K991株、产朊假丝酵母 C986株、绿色木霉 T995株混合发酵山芋渣生产单细胞蛋白 ,结果表明适宜的非蛋白氮可有效促进不同发酵方式中菌株的生长。尿素添加量在质量分数为 2 .5 %时对扣囊拟内孢霉 K991单菌株生长有利 (7.7× 1 0 8个 /g) ,在质量分数 2 %对产朊假丝酵母 C986单菌株生长较好 (1 .2× 1 0 7个 /g)。多菌株混菌发酵好于单菌株发酵 ,尿素或硫酸铵添加量均在质量分数为 2 .0 % ,产朊假丝酵母 C986菌数和产品蛋白含量较高 ,分别为 7.0× 1 0 7个 /g和 2 5 .82 %。  相似文献   

8.
利用白酒糟生产高蛋白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扣囊拟内孢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固体发酵白酒糟的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白酒精的适宜条件为采取同时接种方式,菌种混合比为1:1,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起始pH为5,培养时间6d。发酵产物每克干基酵母细胞数达到24.28亿个,粗蛋白含量达33.54%,总糖含量为6.23%。  相似文献   

9.
康宁木霉固态发酵中药渣制备蛋白饲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营养源和其它条件对康宁木霉固态发酵中药渣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条件,同时在单菌种发酵的基础上,对康宁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混合发酵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康宁木霉固态发酵中药渣生产蛋白饲料是可行的;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即氮源添加量为30 mg硫酸铵/g干药渣、初始pH 4.0、固液比1∶2、发酵时间4 d,中药渣中真蛋白含量由11.12%提高至17.80%,粗纤维含量由29.14%降低至17.50%.  相似文献   

10.
以豆粕为原料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品级豆粕为唯一培养基成分,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接种量5%,装量为40,g于250,mL锥形瓶,培养基含水量60%,浸泡水pH,7.5,发酵温度37,℃.在培养24,h后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达到1,662,FU/g.比较了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以食品级豆粕为培养基比大豆为培养基获得的酶活力和活菌数,都高出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不同厌氧培养方法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为了获得耐氧发酵菌株,对厌氧的双歧杆菌进行驯化筛选。研究了耐氧性双歧杆菌牛乳发酵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馒头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分析和比较了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酵母馒头中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馒头中分别检出35种和38种挥发性物质,由烃、醇、醛、酯、苯环类和杂环类等组成,其中,一次发酵馒头中检出了有机酸,二次发酵馒头中检出了酮类;一次和二次发酵馒头中酯类相对含量普遍较低(0.63%、1.27%);醛类和苯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在两种馒头中差异较大,在一次发酵馒头中分别为29.55%和12.81%,在二次发酵馒头中分别为18.44%和20.88%.结果表明,发酵条件对馒头风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古龙酸发酵液采用超滤法纯化,超滤液质量好,透光大于98%,消光小于0.090,收率99.3%,综合指标达到优级品.筛选到了最佳材质的膜片——聚砜膜,此膜片最佳操作压力3.5bar,温度45℃,通量107.3 L/m2h.此工艺得到的滤渣经喷雾干燥可制备饲料,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肌醇的功能和生产情况,综述了微生物肌醇的研究背景和微生物发酵法肌醇生产研究的进展,并分析了发酵法肌醇生产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阐明三聚氰胺对酸乳发酵的影响,以含不同浓度三聚氰胺的鲜牛乳为原料进行了酸乳的发酵实验,测定了发酵过程中的pH值、发酵前后的活菌数及凝乳时间.结果表明:添加三聚氰胺会增大凝乳时的pH值,变化的最大值为0.78;也会增加凝乳时间,增加的最大值为1.5 h;凝乳时,乳酸菌的活菌数有所下降,但下降值不超过一个数量级;酸乳中三聚氰胺浓度越高,凝乳时质地越疏松;酸乳中菌体的形态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发酵法制备γ-癸内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20株酵母菌转化生产γ-癸内酯的特性,得到6株有γ-癸内酯生产潜力的菌株.利用红酵母b菌株进行摇瓶发酵研究,经发酵条件和培养基成分优化,最终发酵液中癸内酯浓度大于0.8707g/L.  相似文献   

17.
以面粉、水、酵母菌和植物乳酸菌M616(Lactobacillus plantarum M616)为原料制备酸面团,分析了酸面团发酵过程中总麦谷蛋白(可溶性麦谷蛋白+剩余蛋白)、剩余蛋白(SDS不溶性麦谷蛋白+SDS可溶性麦谷蛋白)、可溶性麦谷蛋白、SDS不溶性麦谷蛋白和SDS可溶性麦谷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总麦谷蛋白、可溶性麦谷蛋白、剩余蛋白和SDS不溶性麦谷蛋白的含量降低,而SDS可溶性麦谷蛋白的含量增加。与酵母发酵面团、酸面团和对照面团中的麦谷蛋白含量变化相比,乳酸菌发酵面团中的麦谷蛋白含量变化最为显著。乳酸菌在酸面团发酵过程中对麦谷蛋白的降解发挥着主导作用,但酵母菌的存在会对乳酸菌降解蛋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啤酒发酵罐温度智能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仿人智能控制理论应用于啤酒发酵罐温度控制,控制精度较PID高,鲁棒性好,在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胆固醇氧化酶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7L的发酵罐分批发酵实验数据,建立了发酵过程菌体生长、产物生成及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能够很好地分别描述甾短杆菌菌体生长和发酵产酶过程.此外,还建立了基质消耗动力学模型,并将3个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所建立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胆固醇氧化酶分批发酵过程.  相似文献   

20.
该法可有效地降解多氯联苯,实验表明多氯联苯在木屑—活性污泥混合物或马粪中,发酵后均有一定程度的降解,特别是在降解过程中加入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营养成份,降解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