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思贤是西江和北江下游第一条联络水道。长1,200米,水深约5米,为西、北两江相距最近地点。西江)口宽100米,北江宽200米,中间宽500米。内水流不定,西江洪水则过北江,北江洪水则过西江。西江正干到后转向南流,北江到后转向东流,平面图上西、北两江  相似文献   

2.
珠江流域的西江、北江下游有思贤(?)沟通西北两江,(?)长约1200米,西端与西江连接,称西活口,活宽100余米,东端与北江连接,称北(?)口,滔宽约200米,滔中段最宽处约500米,最大水深约18米,(?)形两头小中间大,并略呈弯曲状。思贤(?)以下,进入珠江三角洲河网区见图1。  相似文献   

3.
东海水道作为西江连通北江的重要河道,其与西江的分流比例多少是直接影响西北江下游地区河网径流分布的重要因素.采用水文同步实测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出枯水期西江、东海水道分流比为1.92∶1.  相似文献   

4.
特枯水期,西江、北江联合向珠三角调水调度是必要的,飞来峡水库调度流量大于500 m3/s,历时大于60 h,而且到达三水后必须与西江来水流量组合,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在制定调度方案时,需要协调航运、发电效益,以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效益损失。北江上游主要水库联合调度,飞来峡水库提高正常水位到25 m,可以增加北江枯水期可调水量。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西江、北江以及漠阳江流域于今年6月上旬遭受到入汛以来第二次大洪水的袭击。由于降雨面广,大部分降雨历时短,前期雨水多,河床底水高等原因,造成中上游干流与支流洪峰相遇,西江、北江同时暴涨,又正好碰上初三大潮顶托的严重局面。北江石角站洪峰水位比1947年北江大堤崩决时的水位还高0.26米。西江高要等站在分洪的情况下,仍然出现接近1959年的洪水位,在下游的马口站,洪水超过警戒水位达八天之久。二十余万抗洪大军在党的领导下,在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遵义县300米扬程的新民水轮泵站位于湄江支流茅官河的下游.站址处年平均流量3.88水~3/秒,最枯流量1.2米~3/秒.新民水轮泵站的工程布置(见封四照片①)为:一座24.7米高的砌石拱坝将茅官河拦腰截断,取得20米水头;在水库下游沿右岸修了一条长108米、宽2米、  相似文献   

7.
《人民珠江》2006,(5):38-38
1暴雨袭击,珠江流域洪水暴涨1915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东经102°10′~118°10′、北纬21°30′~28°00′之间,珠江流域各地连下暴雨,暴雨范围包括广东、广西两省(区)以及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等省部分地区,波及到流域以外的桂南、粤西沿海、韩江上游、湘江、赣江、闽江的一些支流,主要雨洪面积50多km2。北江横石站7月10日洪水位24.96 m,洪峰流量21 000 m3/s,西江梧州站7月10日洪水位27.07 m,洪峰流量54 500 m3/s,均达200年一遇流量。此次洪水是罕见的三江洪水遭遇,而且是北、西江同时暴发200年一遇洪水并遭遇。西江各支流从6月25日开始涨…  相似文献   

8.
五强溪水电站位于沅水下游湖南省沅陵县境内,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及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工程。该电站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83,800公里~2,占整个沅水流域面积的93%。流域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1,730毫米,坝址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为1,724毫米。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2,050米~3/秒,年水量646亿米~3,主要集中在4~8月,占年水量的69.5%。实测最大流量27,000米~3/秒,实测最小流量198米~3/秒。调查历史最大洪水流量41,700米~3/  相似文献   

9.
大藤峡水利枢纽补水压咸功能主要是针对珠澳供水系统,兼顾西江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河道内外用水安全。预测珠澳供水系统2030年需水139万m3/d,通过上游长系列逐月和典型年逐日调节计算,按照思贤滘压咸流量2 500 m~3/s、生态流量2 200 m~3/s要求,分析确定大藤峡15亿m~3调节库容可以使典型年珠澳供水系统供水保证率达到97%。同时可改善西江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其他地区供水条件,改善水环境和航运条件。  相似文献   

10.
龙滩水电站是西北江中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置一定的防洪库容调蓄红水河上游洪水,与下游大藤峡水利枢纽联合调度,确保西江中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安全.由于西江洪水存在较为明显的前后汛期现象,因此需研究龙滩防洪库容的分期设置问题.典型洪水调洪计算结果,前汛期龙滩应设置70亿m3的防洪库客,后汛期应设置30亿m3的防洪库容.  相似文献   

11.
根据1953年至1990年的资料,就三水、马口站的洪峰水位,出现时间,洪水频繁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洪峰的特征有:6.50m 以上的洪峰次数的变化有阶段性、周期性;年内洪峰季节明显;以北江影响为主的洪水次数多于西江;洪峰传播时间北江长于西江;北江洪水对洪峰水位的影响高于西江;潮汐对洪峰出现时间影响大。预报方案按许可误差进行评定和检验,精度是好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介绍西津水电站采用动态规划顺时序递推的计算方法,推求次洪发电量最大的最优调度线。西津水电站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郁江中游广西横县境内,年径流总量504亿米~3,多年平均流量1,600米~3/秒,每年5~10月汛期的平均流量为3,100米~3/秒,为低水头河床式径流电站。设计正常高水位63.0米,死水位59.0米,设计调节库容6亿米~3,库容系数1.2%,目前运行水位为61.0米,61米至57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袁菲  何用  许劼婧 《泥沙研究》2022,47(1):59-64
对珠江三角洲近期的地形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显示:20世纪80-90年代,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珠江三角洲河道由泥沙淤积转变为持续冲刷下切,其中北江、东江下切幅度相对较大.本世纪以来,三角洲河床继续下切,且由于西江采砂行为加剧,西江下切幅度大于北江及东江.1999-2014年,西江、北江、东江主干河道的下切幅度分别为2.54 ...  相似文献   

14.
王进 《中国防汛抗旱》2023,(12):47-51+56
选用珠江流域西江高要站、北江石角站和东江博罗站1956—2016年天然河川径流量资料,分析了各江河径流变化特性和开发利用情况;根据距平百分率评价了丰枯变化情况;并基于组合经验概率分析了三大水系枯水遭遇概率和连续枯水概率。结果表明:(1)西江径流量丰富,年际变化小;东江径流量较少,年际变化大。(2)西江、北江和东江的径流量年内变化都很大,枯季易发生干旱。(3)西江与东江枯水年遭遇的概率远低于北江与东江枯水年遭遇的概率。(4)三大水系同时出现枯水年的概率为14.7%,同时出现特枯年的概率为6.6%。(5)61 a中2 a以上连续枯水,西江、北江和东江各发生3次、6次和4次。研究结果对做好广东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在时间上蓄峰补谷、在空间上以丰济枯,支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横山水厂两座3万米~3/日机械加速澄清池是1977年建成投产的。近年来通过对它的技术改造,产水量已超过设计能力一倍,1983年高峰供水时,两座澄清池出水量达12.2万米~3/日,出水浊度为5度左右。水源特点是低浊度,年平均为79度,最低月仅为26度,最高月为142度;年平均色度为26度,pH 值为7.4,耗氧量为2.10毫克/升。  相似文献   

16.
东风水电站     
东风水电站位于贵州省清镇、黔西两县交界的乌江干流上,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兴建的又一座大型水电站。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8,161公里~2,多年平均流量345米~3/秒,实测最大洪水流量8,410米~3/秒,每年5~10月为汛期;11月~第2年4月为枯水期,此时水深一般为5~7米,河面宽50~60米。实测最大洪、枯水位差达24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为1,260万吨,年平均含沙量为1.13公斤/米~3。坝址岩层为三迭系下统  相似文献   

17.
该文根据近期实测水文资料对马口站和三水站河床演变、水位流量关系、分流比和过滘流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9—2007年思贤滘水文情势变化明显:2 m以下河道过水面积,三水站2007年是1993年的2.1倍,马口站为1.5倍,三水站比马口站下切严重。河床下切导致年平均水位不断下降,在相同年平均流量下三水站1993年与2006年年平均水位相差近1 m。三水站和马口站河床下切的不平衡导致洪水期思贤滘过滘流量转变为西江流向北江,枯水期北江流向西江的流量减小,三水站分流比从而逐渐增大。2005年此后,随着采砂活动的有效控制,三水站和马口站河床较为稳定,2007—2014年思贤滘水文情势变化较小,无明显趋势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分析西江洪水灾害形势,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华南地区的降水趋势基本处于正增长状态,近10多年来西江大洪水年的受灾面积更是大大超过以往平均水平.通过有关遥感资料和水文调查资料分析,阐述西、北江中下游,以及西、北江三角洲河道正在发生变化的形势.叙述近年来西江大洪水在郁江、柳江和干流浔江等反映出的水文变化以及流域水文变异情况,并初步分析了西江洪水归槽水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西江近60年输沙量特性变化的基础上,根据库区泥沙淤积及控制站水沙实测资料,运用Brune拦沙率方法,估算干支流梯级水库拦沙量,提出西江水库群拦沙率修正式,并预测在建和拟建水库运行后西江输沙量变化趋势。西江干流梧州站泥沙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红水河迁江站来沙所占比例由1990年以前的71. 37%,减小为2003-2016年的12. 57%。1992-2002年干支流水库群年平均拦沙量约为5 979. 3万t/a,拦沙率约为69. 58%; 2003-2016年水库群年平均拦沙约为4 577. 2万t/a,拦沙率为77. 11%。大藤峡及柳江拟建大型水库运行后,梧州站沙量将降至约907万t/a,仅为1956-1991年沙量的12. 4%。  相似文献   

20.
黄龙滩水电站位于湖北省西北山区堵河下游,十堰市黄龙镇上游4公里峡谷出口处,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1,140公里~2,年平均径流总量60.2亿米~3,调查最大流量为(1867年)12,300米~3/秒,水库正常高水位247米,相应库容10.125亿米~3,死水位222米,相应库容4.14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