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螺旋链霉菌25-1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Co60射线、甲基磺酸乙酯(EMS)、氯化锂(LiCl)、UV+LiCl、亚硝基胍(NTG)+UV进行诱变筛选,比较各方法的致死率、正变率、最大提高幅度及对传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UV、Co60射线、UV+LiCl 3种方法对螺旋链霉茵的诱变效果较好,化学诱变剂...  相似文献   

2.
硅酸盐细菌的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线和LiCl复合诱变方法处理解磷硅酸盐细菌,研究诱变出的菌株的溶磷能力的大小.将ACCC10011磷细菌培养,采用UV+LiCl复合诱变,菌落长出后计数,求各处理组的致死率,在致死率达75%以上的诱变平板上挑取菌落进行培养,最终测定其解磷能力.在经0.7%LiC+90sUV诱变条件处理的培养平板上挑取的两种菌株在分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方面具都有比原始菌株较大提高.0.7%LiC+90sUV诱变处理剂量为本实验最佳设计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土曲霉KYK-031发酵生产衣康酸能力,对出发菌株开展诱变育种和高产能力选育研究。采用亚硝基胍(NTG)和紫外(UV)复合诱变方法,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筛选衣康酸高产突变株。结果表明,亚硝基胍在500μg/mL浓度下的最佳诱变时间为40 min,15 W紫外诱变的最佳诱变时间为2 min,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后筛选得到一株衣康酸高产菌株KYK-1035,摇瓶发酵产量为73.7 g/L,比出发菌株(41.8 g/L)提高了76.3%,糖酸转化率为63.4%。采用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提高了出发菌株诱变的正突变率,为衣康酸发酵继续放大和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Streptomyce SN03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淼  吴元华  赵刚  赵秀香 《农药》2007,46(8):571-573
以链霉菌SN03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结合微波诱变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致死率、正负突变率和活性最大提高率的测定,确定了紫外线和微波诱变的最适时间,结合对诱变菌株的传代稳定性测定,获得了高效菌株UV-1-W3,其发酵液的抑菌圈直径达到33.2mm,抗菌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0.20%。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亚硝酸盐诱变与温度驯化处理的复合诱变方法,对能够高效降解水中总氮的沼泽红假单胞菌出发菌株进行诱变处理,选育出能一株在低温条件下生长良好、性状稳定,且能够在低温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总氮的沼泽红假单胞菌驯化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驯化菌株在15℃时的生长以及总氮降解率均好于出发菌株,其对总氮降解率可达到69.08%,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3.49%。  相似文献   

6.
郝会会  王灿  张倩  赵筱  王金华 《农药》2020,59(2):94-98,102
[目的]为采用生物转化法合成R-(+)-2-(4-羟基苯氧基)丙酸(D-HPPA)提供优良菌株及理论基础。[方法]针对球孢白僵菌,先采用紫外(UV)诱变筛选高耐受R-(+)-2-苯氧基丙酸(D-PPA)的突变株,再使用等离子体(ARTP)诱变、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变及ARTP和MNNG复合诱变提高突变株底物转化率。[结果]得到突变株UA1052,其底物转化率为98.5%、平均每天产物积累速率为6.93 g/(L·d)(较出发菌提高了796.6%),且遗传性稳定。[结论]ARTP诱变可大幅提高球孢白僵菌催化合成D-HPPA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何琳  喻红  邹晖  杨玲  赖玉英  鲍敏 《江西化工》2004,(4):169-171
本文通过洁霉素对盐酸林可霉素产生菌 98-1菌株孢子的致死浓度测定 ,采用诱变剂EMS的四种不同诱变剂量对菌株孢子进行诱变处理 ,诱变处理的孢子涂布在含洁霉素 ( 2 0 0 0 0ug/ml)的高氏平板上 ,获得了大量的洁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 ,然后从 90 0株洁霉素抗性基因突变株中通过初筛获得高于诱变出发菌株产素能力的菌株 5 6株 ,再进一步通过摇瓶复筛 ,并结合菌丝生长及摇瓶代谢情况 ,获得优于出发菌株的诱变菌株 4株。将这 4个菌株连同出发菌株连续三批次进行摇瓶发酵 ,结果 4个突变株的产素能力 (产量 )及摇瓶代谢和菌丝生长情况均优于出发菌株 ,试验筛选出最优菌株 0 2 -0 3 -40 2。将 0 2 -0 3 -40 2进行罐上发酵生产试验 ,结果试验罐比对照罐平均效价提高 1 7.5 6% ,平均产量提高 1 9.3 4%。本文建立了林可霉素高产菌株的洁霉素抗性基因突变诱变快速高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达巴万星前体产生菌野野村放线菌属(Nonomuriaspp.)菌株DW-3-19进行复合诱变,并进行链霉素抗性突变选育,获得了具有稳定遗传性的高产菌株,该菌株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提高了68.7%。表明,ARTP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放线菌的诱变选育,紫外-ARTP复合诱变可提高达巴万星前体发酵单位,降低生产成本,为短时间内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菌株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紫外-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方法以蜡状芽孢杆菌SWWL06(Bacillus cereusSWWL06)为出发菌株,分别经紫外、亚硝基胍(NTG)诱变原始菌株,获得最佳诱变条件;经紫外-NTG复合诱变,所得突变菌株以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大小进行初筛,再经摇瓶培养进行复筛,得高产淀粉酶突变株;连续传代,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确定紫外波长254 nm,照射时间120 s,垂直照射距离20 cm为最佳紫外诱变条件;NTG浓度为0.5 mg/ml,诱变时间40 min为最佳NTG诱变条件;紫外-NTG复合诱变筛选出9株突变株,其中UV-NTG-3酶活力为3.515 U/ml,增幅最高,较原始菌株SWWL06提高3.59倍;将UV-NTG-3连续传代10次,酶活性仍可达到第一代的97%。结论已成功选育出1株高产淀粉酶菌株UV-NTG-3。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纸电泳、pH层析等方法研究了拮抗玉米茎腐病菌的放线菌发酵产物的理化性质,同时也对其光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实验进行研究,明确该放线菌的发酵产物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的中性物质,且具有较好稳定性,这些理化性质的研究为其下游工艺特别是产物分离提取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原生质体复合诱变选育刺芹侧耳木质素降解酶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GIM5.280)原生质体开展复合诱变及传代培养,以期得到遗传稳定的木质素降解酶高产菌株。结果表明,通过25s紫外诱变刺芹侧耳原生质体,正突变率达16%。对紫外诱变正突变株进行60Coγ二次复合诱变再生,获得五株正突变突出菌株。经过摇瓶发酵实验,发现这五株菌株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较出发菌株明显提高。同时开展高产菌株的传代培养,检验其传代稳定性。连续传代四代测试结果表明,007号和167号菌株遗传的稳定性表现突出,发酵液中木质素降解酶产量稳定。尤其是007号菌株产酶可达到110U·mL-1,比出发菌株的酶活表达量提高54.3%。复合诱变能明显提高刺芹侧耳产木质素降解酶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相结合的复合诱变方法,对D-核糖生产菌株进行诱变。经过对不同诱变次数的诱变菌株进行稳定性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单一诱变后菌株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正突变,但这种突变并不稳定,易回落到初始水平:复合诱变得到的菌株稳定性高于单一诱变得到的菌株。复合诱变后,与出发茵株相比,诱变后茵株的D-核糖产量提高了6.2%。  相似文献   

13.
从新鲜水牛鼻粘膜分离筛选得到15株菌株,经生化反应鉴定其中5株为透明质酸(HA)产生菌。对产量最高的菌株B发酵液精提物进行红外吸收光谱(IR)、核磁共振(13CNMR)、紫外吸收光谱(UV)分析,证明其发酵液精提物确为HA。菌株B经超声波/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后,HA产量由0.793 g.L-1提高到1.46 g.L-1。  相似文献   

14.
姜云  许鹏  陈长卿  田磊  李桐  张冠军  尹望  陈光 《农药》2013,(11):835-838
[目的]菌株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是一株对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为了有效防治人参锈腐病,进行了其产生抗菌蛋白的性质研究和抑菌效果试验。[方法]通过混菌法研究抗菌蛋白对紫外、热、酸碱、有机溶剂和蛋白酶的稳定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抗菌蛋白对锈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平板对峙法测定其对锈腐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液培法测定其对锈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影响。[结果]抗菌蛋白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线、耐热、耐酸碱和耐蛋白酶的稳定性,当质量浓度大于62.5 mg/L时,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63.8%;显微镜观察其对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以导致菌丝生长过程中分支增多、断裂和菌丝空洞,500 mg/L的抗菌蛋白对锈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可达到100%。[结论]为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生物防治资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种复合诱变获得雷帕霉素生产菌——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高产突变株的方法。采用低剂量紫外诱变复合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构建雷帕霉素生产菌的诱变育种体系,获得高产雷帕霉素生产菌突变株,经两次复筛,效价较出发菌株提高18.4%。该方法大幅度减少了筛选量,正突变率高达70.59%,可以较短时间内提高雷帕霉素发酵单位,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弗氏链酶菌为出发菌,使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复合诱变,选育高产弹性蛋白酶突变菌株。方法用高氏培养基培养弗氏链霉菌,收集菌悬液经摇瓶发酵培养后,加入6 mg/ml 5-FU进行诱变处理,收集处理液,经10倍系列稀释(10-1~10-7)后,涂布初筛培养基平板,选取透明圈出现较早和HC(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值较大的菌株培养后,加入2%EMS,37℃分别作用0、15、30、45、60 min,涂布牛奶培养基,计数菌落数,计算菌悬液存活率,选择合适条件进行复合诱变选育高产弹性蛋白酶突变菌株,选取HC值较大的5个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培养,采用Sacher法检测弹性蛋白酶活力。结果弗氏链霉菌菌液经0.6 mg/ml 5-FU处理后,经2%EMS作用30 min进行复合诱变,孢子存活率为16.1%;经初筛、复筛,获得高产生弹性蛋白酶菌株,酶活力达35.98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6%。结论选择5-FU浓度为0.6 mg/ml,EMS浓度为2%作用30 min时,对弗氏链酶菌进行复合诱变,其诱变效率高,可获得高酶活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17.
运用紫外、微波复合诱变技术,对高效石油降解菌K05—2—11进行改良,根据致死率曲线,选择紫外诱变时间为100s、微波诱变时间为455。经过连续4次紫外诱变,得到紫外诱变改良菌UV2;将其作为微波诱变的出发菌株,经2次微波诱变,最终得到遗传稳定的高效耐高温石油降解菌UM2—6。比较K05—2—11和UM2—6的温度耐受性发现,UM2—6的耐高温性能良好,在55℃的高温下仍具有27.42%的石油降解率,其最高石油降解率出现在45℃,达到48.72%,较K05—2-11提高20.81%,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生物转化法的木糖醇转化率,促进绿色生产,以生物转化木糖醇的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酸钠和紫外线诱变处理及二轮复合诱变,对高转化木糖醇的菌株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发酵培养基的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优化.结果获得1株高产菌株,其木糖醇转化率从出发菌株的36.5%提高到54.5%.对该菌株进行发酵...  相似文献   

19.
以一株北里链霉菌(Streptomyces kitasatoensis)Zn1201为出发菌株,使用氯化锂前处理后照射紫外线进行复合诱变,通过L9(34)正交实验等处理结果得知,1.5%的氯化锂浸泡2 h、UV照射90 s得到的正突变株摇瓶效价提高较大,通过耐高浓度豆油和耐自身代谢物的选择性筛选,获得3株高产突变株,其中Zn1401突变株摇瓶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4.3%,且该菌株传至5代,遗传性状稳定。该菌株应用于生产之后,产量提高7%左右,年新增利润1091万元。  相似文献   

20.
以粗甘油为原料高产1,3-丙二醇菌株的等离子体复合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以粗甘油为底物发酵生产1,3-丙二醇的水平,尝试使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与LiCl进行复合诱变,结合FeCl3和产物耐受的筛选方法,得到一株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KpM30.经批式流加发酵,1,3-丙二醇的产量、摩尔转化率分别达到70.2 g/L和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