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颜秀灵  套格图 《铀矿冶》2016,(2):124-131
选取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六水合硫酸亚铁(FS)和聚丙烯酰胺(PAM)等4种常用混凝剂,采用正交试验,以CODcr、SS、Cu2+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以Microsoft Excel 2013程序和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了不同混凝剂处理铜矿废水的效果及最佳混凝条件。结果表明:在以上混凝剂中PFC的混凝效果最佳,而FS的混凝效果最差;最佳的混凝条件为废水调整pH值至7.50,每L废水投加PFC 300mg、PAM 14mg,其CODcr、SS和Cu2+去除率均达94%以上;废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对哈密万乐公司低阶煤热解废水进行混凝试验研究,采用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分别以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脱色剂作为絮凝剂,研究其最优投加量及pH值。试验结果表明PAC的最优投加量为140 mg/L,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为29. 1%和60%。该废水pH值控制在8左右时混凝反应达到最佳效果。在原水pH值及最佳混凝剂投加量条件下得到2 mg/L CPAM和4 mg/L脱色剂的最优投加量,以上两种絮凝剂在最优投加量下对COD去除率分别为35. 7%和42. 1%,脱色率分别为67. 1%和77. 2%。  相似文献   

3.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反应时间、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投加量及溶液p H值为考察因素,以总磷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RSM)优化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除磷的工艺条件,并得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实验表明,3个影响因子对总磷去除率影响的显著性大小表现为: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投加量溶液p H值反应时间,且其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投加量和溶液p H值的交互作用对总磷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971,P0.0001,模型拟合程度好且模型显著。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处理50 m L总磷质量浓度为50 mg/L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11.1 min,微波有机改性膨润土投加量0.48 g,溶液p H值6.2。回归模型的预测值(99.77%)与3次实测平均值(98.65%)的相对误差仅为1.12%,说明模型对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离子在浮选回水中的积累问题,采用混凝沉淀法去除磷矿浮选回水中的SO42-及总硬度。研究结果表明:pH值对混凝效果影响较大。利用石灰乳调节废水pH值至8后,采用Na2CO3、PAC与PAFC联用处理工艺效果较好,Na2CO3、PAC和PAFC的适宜投加量分别为2000mg/L、600mg/L和1400mg/L,在此条件下,SO42-和总硬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0.15%和85.05%。  相似文献   

5.
采用"螯合+混凝+沉淀"工艺处理铅锌矿尾矿废水,以出水含铅量为考察指标,讨论了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强化剂的添加及其投加量等因素对强化混凝实验的影响。获得强化混凝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尿素投加量为0.5~1mg/L,聚合硫酸铝(PAS)的投加量为2~3mg/L。该工艺可有效去除铅锌矿尾矿废水中的重金属铅,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且工艺简单,费用低廉,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铝土矿选洗矿泥具有颗粒细小、带负电、呈流态状、pH呈弱碱性等特点,难以自然沉降。为改善矿泥的混凝沉降效果,以平果铝业三期矿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铁(PFC)和聚丙烯酰胺(PAM)对矿泥的混凝沉降性能,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投加PAC或PFC使矿泥体系pH降低、电导率升高、矿泥颗粒Zeta电位增大、粒径变小,沉降效果较差,PAC或PFC不适合作为该铝土矿矿泥的混凝剂;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主要利用极性基团—CONH2与矿泥中的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发生氢键作用,矿泥混凝沉降效果明显,适宜投加量为40~60 g/t,最佳投加量为60 g/t;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主要利用大分子链缠绕包裹作用,矿泥混凝沉降效果较明显,适宜投加量为50~70 g/t,最佳投加量为70 g/t;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主要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对矿泥颗粒进行吸附,矿泥混凝沉降效果一般,适宜投加量为60~80 g/t,最佳投加量为80 g/t。  相似文献   

7.
厦门华纶印染厂印染废水是一种COD、色度和浊度都较高的生产废水。选用聚合双酸铝铁作为混凝剂对该废水进行处理,主要研究搅拌速度、搅拌时间、pH值、投药量和沉降时间对聚合双酸铝铁混凝效果的影响,由此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并将聚合双酸铝铁与硫酸铝、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进行混凝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聚合双酸铝铁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搅拌速度、搅拌时间、pH值、混凝剂投加量、沉降时间分别为350 r/min、1 min、8.0、5.0 g/L、20 min。通过聚合双酸铝铁与硫酸铝、硫酸铁和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效果比较,发现聚合双酸铝铁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人造沸石的吸附能力,本文分别采用HCl、Na OH、KCl对沸石进行改性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用5%的氯化钾改性过的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较好。试验探讨了反应时间、沸石投加量、p H值、氨氮废水浓度和温度对氨氮吸附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改性沸石投加量为3.0g、氨氮废水p H值=4~7、搅拌时间为80min时,对100m L质量浓度为77.5mg/L的氨氮废水的吸附率较高,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
天然沸石对直接耐晒黑G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天然沸石对直接耐晒黑G废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投加混凝剂和钻井用膨润土对天然沸石处理直接耐晒黑G废水的影响.考察了投加量、振荡时间和温度对天然沸石处理直接耐晒黑G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加量4000mg/L,振荡时间15min以及常温25℃下,天然沸石处理直接耐晒黑G废水的效果最佳.投加混凝剂可提高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去除率提高约16%.最佳条件下,投加3000mg/L钻井用膨润土可使色度去除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10.
PBS混凝剂处理造纸综合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隋智慧  宋旭梅  张景彬 《非金属矿》2006,29(1):40-42,48
研究了用酸浸的粉煤灰和鼓风炉铁泥作原料制备PBS混凝剂并用于造纸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PBS混凝剂与聚硅酸铝(PSA)絮凝剂配合处理造纸废水.在pH值为7.0、混凝剂的投加量为60mg/L的条件下,SS、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2.4%.85.2%和91.6%与Al2(SO4)3和FeCl3常规混凝剂相比.PBS混凝剂的混凝沉降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混凝剂。  相似文献   

11.
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健  李哲 《矿冶工程》2007,27(4):54-60
综述了当前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和各自的优缺点, 介绍了国内外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同时对氨氮废水处理前景进行了展望, 并提出了今后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累托石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累托石作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用于啤酒废水处理的新型复合絮凝剂;该絮凝剂的最佳配方为,改性累托石∶有机高分子絮凝剂=40∶1(质量比);该复合絮凝剂处理啤酒废水时的最佳加量为,1%复合絮凝剂(ml)∶啤酒废水COD(mg·L-1)=1∶210;它可除去啤酒废水中有机污染物(COD)77.5%,除去固体悬浮物(SS)94.5%,达到国家综合污水I级排放标准。与目前采用的“厌氧-好氧生物法”相比,啤酒废水的处理效率提高了33.3%、处理成本下降了31.7%、设备投资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金东矿业公司铅锌选矿废水处理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解决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梅仙选矿厂铅锌选矿废水的循环利用问题,在分析原PAM废水处理工艺所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对JCSS废水处理新工艺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并考察了处理后废水的铅锌浮选效果。结果表明,采用JCSS工艺可以使选矿废水中的CODCr和Cu2+、Pb2+、Zn2+浓度大大低于回用水要求,处理后废水回用于选矿生产不会影响选矿指标,并且JCSS工艺的运行成本比原PAM工艺低1.484元/t。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梅仙选矿厂决定采用JCSS工艺取代原PAM工艺。  相似文献   

14.
含油污水处理研究——混凝剂的选择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甄玉东 《铀矿冶》2001,20(4):264-268
对辽河油田曙四联同污水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确定了澄清-混凝-离心(过滤)的工艺,并对流程核心部分混凝单元做了混凝剂的选取与应用试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废水成分复杂,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有机工业废水。该文着重介绍了当前先进有效的几种焦化废水的处理技术,并详细叙述了各种技术的使用条件、技术原理、优缺点及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蔡昌凤  郑西强  唐传罡  高琴 《煤炭学报》2010,35(6):1002-1008
开发利用洗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系统实现焦化废水大循环零排放新工艺,需考察焦化中水对浮选有无不良影响。单元浮选试验表明:随着洗水中污染物浓度提高,浮选精煤灰分和产率均升高,通过调整药剂制度,能保证浮选精灰分合格,但产率下降;用焦化中水洗煤,污染物浓度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限值时,对煤泥浮选的影响可忽略。用油水润湿速度比(ROH)、Zeta电位、红外光谱表征研究煤粉吸附焦化中水主要污染物氨氮、苯酚、喹啉和微生物后,煤表面电性、表面疏水性、可浮性变化趋势,揭示其污染机理。污染物吸附改变了煤浆的Zeta电位,变化显著:未吸附时Zeta电位为-1727 mV,吸附后依次为吸附硝化菌-2188~-2662 mV、喹啉-2521~-2947 mV、苯酚-2739~-3258 mV、氨氮-3213~-3853 mV、反硝化菌-3880~-4340 mV。煤吸附疏水性硝化菌及喹啉,煤表面疏水性提高;氨氮、苯酚在吸附量分别达到一定量后,对煤表面疏水性的负面影响显现;亲水性反硝化菌吸附使煤表面疏水性明显变差。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污染物对煤粉表面疏水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吸附质本身所表现的亲、疏水性官能团。  相似文献   

17.
碱厂废水水量较大,碱度大,污染性强。分别考察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三种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对废水处理的效果,发现都不是非常理想。然而,如果将无机凝聚剂与这三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复配使用,效果很好;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用量少,絮凝时间短,矾花大而实,沉降速度快。适宜的絮凝条件为:对100mL废水,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投加0.001g,硫酸钠为0.06 g,pH为9.7,搅拌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达到80.5%,废水的色度去除率为92.9%。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各种浮选的方法及特点,综述了浮选技术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进展,并指明了其今后处理含油污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DDNP废水难于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采用混凝-电Fenton法处理DDNP废水,先对DDNP废水进行混凝处理,然后将沉降后的上清液再用电Fenton法处理,考察各反应阶段COD和色度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初始pH=10,混凝时间为3 h,聚铁投加量为20 mL/L时,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58.09%和41.67%;对于混凝沉降后的上清液,在电解时间为3 h,pH=6,H2O2(质量分数为30%)的投加量为14 mL/L,电解电压为14 V时,处理效果最好,最终COD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99.14%和99.94%。  相似文献   

20.
黄俊文 《矿冶工程》2021,41(3):64-67
针对四川某铅锌多金属矿选矿废水开展了水质调研、混凝沉降试验、除钙试验、活性炭吸附以及处理水回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该选矿废水特性,选用“Na2CO3+PAC+PAM+活性炭”工艺处理混合水样,在Na2CO3用量100 mg/L、PAC用量50 mg/L、PAM用量1.5 mg/L、活性炭用量25 mg/L条件下,处理后出水澄清无色,处理水pH值8.31,CODCr降至38.05 mg/L,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均达到GB 25466-2010(直接排放)要求且符合选矿回用水质要求。在原矿含铅0.6%、含锌2.17%的情况下,处理水回用闭路试验获得了铅品位46.61%、含锌1.85%、铅回收率83.81%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56.20%、含铅0.59%、锌回收率92.04%的锌精矿,选矿指标良好,且与新鲜水闭路试验指标无明显差异,实现了选矿废水全部回用,提高了选矿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