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机械研磨包覆法对BaMgAl10O17:Eu2 (BAM)粉体进行表面包膜处理,获得了表面均匀包覆MgF2膜层的BAM荧光粉。并用SEM、XRD和IR手段对其表面形貌、晶格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用EDS对BAM粉体的表面元素进行了定性分析;用荧光光谱测试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BAM粉体表面均匀包覆MgF2层后,BAM的晶格结构、发光性能没有改变,初始亮度较未包覆的荧光粉有所降低,经过相同条件的热处理后,包覆MgF2荧光粉的亮度热衰减程度明显低于未包覆的荧光粉,且没有发生明显的色坐标偏移现象。  相似文献   

2.
杨茜 《广州化工》2011,39(1):40-41,60
荧光粉的表面包覆可以改善粉体团聚、润湿、烧结以及耐温、耐化学腐蚀等诸多性能。本文介绍了荧光粉表面包膜体系和包覆技术,并对荧光粉的包覆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氧化铁黄颜料受热易脱水变色,限制了其在温度较高环境下的应用。提高氧化铁黄的热稳定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通过液相水解沉积的方法对氧化铁黄表面进行磷酸铝表面包覆,研究了磷酸铝包膜的工艺条件(pH、包膜量、温度)对氧化铁黄包覆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7、磷酸铝的包膜量为13%、包覆温度为65 ℃时,在氧化铁黄表面的包覆效果最佳。采用色差法研究了在最佳条件下进行磷酸铝包覆的氧化铁黄颜料,结果表明其耐温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卢玉栋  柯金炼  张清华  吴宗华 《应用化工》2007,36(11):1069-1071
以松香为成膜物质,制备了一系列的包膜尿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包膜尿素的表面形貌,用浸泡溶解法表征了所得包膜尿素的释放特性,讨论了包覆量与操作条件对包膜尿素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松香是一种优良的尿素包膜材料,包覆量在5%以上时,松香包膜尿素具有显著缓释性能,包覆量越大,缓释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溶剂喷涂成型法制备了聚氨酯包膜缓释肥,讨论了喷涂比例对包膜量和耐磨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包膜量对缓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预聚体与扩链剂的喷涂比例为7.50∶1、实际包覆量为7.23%时,包膜缓释肥的初溶率范围在10.00%~12.50%、微溶率范围在1.80%~2.40%,包膜效果最好;包覆肥颗粒的表面光滑度、均匀度和耐磨性能好,优于日本产包膜肥。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氯化法二氧化钛生产过程中盐分对二氧化钛包覆过程及产品性能的影响,通过检测包膜过程中黏度、产品的电阻率、吸油量、酸溶性等指标,找出包膜浆料盐分对二氧化钛表面包覆过程及产品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进而提高钛白粉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学处理方法在LiCo0.90Al0.1O2的表面包覆后,在300℃下热处理6 h,得到表面包覆Al2O3的LiCo0.90Al0.1O2。SEM分析表明,包覆前表面光滑,包覆后可以明显看到晶粒表面粘有许多小颗粒。当充电到4.5 V时,包覆后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充放电平台、较高的充放电容量和首次充放电效率,但是包覆后材料的首次充电容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表面包覆Al(OH)3改性石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异相成核法在天然鳞片石墨水悬浮液中 ,使硫酸铝水解 ,在石墨表面包覆一层Al(OH) 3对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介绍了包覆条件对石墨表面改性的影响 ,对改性后的石墨进行了形貌观察、接触角测定、差热 -热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条件下 ,可在石墨表面形成Al(OH) 3包覆层 ,pH值为 4 .0时 ,包覆效果最好 ;包覆后石墨的抗氧化性及对水的润湿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机械融合的方法制备了氧化硼包覆LiNi_(0.82)Co_(0.15)Al_(0.03)O_2的正极材料,讨论了氧化硼包覆层对正极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扫描电镜(SEM)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分析结果表明,氧化硼成功的覆盖在LiNi_(0.82)Co_(0.15)Al_(0.03)O_2颗粒表面。电化学测试表明包覆物有效减缓了循环过程中的电荷转移电阻,因此循环性能,倍率性能都有所改善。氧化硼包覆量0.75%的电化学性能最好,与未包覆的材料相比,室温下在1 C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容量保持率由75.6%上升至86.3%,在5 C电流密度下的可逆容量高达114.2 mAh·g~(-1)。EIS结果表明包覆层B_2O_3降低了表面的电荷转移电阻。  相似文献   

10.
采用3种含铝化合物(AlPO_4、Al_2O_3和AlF_3)对富锂锰基材料Li_(1.2)[Mn_(0.54)Co_(0.13)Ni_(0.13)] O_2进行表面包覆改性,研究了表面包覆对富锂锰基材料的首圈库伦效率和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原始的Li_(1.2)[Mn_(0.54)Co_(0.13)Ni_(0.13)] O_2的库伦效率(71.0%)相比经过AlPO_4表面包覆改性的Li_(1.2)[Mn_(0.54)Co_(0.13)Ni_(0.13)] O_2库伦效率最高达到了86.3%。经过50圈循环后相比于原始的Li_(1.2)[Mn_(0.54)Co_(0.13)Ni_(0.13)] O_2的容量保持率(58.9%),由Al_2O_3表面包覆改性的容量保持率提高最大,为96.1%。经过AlF_3表面包覆改性的Li_(1.2)[Mn_(0.54)Co_(0.13)Ni_(0.13)] O_2综合性能最佳,其首圈库伦效率达到了81.1%,容量保持率达到了92.4%。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TiO2-x N x包覆在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Sr2MgSi2O7∶Eu2+,Dy3+)表面制备得到TiO2-x N x/Sr2MgSi2O7∶Eu2+,Dy3+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TiO2-x N x/Sr2MgSi2O7∶Eu2+,Dy3+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研究了TiO2-x N x/Sr2MgSi2O7∶Eu2+,Dy3+复合光催化材料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SrZnO2:Eu3+,M+(M=Li,Na,K)红色荧光体,研究了敏化剂Li+、Na+、K+离子对SrZnO2:Eu3+材料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碱金属离子后对SrZnO2:Eu3+样品的荧光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掺杂Li+离子增强效果最为明显,当掺杂比n(Eu3+):n(Li+)=1:3时,发光强度增幅最大。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一种近紫外激发的Ca3((P,V)O4)2:Eu3+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谱、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荧光粉基质Ca3((P,V)O4)2具有畸变的Ca3(VO4)2的结构,VO34-取代了部分的PO34-,但Ca2+的半径与Eu3+接近,因此Eu3+容易进入晶格,表现出良好的发光性能。荧光光谱分析发现荧光粉可被376 nm紫外光激发,主发射峰值位于620 nm(Eu3+离子的5D0→7F2跃迁)的红光,同时详细研究了Eu3+离子掺杂浓度、引发温度及尿素用量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徐磊  邱克辉  权浩 《广州化工》2011,39(21):54-56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Mg2+、Sr2+离子掺杂新型Ca2Li2BiV3 O12:Eu3+红色荧光粉体材料,研究了保温时间对Ca2 Li2 BiV3 O12:Eu3+荧光粉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合成样品进行物相分析,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光谱分析,测试了样品的荧光光谱。样品表现为Eu3+离子的特征发射,发光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同时研究了Mg2+、Sr2+离子掺杂对合成荧光粉光谱对合成样品的发光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发现Mg2+离子掺杂后样品发光效果明显强于Sr2+离子掺杂后样品的发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磷灰石结构阳离子的非对称性有利于Eu3+产生高效发光。Eu2+离子的5d电子裸露在外周围没有外部电子的保护,它的发光特性强烈地依赖于晶体场环境。Ca4-xMgxLa5.9(SiO4)6O:Eu(3+,2+)0.1(x=1,2,3)荧光体中在激发Eu3+的5L6能级时观察到了Eu2+和Eu3+共发射。  相似文献   

16.
郝桂霞 《当代化工》2011,40(5):451-453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rAl2O4:Eu2+,Dy3+纳米长余辉发光材料,利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制备工艺.在传统溶胶-凝胶法基础上,添加了硼酸,在950℃生成单一晶相,该法能使SrAl2O4生成温度降低150℃,生成的磷光体发光强度高、余辉时间长,平均晶粒尺寸为25~90nm.  相似文献   

17.
刘艳辉 《河南化工》2008,25(3):26-28
为了探讨SrAl2O4:Eu^2+,Dy^3+磷光体的最佳制备工艺,利用正交设计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初始亮度和余辉时间为指标,考察煅烧温度、尿素与硝酸盐的质量比、硼酸的物质的量分数、镝与铕物质的量比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是煅烧温度600℃,尿素质量等于硝酸盐质量的2倍,硼酸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8,镝与铕的物质的量比为1.0。  相似文献   

18.
以氨水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合成磷灰石结构CaLa4Si3O13:Eu3+荧光粉,用TG-DTA研究前驱体到荧光体的反应过程,XRD结果显示在1 000℃焙烧可以合成纯相的荧光粉。SEM照片显示荧光粉尺寸在5~10μm,颗粒分布均匀。激发光谱中最强激发线出现在394 nm处,适用于紫外LED芯片激发,发射光谱由Eu3+的5D0→7F0,1,2,3,4线状发射构成,最强线来自位于614 nm处的5D0→7F2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19.
对燃烧法合成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纳米Y2O2S:Eu3+,Mg2+,Ti 4+进行了热处理,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仪(PL)、亮度计等对发光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热处理温度为800℃;热处理后的发光材料的主要物相仍为Y2O2S、粒径略有增大、宽带吸收峰略有红移、发射峰位置不变、初始亮度提高、衰减变慢。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了Ca2MgSi2O7白光LED用荧光粉,探讨了溶液-燃烧法制备样品的工艺参数并分别对单掺Eu3+和三掺Eu3+,Ce3+,Tb3+在不同浓度下的荧光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同等条件下荧光光谱的对比分析发现单掺Eu3+离子,掺杂浓度为金属离子浓度的1%时荧光强度最强;三掺Eu3+,Ce3+,Tb3+的物质的量比为1∶1.5∶1时样品荧光强度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