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制备含磷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利用KOH 水溶液对丙烯腈(AH) 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纤维中的VAc单元进行选择性水解,再与O,O?二乙基磷酰氯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法对阻燃纤维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炭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溶液pH值的升高,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迅速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的存在使共聚纤维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增大,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30%时,可达287℃,而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该温度高达340℃;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48%以上,远高于共聚合聚丙烯腈纤维41%的残炭量,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Mg(OH)2阻燃剂,在阻燃剂质量浓度300g/L,黏合剂体积分数为20%,浸渍时间20min的工艺条件下对大麻纤维针刺毡进行阻燃整理,用热重分析(TG)法和差热分析(DTA)法对Mg(OH)2阻燃整理前后大麻纤维针刺毡热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Mg(OH)2阻燃整理后的大麻纤维针刺毡初始热解阶段为0 ~330℃、主要热解阶段在330~400℃、残渣热解阶段在400~600℃;且热失重和最大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剩炭率增加、热解起始温度升高;第1个放热峰值降低了50%、无第2个放热峰出现,说明阻燃剂Mg(OH)2对大麻纤维针刺毡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Lyocell纤维与织物的阻燃性能,利用天然富磷化合物植酸与新戊二醇和尿素反应制备了一种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Lyocell纤维与织物的后整理。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阻燃Lyocell纤维的结构、热稳定性及表面形貌。采用垂直燃烧、锥形量热及极限氧指数实验,研究了处理后Lyocell织物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经阻燃处理后的Lyocell纤维,其初始分解温度降低了177.1 ℃,800 ℃时的残炭量提高了21%;总热释放量、热释放速率峰值及平均热释放速率分别降低了76.9%、84.0%、70.6%;极限氧指数从17.0% 提高到47.6%,经25次洗涤后极限氧指数下降到28.8%,但仍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Mg(OH)_2阻燃剂,在阻燃剂质量浓度为300 g/L,黏合剂体积分数为20%,浸渍时间为20 min的工艺条件下对大麻纤维针刺毡进行阻燃整理,用热重分析(TG)法和差热分析(DTA)法对MS(OH)_2阻燃整理前后大麻纤维针刺毡热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Mg(OH)_2阻燃整理后的大麻纤维针刺毡初始热解阶段为0~330℃,主要热解阶段在330~400℃,残渣热解阶段在400-600℃;且热失重和最大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剩炭率增加,热解起始温度升高;第1个放热峰值降低了50%,无第2个放热峰出现,说明阻燃剂Mg(OH)_2对大麻纤维针刺毡有较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接枝聚合技术对客舱用羊毛织物进行阻燃接枝改性,分别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仪、极限氧指数测定仪、热分析仪等对接枝羊毛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经阻燃接枝处理后,羊毛织物的燃烧性能大大提高,极限氧指数可以达到32%;通过红外光谱和X射线能谱分析可知,乙烯基单体接枝在纤维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也可看出,单体与羊毛织物发生了反应;通过接枝前后羊毛织物的热重分析可知,经阻燃整理后羊毛织物的最大分解处温度降低了近25℃,而且裂解结束时接枝羊毛织物的残渣量远远高于未处理织物。  相似文献   

6.
针对聚酯(PET)纤维易燃且燃烧时伴随着大量熔滴与烟气的问题,将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大分子型有机硅与PET载体共混制备磷硅阻燃母粒。将磷硅阻燃母粒按照一定质量分数添加到常规PET切片中混合,经熔融纺丝制得阻燃抑熔滴PET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复丝强度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氧指数测试仪、拉曼光谱仪对阻燃PET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与阻燃性能等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使PET表面脱水成炭,大分子型有机硅提升了炭层的石墨化程度,形成有序稳定的炭层,增强了阻燃PET纤维阻燃性能并抑制熔滴形成,且燃烧形成的烟气量下降;添加质量分数为3%的二乙基次膦酸盐阻燃剂与0.77%大分子型有机硅纺制的阻燃PET纤维,其极限氧指数达到31%以上,垂直燃烧测试等级达到V-0级;通过磷硅元素间的阻燃协效作用改善了阻燃PET纤维的可纺性,同时使其具有良好的阻燃与抑熔滴性能。  相似文献   

7.
报类文摘     
俄利用葡萄残渣提取食用纤维俄罗斯利用葡萄加工的副产物葡萄残渣提取的食用纤维 ,含多聚糖、木素、含氮物质 ,性能接近于小麦麦麸食用纤维 ,而成本比小麦麸纤维低 ,可广泛应用于饮料与糕点生产。提取方法 ,是将含籽葡萄渣分离籽后 ,可用96℃热水(用水量10倍)淘洗、过滤、烘干 ;或用1.7 %硫酸水溶液淘洗、过滤、氢氧化钠中和 ,水冲洗、烘干 ;或用3 %氢氧化钠(96℃)淘洗 ,2 %盐酸中和、过滤、烘干 ,水解的食用纤维中占总量的75 %~76%。(周秀琴文 ,君荐)《华夏酒报》2001 -10 -15世界最大葡萄酒生产企业新排名…  相似文献   

8.
张广知  黄小华 《纺织学报》2013,34(2):125-128
采用同浴涂层法对纯棉篷盖布进行涂料染色、拒水拒油整理、阻燃整理等复合功能加工,讨论了涂层配方和涂层量等对复合功能涂层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分析(XPS)、热分析(TG)等表征了纤维表面形态、表面元素以及热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同浴复合功能涂层后,篷盖布拒水拒油效果达到4级以上,耐水压可达180cm以上,阻燃效果可达B1级,涂料染色湿摩擦牢度达到4级;纤维上氟和磷的含量明显增加,复合功能涂层后,同样存在三个裂解阶段,但各阶段裂解温度明显降低,且主要裂解阶段更为明显,残渣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新型含锌离子阻燃剂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乙二醇酯锌盐(CEPPA-Zn)合成阻燃聚酯,由于含金属离子的阻燃剂加入,聚合反应过程中,缩聚反应的时间缩短,缩聚反应的温度降低,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阻燃聚酯的热性能,发现阻燃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化温度及熔点均提高,热重测试(TGA)显示聚酯的热稳定性能提高,而且由于Zn离子的存在使得残炭量增加,极限氧指数(LOI)测试显示,当含Zn离子的阻燃剂质量含量达到7 %时,阻燃聚酯的LOI值达到36.7。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羊毛织物的阻燃整理效果,采用合成的硅磷杂化单体DDPSi-FR进行整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热重分析等方法,测定阻燃整理羊毛的表面形貌与元素含量、纤维结晶度、大分子特征红外吸收以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整理羊毛相比,在DDPSi-FR整理羊毛上,不仅检测出新增的磷与硅元素,而且氧元素的质量百分比提高达17%;整理羊毛的吸热降解质量损失率降低5.3%,成炭放热温度提高约30℃,800℃时热解残余炭量提高超过400%;经DDPSi-FR整理,羊毛的垂直燃烧损毁炭长降低55.9%,极限氧指数提高10.4%,并能耐受15次的标准水洗,达到装饰与防护阻燃织物的B1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地解决聚丙烯腈纤维及其织物易燃的问题,推进聚丙烯腈产品的产业化应用,对国内外聚丙烯腈阻燃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阻燃机制以及5种主要阻燃改性方法,并对各类方法的特点以及制备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阻燃聚丙烯腈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聚丙烯腈的阻燃改性研究进行展望。指出共混法、共聚法和化学改性法有望成为产业化的主要方法;随着环保理念逐渐加强,绿色无污染无卤阻燃纤维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开发将成为研究与产业化的重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粘胶纤维的可燃性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优选含有六元环结构的六氯环三磷腈作为功能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同时含有磷、氮、硅三元阻燃元素的星型无卤阻燃剂。将该阻燃剂添加到粘胶中,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阻燃改性粘胶纤维。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热重分析仪、热重-质谱联用系统等对阻燃改性粘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粘胶纤维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且具有一定的耐洗性;与未改性粘胶纤维相比,其在氮气氛围下800 ℃时的残炭量从12.5%提高到31.2%;在改性粘胶纤维燃烧过程中,可燃性气体释放量明显降低并产生大量膨胀炭层,说明阻燃剂在气相和凝聚相发挥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雅茹  沈小军  唐柏林  牛梅 《纺织学报》2020,41(11):109-115
为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的阻燃性能,采用兼具阻燃和抑烟作用的氢氧化镁包覆碳微球(MH-CMSs)作为阻燃剂,以钛酸四丁酯和亚磷酸三苯酯作为活化剂,依次通过除杂—活化—浸轧—烘焙的方法对UHMWPE纤维进行阻燃改性。测试了纤维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研究其阻燃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不损害UHMWPE纤维力学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其阻燃性能;与纯UHMWPE纤维相比,经阻燃整理后得到的FR-UHMWPE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值)可提高36%以上,峰值热释放速率降低幅度达39.3%,且纤维的发烟和熔滴现象也得到改善,火灾危险性显著降低;FR-UHMWPE纤维表现出凝聚相阻燃机制,阻燃整理促进了UHMWPE热降解成炭,使其在燃烧时形成了致密连续的炭层,该炭层能有效阻止热与质的传递,从而起到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上接本刊2011年第7期第9页)3.2合成纤维织物3.2.1 PET纤维织物PET纤维织物的浸轧型阻燃剂多为一些简单无机盐的复配物,这类阻燃剂不耐洗,并且还存在织物表面容易出现盐析、泛白霜等缺点。目前国内广泛采用的PET纤维织物阻燃后整理方法有HBCD  相似文献   

15.
真丝绸有机膦系阻燃剂整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关晋平  陈国强 《印染》2005,31(11):7-9
采用有机膦系阻燃剂N-羟甲基-3-(二甲氧基膦酰基)丙酰胺(ProvatexCP),对真丝织物应用轧烘焙洗技术进行阻燃整理,产品限氧指数可达30%以上,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织物有一定程度的泛黄,强力有所下降,但不影响其服用性能。通过阻燃前后广角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氨基酸分析等,探究了阻燃机理,认为有机膦系阻燃剂主要与真丝上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反应,且反应主要发生在丝纤维的无定形区;通过热分析可知,丝纤维在受热时,在着火点(600℃)以下便裂解为难燃物质,从而阻止了进一步燃烧。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磷酸二甲酯(DMMP)和乙二醇为原料,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探讨,得到了优化的合成工艺,制备出一种羟基磷酸酯型低聚物无醛阻燃剂,并用IR、1H-NMR和31P-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所制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探讨了阻燃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焙烘温度对阻燃效果影响,优化了阻燃整理工艺。热解重量分析结果:经阻燃整理棉织物的主要裂解温度下降了50℃左右,燃烧后织物残渣量增加了近1倍,表明织物不易燃烧。扫描电镜结果:未阻燃织物燃烧后出现碳层坍塌现象,而阻燃织物依然保持纤维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洗涤12次后,仍能达到国标B2级,表明整理棉织物具有良好的耐洗性。  相似文献   

17.
亚麻织物膨胀型阻燃剂整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红  郭红 《印染》2010,36(3)
采用聚磷酸铵(APP)和三聚氰胺(MEL)组成的膨胀型复合阻燃剂对亚麻织物进行整理,垂直法燃烧试验、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表明,当APP和MEL的配比为2∶1,阻燃剂的用量为25%时,亚麻织物的炭损长度低至10.0 cm,极限氧指数高达37%。阻燃整理后,700℃时亚麻织物的质量保留率由不加阻燃剂时的16%增至35%,织物在燃烧时可形成膨胀的发泡焦化炭层,起良好的膨胀阻燃效果。此外,织物的强度、白度、透气性和手感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