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发展军用功能材料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下的局部战争是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电子、信息、激光、红外、计算机和航天等高技术发展都是以先进材料特别是功能材料为基础,本文简要地介绍基于光、磁、电、热和声等功能的转换、储存和控制的部分功能材料,指出其应用背景、国内外发展概况和研究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尹建伟 《包装工程》2021,42(10):14-18
目的 从设计师、材料特性以及用户体验维度提出材料设计研究的3个视角.方法 采用文献梳理、理论阐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材料设计研究进行系统性整理.结论 材料设计研究的视角包括设计师式的材料探究和材料思维、材料特性和科学选材策略、材料体验和材料驱动创新方法.3个视角有助于厘清材料设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从思维、材料以及体验3个层面构筑材料的研究体系,为未来的材料设计研究提供可行的实践和理论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材料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的发展需要很多新型材料的支持。自从第三次科技浪潮席卷全球以来,新型材料同信息、能源一起,被称为现代科技的三大支柱。新材料的诞生会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甚至会催生新的产业和技术领域。材料科学现已发展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根据我国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新材料领域值得注意的新发展方向主要有半导体材料、结构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敏感与传感转换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及复合材料。1半导体材料随着高科技发展的需要,半导体及其应用研究的中心正向直接影响市场的微型或低维量子器件、改…  相似文献   

4.
从电子材料到光子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光子材料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材料。结合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通讯为主)的进步来考察从电子材料到光电子材料和光子材料的发展。在下一世纪(兆元世纪),电子材料和光子材料仍奖是全信息科技的架构材料,两者还有天然分工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5.
舰船用高技术新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舰船装备的面貌产生深刻的变化,而高技术新材料又是舰船装备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因而在舰船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综合评述舰船用新型结构材料(新金属结构材料、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陶瓷材料和高温结构材料)和先进功能材料(隐身材料、减振与消声材料、水声换能材料、超导材料、贮氢材料和永磁材料)的发展和应用趋势,并对我国舰船新材料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梯度功能材料是基于一种全新的材料设计概念合成的新型复合材料,本文叙述了梯度功能材料的概念和开发背景,着重介绍了梯度功能材料的研究内容和现状以及在航天、核能、电子、光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这种新材料今后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的分类法;阐述了它们的应用领域和当前的研究热点;论及了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的战略地位;最后介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关于新材料与功能材料的战略决策与研发概况。  相似文献   

8.
机械合金化技术在功能材料中制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梅  严红革 《材料导报》2004,18(Z2):189-191
机械合金化(MA)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合成材料的新工艺,用此工艺已经制备出了许多新材料.综述了机械合金化技术在制备电触头材料、超导材料、热电材料、电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等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绿色材料”的新发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金宗哲  方锐 《材料导报》1997,11(5):7-10
说明绿色材料的定义,并从循环材料,净化材料、绿色能源材料、绿色建材,以及绿色材料评价等方面综述其国外的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材料学海拾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张开 《材料导报》1992,(1):51-56
本文列出十一类35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简要叙述了它们的进展与现状,并认为这类材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莫恭佑 《材料导报》1993,(3):76-76,10
最近,英国发现了临界转变温度为92K的新型陶瓷材料,使超导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新型的陶瓷材料经过磁化、电阻等性能的测试,显示了比所有已知超导材料更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应用在大电流方面,将大大加强长距离超导电力传输和超导贮能的进程。这项重大发现是英国通用电器公司下属的马可尼公司贺斯特研究中心(Hirst Research Center of GEC Marconi Company)的研究人员积两年之努力获得的成果。他们在研究中利用了一个名为马克的机器人,剖析、研究了15000多种材料。这项工作是欧共体国家的  相似文献   

13.
林鸣 《材料导报》1991,(7):16-18
制品有效、轻质、耐用、经济、无污染、式样美观,实际上对各个行业都是重要的。对汽车工业来说,就更是如此。汽车工业中,消费者所需要的外形、性能、可靠性和长寿命、低成本和舒适必须与政府要求的安全、节油和低污染排出物(包括制造和运行)相一致。面对这些要求,新材料必须起到综合作用。塑料和复合材料通过降低密度和使部件强化可提供减少重量的潜能。新金属合金包括铁类和非铁类,也可通过使用更薄的横截面、近形成形的可能性以及降低密度同时保持高强度等方法来减少重量。涂层可改善腐蚀和耐磨性及强化外观。其间,常规技术可以替代,但取决于高级材料对更加有效的工艺所带来的恶劣条件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工程材料研究中科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少场合下,航天用工程材料处在极端条件下工作,这就对材料提出许多特殊的要求,虽然国内外有一定的研究积累,但对更精确的模型和符合特定材料的损伤的状态方程,有待深一步研究。如高级弹头再入时气动加热和粒子云侵蚀以及两者耦合效应引起弹头防护材料增大后退量的问题;空中垃圾和微流星的高速碰撞对航天器的威胁;特别是核爆和激光武器对材料的损伤和破坏,实质上是辐射引起的热击波层裂破坏,这些都属于超高速碰撞对材料的响应问题。天线罩材料、吸波材料、红外隐身材料、电磁屏蔽材料都是具有不同波长电磁波的电磁功能材料,它们对固体介质的穿透、吸收、反射等会产生响应,不同的电磁功能材料,其宏观性能的物理参量不同,但有几个参量是通用的,如介电常数、磁导率和损耗角正切,搞清这些参量与材料微观结构的关系,可以为材料设计和材料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境材料发展与展望—第三届国际环境材料大学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环境材料及其生态产品,生物降解材料,材料再生及再循环利用,降低环境负担性的材料加工工艺和技术,环境保护工程材料,生命周期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国际上关于环境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新型防护电磁波信息泄漏材料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和评述了非晶材料、纳米材料、手性材料和稀土材料在电磁波信息泄漏防护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倾斜功能这一独特的概念,是日本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开发最高表面温度达1800℃、表里温度落差约为1000℃的倾斜功能材料(FGM),以满足航空航天和其他高科技领域的需要。日本政府对倾斜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极为重视,从1987年度开始日本科学技术厅便将“关于可以缓和热应力的倾斜功能材料的开发基础技术研究”作为科学振兴调整费的研究项目,积极地开展了超耐热材料的开发,制定了分两期实施的倾斜功能材料五年研究开发计划(1987~1991年),确立了由材料设计部门、材料结构控制部门和材料特性评价部门组成的有众多高等院校、国家研究院所和民间会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的功能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汤烈贵  朱玉琴 《功能材料》1995,26(2):101-106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既可收获又能再生,而且具有价廉,可降解性和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等优点,因而,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纤维素功能材料的研制与开发一直保持向上发展的良好趋势,并在多数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本文着重介绍自80年代以来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以及木质纤维素的功能材料,诸如吸水,吸油,吸重金属离子和特种物质的吸附材料;热塑性与液化木质纤维素材料,以及生物活性材料之新近进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目前材料科学技术的动态,提出以下观点:信息时代的信息功能材料仍是最活跃的领域;能源功能材料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材料在生命科学的带动下将有很大发展;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将得到更多的关注;随着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环境材料将日益受到重视;高性能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永恒的主题;材料制备工艺及测试方法是制约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将成为21世纪初最活跃的领域;21世纪将逐步实现按需设计材料。最后对不同类型材料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估计。  相似文献   

20.
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磁性高分子材料分为复合型和结构型两类,分别阐述了复合型和结构型磁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强调了磁性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意义,并对其理论和应用领域的开拓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