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阐述了利用振动三轴仪对黄泛平原饱和土进行室内动力参数测试的方法,并根据试验结果对三种土料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变形特性做了进一步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文中报道了乌拉泊水库土石坝材料动力特性试验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1)采用大型动三轴试验结合微小应变激光测试技术和共振柱试验,对坝体砂砾石料、坝基砂砾石料和斜墙防渗土料原状样,分别进行了动力变形特性试验研究,测定了最大动剪模量与平均有效主应力的关系、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随动剪应变变化的关系;(2)分别采用大型和中型振动三轴试验,进行固结不排水振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坝体砂砾石料、坝基砂砾石料以及斜墙防渗土料(原状样)的动强度特性和动孔压特性。这些成果为工程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和抗震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对其他类似工程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石河尾矿粘性土的动力变形和强度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论述了采用动三轴仪对大石河尾矿粘性土的动力不排水特性的试验研究成果,研究中,考虑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大石河尾矿粘性土的动力变形、动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和强度的变化,并对其动强度修正系数Kα和Kσ进行了探讨,本文还系统研究了尾矿粘性土振后应力-应变关系和残余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中采用GZZ-70共振柱试验仪对北部湾混合土进行试验,得出了北部湾混合土在小应变范围不同含水率、干密度和固结围压条件下的动剪模量比及阻尼比等动力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改进后的Davidenkov模型对G/Gmax~γ曲线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三参数A,B和γ0的理论值,为沿海混合土场地土体动力特性分析和研究提供了试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DSZ-100型电磁式单向振动三轴仪对黄泛冲积平原饱和土施加循环荷载,确定土料的动力参数,并根据试验结果,对黄泛冲积平原具有代表性的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在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变形特性进行了比较和归纳:①同一固结比下,土的阻尼比和动弹性模量随固结应力的变化并不明显;②应变在10-4~10-2时,土的动弹性模量衰减幅度最大;③在同一固结比下,土的最大动弹性模量随固结应力的增大而增大;④固结比对土样的最大动弹性模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工业和国防的发展,大型动力机器和抗震,抗爆工程日益增多,同时近年我国发生几次强烈地震,造成严重地基液化和坍陷,损失很大。因此对于地基土的动力特性的研究已成为迫切需要。作为研究地基土的动力特性测定土的动力参数的测试手段很多,目前试验室多以振动三轴仪求得。在振动三轴仪中形式不一,但国内以电磁式振动三轴仪为多。如国内近年生产的电磁式振动三轴仪有北京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的DSZ—100型振动三轴仪等,上述仪器均以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于六十年代研制的电磁式振动三轴仪为基础加以仿制和改进的。这种仪器既适用于做砂土液化试验又能测定粘性土的动力参数,但由  相似文献   

7.
土石坝料动力试验数据的一种统计公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坝料动力特性是土石坝动力分析的重要参数。大型土石坝工程一般直接进行坝料动三轴试验,确定动力参数;而中小型工程,则大多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本文在对现有的国内外试验数据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堆石料、心墙料的等效动剪切模量比和等效阻尼比随动剪应变非线性变化的统一数学表达式。这些公式可用于判定坝料动力试验成果的合理...  相似文献   

8.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接触面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问题是岩土工程、地震工程和结构工程的重要研究内容,其复杂性源于土动力性能和桩-土接触面的动力接触行为的复杂性,因而接触面的研究是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的主要课题之一。回顾了接触面的研究历程和现状,介绍了接触面的变形机理和接触面数值计算方法,阐述了桩-土接触面分离和滑移的判断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沿海核电海工工程地基土的动力特性现状进行了简述,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近些年完成的实际核电抗震分析项目为依托,对沿海核电地基土的静、动力特性进行了统计归纳,统计结果表明各土类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其三轴排水剪试验与三轴不排水剪试验的结果呈规律性变化;各类土样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其动模量与动强度随着围压值的增加而呈现递增趋势,然而其相互的比值呈递减趋势;通过静、动力三轴试验分析得出最大动弹性模量与初始弹性模量的比值范围在2~20的区间内。该论文的研究和统计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抗震设计评价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现场静、动、循环水平载荷试验及室内土样静、动三轴试验,对长江下游沿举粉质软粘土中的大型钢管桩在水平载荷下的桩土相互作用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采用不同桩侧土抗力与桩身位移关系的模式,以有限单元法进行分析;通过比较现场试验资料与分析结果,参照室内土样试验资料,提出了大型钢管桩在粉质软粘土中受水平载荷的静动p-y曲线及其关系式的建议。通过动力有限元分析以及其他简易动力分析与动测资料进行对比,并提出了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简化近似动力分析方法,可供海工桩基结构物的初步设计时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荣彬 《人民黄河》2012,(3):109-111
为研究深厚基础覆盖层上土石坝的动力稳定性问题,利用有限元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进行覆盖层土石坝动力响应分析,通过输入一条实测地震波,研究不同覆盖层厚度对土石坝坝体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层厚度对土石坝位移和加速度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不同,土石坝动力响应并非随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是存在一个临界厚度,超过这个厚度以后,动力响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2.
杨宜  万里 《吉林水利》2010,(12):28-31
对瀑布沟水电站地基砂层土料进行室内动力三轴试验,研究土体在复杂和高应力状态下的动模量阻尼比、动力残余剪切变形及残余体积变形特性,确定动力变形计算参数和强度指标,为大坝抗震复核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初始剪应力的存在,土坡或地下结构中的土与地表土在动力作用下的特性有所不同。在这种应力条件下,动力作用产生的沉降可分为两大类:动力作用下的残余应变和动力作用后由于超孔压消散所引起的变形。本文在上海闸北某基坑砂土的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将笔者以前所作的粘性土动力特性预测模型加以推广,提出了一个预测砂土超孔压和不排水剪应变以及加荷周数之间关系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4.
宽级配泥石流砾石土的动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对宽级配砾石土的抗液化动强度指标少有进行试验和研究,简述了使用动三轴仪对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区的宽级配砾石土进行了抗液化强度动力试验,得到了该种土在各种振次,饱和度和不同破坏标准下的动强度指标,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供工程设计或有关方面参考和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地震荷载下土石坝动力分析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新旧抗震规范的差异,对土石坝动力分析的几个关键问题如阻尼、地震波的输入、地震影响系数、土的动力本构模型、液化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大坝抗震设计和动力分析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某土石坝的室内材料动力试验,叙述了现场动力参数的测定方法及动力反应分析.在现场的竖井中利用跨孔法、下孔法来测定动力波在土层中的传播速度,从而求出动力试验资料和现场的动力参数相互进行了验证。此外,还利用测定的动力参数对坝体进行了动力反应分析。这些结果为评价该土石坝在地震时的稳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中的一系列问题,土石料的本构模型、地震波的输入方式、动力分析方法及土石坝液化问题作了简要评述和初步分析,并指出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另外,对土石坝的各类分析方法及其适用条件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空间有限元与边界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石坝与水体间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考虑地震荷载和动水压力共同作用时对土石坝进行三维动力反应分析。还对动水压力问题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在土石坝动力计算中采用了部分试验结果,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初始剪应力下砂土的动力特性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初始剪应力的存在,土坡或地上结构中的土与地表土在动力作用下的特性有所不同,在这种应力条件下,动力作用产生的沉降可分为两大类,动力作用下的残余应变和动力作用后由于超孔压消散所引起的变形。本文在上海闸北某基坑砂土的动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将笔者以前所作的粘性土动力特性预测模型加以推广,提出了一个预测砂土超孔压和不排水剪应变以及加荷周数之间关系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20.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大量建筑垃圾随之产生。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经济环保,且可缓解环境压力。通过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对建筑垃圾土与砂土动力性能展开研究,包括动应力-动应变、时程曲线、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和液化评估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土破坏动应力约为砂土的1.3倍,即建筑垃圾土的承载能力明显高于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土超静孔隙水压力大约是建筑垃圾的2.5倍,因此建筑垃圾土发生液化可能性更小。建筑垃圾土动弹性模量远高于砂土,最高是砂土的1.3倍。建筑垃圾土动力性能均高于一般砂土,建筑垃圾土具有代替砂土用作道路工程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