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具有较强褒贬倾向的词语搭配对于文本的情感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提出了一种混合语言信息的词语搭配的倾向判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词语搭配六种模式的特点,确定出各模式的概率潜在语义模型,然后利用这些语义模型判别搭配的情感倾向。最后对部分包含情感词的搭配再利用规则修正其先前标注的情感倾向。基于汽车语料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语言信息的词语搭配情感倾向判别方法优于单纯基于概率潜在语义模型或规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情绪词典通常对情绪词语进行情绪类别和强度的标注,但缺乏对词语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认知结果进行区分的能力。同时,直接在词语条目上进行标注经常由于词语的语义歧义导致情绪标注结果存在歧义。该文在对个体情绪产生和迁移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刺激认知—反射表达”的文本情绪计算框架。并在此框架下对情绪相关词语的功能和特性进行分析,探索了一种新型情绪词典建设方法。首先,引入HowNet提供的词语语义信息,将同一词语转变为不同语义的多个词条进行标注减少情绪标注歧义。其次,将词语的情绪表达方式和情绪认知结果加以区分,分别标注从不同角度观测到的词条情绪类别和强度,同时对词语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认知类型进行了细化分类。最终初步构建出一个具有清晰框架、丰富情绪信息和较低歧义的新型情绪词典。  相似文献   

3.
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情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闻彬  何婷婷  罗乐  宋乐  王倩 《计算机科学》2010,37(6):261-264
文本情感分类方法在信息过滤、信息安全、信息推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情感分类方法,在情感词识别中引入了情感义原,通过赋予概念情感语义,重新定义概念的情感相似度,得到词语情感语义值.分析语义层副词的出现规律及其对文本倾向性判定的影响,实现了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情感分类.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判定文本情感倾向性.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情感倾向性分析技术无法挖掘情感表达中的深层语言现象且存在特征稀疏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语义空间模型的半监督短语情感倾向性分析方法.首先研究语义空间内的词语表示问题,提出基于依存语法语义空间模型的词语语义分布计算方法,采用无监督的学习方法计算该词语分布.然后研究短语识别及表示问题,利用词语语义分布的非线性组合方式实现短语结构的表示.最后综合词语语义分布和短语结构表示的相关研究成果,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基于短语的情感倾向性分析系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构建的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钟强    张耀文    商琳   《智能系统学报》2017,12(5):745-751
情感分析也称为意见挖掘,是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的技术。目前很多情感分析工作都是基于纯文本的。而在微博上,除了文本,大量的图片信息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和图像的多模态分类算法,通过使用潜在语义分析,将文本特征和图像特征分别映射到同维度下的语义空间,得到各自的语义特征,并用SVM-2K进行分类。利用新浪微博热门微博栏目下爬取的文字和配图的微博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融合文本和图像的语义特征,情感分类的效果好于单独使用文本特征或者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6.
快速、准确和全面地从大量互联网文本信息中定位情感倾向是当前大数据技术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文本情感分类方法大致分为基于语义理解和基于有监督的机器学习两类.语义理解处理情感分类的优势在于其对不同领域的文本都可以进行情感分类,但容易受到中文存在的不同句式及搭配的影响,分类精度不高.有监督的机器学习虽然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情感分类精度,但在一个领域方面得到较高分类能力的分类器不适应新领域的情感分类.在使用信息增益对高维文本做特征降维的基础上,将优化的语义理解和机器学习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的混合语义理解的机器学习中文情感分类算法框架.基于该框架的多组对比实验验证了文本信息在不同领域中高且稳定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充斥着大量带有情绪色彩的文本数据,对此类文本中的情绪进行分析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网民的态度和情感,而且对科研机构和政府掌握社会的情绪变化及走向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情感分析主要对情感倾向进行分析,无法精确、多维度地描述出文本的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对文本的情绪分析进行研究。首先针对不同领域文本数据集中情绪标签缺乏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迁移情绪分类的情感分析模型FMRo-BLA,该模型对通用领域文本进行预训练,然后通过基于参数的迁移学习、特征融合和FGM对抗学习,将预训练模型应用于特定领域的下游情感分析任务中,最后在微博的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目前性能最好的RoBERTa预训练语言模型,在目标领域数据集上F1值有5.93%的提升,进一步加入迁移学习后F1值有12.38%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流派分类和基于主题的文本分类最大的区别之处就在于文本的特征。流派分类需要能够描述文档风格的、表达更强语义信息的特征,基于特征情感色彩的分类方法是将情感色彩这种语义信息附加到特征上。首先介绍了文档流派分类的概念及其应用,然后分析了流派分类的文本特征和词汇的情感倾向权值的几种计算方法,论述了基于特征情感色彩的文档流派分类过程,最后对几种分类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9.
案件微博评论的情绪分类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情感多分类任务,旨在快速有效地识别海量评论中的情绪,有助于相关部门及时评估舆情风险和制定相关政策.由于传统方法难以有效利用评论中常用的情绪词和表情符号等情绪知识,本文提出一种融合情绪知识的案件微博评论情绪分类方法.首先,整合现有的情感计算资源构建了一个包含案件微博情绪词典、表情符号、网络用语、否定词及程度副词等的情绪知识库.其次,考虑情绪知识库和词性的作用定义了15种情绪知识,通过提出的连续向量表示方法构建评论的情绪知识表示.然后将评论的语义表示和情绪知识表示分别输入一个语义初始化滤波器的卷积神经网络(INIT-CNN)和一个结合注意力机制的全连接网络中,得到深层的语义特征向量和情绪知识表示的注意力特征向量.最后,将两个特征向量进行拼接以融合语义特征和情绪知识特征,训练一个情绪分类模型,称为EK-INIT-CNN(Emotional knowledge enhanced INIT-CNN).在案件微博评论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相比INIT-CNN,EK-INIT-CNN的Macro_Precision、Macro_Recall和Macro_F1指标分别提升了1.87%、1.95%和1.88%.EK-INIT-CNN在NLPCC中文微博情绪分析评测数据集上的性能则超过了目前已知文献中的最好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融入外部情绪知识,且相对传统方法在情绪分类任务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文本自动分类系统无法直接理解其语义并进行分类,需要对文本进行预处理,提取能表达文本主题内容的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用结构化的形式保存起来,形成文本的表示.针对文本数据中存在大量词语共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上下文的文本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词语的上下文关系定义了词语相似度和词语权值,更科学地表达了词语在该类别中的语义表示,从而更能提高文本分类的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效果比传统的简单向量距离分类法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袁景凌  丁远远  潘东行  李琳 《计算机应用》2021,41(10):2820-2828
对社交网络上的海量文本信息进行情感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网民行为规律,从而帮助决策机构了解舆情倾向以及帮助商家改善服务质量。由于不存在关键情感特征、表达载体形式和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中文隐式情感分类任务比其他语言更加困难。已有的中文隐式情感分类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主,这些方法存在着无法获取词语的时序信息和在隐式情感判别中未合理利用上下文情感特征的缺陷。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用门控卷积神经网络(GCNN)提取隐式情感句的局部重要信息,采用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增强特征的时序信息;而在隐式情感句的上下文特征处理上,采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组合提取重要情感特征;在获得两种特征后,通过融合层将上下文重要特征融入到隐式情感判别中;最后得到的融合时序和上下文特征的中文隐式情感分类模型被命名为GGBA。在隐式情感分析评测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GGBA模型在宏平均准确率上比普通的文本CNN即TextCNN提高了3.72%、比GRU提高了2.57%、比中断循环神经网络(DRNN)提高了1.90%,由此可见, GGBA模型在隐式情感分析任务中比基础模型获得了更好的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2.
To push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text mining applications, research i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has increasingly been investigating automatic irony detection, but manually annotated irony corpora are scarce. We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nually annotated irony corpus based on a fine-grained annotation scheme that allows for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irony. We conduct a series of binary classification experiments for automatic irony recognition using 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that exploits a varied feature set and compare this method to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that is based on an LSTM network and (pre-trained) word embeddings. Evaluation on a held-out corpus shows that the SVM model outperforms the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and benefits from combining lexical, semantic and syntactic information sourc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utput reveals that the classifier performance may be further enhanced by integrating implicit sentiment information and context- and user-based features.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社交媒体常会以漫画的形式隐喻社会现象并倾述情感,为了解决漫画场景下多模态多标签情感识别存在的标签歧义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双流结构的多模态多标签漫画情感检测方法.使用余弦相似度对比模态间信息,并结合自注意力机制,交叉融合图像特征和文本特征.该方法主干为双流结构,使用Transformer模型作为图像的主干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利用Roberta预训练模型作为文本的主干网络提取文本特征.基于余弦相似度结合多头自注意力机制(COS-MHSA)提取图像的高层特征,最后融合高层特征和COS-MHSA多模态特征.在EmoRecCom漫画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并给出方法对于情感检测的可视化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视频描述生成的文本质量不高与不够新颖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强化与文本知识补充的编解码模型.在编码阶段,该模型通过局部与全局特征强化增强模型对视频中静态物体的细粒度特征提取,提高了对物体相似语义的分辨,并融合视觉语义与视频特征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在解码阶段,为挖掘视频中不易被机器发现的隐含信息,截取视频部分帧并检测其中视觉目标,利用得到的视觉目标从外部知识语库提取知识用来补充描述文本的生成,以此产生出更新颖更自然的文本描述.在MSVD与MSR-VT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并且生成的内容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现出新颖的隐含信息.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文影评情感分类中缺少特征属性及情感强度层面的粒度划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特征的细粒度情感分类模型。首先,利用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和TextRank算法提取电影特征,构建本体概念模型。其次,将电影特征属性和普鲁契克多维度情绪模型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融合,构建了在特征粒度层面和八分类情感强度下的细粒度情感分类模型。实验中,本体特征分析表明:观影人对故事属性关注度最高,继而是题材、人物、场景、导演等特征;模型性能分析表明:基于特征粒度和八分类情感强度,与应用情感词典、机器学习、Bi-LSTM网络算法在整体粒度和三分类情感强度层面的其他5个分类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仅有较高的F1值(0.93),而且还能提供观影人对电影属性的情感偏好和情感强度参考,实现了中文影评更细粒度的情感分类。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评论中的信息特征及情感倾向是一种重要信息,文章针对有的中文产品评论信息挖掘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词汇共现性的产品特征聚类技术与细粒度情感分析技术。在产品评论中,同类的产品属性会有多种多样的表述方式,文章将产品评论中的产品特征进行归类,且与以往基于句子的整体情感分析不同,提出了针对产品特征的更细粒度情感分析技术,并且对没有相应情感倾向的属性词做出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基于多模态数据的情绪识别成为自然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领域重要 的研究方向之一。利用视觉模态信息的情绪识别工作通常都将重点放在脸部特征上,很少考虑动作特征以及融合 动作特征的多模态特征。虽然动作与情绪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从视觉模态中提取有效的动作信息用于情绪 识别的难度较大。以动作与情绪的关系作为出发点,在经典的 MELD 多模态情绪识别数据集中引入视觉模态的 动作数据,采用 ST-GCN 网络模型提取肢体动作特征,并利用该特征实现基于 LSTM 网络模型的单模态情绪识别。 进一步在 MELD 数据集文本特征和音频特征的基础上引入肢体动作特征,提升了基于 LSTM 网络融合模型的多 模态情绪识别准确率,并且结合文本特征和肢体动作特征提升了上下文记忆模型的文本单模态情绪识别准确率, 实验显示虽然肢体动作特征用于单模态情绪识别的准确度无法超越传统的文本特征和音频特征,但是该特征对于 多模态情绪识别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单模态和多模态特征的情绪识别实验验证了人体动作中含有情绪信息,利用 肢体动作特征实现多模态情绪识别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张晨  钱涛  姬东鸿 《计算机应用》2018,38(9):2464-2468
情绪诱因抽取作为深层次的文本情绪理解已成为情绪分析任务中的新热点,当前研究通常把诱因抽取和情绪识别看作两个独立的任务,容易导致错误在任务间的传播问题。考虑到情绪识别及诱因抽取是相互作用的,以及微博文本中表情符通常表达文本的情绪,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条件随机场(Bi-LSTM-CRF)模型的情绪诱因和表情符情绪识别的联合模型。该模型将情绪诱因抽取以及情绪识别形式化为一个统一的序列标注问题,充分利用了情绪诱因与情绪之间的互相作用,将情绪诱因的抽取和情绪识别同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诱因抽取任务中的F值为82.70%,在情绪识别任务中的F值为74.74%,相比串行模型的F值分别提高5.82和17.12个百分点,这个结果表明联合模型能够有效降低任务串行进行时的误差传递,同时提高了诱因抽取和情绪识别的F值。  相似文献   

19.
文本语言的情感分析历来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尤其是在当下互联网迈入web2.0时代,多样的社交网络平台呈现出巨量而丰富的文本情感信息,因此挖掘网络数据文本信息并作情感倾向判断对人机交互与人工智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传统的解决文本情感分析问题的方法主要是浅层学习算法,利用回归、分类等方案实现特征的提取及分类。以这类方法为起点,本文探索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对网络文本进行细粒度的情感分析,以期达到即时获取依附于网络世界的社会人的情感,甚至是让机器达到对人类情感表达的深度理解。对于深度学习的具体实现,本文采用的是降噪自编码器来对文本进行无标记特征学习并进行情感分类,后文中利用实验训练获得最佳的参数设置,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论证深度学习对于情感信息的强大解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