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需要准确掌握居民用电特性的要求,将居民负荷分解为基本负荷和季节性负荷。基于自适应模糊c均值算法,分别对居民日基本负荷和夏季降温设备日负荷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类结果进行负荷特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用户分类的方法,实现对居民用电行为特性的差异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用户用电行为特性,为需求响应如峰时电价制定、错峰管理、负荷调控等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基于海量数据的居民电力消费行为特征分析与模式识别研究,对电网负荷预测以及需求响应潜力挖掘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居民电力消费大规模数据与多维特征的涌现,成为居民电力消费异质性模式识别的难点。研究基于大规模居民电力消费数据,首先采用电力负荷特征分解技术构建特征工程;其次通过因子分析对所构建的多维特征进行融合,并采用聚类算法对居民电力消费模式进行识别;最后以江西省居民电力消费数据为例,分别在居民家庭与台区维度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得到4种典型居民电力消费模式,可为电网公司个性化与差异化政策制定,进一步拓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智能量测技术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为增强非侵入式家庭负荷辨识算法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负荷低频监测技术,结合居民用电行为与外部非电力负荷特征相关特性,建立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家庭负荷监测模型,在该模型中,选取常用的电气特征以及引入诸如居民负荷使用的时间特征等外部数据特征,通过互信息分析方法筛选与用电行为关联度高的多维特征量,进而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居民用电行为进行建模,从而实现对不同家庭各个类型的负荷进行有效监测。算法运行在AMPds公开数据集上,与贝叶斯分类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智能电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与相关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中电力大数据的格局已经形成,如何对高维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实现数据的充分利用,成为当前电力工作者们关心的问题。该文针对电力大数据环境下高精度和实时性的负荷预测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基于Spark平台和并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Spark platform and parallel random forest regression,SP-RFR)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通过3次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RDD)转换实现单机随机森林算法的并行化改进,并在Spark分布式集群环境下实现部署。结合某区域实际电力负荷数据设计试验,进行模型训练和回归预测,通过试验证明,对同等的数据集,基于Spark平台的并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预测精度高于单机负荷预测算法;并行随机森林算法受离群数据干扰较小,且随着数据集的增大,并行随机森林算法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与单机算法在运行时间上相比,随着数据集的增大,基于分布式集群的方法优势明显。该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在分布式环境中进行电力负荷预测,为负荷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中通过部署双向互动设备和负荷控制设备等,结合物联网技术,设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自动需求响应方案,该方案针对不同的电力消费行为模式,实现用电设备的监控;制定需求响应控制策略指导用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并根据收集到的用户用电量变化数据,分析用户用电行为的变化,及其对电网负荷的影响。从而优化终端用户的用能结构,提高电能利用效率,节约用户电能消费,实现自动需求响应,降低电网负荷峰谷差,提高电网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关小芳 《电气开关》2014,52(5):49-51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精度将直接影响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用电的安全和稳定,是电力负荷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可以任意逼近非线性系统的特性,将其用于短期负荷预测。在标准的BP网络中加入了动量项和自适应学习速率,预测结果表明比标准BP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在相同的情况下,连续预测六天的负荷和一年的负荷,结果都证明了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需求响应开始逐步应用于居民用户负荷侧。针对智能小区的居民柔性可转移负荷,考虑居民负荷用电不确定性,提出一种适用于负荷聚合商的居民可转移柔性负荷实时需求响应调度策略。该策略利用2阶段随机优化模型与基于Copula的蒙特卡洛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负荷设备进行每小时1次调度决策的实时滚动优化,从而实现居民可转移柔性负荷的实时随机调度。该策略可在不影响用户满意度情况下有效降低用户用电成本,减小负荷峰值及峰谷差,使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居民可转移柔性负荷能够有效参与到需求响应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因电力系统中短期电力负荷预测不准确,导致智能电网无法有效协调电能生产、运输、分配的问题,为降低因过载或低负荷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方法来解决此类电网短时电力负荷可靠预测问题。该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建立能量预测计算模型,利用CNN自适应数据特征挖掘特性、量化电力不确定性,利用丢弃正则化对深度网络结构进行优化,采用深度森林对所提取的数据特征进行学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实现对电力负荷的准确预测,解决电力随机波动造成的现有预测方法精度下降问题。经过基于实际负载数据验证,在电力负荷不确定波动情况下,该方法能准确预测电力负荷,且精度比目前较为流行的方法高,有望成为解决智能电网核心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电力用户侧大数据分析与并行负荷预测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随着智能电网、通信网络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力用户侧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复杂程度增大,逐步构成了用户侧大数据。传统的数据分析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迫切需要解决电力用户侧的大数据在分析与处理方面的难题。该文分析电力用户大数据的来源,针对电力用户侧大数据的数据量大、种类繁多与速度快等特点,指出电力用户侧的大数据在数据存储、可用性、处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结合云计算技术提出一种电力用户侧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将智能电表、SCADA系统和各种传感器中采集的数据整合,并利用并行化计算模型Map Reduce与内存并行化计算框架Spark对电力用户侧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并行负荷预测方法,将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并行化,对历史负荷、温度、风速等数据进行并行化分析,缩短负荷预测时间和提高随机森林算法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设计并实现基于Hadoop的电力用户侧大数据并行负荷预测原型系统,包括数据集群的管理、数据管理、预测分类算法库等功能。采用不同大小的数据集对并行化随机森林算法进行负荷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并行化随机森林算法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决策树的预测精度,且在不同数据集上预测精度普遍高于决策树的预测精度,能够较好的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10.
智能配电网环境下,负荷预测精度的高低影响着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了提高负荷预测精度,提出了人工鱼群-反向传播算法(AFSA-BP)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传统BP算法由于输入神经元,隐层神经元和输出神经元之间的初始权值和阈值为随机获取,降低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预测精度,采用AFSA算法对BP算法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寻优,获得最优的网络模型。在分析了电力系统负荷特性的基础上,采集历史负荷数据,天气和节假日信息,采用AFSA-BP算法建立短期负荷预测模型。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准确性,分别采用BP、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AFSA-BP算法对某省的电力负荷进行仿真实验,AFSA-BP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0862,而BP算法和LS-SVM算法的RMSE分别为0.2558和0.1522,结果验证了AFSA-BP算法适用于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相似文献   

11.
电网负荷受天气、节假日、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影响,短期呈现随机性,长期来看,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选择合适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将有利于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率,极大方便调度机构的短期负荷预测工作。本文基于神经网络BP算法的局部电网短期负荷预测,通过采集局部电网数据样本,获得大量数组,再使用神经网络BP算法进行自适应学习,获取各因素与负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预测局部电网负荷变化趋势,提前调控电网方式,降低局部电网主变、线路运行风险,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王克杰  张瑞 《电测与仪表》2019,56(24):115-121
针对短期负荷预测精度低、准确性差等问题,将猫群算法CSO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的输入因子是负荷数据和气象信息等,利用猫群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得到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最优解,建立了短期预测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改进模型能够有效降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为我国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贤初  张翕  刘杰  胡建林 《电力建设》2021,42(9):140-146
输电线路覆冰严重危害电网安全运行,因此,有必要开展线路覆冰预测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电网覆冰监测中的优势逐渐凸显。现有的基于覆冰增长物理模型和统计回归模型覆冰预测方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通过微气象等因素预测覆冰增长的效果,但大都针对短期覆冰周期,对数据采集频率有很高的要求,实际工程中实现较为困难。因此文章统计分析了重庆市送变电公司2015—2019年线路观冰数据,得到了西南地区高湿环境下输电线路覆冰特性及规律,并依据覆冰增长物理过程选取了工程可测量气象参数作为覆冰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变异粒子群算法(adaptive mut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AM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覆冰厚度预测模型,优化了BP神经网络的权值阈值选取,优化后的模型在预测精度上要强于单一BP神经网络与已有研究中提出的小波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频域分量预测法对短期负荷预测精度的影响,利用频域分解算法分解原始负荷数据,将数据分解为4个部分:日周期、周周期、低频和高频分量。其中,日周期、周周期分量用Elman神经网络预测;低频分量采用随机森林预测;高频分量则使用Mallat算法二次分解,分别得到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选取低频部分做训练样本与Elman神经网络结合预测高频分量;将各个频域分量结果重组,实现电力负荷的高精度预测。以某地市实际负荷数据为例进行仿真,将该方法与Elman神经网络法、随机森林法及频域分量预测法的预测结果对比,验证所提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精度,减少预测值和真实值的离散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光伏发电系统的超短期功率预测对电网调度的计划安排及光伏发电系统的优化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为精细化分析光伏功率预测影响因素并提高光伏预测精度提供了有效途径。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结构网络模型的光伏超短期功率预测方法,首先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机理特征,分析深度学习算法处理光伏预测问题的可行性;然后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采用基于受限玻尔兹曼机的深度置信网络提取深层特征完成无监督学习过程,采用有监督BP神经网络作为常规拟合层获得预测结果;并立足于实际需求,建立含离线训练和在线预测的双阶段光伏发电预测系统,分析天气信息及历史信息的输入属性;最后利用光伏发电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算法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比较深度结构是否包含无监督学习过程,说明其在预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陕西省省网历史负荷数据进行混沌特性分析,重构系统相空间,并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指出该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从而采用混沌神经网络对该时间序列进行短期负荷预测。神经网络模型采用改进型遗传算法对权值和阈值进行学习和训练,优化神经网络权重,充分发挥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神经网络的局部搜索性能。然后采用该网络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算法优于纯BP网络方法的预测结果,较大地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运城地区电网易受气象影响的特点,应用了一种具有天气敏感性的基于快速反应BP算法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中合理地考虑了影响负荷变化的气温和降水量等主要气象因素,使其能够适应天气的变化。对运城地区的实际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较好地满足了现场要求.从而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杨顺帆 《电力学报》2012,27(4):297-299,305
电力负荷预测是进行电网规划建设的依据,为准确预测清溪镇日负荷情况,对神经网络预测原理进行了研究,对清溪镇日负荷数据进行调查,依据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建立日负荷预测模型,通过Matlab实现清溪镇日负荷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在城镇日负荷预测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光伏功率的波动性和间歇性,通过分析光伏发电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和BP神经网络的光伏功率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重阈值,克服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利用光伏电站的历史数据和气象观测站的气象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光伏功率预测.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差分进化和BP神经网络的模型预测精度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程宏伟  高莲  于虹  李鹏 《电测与仪表》2022,59(11):71-78
为进一步提高接地网腐蚀速率的预测精度,解决传统模型易陷入局部最优且随机初始化模型参数影响预测准确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文中首先将混沌映射、动态搜索半径策略和优化气味浓度判定公式引入果蝇优化算法(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FOA)得到改进后的果蝇优化算法(Update Fruit 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UFOA);然后利用UFOA优化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建立基于UFO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接地网腐蚀速率预测模型(UFOA-BP);最后以重庆24座变电站的接地网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对FO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文中提出的UFOA-BP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模型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四种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运维人员提前发现接地网安全隐患,并安排检修,进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