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化学镀镍合金技术 化学镀镍合金是利用还原剂在镀液中将镍离子催化还原,在镀件表面沉积镍合金镀层的表面镀覆技术。其工艺特点:①镀覆过程不需外电源驱动。②镀液无毒,废液易于处理。③均镀能力强,形状复杂的零件可获得均匀的镀层,镀层厚度差控制在1~3μm内,设定的镀层厚度可控制在±5~10μm内。④孔隙率小。⑤镀速可调整。⑥镀液再生性好。⑦适用基材广,铁基合金、有色金属、陶瓷、玻璃、塑料及有机物等均可施镀。其性能特点:①硬度高,镀态硬度为500~600HV0.1(49~  相似文献   

2.
螺纹表面大多镀覆防腐蚀或装饰层,如何保证螺纹镀覆后的旋合性是许多企业遇到的一大难题。分析了螺纹表面镀层对螺纹几何参数的影响,归纳和总结了螺纹镀前尺寸的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镀层厚度选择螺纹镀前尺寸控制方法,以保证镀层螺纹的旋合性。  相似文献   

3.
金刚石微粉性能是提升金刚石线锯性能的关键因素。用化学镀方法在线锯用金刚石微粉表面镀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金刚石粒度、次亚磷酸钠浓度、镀液pH值和镀液温度对化学镀镀层沉积速率、镀层密度、镀层耐腐蚀性能、镀层致密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1/2、M6/12、M20/30三种不同粒度金刚石微粉,在次亚磷酸钠浓度为25~35g/L、化学镀液pH值为3~11、化学镀温度为30℃~90℃时,针对镀层沉积速率、镀层密度和镀层耐腐蚀性的最佳工艺参数不同;不同粒度的金刚石微粉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化学镀镍,金刚石微粉粒度越大,镀层越均匀致密;金刚石微粉化学镀镍各工艺参数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镀层性能。对于不同粒度的金刚石微粉,各因素对镀层性能的影响权重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粒度、不同镀层性能需求的金刚石微粉应采取不同的镀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镍、硼、碳纳米管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把碳纳米管作为第二相加入到化学镀镍、硼镀液中得到复合镀层;改变还原剂二甲胺硼烷在镀液中的相对浓度,得到各种镀层表面成分;利用摩擦磨损实验机、电化学综合测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表面形貌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得到镍、硼和碳纳米管复合镀层,其平均厚度为7~8μm;随着二甲胺硼烷在镀液中的相对浓度增加,镀层的摩擦因数减小,磨损量和腐蚀电流也减小,说明随着二甲胺硼烷在镀液中浓度的增加,其耐磨性和抗腐蚀性逐渐提高;复合镀层中主要含有N i,C,O 3种元素,其中N i以单质的形态出现,B以N i2B化合物的形态出现,元素C以碳纳米管形式沉积在镍硼基体中。  相似文献   

5.
无钯催化纳米炭纤维化学镀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用贵重金属钯催化,直接在纳米炭纤维上化学镀铜的新方法。实验分析并探讨了还原剂浓度、镀液温度、pH值、配位体种类、镀覆时间、引发剂、稳定剂等因素对纳米炭纤维化学镀铜效果的影响,确定了较佳工艺条件;采用SEM观察镀层形貌,EDX表征镀层。实验结果表明:以Cu^2 为单质铜来源,甲醛为还原剂,在合适的镀液配方中加入引发剂T,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可将铜直接镀覆在硝酸处理后的纳米炭纤维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纳米金刚石分散混合液,制成的碱性化学复合镀Ni—P-纳米金刚石镀液。研究了镀液中纳米金刚石粉的含量对镀层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的纳米佥刚石分散混合溶液,可使镀层中金刚石的含量高达12%~24%,每小时可获得11μm的镀层厚度。同时获得纳米金刚石含量较高、分布均匀的镀层,且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良好。镀层结合力与镀液中全刚石的添加量关系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机械》2015,(8)
通过实验探索研究TC4的化学镀NTB复合镀层,浸蚀液配比、浸锌时间、预镀液PH值的前处理化学镀工艺,结果表明:预镀液的PH影响NTB镀层的微观显微形貌和微动损伤性能,递减PH值碱性预镀液获得高硬度的NTB复合涂层,抗微动性能最好,取得了钛合金(难镀基材)表面化学镀NTB复合涂层的前处理新工艺。  相似文献   

8.
石墨粉表面化学镀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用化学镀的方法在石墨粉表面镀覆铜层,以解决Cu/C受电弓滑板制造中的界面问题并提高其综合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工艺可以得到平均厚度约7.lμm的镀铜层,改善了铜碳界面的相溶性。另外还论述了预处理过程以及主盐、还原剂、温度、装载量对施镀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复合电沉积制备纳米钡铁氧体/钴镍合金磁性镀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沉积技术制备了纳米钡铁氧体(BaFe_(12)O_(19))/钴镍合金磁性镀层,研究了纳米钡铁氧铁颗粒对镀层表面形貌及磁性能的影响和镀液中BaFe_(12)O_(19)颗粒含量、电流密度、镀液温度、施镀时间等电沉积工艺参数对复合镀层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加入纳米钡铁氧体颗粒通过优化电沉积工艺可以制备出磁性复合镀层,可明显提高镀层的最大磁能积和矫顽力;以上四种工艺参数对镀层的最大磁能积和矫顽力有明显影响,但影响规律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快速引镀覆铜技术是根据电化学原理,采用牵引的方式使被镀钢丝连续通过电镀槽,在其表面按要求快速沉积一定厚度铜镀层,而形成铜包钢丝的工艺过程。技术包括镀液、工艺、设备、镀后加工处理和质量监控与检测,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已经形成工业化生产。 钢心覆铜导线又称为铜包钢导线,它是一种复合导体材料,也是目前导体材料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电镀耐蚀性锌镍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新的锌镍合金电沉积工艺和镀液配方,采用了新的钝化液配方及相应的工艺对锌镍合金进行钝化处理,描述了锌镍合金镀液及镀层中锌、镍含量的测定、镀液的维护方法以及对该镀层进行了性能测试。该配方具备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镀层易钝化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碳纳米管经纯化、氧化、敏化、活化预处理后,在碱性镀液中化学镀磁性金属钴磷合金,得到一维纳米复合材料。探讨了镀覆的最佳工艺参数。利用透射电镜(TEM)及扫描电镜(SEM)观察施镀前后表层形貌,用能谱分析测试镀层的组成,并用振动磁强检测仪测量了镀后碳纳米管的磁性能。研究表明,镀后碳纳米管外表面被钴磷合金紧密均匀包覆,矫顽力较之钴磷膜、钴粉有较大提高、可望在高密度磁记录材料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为拓宽低温镀铁技术的应用,探索降低镀层硬度的可行方案,在传统的镀液体系及不增加特殊设备的前提下,提出三种可能的方案,其中交流电场沉积法不仅镀层硬度可降低至HRC35左右,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均镀能力还能提高约20%,此法镀覆的组织特点是镀层表面平滑,无微观裂纹,镀层晶粒相对直流电场沉积的略粗大,且呈柱状组织,镀层微观应力较直流电场沉积的小。  相似文献   

14.
天然鳞片石墨粉的化学镀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天然鳞片石墨镀铜效果,首先对天然鳞片石墨粉进行预处理,然后在其表面进行化学镀铜;研究了镀液温度、主盐浓度、还原剂加入量及装载量等因素对化学镀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最后对镀铜石墨粉进行钝化;对镀铜石墨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化学镀铜工艺参数为镀液温度50.0℃,镀液中硫酸铜质量浓度20.0 g·L~(-1),甲醛加入量25.0mL·L~(-1),装载量为5.0~6.0 g·L~(-1);在此条件下,镀液稳定性好,且镀速较快,能够在石墨表面较为完整地镀覆一层金属铜,得到的镀铜石墨粉色泽光亮;苯并三氮唑(BTA)酒精溶液的钝化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防止新生铜的氧化。  相似文献   

15.
为了防止黑色金属零件的锈蚀,经常采用电镀一层金属或发蓝来进行表面处理。常用的电镀方法有镀锌、镀镉和镀铬。表面处理后,可以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并使外形美观。 图1是我厂生产的耳片的产品图样,它的2×φ6H11(07500.+)mm是要求镀后达到的尺寸。该零件的表面处理为镀锌,镀层厚度为5~12μm。要达到镀后φ6H11 mm的要求,就必须预留出镀层厚度,这样在镀后才可达到图样的尺寸要求。按照图样的最大极限尺寸镀最薄的镀层厚度、最小极限尺寸镀最厚的镀层厚度的原则,这个零件两孔的镀前尺寸应为: 最大极限尺寸=6.075+0.005×2=6.085 mm…  相似文献   

16.
锌酸盐电沉积锌镍合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研究了锌酸盐电沉积锌镍合金的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各因素对镀层合金成分的影响,并测试了镀液和镀层性能;最后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电镀镍合金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一些用于特殊工作环境的液压缸,要求缸筒内孔镀一定厚度的耐磨铬层。在内表面镀铬有一定困难,且直径愈小、孔愈长,困难愈大。 我厂工件是尺寸镀铬,镀后抛光。因此要准确地镀覆到图样规定尺寸,且镀层厚度要均匀一致,偏差要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开始,因经验不足,加上各种因  相似文献   

18.
用化学复合镀的方法,把聚四氟乙烯(PTFE)作为第二相加入到化学镀钴、磷镀液中得到复合镀层.改变还原剂次亚磷酸钠和全氟表面活性剂(FC- 400)在镀液中的相对浓度,得到各种镀层表面成分;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电化学综合测试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表面形貌特性.结果表明:通过化学复合镀的方法得到钴、磷、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其平均厚度约为54 μm,平均接触角(对纯净水)约为72°;随着次亚磷酸钠和FC- 400浓度的增加,复合镀层摩擦因数明显变小,其抗磨损性能增加;随着FC- 400浓度的增大,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变好,而随着次亚磷酸钠的浓度增大,腐蚀电流增加,镀层的腐蚀性能变差;复合镀层中主要含有Co、P、C、F元素,其中Co以单质的形态出现,元素F的出现,说明聚四氟乙烯已沉积到复合镀层中.  相似文献   

19.
<正> 镍磷合金镀层具有优异的抗蚀性和耐磨性,在工业上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尤其是在工模具上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工模具镍磷合金化学镀复热处理,是依靠次亚磷酸盐的强还原能力,把零件浸入镍盐和次亚磷酸盐为主要成份的盐浴中,由于化学还原的作用,使镍磷镀复在工件表面上,厚度为10~30μm;然后经200~400℃回火(或时效)  相似文献   

20.
金刚石表面镀覆金属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人造金刚石表面进行盐浴镀Ti和化学镀Ni、Cu处理后 ,用SEM观测镀后金刚石的表面形貌及镀层界面 ,并测试分析了镀后金刚石的抗压强度和抗热蚀能力。结果表明 ,盐浴镀Ti的镀层与金刚石的结合界面比化学镀层更为致密 ;经化学镀后的金刚石抗压强度明显提高 ,镀Ti和镀Ni的金刚石抗热蚀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