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活动断裂的研究思路和进展出发,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手段,结合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等理论与方法,对四角坊断裂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地震反射波法用于断层勘探具有较高的精度,确定了四角坊断裂的空间分布、运动性质、活动时代,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烟台北部地区发育6条活动断裂,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了其活动性,研究了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对该地区未来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工程建筑震害防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状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发展趋势,对比分析2003,2008和2010年在宝兴、康定地区4个钻孔的水压致裂应力测量资料,初步揭示汶川地震后断裂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西南段,尤其是康定地区,地震后仍然积累有较高的地应力,震后应力调整以积累为主;龙门山断裂西南端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已经达到断层活动应力临界下限值,断裂活动进入临界状态,未来具有发生逆断层活动的可能性;结合地应力测量结果、地震地质等资料认为,龙门山断裂西南端具有潜在大震危险性,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龙门山西南段断裂活动性分析、地应力长期监测以及防灾减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5.12汶川大地震"的震害调查结果,分析总结了活动断裂起因的隧道工程震害现象,着重分析了隧道与断裂带垂直距离对隧道的危害效应,对隧道破坏现象与断裂距离的相关性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整理分析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等西部地区68个不同类型地震,提出了将地震破裂数据按照走滑型、倾滑型与走滑兼倾滑型分别进行分析的统计方法,通过蒙特卡罗方法,对其进行最小二乘法分析,得出对应具有不同活动断裂机理的地震的震级(Ms)-地震破裂参数的回归关系式,为量化确定工程抗震设计的活动断裂位错量等破裂参数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为基于活动断裂危害预测以及可量化的破裂参数开展针对活动断裂的工程抗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查明口泉断裂在圣水沟一鹅毛口段断裂特征和断裂活动性,野外采用了地质调查、人工地震勘探、电阻率CT法、钻孔控制等综合手段对该段内的断裂具体位置、断裂活动性进行了详细研究,从而避免断裂活动对建筑物产生破坏.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山前断裂是Ⅲ级构造单元太行山隆起与冀中台陷的边界,查明其具体位置对区域的深部热储调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在前期区域重力和航磁等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大地电磁勘探工作。通过布设5条大地电磁剖面,实现了对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的详细勘探。通过对4000 m以浅地层进行反演解译,并结合区域重磁勘探成果及地质资料,确定了区域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的位置、产状、走向等,重新绘制了Ⅲ级构造单元界限。结果显示界限中段向东偏移2 km左右,南段和北段与原界限重合或小有差异。该结果与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结果基本吻合。本文研究成果将对该区域地热勘探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活动断裂带与大型滑坡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汶川Ms8.0级地震活动断裂和大型滑坡调查,阐述龙门山活动断裂带大型滑坡形成的地质背景,总结活动断裂带大型地震滑坡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启动特征和分段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基于野外调查资料,以龙门山中央断裂带谢家店子滑坡为例,采用离散元方法模拟分析滑坡的启动和快速运移过程,提出高速远程滑坡的致灾后果决定于启动方式、飞行路径和堆积特征3个方面。本项研究对于认识断裂活动与大型滑坡之间的关系以及滑坡成灾后果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地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卫平  刘伟 《城市勘测》2005,(2):44-47,51
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放射性氡气测量与典型岩矿热释先测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查明了瘦狗岭断裂的分布和活动特征;根据区域地质构造、断裂和地震活动性及岩土工程条件,综合分析评价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地稳定性,确定了合理的建筑抗震设计动参数,为工程顺利设计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淑花  张波 《矿产勘查》2018,9(10):1880-1887
普格县活动断层及新构造作为则木河断裂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普格县城区规划重点考虑的活动构造,通过初步分析该断层带的基本地质特征、活动性,为该区防震减灾规划及分析该断裂潜在地震危害性奠定了基础。通过遥感解译、地质测量、隐伏段电法、地球化学勘探等手段,综合地震地质调查、活动断层调查研究成果,编制工作区活动断层分布图,研究新构造展布及运动特征,分析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初步分析其稳定性、危险性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地区地震活动,近十年来引人注目,1989年统景5.2和5.4级地震和1997年荣昌5.3级地震共造成经济损失2.5亿元,而1856年黔江小南海6.3级地震所遗留下来的地震湖亦完整保存、蔚为壮观。这些中强地震的发生,与华蓥山基底断裂、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断裂的活动直接相关。显然,在人口密度大,商贸、工业设施密集的重庆直辖市发生强烈有感或中等破坏的地震,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对深圳市目标断层地表出露段开展野外地震地质调查,对隐伏段进行浅层地震反射探测、跨断层钻孔探测、槽探、电磁波CT探测,查明了目标断层的空间位置,确定了其第四纪活动性,作出了目标区主要断层分布图。此外,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确定了目标断层地震强度的总体水平,给出最大震级上限,运用入倉—三宅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地震活动断层探测工作的难点工作之一就是城市断层深部结构的探测.虽然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是研究城市断层较为有效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但由于深圳特殊的人文环境,本文研究采用了大地电磁阵列探测,并获得了较好的探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蒋军军 《土工基础》2010,24(4):26-29
以广州地铁九号线田美断裂带专项勘察为例,探讨了物探技术在查明断裂带的位置及特征、查清断裂构造与隧道的空间位置、研究断裂带的岩性和水文地质特征、预测隧道在断裂带中开挖所遇到的工程问题、提出工程措施建议等方面的优越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地层与复杂结构面相互交切关系的综合三维特征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在ArcGIS环境下了利用浅层地震探测资料构建三维地层和断层模型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浅层地震探测深度剖面进行"微分",设计构建了三维地质模型的算法,利用AOVBA开发方式进行了程序的开发,对太原市活断层探测区域第四纪地层剖面和断层断面进行了三维地质可视化建模。  相似文献   

15.
地震反射法适合于深部地层物性勘探,折射法适用于浅部地层中如地层面、断层面的界面解译,通过合理设计的观测系统和数据处理流程获取的数据,经解译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具有直观的层面特征.本文以深圳西部填海工程为例,采用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揭示了场区范围内淤泥土层的分布和基岩面特征.  相似文献   

16.
发震断层的永久位移概率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ornell地表地震动的概率方法,提出发震断层未来地震引起地表永久位移的概率分析方法,其中断层模型、地震发生模型、震级与破裂面的长度、宽度、地表位移之间关系的参数采用物探结果、震源运动学反演、历史地震资料、现场考察及测年确定。主要技术有2点:(1) 概率分析场点地震动是场点周围断层所有潜在地震的贡献,而场点的地表永久位移仅是该断层的贡献;(2) 场点所在断层发生的所有地震对场点的地震动均有贡献,而场点所在断层发生的少数地震才能对场点永久位移有贡献。应用提出的方法,结合海原断裂地震地质资料和地震活动性资料,给出2种特征地震模型下的不同概率水准的地震地表永久位移。发震断层不同概率水准下的地表永久位移评估为穿越断层的管线和桥梁工程提供基础数据,以便采取合理的抵抗永久地表位移措施,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综合物探技术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复杂地质环境中的隐伏断层探测是地球物理勘测中的一大难点。文中介绍了利用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氡气测量法三种物探方法对隐伏断层进行综合探测的应用实例,并对这三种方法的勘探成果进行了分析,通过钻孔验证,达到了探测隐伏断层的目的。探测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对隐伏断层的探测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可靠、...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rkov方法和信息熵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通过优化勘探点位置以获取更为精确的地质信息的方法。根据已有的勘探点数据,提出了基于Markov理论的隧道地质岩性风险分析与分类方法,预测和判识隧道沿线的岩性分布概率;基于信息熵的评价分析方法,计算了隧道洞轴沿线各处的信息熵值,信息熵值越大,勘探信息的不确定性就越大;以信息熵最大值所对应位置为新增勘探点位置,以降低预测不确定性,获取勘探信息最大化;最后以新疆八十一大阪引水隧道工程的新增23个勘探点数据为例,利用提出的勘探点位置优化方法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为隧道等地下工程勘探规划或补充勘探点的优化布置提供重要依据,也为基于已知勘探资料预测工程地质信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煤田三维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煤田三维地震解释以时间域运动学信息为主,适用于地质条件不太复杂的情况。如果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复杂的地下地质构造,则会因为信息量小降低解释的精度和可靠性。多信息、多学科相融合,即地震运动学和动力学相结合,地震与地质、测井多学科相结合,时间域和深度域相结合的综合解释技术是提高复杂地质条件解释精度的重要手段。地震属性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和基于空变速度场的时深转换技术是三维地震综合解释的关键技术。以淮南煤田为例,利用全三维可视化技术探测出煤层内的旋纽构造和新构造运动,利用地震属性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探测出煤系地层中的陷落柱,通过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方法和基于空变速度场的时深转换技术实现煤系地层及煤层的空间预测,这些复杂地质构造的发现以及煤层的空间预测结果,对于重新评价煤田开采条件和储量具有重要意义。这项综合解释技术通过利用各种地质信息,有效地降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探成本,因此,将成为今后解决煤田复杂构造和岩性勘探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