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段明南  吴迪平  王永涛  杨俊 《炼钢》2006,22(3):54-56,62
对某钢铁公司1号转炉托圈进行了现场温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运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对该转炉托圈进行三维温度场仿真及热机耦合应力分析,结果发现内筋板应力水平过高,这与实际托圈内筋板的过早损坏是完全一致的。为降低托圈综合应力水平,应对筋板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对比分析各方案,得到了合理的改造方案,为转炉托圈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转炉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炉壳热变形过大、耐火砖破裂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全运行,分析炉体的温度和应力分布,能为优化炉体冷却系统、避免应力集中提供支持。为此,建立包括非水冷式托圈、炉体与悬挂结构的转炉整体有限元模型,考虑炉体与托圈、悬挂之间的相互热辐射,采用ANSYS仿真软件研究炉体的稳态温度场,并对炉体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作层炉衬热面温度为1 600℃时,炉壳的上锥段和炉身部位温度较高,最高可达435℃,接近炉壳的蠕变温度,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工业数据基本一致;炉体的热应力要远大于机械应力,炉衬的热面等效应力较大,易出现裂纹;炉壳的温度和应力分布在结构过渡处会有明显突变。研究结果可为炉体冷却和炉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转炉托圈是转炉倾动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转炉生产过程中,托圈同时承受热应力和机械应力两种载荷,采用传统力学计算方法,难以同时分析热-机两种载荷共同作用产生的力学行为。因此,本文对转炉托圈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及研究,得出了转炉托圈的应力产生的原因,应力最大值出现的部位,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优化转炉本体结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便于对托圈进行维护,在转炉托圈上开设了两个人孔。应用了有限元法,在考虑托圈约束、承载、热辐射等因素的情况下,对不同倾动角度工况下的转炉托圈热应力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开孔后托圈开孔处应力略增大,但托圈仍在安全使用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钢炼钢总厂250t转炉托圈配管工艺孔处开裂漏水且反复局部修补无法根治的问题,采用CAE技术对转炉整体进行了热应力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托圈配管工艺孔处存在应力集中,该处的热应力明显高于托圈的其他部位,是导致该处经常开裂的根本原因。为此,将配管进行了改道设计,改善了托圈的局部结构,降低了托圈的应力集中现象,使该转炉托圈的漏水难题得到了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6.
80t转炉托圈温度场测试及热机耦合应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某公司1号与2号两座80t转炉托圈进行现场温度测试,由测试结果再运用有限单元法对两托圈分别进行温度场模拟并进行三维热机耦合应力分析,研究了托圈水冷、托圈与炉体之间间隙等因素对托圈温度场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为转炉托圈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氧气转炉托圈的工作状态和负荷情况,从改善托圈受力状况、清除诸多导致托圈损坏的因素着手,在结构、材质及加工制造工艺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延长氧气转炉托圈寿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三分厂250 t转炉托圈装置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托圈漏水的原因,建立了该转炉整体三维数字化模型,通过有限元对其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在分析结果基础上对托圈进行了局部修复性改造设计,改造后托圈漏水隐患彻底解除。  相似文献   

9.
刘茂军  蒋敏等 《攀钢技术》2001,24(5):110-111,127
针对转炉托圈与炉皮之间隙较小,托圈内外腹板之间存在较大温度梯度,使得托圈的内应力变化较大,托圈变形严重,使用寿命降低的情况,提出采用冷雾冷却,降低托圈内外腹板之间的温度梯度,减小其内应力变化,消除安全隐患,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钢厂3号转炉托圈水平联接座与下盖板焊接处产生的裂纹问题,建立整体装配模型,运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托圈在焊接人孔和活动人孔两种情形下,不同倾动角度时,进行了机械应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情形下托圈整体机械应力分布大致相同,且应力水平相当;水平联接座与下盖板焊接处机械应力水平过高,这与国外某钢厂此处过早产生断裂损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1.
120t炼钢转炉托圈支承结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笙 《四川冶金》2004,26(2):5-8
攀钢提钒炼钢厂针对120t转炉托圈支承结构承载能力已不满足当前炼钢生产规范扩大要求,对转炉托圈支承结构进行了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热膨胀应力和温度差应力对转炉炉壳的作用,根据热弹塑性理论,运用有限元软件,考虑炉衬和炉壳材料的物性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特点及炉衬与炉壳之间的膨胀间隙,计算了转炉炉壳在热载荷作用下引起的热膨胀应力、温度差应力以及由这两种应力合成的热应力在转炉炉壳上的分布。利用所得结果可有针对性地减小炉壳热应力。  相似文献   

13.
李宏  杨海军 《冶金能源》2002,21(6):12-13,51
以湘钢100吨四点全悬挂驱动式转炉的托圈为例,简要地介绍了托圈的结构和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14.
唐钢二炼负厂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中改造过程中,借鉴了三点球面螺栓结构,法兰螺栓结构,卡板式结构的优点,较好地解决了炉体溜渣,炉体在托圈中固定,热膨胀及炉体散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闻名  汪狄敏 《包钢科技》2005,31(Z1):50-52
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是转炉体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它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托圈和炉壳的寿命及钢产量.文章系统介绍了一种新型实用的转炉炉体与托圈的连接装置的结构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受损托圈承载应力的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武钢第二炼钢厂受损的转炉托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炼钢时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托圈修复后具有足够强度,可以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刘谦  夏冬冬  陈斌 《中国冶金》2016,26(4):57-61
为找出4130X气瓶钢管生产过程内壁圈状裂纹产生的原因,通过裂纹缺陷分析、坯料低倍组织对比分析、穿管加热工艺对比试验、热塑性模拟试验等多方面研究,发现裂纹产生机制是:坯料中聚集的热应力、组织应力在铸坯中间柱状晶和中心等轴晶的环形交接界面叠加,当叠加到一定值且达到该值的温度正处于材料热脆温度区间时,就使坯料产生环形裂纹,穿孔时,环形裂纹内部区域由于在轴向延伸变薄,而在径向由内往外扩张,最终在管内壁留下径向圈裂缺陷,然后通过减少应力和避开应力叠加的办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针对多晶硅生产中反应器的视镜问题进行分析,从温度分布、受力和结构等方面对反应器的视镜进行讨论,主要解决反应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循环热应力和结构应力,造成的视镜焊缝拉裂、泄漏、视角范围小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殿奎 《钢铁》2002,37(10):34-37,56
冷轧工作辊属于大锻件,不仅淬火焊因热应力而易发生横向断裂,而且使用中也常常发生硬化层剥落。通过失效分析,冷轧工作辊淬火时心部热应力的方向是纵向拉应力,为此,设计和制作了可在淬火冷却时沿纵向加压的吊具,并且降低了淬火温度,削减了淬火时心部的纵向拉应力,避免了冷轧工作辊因淬火而引起的横向断裂。  相似文献   

20.
刘宏斌  王桃珍  苗平 《河北冶金》2001,(4):32-33,36
分析了转炉托圈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着重对整体式大型转炉托圈的机械加工工艺进行了技术攻关,为大型转炉托圈采用整体式结构,以提高刚性和承载能力奠定了基础,并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