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
研究了偶联剂种类及用量与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为基体的复合材料LLDPE-Mg(CH)2的力学性能关系;同时考察了处理与未处理的氢氧化镁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及阻燃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经表面处理的Mg(OH)2填充到LLDPE中,其复合体系的分散性、力学性能、流动性均优于未处理的LLDPE-Mg(OH)2复合体系,且偶联剂对Mg(OH)2的表面改性处理,主要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对阻燃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毛志华  宗明 《石化技术》1995,2(3):150-154
本文以十溴联苯醚(DBDPO)为主阻燃剂,三氧化二锑(Sb2O3)为协效剂,并添加其它各种助剂,研制出具有综合性能好的高抗冲聚苯乙烯阻燃HB级专用料,确定出最佳的工业化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K-Fe-MnO/Si-2催化剂具有较佳的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并随碱金属钾助剂的添加而明显改善;其CO2加氢反应具有(1)CO2+H2CO+H2O和(2)CO+(m/2n+1)H21/nCnHm+H2O两步反应机理;应用该反应机理,解释了CO2/H2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气空速等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中K2O助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在中压(1.1MPa)条件下考察了助剂La、V、Zn、K对共沉淀Fe-Mn催化剂CO+H2合成反应性能的影响。反应结果表明,助剂La、K的加入均使CO+H2转化率降低,烃的选择性提高,产物中CH4减少,C5+增多,产物平均分子量增大,同时烯烷比也提高,但是助剂K使催化剂失活较快;助剂V使CO+H2的转化率降低,使产物中CH4增加,C5+减少,V对烯烷比影响不明显,但提高了合成反应的稳定性;助剂Zn使CO+H2的转化率提高,产物中CH4和C5+的含量都减少,C2~C4烃明显增加,烯烷比降低。  相似文献   

5.
CO2加氢制低碳烯烃的Fe/Silicalite—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K-Fe-MnO/Si-2催化剂具有较佳的C2氢合成低碳烯烃性能,并随碱金属钾助剂的添加而明显改善,其C2氢反应具有(1)CO2+H2--C+H2O和(2)CO+m/2n+1)H2-1/nCnHm+H2O两小反应机理;应用该反应机理,解释了CO2/H2比、反应温度、板应压力、反应气空速等对K-Fe-MnO/SI-2催化剂CO2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中K2O助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助剂对CO_2/CH_4重整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程序升温(TPR、TPO)和活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助剂(MgO,CaO,La2O3和Ce2O3)对CO2/CH4重整制合成气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和Ce2O3能较多地提高CH4和CO2的转化率,助剂Ce2O3能最有效地抑制催化剂的积炭  相似文献   

7.
用热重技术分析Ni/γ-Al_2O_3催化剂上的积炭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重技术考察了4种镍基催化剂对CH4(实验中均使用天然气)┐CO2转化制备合成气在V(CO2)/V(CH4)=1.3条件下的程序升温积炭行为,以及添加助剂的Ni┐2┐RM催化剂在不同V(CO2)/V(CH4)比时的积炭情况。结果表明添加助剂RE2O3和碱土助剂MgO可提高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增大V(CO2)/V(CH4)比也可有效地防止积炭,进一步得出了400℃焙烧的Ni┐2┐RM催化剂活性组份氧化物为Ni2O3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K2O是催化剂Fe-MnO/Silicalite-2由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有效助剂,K2O能明显提高催化剂活性及低碳烯烃选择性。K2O助剂将抑制部分铁的还原,但能增强催化剂对CO的吸附能力,从而能提高催化剂活性,抑制甲烷的生成,K2O助剂能抑制乙烯在催化剂表面的二次反应(尤其是乙烯的歧化反应),从而提高CO/H及反应制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气固相法合成Ti—ZSM—5催化苯酚羟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钛硅分子筛对以30%H2O2为氧化剂的苯酚羟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可同时生成邻苯二酚(CAT)和对苯二酚(HQ)。本文利用TiCl4气固相法制得Ti-ZSM-5分子筛作为苯酚/H2O2羟基化反应的催化剂,详细考究了溶剂种类、催化剂用量、苯酚/H2O2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反应助剂对Ti-ZSM-5催化苯酚羟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是苯酚羟基化反应最理想的溶剂;改变其它反应  相似文献   

10.
1991年独山子石油化工总厂催化裂化装置对CHO-1辛烷值助剂的应用进行工业试验,结果汽油辛烷值(RON)提高1.6个单位,但试验后未继续使用。1995年为适应市场对高标号汽油的需要,依据该厂和其他炼油厂使用CHO-2的经验,决定在I套催化裂化装置(0.80Mt/a)试用CHO-2辛烷值助剂生产90号汽油。经过两个月的试验,获得成功,并应用于生产中,为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可靠保障。1工业试验和标定数据加辛烷值助剂过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快速直接加入辛烷值助剂的方…  相似文献   

11.
在改性的V/SiO_2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合成甲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9(34)正交配置实验对2%V/SiO2催化剂进行改性研究,常压下用O2作氧化剂,450~500℃得到较高的甲醇选择性(50%以上)和较高的甲烷转化率(4%以上),在480℃,V(CH4)/V(O2)=3时甲醇收率最高。经NH3-TPD、TPR和FT-IR分析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多的弱酸性中心和表面羟基,V2O5及助剂与载体可形成多种相互作用相。  相似文献   

12.
用Al(OH)3提高共聚甲醛阻燃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共聚甲醛中加入Al(OH)3或Mg(OH)2后,产物的阻燃性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OH)3加入量占共聚甲醛的60%时,产物完全不燃;Mg(OH)2的阻燃效果较差。加入硬脂酸锌可明显改进其流动性。二者并用可明显增加共混材料的强度及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阻隔性容器专用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础树脂,聚酰胺(PA)为阻隔性材料的阻隔性专用料相容剂和配方的选择及加工工艺进行探讨,并考察了用专用料加工3.5L塑料容器的各项同性能。结果表明,该专用料的力学性能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GB13508-92的标准,对二甲苯的阻渗性比纯HDPE 5300B树脂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新型选择性气体净化溶剂CT8—5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母液添加适量符合工艺要求的助剂而制成的CT8-5新型选择性脱硫溶剂,在齐鲁石油化工公司胜利炼油厂硫磺回收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取代MDEA净化脱硫剂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常压下操作,CT8-5的H2S脱除率可达99.2%~99.9%,CO2的脱除率小于10%,在原料气含H2S1%~2%时,所产酸性气中H2S含量可达66%左右,CT8-5水溶液再生效果比其它烷醇胺高,抗泡性能也好,适用于原料气中存在CO2气体、H2S含量较低、对净化气中H2S含量要求较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甲醇氧化羰化合成DMC铜系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涛 《天然气化工》1998,23(1):26-29
用CuCl2或CuCl作催化剂,CH3OH、O2、CO为原料,合成碳酸二甲酯(DMC)。研究了催化剂及其用量、氧气浓度、反应压力以及含氮助剂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uCl2量达到0.1g/ml甲醇,CuCl量达到0.04g/ml甲醇后,增加催化剂对DMC的生成速度影响不大;一次性加入氧气浓度超过10%的原料气,DMC的生成速率下降;DMC的生成速度随系统总压力升高而加快;加入有机含氮助剂可使反应速度加快,同时可提高DMC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用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MoO3-SiO2表面复合物,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SiO2担载的Cu-Ni双金属催化剂,用IR、TPD、TPSR和微反技术研究了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化学吸附与反应性能。结果表明,Cu-Ni/MoO3-SiO2催化剂对CO2和CH3OH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反应活性,CO2和CH3OH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反应产物主要为碳酸二甲酯(DMC)、CH2O、CO和H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Fe(2/3)xNi1-xSO4-助剂/γ-Al2O3催化剂对丙烯烯叠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Fe与(Fe+Ni)与(Fe+Ni)的摩尔比的影响及加入助剂的效果。结果表明,Fe与(Fe+Ni)的原子比为0.72和SO^-24与(Fe+Ni)的摩尔比为1.4时,催化剂活性和C^=12+选择性最高;助剂P2O5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V助剂对CuO/Al2O3上CO2加H2合成甲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V含量助剂对CuO/A12O3催化剂上CO2加H2合成甲醇的影响,发现 V助剂在低于510K时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X射线衍射 结果表明,V助剂加入后,CuO的分散度明显提高。程序升温还原(TPR)的“ROR”法揭示,在CuO/A12O3催化剂中存在能在室温下被氧化的铜物种,而这种铜物种的含量随V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19.
V助剂对CuO/Al_2O_3上CO_2加H_2合成甲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V 含量助剂对CuO/Al2O3 催化剂上CO2 加H2 合成甲醇的影响,发现V 助剂在低于510K 时能明显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X 射线衍射结果表明,V 助剂加入后,CuO 的分散度明显提高。程序升温还原(TPR) 的“ROR”法揭示,在CuO/Al2O3 催化剂中存在能在室温下被氧化的铜物种,而这种铜物种的含量随V 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Fe(2/3)xNi1-xSO4-助剂/γ-Al2O3催化剂对丙烯叠合反应的催化性能,考察了Fe与(Fe+Ni)的原子比和SO42-与(Fe+Ni)的摩尔比的影响及加入助剂的效果。结果表明,Fe与(Fe+Ni)的原子比为0.72和SO42-与(Fe+Ni)的摩尔比为1.4时,催化剂活性和C12=+选择性最高;助剂P2O5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催化剂最佳组成为23.1%Fe0.53Ni0.21SO4-5.75%P2O5/γ-Al2O3。采用该催化剂,在P=3.0MPa,T=60~70℃,LHSV=1~3h-1的条件下,丙烯转化率为97%~87%,C12=+选择性为66%~52%。通过NaOH对催化剂的中毒及对催化活性的关联,推测该催化剂上的丙烯叠合反应是以酸催化反应机理进行的。催化剂的NaOH中毒致死量为0.72mmol/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