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能源发电近些年的快速发展,以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光伏发电产业未来将发展迅速,光伏电站装机将持续增加.但由于工程建设及消防设计等一系列问题,光伏电站火灾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内目前光伏电站运行现状,探讨感温电缆在光伏电站的防火应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 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电缆线路及沟道迅猛增加。与此同时,光缆以其众多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通信光缆在城市电网电缆沟道内随处可见。电缆沟道及沟道内光缆、电缆运维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公司地下管道及电力电缆(光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中详细介绍了电缆网络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及组成和功能。建设电缆网络数字化管理系统承担着国家电网公司试点任务,通过在西安地区的试点应用,实现了现场电力电缆(光缆)的快速身份识别,提升移动巡检数据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3.
石靖 《能源与环境》2007,(6):109-110
针对新版规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中消防给水部分若干条文规定,结合同年发布的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及作者从事电厂消防给水设计的经验,提出一些问题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无论从当前的发展趋势,以及其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应用原则的转变中,对于技术性而言,具有着一定高标准的定义.对此,本文就将针对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技术展开详细的分析,以经济影响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各种条件下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产品概念到相关技术特点及验证标准中,探寻最优质的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技术.  相似文献   

5.
多种通信方式在电缆隧道内均有应用,但其统一性和集成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行维护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将多条电缆隧道通信集中纳入综合系统,以便于中心站人员统一管理,简化中间环节并提高管理实效。介绍了电力电缆隧道内各类通信方式的优缺点,分析了多电缆隧道通信广播系统整合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设备配置及功能要求,并提出了多级建设构想,对电缆隧道的通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外线测温技术本身具有便捷、精准的优势,因此在变电运维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逐渐增加,配电网的建设规模、电力设备的构建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文中首先分析了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应用中的优势,同时阐述了变电运维工作中对电压致热型设备的红外测温方法,最后总结了红外测温技术在变电运维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加剧,低碳电力市场备受关注。深入探讨了低碳电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并特别聚焦于基于大语言模型(LLMs)的方法在推动低碳电力市场发展中的应用潜力。通过微调、提示语设计、语义嵌入等手段,LLMs能有效适应电力领域的专业化应用,尤其是在电源结构调整、电力需求预测和风险预警等领域展现出潜力。此外,基于LLMs的智能体和思维链的方法可解决复杂问题,助力低碳电力市场建设。随着LLMs技术的发展和电力行业改革的深入,这些方法将支持中国电力系统的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但也需关注LLMs应用局限性,采取措施预防潜在风险,确保其在低碳市场的安全、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传输业务种类不断增加,IP业务所占比例逐年提升,电力系统对通信传输网的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PTN技术正好迎合了发展需要。文章依据国网郑州供电公司PTN数据承载网建设项目,从郑州电力通信网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并以郑州地区为例给出了初期建设及应用方案。该网络的建成投用,将成为独立于原有SDH传输网络的IP业务传送网,为郑州电力发展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负荷管理通信终端海量接入带来的通信可靠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通信组网模型及其应用部署方案。首先在分析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业务通信可靠性需求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智慧网络的层次化通信组网模型与部署架构;然后在所提组网模型框架下,针对现阶段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接入网层部署可靠性,设计了适应负控业务场景包含有线专网、无线专网和无线虚拟专网的通信接入网层工程应用部署方案;最后分析了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组网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通道建设提供技术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业务应用领域的拓展,浙江省电力公司于2005年构建的PI平台在部署架构、应用发展等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为了有效解决PI平台存在的问题,文章结合浙江电力实时/历史数据应用现状,对平台架构、数据接入访问、平台应用和数据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国产海迅数据库的浙江电网实时/历史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并给出了平台迁移过程中的技术策略,从而更好地支撑浙江电力实时/历史数据的深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