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CO_2混相驱的注入方式、注入量、注入速度、注气周期、气水比等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佳方式为C2气水交替驱,气水比1:1,注入周期为30天,CO2注入量为6 t/d,注入3年,预测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7.72%。经济评价结果显示,方案实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油藏的生产潜力,以海上N油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室内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研究.长岩心注气驱替实验比短岩心能准确反映流体流动参数,因此进行了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提高采收率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气水交替驱可保持地层压力、增强原油流动性并减缓气窜.基于室内长岩心水驱转气水交替驱实验结果,应用岩心数值模拟方法拟合含水率与采收率曲线,确定气水交替驱数值模拟参数,进而得到可靠的岩心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注入速度、注入周期、转驱时机及渗透率对气水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注入速度、增加注入周期可有效降低含水率,延长开采时间.  相似文献   

3.
吉林油田某区块低阻低渗,纵向非均质性严重,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结合该区块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生产历史,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采用单因子变量法,研究注入方式及注入参数等因素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注入方案为注气180 d后转注水180 d的气水交替的注入方式,注入周期为1 a,气水比为1:1,注气速度为10 000 m3/d左右。  相似文献   

4.
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物性差,孔喉半径小,层内、层间非均质性较强,水驱控制程度低,注水见效时间缓慢等问题,采用了注CO_2气体的开发方式,但研究区块已进入高含水阶段,在用气体驱替原油的过程中,由于CO_2气体和油相两相间的粘度差异,导致了CO_2气体成指状在原油中穿过,这种粘性指进现象的存在引起了驱替前缘的不稳定,降低了波及体积效率,导致了气窜现象的发生。为了减少气窜现象的发生,应用气水交替驱转换注入方式。为了获取最佳开发效果,结合了油田开发历史以及地质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注CO_2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并对注入总量、注入周期、年注气速度、气水比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注入方案为:CO_2注入总量为0.6 HCPV,注入周期为180 d,年注气速度为0.07 HCPV/a,气水比为2:1。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大情字井油田水驱控制程度低,注水压力高,开采效果差以及长岭气田天然气的脱碳埋存难问题,决定大情字井油田开展小井距CO_2混相驱替试验。为研究CO_2驱油机理,提高注气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矿场试验,对开发层系划分、井网部署、注入方式、注气速度、气水段塞比以及油井流压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确定优化方案如下:确定青一段7、11、12和14小层为注气试验层;采用五点法井网,注采井距为225 m,采用气水交替的方式注入,年注气速度为0.07 HCPV,气水比为1:1,油井流压为12 MPa。经矿场实施结果表明,小井距注CO_2驱替,增油效果明显,并且试验周期短,能有效解决地层压力亏空、水驱见效慢以及砂体控制程度低等问题,并且选择物性相近,具有良好隔层的油层注气,采用气水交替的注入方式可有效抑制小井距易气窜问题,更大程度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T区块潜山的地质特征为基础,选取油藏储层物性基本参数,建立双孔双渗介质典型模型,进行裂缝性潜山油藏空气驱相关参数优化。结果显示,采用脉动注入方式效果最好。另外在最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了脉动气水交注及脉动注水的井组及注入参数优选,结果表明采取水气交替注入单井日注水量100m~3,单井日注气量15 000m~3时,以及采取脉动注水单井日注水量为100m~3时可获得较好的采出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志军  周福 《当代化工》2016,(4):756-758,762
根据敖南油田M区块的开发特征,对比分析了各种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优缺点,开展了M区块高含水期的空气泡沫驱技术研究。针对现场应用参数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缺乏参数定量值等问题,本文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对比方案进行预测,首次以增油量和投入产出比作为评价指标,对敖南油田M区块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进行优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敖南油田,注空气效果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大小依次为气液比起泡剂浓度注气速度≈起泡剂注入量。注入参数最优方案为气液比为3:1;起泡剂浓度为0.3%;注气速度为40 m~3/d;起泡剂注入量为0.5 PV。对敖南油田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开发方案的制订及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缝洞型油藏储层具有非均质性严重、流体分布复杂、缝洞本身的多尺度性和连通多样性的特点,随着现场开发的不断深入,只采用注水措施难以保证需求,还需从机理入手提高原油采收率和改善开发效果.因此,结合单井物模注气替油实验,研究了底水和注气方式以及含油体积对注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水充足时可借助底水能量驱油,在注气轮次相同时底水充足油藏注气采收率高于无底水;针对底水油藏采用单纯注气、水气交替及水气混注3种方式,在底水充足的情况下,纯注气吞吐方式效果明显好于气水混合注入方式和气水段塞注入方式;在相同的注气吞吐条件下,含油体积大的油藏注气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开展室内长岩心氮气泡沫驱替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注入方式、注入速度、气液比和注入量条件下的驱替压差和原油采收率,分析了低渗油藏氮气泡沫在不同注入条件下驱替时泡沫的封堵能力和驱油效率,为低渗油藏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方案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泡沫的封堵能力和提高采收率效果与泡沫的注入参数联系紧密,经过综合对比分析,优选出了低渗油藏氮气泡沫驱替注入参数:在注入速度为0.20 mL/min、气液比为1︰1的条件下进行驱替,泡沫的封堵能力和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且随注入量的增大,封堵能力和驱油效率都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陆上东部油田经过长时期的注水开发,逐步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但是总体上水驱开发后采收率偏低,且地下储量基数大,仍然具有丰富的矿场资源。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通过三次采油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地层流体相态、细管最小混相压力驱替试验以及长岩芯气水交替驱替试验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资料进行油气藏地质精细描述、油藏工程分析和注气驱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二氧化碳气水交替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以便有效改善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储量的动用程度,探索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主体技术。  相似文献   

11.
油田增采注水要求对水脱氧,分析了各种油田注水脱氧技术的优缺点,为探索更高效、灵活的脱氧工艺,考察了气提法脱氧的优化方案。用ASPEN HYSYS软件模拟了循环气提法和顺流循环气提法的流程,选出适宜的气液比、理论板数、气提气含氧量、混合级数等工艺参数。在优化参数范围内,两种工艺均能达到国外注水脱氧要求,将水中含氧量降低至0.02 mg/L以下,为注水脱氧提供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2.
针对试验区块M低孔低渗、物性差及井间连通状况差等导致水驱效果差,产量递减较快等问题,为提高区块产量,考虑构造、井网完善程度的影响,利用撬装站作为注入平台,优选3口井实施减氧空气驱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试验区总产油量上升,注气后日产油增加0.3t,最高日增0.68t,含水率先上升后下降,由注气初期的2.3%下降至目前的1.9%,注气时能量恢复,产量上升;停注后能量下降,产量下降。持续稳定注气是井组稳产关键。气驱见效后,泵充满度提高,泵效提高,工况改善。综上,减氧空气驱相比较水驱开发具有优越性,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是综合评价注水开发效果的两项重要指标。本文从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定义出发,结合水驱特征曲线,在绘制H31断块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曲线的基础上,利用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标准曲线和采出程度与综合含水率关系曲线两种方法评价了该断块的注水发效果,从而达到改善油田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注入水对地层油高压物性的影响规律,采用从油田获取的油、气、水样品,开展了不同含水百分比条件下地层流体高压物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或聚合物溶液的注入,模拟地层油的饱和压力和溶解气油比都降低,且降低的幅度随含水百分比的增大而增大。当含水百分比为80%时,注水使模拟地层油的饱和压力降低10.33%、溶解气油比减小16.00%,注聚合物溶液使模拟地层油的饱和压力降低8.75%、溶解气油比减小12.93%。不同含水百分比条件下,注水时气水比平均值为2.09 cm3/g,注聚时气水比平均值为2.01 cm3/g。注入水进入油藏与地层油充分接触后会从油相夺取部分气体成为含气水。  相似文献   

15.
以气辅成型工艺对中空塑件成型的中空度、中空均匀度以及材料节省性等的影响为研究目标,以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作为主要分析工具,采用正交试验法,考查了成型工艺参数在不同水平下对中空体积比和气芯长度比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艺参数重要性排序为延迟时间、预注体积比、溢槽体积比及气体压力;通过工艺优化,实际制件产品材料节省率达47 %,壁厚总体均匀。  相似文献   

16.
由于低渗油藏注不进水或注水开发效果不好,采用气驱、特别是天然气驱来改善开发效果是最好的选择,但天然气驱只适合于特定的油藏,对油藏进行适应性筛选评价可提高天然气驱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影响天然气驱的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各影响因素进一步量化,将天然气驱目标区块的定性分析转为半定量化,提高了试验目标区块选择的有效性,为天然气驱试验区的选择提供了有利工具。在分析影响天然气驱采收率的主要客观因素基础上,结合构造、气顶、边水等因素,对中原油田的62个低渗油藏进行计算,筛选出一批适合天然气驱的目标单元,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梁鹏  刘赛  鲍楚慧  马婧 《当代化工》2016,(2):400-403
低渗透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合理评价注水效果是制定合理精细注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关系分析压力保持水平级别,利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得出含水率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通过与实际曲线位置关系评价开发效果好坏。利用水驱指数与注采比关系,计算得出不同注采比条件下标准图版,将实际曲线与同类油藏存水率、水驱指数标准图版对比评价水驱开发效果。研究表明,N区块生产能力较好,采液量、注水量差异与地层压力变化保持一致,利用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图版、存水率图版、水驱指数图版评价油藏开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