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铝带轧制与钢带相比,由于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相差很大,又因冷却剂不同(钢主要用乳液,铝用矿物油),所以铝轧带材的平整度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此外,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要用很大的压下量来轧制铝,每一道次的变形率可达50%.自1960年初以来就力图通过人工弯曲工作辊和冷却轧辊来控制带材的平整度.为此,沿轧辊长度上以75毫米的间距配置冷却剂.这样的控制只能在减小带材张力的情况下,通过眼睛观察带材平整度来实现,因而特别是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高速轧机上就很不经济.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近年来由于轧制技术的进步,诸如板厚自动控制系统、程序计算机系统等的采用,使平辊轧制材的质量大大提高,但控制带材整个宽度上厚度和平直度均匀性的技术问题看来尚未完全解决.为解决此问题,显然关键在于补偿轧制时的轧辊挠度.通常,补偿轧辊挠度的方法是:事先把辊身磨成凸形、液压弯辊、采用轧辊冷却剂,但控制量很有限,难于解决带材尺寸变化和材质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住友金属工业公司根据带钢轧制和轧辊制造的技术成就发展了一种新颖的轧辊凸度控制系统——住友轧辊凸度调整系统(VC调整系统).VC调整系统已经安装在各种二辊和四辊轧机上,用作带材板形和  相似文献   

3.
冷铸轧辊的上辊颈裂纹,是造成废品主要原因之一。我厂于1980年采用暗冷铁,减少了上辊颈裂纹,基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产生上辊颈 裂纹的原因 冷铸轧辊的上辊颈裂纹,发生在辊身到上辊颈的过渡区域,离辊身上端面40~100mm范围内。裂纹绝大多数是横裂纹,有环裂和局  相似文献   

4.
本发明是主要用于轧制金属薄带产品的轧制设备。这是一种新的薄板轧制方法,其最大特点是:由于上、下工作辊具有强制性的转速差,可以避免因轧辊与带材之间的摩擦力和轧辊压扁所引起的轧制压力增大,从而能在二辊式轧机上实行大压下量轧制和薄带材轧制,还可以采用大直径工作辊轧制又薄又硬的金属材料。这类轧机可用图1作如下说明。图中,上工作辊1以大于下工作辊2线速度V_2的速度V_1转动,带材3以出口速度V_1及入口速度V_2分别缠绕在上、下工作辊上。从而,带材在通  相似文献   

5.
控制带材平直度和控制带材整个宽度上厚度均匀性,关键在于必须补偿轧制时产生的轧辊挠度。通常,借助于原始的辊身凸度和弯辊系统来补偿轧辊挠度,但是这些控制方法的效果是极为有限的,而且也难于处理带材尺寸和材质的变化。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发展了一种轧辊凸度可  相似文献   

6.
最近,对板带材产品的精度和几何形状的要求提高,促使采用新的方法和装置来调节热,冷轧板带材的断面和板形。轧制板带材的变形一般表现为波浪形,翘曲及镰刀弯。矫正板形最有效的方法是,用强制弯曲工作辊或支承辊的方法,改变板宽方向的压下量。对于四辊轧机广泛应用三种液压弯辊系统;反向弯曲工作辊的PP系统(图1a);附加弯曲工作辊的OP系统(图1Б);反向弯曲支撑辊的OO系统(图1B)。采用PP系统(图1a)时,作用在工作辊辊至颈上的力Q使工作辊辊身产生的弯曲与轧制力P使工作辊辊身产生的弯曲方向相反;采用OP系统(图1Б)时,附加力Q产生  相似文献   

7.
热喷淋系统——板形与平直度控制执行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力施乐公司(Lechler)开发的热喷淋系统(HotSpray-systems)是一种新近面世的铝带冷轧有效的板形与平直度控制系统,它是一种向轧辊两边部(rolledges)喷洒热油的装置,补偿其热凸度,从而带材边部不再出现张紧现象,因而可以减少或消除边裂现象,提高轧制速度,免除切边或可将切边量减至最低限度。冷轧铝带时轧辊温度上升,这对轧制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在轧制过程中由于带材厚度减薄,导致铝带与轧辊长期接触。由于铝材有着高的热传输系数与热导率,因此,与轧钢相比,铝带传输给轧辊的热量要多得多。同时,由于辊颈、轧辊轴承…  相似文献   

8.
自调整(SC)支承辊技术是美国工程技术公司和美国国际轧机咨询公司最近研制的用于控制带钢凸度和平整度的新技术。基本原理是:为了调整由于加载导致的支承辊弯曲,SC支承辊由1个锻钢辊套热会于铸钢轨芯的中部区段组合而成,见图1。除中部冷缩区段外,在辊芯和辊套之间形成缝隙,并朝轧辊边部逐渐加大。在加载时,此缝局部压合,这样,辊套的整个弯曲近似等于辊芯的弯曲。由于二者的弯曲方向相反,因此支承辑和工作辊之间的弯曲将显著地减少。工作辊发生强制弯曲时,由于支承辊边部存在挠性,因此工作辊的弯曲能力提高,即加大了工作…  相似文献   

9.
NIPCO(NIP CONTROL的缩写,即辊缝控制)系统的基本元件是液压控制的NIPCO辊,在四重轧机上它取代传统的支承辊;在二个辊的滚光机上它作为工作辊。NIPCO辊在轧机上比传统的支承辊和工作辊承担更多的任务:用来产生轧制力,用作液压压下;宽度给定;局部平整度校正;取代轧辊轴承。这些特性使NIPCO辊在轧机上成为理想的执行元件,NIPCO系统则把具有特殊功能的NIPCO辊、轧辊轴承箱、液压压上系统、控制系统和软件组成了一个整体。本文就上述有关内容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10.
朱明贤 《轧钢》1991,(2):51-52
1.轧机结构及存在问题我厂线材生产线上有2组φ420×2闭式机架轧机,轧机的下轧辊不可调;上轧辊吊装在平衡装置上,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闭式机架的刚性、强度较高,因此有利于提高轧制精度。但是,这种闭式机架轧机换辊较麻烦,特别是上辊平衡装置很难保持理想状态,进一步增加了换辊难度。 2.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上辊平衡装置最常见的故障是下端的扁担产生弯曲变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对于有色金属轧制产品质量的重视,尤其对于开发带材形状和带宽方向厚度分布的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视越来越高。日本石川岛播磨公司已研制了一种效果为通常弯辊装置3~5倍的双轴承箱工作辊弯辊装置,(DC-WRB),并对其优益性能做了报导。确立一种能够用传感器和执行元件对带材形状和凸度进行独立自动闭环控制的装置,不仅能改善质量稳定性,而且也能提高生产率,因为在轧制期间靠操纵手观察和控制带材形状和凸度是很困难的。所幸,石川岛播磨公司已经把自动平整度控制(AFC)新演算系统应用到铝冷轧机、铝箔轧机和铝带材热轧机上。本文报导了AFC系统的部分技术。该AFC系统的特点是把DC-WRB和可变凸度轧辊(VC-ROll)以及辨别形状方式和轧机横刚性控制用的傅里叶分析演算结合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轧辊在线研磨技术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正  袁建光 《上海金属》1995,17(5):21-26
为实现自由程序轧制,人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新技术,轧辊在线研磨技术是其中的一种。它通过设置在带材轧机上的无驱动式杯形磨辊装置,对轧制中工作辊表面进行在线磨削,以保证轧辊保持良好的辊型。另外还开发了在线辊型仪,它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测得正在旋转的轧辊外形,并反馈至磨削系统,这样,能提高磨削精度,获得所需辊型。  相似文献   

13.
热轧型钢轧辊的断裂行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成军 《锻压技术》2007,32(1):97-99
热轧型钢过程中经常发生轧辊断裂现象,断裂部位主要在轧辊的孔型处、辊颈处及辊颈与辊身交界处.分析了轧辊产生断裂的原因,认为断辊主要是由轧辊材质热处理回火不充分或存在铸造缺陷、轧辊冷却不良及轧制操作不当引起的,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MC5轧辊辊颈表淬裂纹形成的原因.通过减少锻造火次,合理控制锤击力和锻比,适当降低辊颈表面淬火温度,防止轧辊辊颈出现表淬开裂.  相似文献   

15.
在离心铸铁轧辊铸造过程中,上辊颈处有时会出现夹渣、夹砂等缺陷,为提高轧辊的成品率,本文研究了离心铸铁轧辊辊颈缺陷的焊补,通过试验选择了适合的焊条和焊接工艺,成功解决了离心铸铁轧辊辊颈的焊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 五十多年前连续带材轧机的推广使用,给轧辊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问题。在那以前,带材和板材在许多两辊式单机架轧机上生产,使用的是冷硬铸铁轧辊。连续轧机的出现标志着旧的两辊式单机架轧机的结束。然而,新的连续式轧机不能使用以前轧机上的轧辊,于是人们开发了一种全新型的轧辊,即双浇注(复合型)轧辊。复合轧辊的制造方法根据浇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静置铸造法和离心铸造法。本文就复合轧辊的制造法及其用各种方法生产的轧辊的组织结构差异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7.
大型轧辊铸造凝固中的缩孔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强  杜强  李殿中  赵忠祥  霍恩全 《铸造》2002,51(5):297-300
大型轧辊在铸造中很容易产生缩孔缺陷 ,本文采用Magma软件模拟分析了两种不同工艺下轧辊浇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及产生的缩孔缺陷。由模拟结果可知 ,在原始工艺条件下 ,大型轧辊在凝固过程中 ,在下辊颈和辊身结合部位易产生热节 ,导致集中缩孔。改进工艺后 ,增大下辊颈砂型的激冷能力 ,轧辊上的热节转移到了辊身上部和上辊颈中 ,在此部位产生集中缩孔。由此可以推断出 ,如在轧辊的上辊颈部位增加一个电加热冒口 ,则在辊身与上辊颈的电加热冒口间产生温度梯度 ,缩孔缺陷将转移到电加热冒口中 ,消除轧辊上的集中缩孔。模拟发现 ,金属型在凝固过程中内外壁的温差很大 ,达到 5 0 0℃以上 ,易导致铸件变形 ,因而在优化工艺设计中对上下辊颈进行了覆砂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本钢热轧2300生产线粗轧机工作辊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4次断裂事故。针对轧辊断裂问题,用有限元Ansys/workbench工具校核其强度。分析认为:断裂位置应力集中,安全系数最低,因此出现了相同位置断裂事故。提出避免两辊轧机工作辊断辊的改进方案为:变更轧辊图纸,将辊颈位置的径向轴承的装配区改成油膜轴承,提高安全系数;或者在不更改轧辊图纸的前提下,将高铬钢材质改成合金锻钢材质,提高轧辊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从而提高轧辊安全系数,避免表面出现断裂。  相似文献   

19.
采用Sialon陶瓷工作辊轧制钛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用普通的钢福冷轧钛时,轧辊表面上的钛覆盖层厚度显著增加,导致辊面粗糙不平,引起摩擦系数和轧制负荷提高,以致于必须经常地更换轧辊;这样,不仅造成钛带生产率的下降,而且难以提供所需要的高表面质量.日本日立公司动力和工业设备研究与开发部的K.Yasuda及其同事宣称,目前国际市场上对于具有良好平直度和很高表面质量的冷轧带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尤其是电子设备的用量更大.随着高技术轧机的发展,轧制带材的形状控制装置显著改善了;但是,其它轧制技术领域的进展却比较缓慢,其部分原因是受到钢辊的材料限制.为了获得比较…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冷轧钢管是在具有两对轧辊串联配置的XT轧机上实现的。以前采用的二辊式冷轧管机,其变形工具都是采用半圆孔型,利用楔和螺栓将其固定在轧辊的凹槽内。与二辊式轧管机不同,四辊式轧管机则采用环形孔型。环形孔型同轧辊的紧密配合,是靠0.15~0.25mm的过盈热配合(200~250℃)来保证。环形孔型与半圆孔型一样,是在比较高的单位压力条件下运转,在滑滚摩擦力的作用下,受到剧烈磨损。此外,环形孔型的运行条件更为严格,这主要是由于四辊机架的构造特征所致。也就是说,在轧管过程中,由于轧辊的弹性变形,使环形孔型承受着变向弯曲负荷的作用。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