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不同比例葡萄废枝代替木屑栽培杏鲍菇,通过对菌丝长至半袋、满袋、原基期、子实体成熟、出菇后菌糠五个时期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提取及酶活性的测定,确定不同比例的葡萄枝代替木屑生产杏鲍菇过程中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以葡萄枝添加量64%时酶活力变化最明显,菌丝长至原基期纤维素酶活力最高为3.126U,为对照组酶活力的5.6倍。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以杏鲍菇菌糠为材料制备氨基酸水溶肥的方法,通过添加复合酶结合微波法提取腐熟菌糠中的游离氨基酸,经旋转蒸发得到水溶肥浓缩液。结果表明,酶反应最佳条件为:添加复合酶(m(风味酶)︰m(木瓜蛋白酶)︰m(纤维素酶)=1︰1︰1),于50℃反应4 h后进行提取,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均匀试验得到蒸馏浓缩最优组合为:蒸馏时间30 min、蒸馏温度120℃。此条件下游离氨基酸含量为13.64 g/L。经检测有机质符合肥料标准,杏鲍菇菌糠可用于氨基酸水溶肥生产。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纤维素酶法提取决明子粗多糖的工艺,并研究决明子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用量、液料比及酶解pH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优化。以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大小为指标考察决明子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纤维素酶法提取决明子粗多糖最佳工艺为酶用量1.4%、酶解时间50 min、液料比24:1 mL/g、酶解pH5.4、酶解温度48℃,此条件下决明子多糖得率为11.67%,与回归模型的理论预测值11.91%误差小于5%。决明子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025 mg/mL和0.894 mg/mL。结论:纤维素酶法可显著提高决明子粗多糖得率,工艺简便可行,获得的决明子粗多糖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辅助提取茶树菇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子实体多糖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水浴提取茶树菇子实体多糖料液比为1∶60,提取时间120m in,温度为60℃时提取效果最佳;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子实体多糖,料液比为1∶80,酶浓度1.5%,浸提液pH 6.0,提取温度50℃。对2种提取法进行了比较,水浴法提取茶树菇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1.40%;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多糖的平均提取率2.38%,比水浴法提高了70.47%。纤维素酶酶解辅助提取茶树菇多糖明显优与水浴法。  相似文献   

5.
以稳定米糠为原料,利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技术方法相结合,获得米糠营养提取液.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二次提取,糠水比为1:4;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SE13)的用量为0.4%;纤维素酶的用量为4%,反应温度为50℃,pH值为5.5,超声渡提取2 h,米糠营养物提取率为47.8%,所得提取液中营养成分丰富.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平菇粗多糖方法的优劣并对其粗多糖抑菌特性进行检测。方法采取水提法、超声波法、微波法、纤维素酶法提取平菇粗多糖,利用细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真菌(毛霉、根霉、青霉、曲霉)作为试验菌株,采用打孔法,对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平菇粗多糖的抑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纤维素酶法提取的平菇粗多糖的多糖含量为57.50%、多糖得率为1.538%,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方法。在抑菌试验中,平菇粗多糖浓度为100 mg/m L时,水提法、超声波法、纤维素酶法提取的平菇粗多糖对毛霉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纤维素酶法提取平菇粗多糖效果较好,不同方法提取的平菇粗多糖在高浓度时均对毛霉有微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可靠的黑木耳多糖高温蒸汽浸提工艺,并测定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高温蒸汽浸提黑木耳多糖料液比、浸提温度与浸提时间。此外,利用超氧自由基(O-2·)清除实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与总还原力实验检测粗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高温蒸汽浸提木耳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50(g/m L),提取温度120℃,提取时间85 min。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8.38%±1.64%。此外,木耳多糖对O-2·、ABTS+·及DPPH·的IC50分别为0.65,0.78,1.47 mg/ml,且对铁离子有良好还原力。结论高温浸提法能快速高效提取粗黑木耳多糖,其具有良好的天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西番莲果皮为原料,以酶解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浓度与液料比为单因素,分别研究了四种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淀粉酶)对西番莲果皮中果胶提取的影响,并确定将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与木质素酶三者进行复配,然后以酶解p 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液料比为因子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以优化复合酶酶解工艺,最后通过响应面实验,确定了复合酶的添加量。实验优选得复合酶最适配比和最适酶解提取条件为:将纤维素酶0.8 g/100 g、半纤维素酶1.2 g/100 g、木质素酶0.2 g/100 g进行复配,液料比为6∶1 m L/g,p H为4,提取温度40℃,提取3.5 h,此时西番莲果皮的果胶提取得率可以达到2.63%±0.021%。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酶提取枸杞多糖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纤维素酶提取枸杞粗多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45%、pH为4.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60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提取枸杞粗多糖的得率为23.68%,与热水法浸提的粗多糖8.65%相比有明显提高。其中采用酶法提取的粗多糖中的枸杞多糖含量也提高到了31.3%,为热水浸提法所得枸杞多糖含量的1.8倍。  相似文献   

10.
米曲霉豆渣曲抗氧化活性物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豆渣为基质,进行米曲霉固态发酵制曲,利用曲中复合酶系并适当添加纤维素酶水解曲料,以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水解物。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0·3g/L,曲料与提取液的固液比为1:20,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4h时,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此外还考察提取液的主要成分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辅助技术研究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条件;采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纯化多糖后,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31 min,超声温度52℃,液料比为21∶1(mL/g),多糖提取率达到(3.81±0.19)%。桦褐孔菌粗多糖中多糖质量分数为19.0%(以葡萄糖计),蛋白质量分数为13.9%(以牛血清蛋白计)。体外抗氧化试验显示,桦褐孔菌精制多糖对DPPH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所组成的复合酶对芝麻进行粗油体提取,探究酶法提取粗油体内在稳定机制。方法 研究在不同总酶量与复合酶配比下芝麻粗油体的提取率,比较分析了粗油体的组成成分,粒径与电位,微观结构及核磁成像、流变学特性。结果 结果表明,相比于碱法,复合酶法可显著提高粗油体的提取率,当总酶量为5%,果胶酶与纤维素酶质量比为2:1时粗油体的提取率可达68.07%,且粗油体中蛋白质与多糖的含量较高;受组成成分的影响,酶法制备粗油体的粒径较大,Zeta电位较低,粗油体中存在聚集体,且水分分布的均匀性也较差;流变特性分析则表明,酶法制备粗油体的G’和G”值普遍大于碱法制备粗油体,说明酶法制备的粗油体具有较好的网络结构。结论 为合理设计酶法提取工艺和制备应用于食品、化妆品体系的粗油体胶体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乌龙茶碎茶为原料,采用酶与超声波协同进行提取,以提高水浸出物的得率。在固定超声功率为500 W、超声波提取20min和茶水料液比为1∶20时,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索单一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添加量、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合酶的添加量、单一或复合酶酶解时间对茶叶水浸出物提取得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复配比为1∶1、复合酶添加量为1.2%、酶解时间为60 min时,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乌龙茶碎茶中的水浸出物提取率达到28.5%。  相似文献   

14.
采用3种工业饲料酶(纤维素酶、漆酶、木聚糖酶)酶解以蔗渣为主要原料的灵芝菌糠,分别测定发酵终产物中总糖含量,还原性糖含量,纤维组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总酶活1000 u/g,料液比1:10,酶解时间12 h,纤维素酶:漆酶:木聚糖酶=1:1:1条件下,灵芝菌糠中纤维素含量降解率为36.81%,半纤维素含量降解率为29.09%,木质素含量降解率为17.97%,体现了3种工业饲料酶对甘蔗渣栽培的灵芝菌糠有效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苦苣为原料,研究其粗多糖的纤维素酶法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苦苣粗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的量1.4%、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5 h、料液比1:35,提取率为6.97%。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苦苣粗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作用,且和其浓度呈正相关。当苦苣粗多糖的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OH和·O_2~-的清除率分别为88.2%、83.4%、80.6%。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纤维素酶酶解技术对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酶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并与乙醇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为3h.温度为55℃,加酶量为0.01%,料液比为1:10.  相似文献   

17.
罗凯  黄秀芳  周毅峰  张弛 《食品科学》2017,38(4):237-242
利用人工种植的碎米荠为原料,研究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参数及抗氧化活性。首先对提取条件的单因素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提取条件的响应面优化。单因素优化条件为:质量分数2%复合酶(m(纤维素酶)∶m(果胶酶)=2∶1)、酶解时间90 min、酶解温度60℃、酶解pH 4.0。响应面优化结果为:酶解时间91.8 min、酶解温度57.1℃、酶解pH 4.17。在此条件下,碎米荠粗多糖提取率最高,粗多糖提取率预测值为4.14%,验证实验得到实际粗多糖的平均提取率为4.07%;与理论预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约为1.62%。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碎米荠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效果优于VC。该实验结果为碎米荠多糖的提取以及多糖的性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纤维素酶法提取茶多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保持茶多糖的活性 ,采用低温水提、酶提二次结合法提取茶多糖 .第一次在 5 0℃、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5、水提取 3 0min ,多糖的提取率为 2 .3 3 %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6.82 % ;过滤后 ,滤渣用 pH 4.6的柠檬酸 柠檬酸钠缓冲液加纤维素酶提取 ,经正交试验确定酶提最佳工艺参数为 5 5℃、茶叶与水的质量比为 1∶1 4、酶用量 2 .2 μL/g(以茶叶质量计 ) ,反应时间为1 2 0min ,其多糖的提取率为 0 .64% ,粗多糖 (干重 )的提取率为 1 .1 1 % ,分别占二次总提取量的2 1 .5 %和 1 4.0 % ,而在相同条件下无酶提取 ,提取率仅为 0 .3 9%和 0 .5 6% .相对水提法 ,酶法的多糖提取率分别增加 63 .3 %和 98.9% ,多糖总提取率达 2 .97% ,粗多糖 (干重 )的总提取率为7.93 % .采用酶法提取的茶多糖具有较强抑制α 淀粉酶活力的能力 .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优化毛果鱼藤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进行实验设计,获得最优提取条件,提高毛果鱼藤总黄酮提取率;采用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总还原力测定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纤维素酶质量分数0.31%,乙醇体积分数85%,液料比为40:1 m L/g,超声时间为37min,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49.2℃;在最优条件下,提取率为30.364 mg/g。毛果鱼藤总黄酮清除羟基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IC50为1.17 mg/m L和0.18 mg/m L。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对毛果鱼藤总黄酮的提取率显著增加,且毛果鱼藤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探索和优化超声复合酶解提取淫羊藿叶粗多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添加量,再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优化超声复合酶解提取工艺参数。结果显示:不同酶添加量对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次序是: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最佳复合酶(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的添加量分别为50、250、200、100 U/g;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6.8℃、超声时间42.3 min、p H 4.3、超声功率311 W。在此实验条件下,粗多糖提取得率为5.98%,与模型预测值(6.2%)接近。粗多糖通过琼脂糖离子交换和葡聚糖分子筛凝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3个主要多糖组分(EPs-1、EPs-2、EPs-3),多糖组分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实验进行了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超声复合酶提取作为一个高效和环保的提取技术,可以应用于从植物原料中提取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实验显示3个多糖组分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呈添加量依赖关系。这些结果说明淫羊藿多糖可以探索作为潜在的抗氧剂应用于功能食品和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