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应用新奥法进行隧道施工中,锚杆支护是重要支护形式之一,而如何监测该结构的应变特性是其中关键.提出了将FBG传感器应用于隧道锚杆支护结构的监测.现场试验表明:FBG传感器能够很好地实现对锚杆支护工程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阐述了锚杆支护的特点、锚杆支护原理、锚杆常用的种类及锚固方式、锚杆支护三径匹配、锚杆支护施工工艺、锚杆支护工作的注意事项及其质量要求,并介绍了施工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在ANSYS大型有限元软件基础上开发了巷道锚杆辅助设计软件ANSYSBOLT;在该软件环境下,根据某工作面煤岩层的物理参数,建立了构造应力场条件下的实体巷道锚杆支护模型,并按照不同的埋藏深度、锚杆支护结构和预紧力条件,经软件分析计算,得出了实体巷道围岩应力及位移分布情况,进而分析了不同埋藏深度、锚杆支护和预紧力条件对巷道顶底板稳定性的影响,最终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可行的锚杆支护方案。现场试验结果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应变式锚杆受力测试仪的研制与应用郝迎吉赵朔柱惠兴田屈崇综西安矿业学院(西安710054)铁一局通信处随着各种支护锚杆的广泛使用,促进了锚杆受力检测仪器的发展,目前煤矿生产中已有几种结构形式的锚杆测力仪在使用,并以机械丝杠推动液压油缸式为多见。据多...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锚杆支护能够达到安全可靠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锚杆支护巷道安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硬件结构及软件设计。该新型锚杆支护巷道安全监测系统实现了锚杆工作状况监测、历史数据查询和受力趋势计算机分析等功能。实验证明,该系统最大量程为500 kN,测量误差<5%,抗干扰性能强,人机接口方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自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巷道支护锚杆/锚索安装过程中, 液压锚杆钻机钻臂通常人工控制, 定位精度低, 导致钻杆安装偏离设计位置, 引起设备故障和巷道坍塌. 因此, 设计一种基于动态切换函数的滑模自适应摆角控制器. 针对变频泵控液压锚杆钻臂旋转系统存在的诸多内外部干扰, 设计自适应律和动态滑模控制器, 有效降低抖振和抑制干扰. 联合仿真实验表明, 动态滑模自适应摆角控制能够有效克服诸多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 无超调的准确跟踪设定值, 满足煤炭安全规程中锚杆/锚索安装偏转角控制和巷道稳定支护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工矿自动化》2017,(8):19-24
针对现行锚杆支护设计方法存在指标选取简单、计算误差较大、测试过程复杂等局限性,以某煤矿3号煤北翼准采区轨道运输大巷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力学试验确定巷道围岩稳定性等级,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不同的支护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支护方案的支护效果,得出如下结论:巷道采用"锚索+锚杆+网+钢带"的支护方式时,巷道围岩塑性变形范围最小,巷道顶底板及两帮位移量也最小,该方案是所有支护方案中最合理的。现场实测结果表明,采用"锚索+锚杆+网+钢带"支护方式时,巷道围岩变形较小,支护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郭磊磊 《自动化应用》2024,(7):162-163+167
传统采用气动锚杆钻机进行井下锚网支护的安全性能差、支护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其最大扭矩力不能满足顶板锚杆扭矩力要求。为提高掘进工作面锚网支护质量,伯方煤矿在3306回风顺槽成功引进CMM2-28Y型煤矿用液压锚杆钻车,该钻车具有钻进功能全面、安全性好、工作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破坏及持续变形,已发生大变形巷道如何科学合理返修支护等问题,以白皎煤矿+300水平4号石门运输大巷为例,根据巷道围岩钻孔窥视、围岩力学状况及支护技术综合分析了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指出构造应力突出、巷道围岩岩性软弱、巷道集中布置、巷道围岩支护强度低、支护材料不匹配、施工质量不达标等是导致巷道持续变形的原因。指出对于已发生离层、破坏的巷道破碎围岩,仅采用锚杆、锚索补强支护时,围岩中不连续变形的存在会导致巷道围岩结构整体稳定性不足,无法有效抵抗应力的持续挤压作用,巷道易发生持续变形,需进行注浆加固将围岩中不连续变形产生的裂隙进行充填,进而通过锚杆、锚索进行支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压注浆+高强高预应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喷浆"的巷道返修支护方案,即首先通过注浆加固将围岩裂隙及不连续结构面进行及时加固,进而通过强力锚杆、锚索支护对围岩进行支护,在围岩中形成承载结构,通过表面喷浆封闭围岩,阻止围岩风化,提高表面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注浆+高强高预应力锚杆、锚索联合支护+喷浆"后,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09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212mm,能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10.
针对煤层巷道底鼓破坏问题,以某矿53082巷为研究对象,采用UDEC离散元模拟软件对该巷道掘进期间的围岩应力状态、位移分布及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较大的水平构造应力下,53082巷底板软弱煤层成为应力释放的主要区域,破坏特征主要表现为浅部拉伸破坏和深部的剪切破坏。针对53082巷原有支护方案无法控制底板位移,造成底鼓比较严重的问题,通过对不同底板支护方案进行支护效果模拟分析,提出了底板注浆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底板注浆与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方式优于单一的锚杆锚索支护方式,大大改善了底板应力状态,抑制了底板深部的剪切破坏,顶底板位移量控制在150mm以内,两帮位移量控制在60mm以内,巷道围岩的控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高宇  刘佳 《工矿自动化》2023,(5):147-152
目前针对煤巷掘进效率提升的研究大多从改进掘进设备的角度出发,对煤巷掘进作业工序及人员配置的考虑较少,而保持和谐稳定的人机关系是保障煤巷掘进效率的关键。以马道头煤矿8404工作面2404进风巷为工程背景,在考虑人机匹配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巷掘进作业优化方案。对掘锚机割煤支护工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顶部和帮部锚杆空间不成排的掘进巷道支护体系,即在连续作业2个循环进尺后不退掘锚机组,使顶部锚杆领先帮部锚杆300 mm,以节约巷道支护时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部和帮部锚杆空间不成排支护的应力场与顶部和帮部锚杆空间对齐成排支护的应力场相差不大,验证了顶部和帮部锚杆空间不成排支护体系的可靠性。通过多工序并行作业优化了煤巷掘进作业流程,进而计算各工序任务量,优化各工序相关的人员配置。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人机关系对煤巷掘进作业进行优化后,日循环数由10次增加到15次,月进尺由300 m增加到450 m,工人效率从0.1 m/工提升到0.14 m/工,循环周期由80 min缩减到44.6 min,明显提升了煤巷掘进效率。  相似文献   

12.
现有的锚杆异常人工检测方法只能对单根锚杆进行抽检,无法全面检查锚杆异常情况,且效率较低。锚杆有异常时,杆体露出段往往出现长度或角度变化,甚至发生脱落。根据锚杆出现异常时露出段长度、角度会发生变化的特点,以巷道巡检机器人为平台,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一种由锚杆图像匹配与提取、锚杆特征检测构成的非接触式锚杆异常快速检测方法。在锚杆图像匹配与提取阶段,采用感知哈希算法进行采集图像与原始图像匹配,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实现图像增强,采用YOLOv3算法定位并提取锚杆区域;在锚杆特征检测阶段,采用双边滤波与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锚杆图像边缘信息,采用直线段检测算法提取锚杆图像直线段,结合锚杆轮廓可视为一组平行线的特征,实现锚杆长度、角度特征提取,并与原始图像锚杆特征进行对比,实现异常检测。通过在实验室制作数据集对锚杆异常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锚杆异常。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是将锚杆支护阻力均匀作用于巷道表面,较少考虑锚杆与围岩耦合形成的锚固承载层的等效支护力问题,通过分析围岩力学模型得出锚固承载层等效支护力的解析表达式及巷道围岩在锚固承载层作用下的弹性区与塑性区应力、塑性区半径和巷道围岩表面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1)锚杆长度增加时,锚固承载层厚度随之增大;锚杆长度一定时,随着锚杆排距的增加,锚固承载层厚度减小;锚固承载层等效支护力随着锚固承载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2)在塑性区中,相对于不考虑锚固承载层的Fenner解,考虑锚固承载层的本文解下的围岩切向应力较大,应力峰值位置更接近巷道中心位置;在弹性区中,相对于Fenner解,本文解下的围岩切向应力较小,径向应力较大。(3)随着锚固承载层等效支护力的增大,塑性区半径呈下降趋势;随着锚固承载层等效支护力的增大,Fenner解与本文解下的巷道围岩表面位移减小,且Fenner解下的位移变化量比本文解下的大。利用Flac3D软件对锚固承载层作用下的巷道围岩应力、塑性区半径和巷道表面位移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与算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锚固承载层作用下巷道围岩稳定性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工矿自动化》2016,(9):43-47
针对传统巷道掘进工艺存在掘进快、支护慢的难题,塔山煤矿引进了锚杆钻车,开发了掘锚交叉综掘工艺,并对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研究。通过对工艺实施过程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得出结论:巷道开挖支护60d后,左右围岩日收敛速率小于0.1mm/d,说明巷道收敛已经趋于稳定,最大锚杆受力为206kN,最大锚索受力为305kN,均在安全范围,锚固力大为提高,离层得到有效控制。该工艺实现了减员10%,支护效率提高41%,掘进工效提高33.3%,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合理的开挖及支护方案是保证基坑安全施工的重要保障。基于此,论文对深基坑支护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灌注桩支护、排桩支护、锚杆支护、连续墙支护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选择合理的开挖及支护方案,提高深基坑支护技术水平,才能保证基坑本身的安全稳定性,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工矿自动化》2015,(7):17-20
针对传统的巷道锚网和锚杆支护质量有线监测系统存在施工危险、断线频繁、维护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巷道支护质量无线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巷道支护危险区域段面为监测对象,采用ZigBee和WiFi无线数据通信协议解决了主干网络的传输可靠性问题。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安装维护简便,优化了巷道支护参数,提高了回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屯宝煤矿逆断层破碎带煤柱侧巷道受采动影响造成的巷道变形量大、巷道底鼓、煤柱侧帮鼓、巷道顶板局部下沉等问题,采用锚杆测力计对锚杆应力进行监测,采用PASAT-M应力探测方法对逆断层煤柱侧巷道应力分布和巷道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带巷煤柱侧锚杆应力峰值出现在超前工作面10~15 m,轨道巷上帮锚杆应力峰值出现在超前工作面5~10 m;巷道不同位置的锚杆应力、围岩应力及巷道变形量均受T 2逆断层影响,应力和变形量集中分布在逆断层附近;距离逆断层25 m内围岩应力中等危险区分布相对集中。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巷道补强支护和大孔径卸压综合治理措施,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措施为围岩提供了稳定的支护力,适用于屯宝煤矿逆断层影响区域围岩变形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一种支持深基坑支护工程优化设计的协同演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文  李陶深  吴恒  周东 《计算机工程》2003,29(3):54-55,104
提出了一种支持深基坑支护工程优化设计的协同演化算法,并介绍了实现遗传优化的相关技术。通过对“锚杆 排桩”支护体系应用系统的实验数据分析,说明该算法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个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优化设计的协同演化模型,并给出相应的协同演化算法.利用基坑支护系统各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提供了问题空间与外空间不断演化的协同机制,实现了基坑支护方案和细部结构的协同优化设计.通过一个简化的基坑支护参数优化问题——“锚杆 排桩”支护体系的应用实例,说明文中的模型和算法对于基坑支护工程的优化设计是有效且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在高压输电塔的锚杆顶端施加一瞬态激振力,由布设在锚杆顶端的声发射传感器接收反射的信号.对接收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时频分析和小波分析.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声发射信号的特征频率、能量与腐蚀的状况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声发射技术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检测高压输电塔锚杆腐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