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实现电力巡线的规范化、智能化和自动化是电力巡线业务发展的终极目标。简述了电力巡线的发展历程,同时分析了人工智能赋能电力巡线行业的可行性,提出了"无人机巡检+AI智能分析"处理方案,并对人工智能与电网深度融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以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为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电力等传统领域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首先分析了电网发展新特点和调度控制面临的挑战;进而按照人工智能与现有技术体系深度融合的思路,开展电网调控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框架研究,提出总体思路、建设目标,设计了系统体系架构;最后对电网调控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展望,分析了应用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与现实世界紧密结合,并通过计算能力、数据、模型和算法四大要素的联合作用,快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电网业务中的作用,把数据作为信息化的核心。文章以营销智能客服与大数据的融合应用举例,研究实时语音数据智能转译、海量历史数据挖掘分析,以及融合应用的全方位业务管理模式。通过业务数据验证,实现了用数据管理企业、用人工智能提升效率、用融合应用驱动业务改进的目标。对其他电力业务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深度学习和大数据分析为特征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推动电力等传统领域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首先分析了电网发展新特点和调度控制面临的挑战;进而按照人工智能与现有技术体系深度融合的思路,开展电网调控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框架研究,提出总体思路、建设目标,设计了系统体系架构;最后对电网调控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进行展望,分析了应用发展方向,为相关研究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世界各国的电力产业和能源产业。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一块重要拼图,它驱动着电力、能源和信息产业的深度融合。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以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为依托,全面推进能源革命,将开启智慧能源的全新时代。推进电力和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将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反过来,智能  相似文献   

6.
<正>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11月30日,拟于2020年第1期出版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将物联网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源支撑和技术保障,已经成为电力  相似文献   

7.
邓洲 《电器工业》2018,(11):25-32
为加快实体经济复苏并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强相关战略部署,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内外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领域的实践取得可观成效,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能够有效缓解人力成本上涨压力并弥补了人类劳动者的不足,提高生产柔性化程度从而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较为准确地预测市场与匹配供需,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增强制造业质量控制能力。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世界各国都面临人工智能标准化制定与实施、互联网技术攻克、信息安全保障、复合型人才培养储备等一系列共同的问题和挑战,而我国还需面对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发展创新模式及引领全球融合发展趋势的制造业企业等缺乏问题。对此,我国应通过多方协同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行科学规划,并建立以基础研究为重点的国家实验室;产业层面,构建机器学习所需的工业大数据库,夯实大数据基础,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企业层面,鼓励我国优势制造业企业进行逆向整合,掌握核心要素资源,加强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战略联系;在配套方面,调整制造业相关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制造业步入人工智能时代的需要,同时评估和防范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正在成为构建“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当前,人工智能在电力行业不同场景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适用性与性能水平,这既源于人工智能算法本身的基础假设与固有局限,也源于电力系统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总结提出4种电力人工智能应用范式,即深度连接、符号知识、行为强化与集成智能,分析其核心算法的基础假设及因假设所带来的局限,匹配适用的电力应用场景特征与需求,并梳理目前性能表现较好的具体算法及相应技术指标。进一步,指出当前电力人工智能发展存在的共性技术瓶颈,即可信伦理、数据分布与进化迁移等。针对以上技术瓶颈,提出数据知识融合驱动机制、平行互动机制以及模型进化机制等3种解决机制。在后续文章中将详细剖析这3种机制,提出更加系统化的电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模式,以有效提升电力人工智能的自组织、自协同、自学习与自进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投稿截止日期:2019年11月30日,拟于2020年第1期出版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及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将物联网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为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数据资源支撑和技术保障,已经成为电力能源领域新兴科研和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工业圈     
正「行业」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  相似文献   

11.
电力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实际应用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在电力人工智能的假设分析与应用范式研究基础上,探索电力人工智能自主学习的创新应用模式。首先,针对电力人工智能研究中存在的可信伦理、数据分布与进化迁移等瓶颈,提出并详细阐述数据知识融合、平行互动、模型进化三大机制;进而,基于生物脑认知原理,提出适用于电力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意识引导的自主学习技术,通过构建电力领域机器意识引导算法进行模型构建、数据组织、训练调优等自主学习应用,解决规则复杂、数据价值低、场景泛化等情况下的电力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优化难题;最后,在设备运维检修领域开展应用探索,通过意识引导知识、数据、任务的理解分析,构建面向复杂运维检修任务端到端算法生成的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电力物联网是实现电力系统和能源互联网的核心链接纽带,从而支撑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机融合。尤其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能源革命发展大趋势下,为推动电力物联网科学合理智能化建设和技术发展,文章对智能电力物联网功能架构体系及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从信息物理融合角度,提出了智能电力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及建设目标,核心是智能一次物理系统与智能二次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其次,详细阐述了智能电力物联网功能架构,主要包含物理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和交互层。进而,提出了智能电力物联网的技术体系,分别从一次物理设备智能化、二次信息系统智能化和业务应用智能化3个层面展开了关键技术阐述。最后,给出了智能电力物联网协同创新及生态圈建设模式。文章为智能电力物联网的标准化及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情况,从产品研发、设备维护、生产制造、质量检测、产品服务等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现状,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与此同时,论述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建设安全、稳固且信息共享的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当前电力行业的研究重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以其优异的数据处理能力、强烈的态势感知能力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基于此,总结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基本结构、关键技术及深度学习基本理论,对深度学习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进行论述,为深度学习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5G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分析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互联互通的电力网与通信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能源互联网的重要举措。第五代移动通信(5G通信)因具有高带宽、低时延、低功耗等优势,受到各行各业青睐,也将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深度融合。基于此,探讨了5G通信技术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深入分析了5G通信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中的应用场景,总结了5G通信支撑泛在电力物联网关键技术;鉴于未来5G通信网基站密集,能耗可观,进一步还研究了泛在电力物联网下5G通信网的能量管理机制,以及两者产能用能的协调互动;最后,对未来5G通信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融合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周振宇  王曌  廖海君  汪洋  张慧 《电网技术》2022,(5):1641-1651
分布式能源、可调负荷及储能装置大规模接入配电网运行带动“源-网-荷-储”调控模式的转变,配电网与分布式资源之间频繁双向互动对通信网全面感知与广域传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电力物联网与5G的融合通过云-边-端多层级资源的深度协同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针对现有云-边-端协同技术在电力物联网与5G融合应用面临的与电力业务需求适配性不足、异构资源调度协同性差、数据隐私安全难以保障等挑战,文章提出电力物联网5G云-边-端多级协同框架,支撑分布式资源与配电网的协同互动;在此基础上,基于联邦深度Q学习,提出基于半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云-边-端协同资源调度方法,在高可靠低时延约束下实现端侧任务卸载、功率控制与云侧/边侧计算资源分配的协同优化;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技术在能耗、时延、吞吐量等方面的性能优势,同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深度Q学习的边缘网络任务卸载算法(distributionoffloadingalgorithmbased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ep Q network,AHP-DQN)和能量感知边缘计算移动管理算法(energy-awaremobility...  相似文献   

17.
电力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促使电力数据迅速增长和不断融合,电力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电力大数据源自电力行业,与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紧密相连,是未来电力发展的重要资源。面临电力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研究多数据融合、数据模型、数据可视化、内存计算、分布式计算等关键技术,促进电力大数据在电力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对更好地服务节能减排、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张华 《江西电力》2022,46(1):50-51
厚积薄发 开拓创新 欣欣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致力于电力承装、承修、承试、设计、工程劳务分包业务,以及电力建设服务解决方案领域.公司持续创新推进"七彩党建+"工程,结合电力施工企业阶段施工任务繁重的特点,党建工作与人、财、物、安全、工程、市场、综合等部门工作深度融合,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主动履职尽责、认领攻坚...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9月27日,国网湖南供电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由原计量中心、客服中心、节能公司和电动汽车公司融合而成,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打破营销专业壁垒,促进业务深度融合,在专业、技术、管理方面更好地发挥业务支撑作用,为客户提供零距离服务,搭建供电公司与用户直接沟通的桥梁。电力体制改革和售电侧市场放开后,面对市场压力,国网湖南电力始终秉承"优质、方便、规范、真诚"  相似文献   

20.
<正>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电力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作为电网企业直接面向市场、连接社会的营销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开展"互联网+营销服务"建设,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营销服务在经营管理、商业模式、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地处市场化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前沿的浙江省,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率先启动"互联网+营销服务"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