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目前已完成包括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等国家重大工程发射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电气系统组成复杂、规模庞大,作为火箭的大脑与神经,是决定飞行试验任务成败的关键子系统,也是影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提升中国自主进入空间能力的主要因素.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布局布线设计技术进行了综合性阐述,详细介绍该技术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中的具体特点和应用成果,并对其未来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在火箭发射过程中活动发射平台承受着最严酷的燃气流场环境.为全面掌握活动发射平台在发射环境下受燃气流的烧蚀和冲刷状态,基于长征五号火箭发射燃气动力学仿真预示结果,设计了一种有效的飞行任务搭载测试方法,获得了实际任务火箭发射过程中活动发射平台典型位置的压力、温度、热流密度等热学环境载荷数据,据此提炼出长征五号活动发射平台燃气流载荷的设计边界,证实了活动发射平台目前热防护措施和结构强度设计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探火轨道),是中国航天60年来首次冲出地球束缚、奔向火星.针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火转移轨道的适应性难题,提出了一种适应探火轨道的高精度制导技术,并给出了制导设计方案及相应的仿真结果.长征五号火箭探火轨道高精度制导技术实现了火星探测器的高精度入轨,入轨指标达到了工程任务要求的百分之三的量级,标志着中国火箭具备执行地外行星探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中国迈出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奔向火星。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应用性发射成功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  相似文献   

5.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全新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全低温捆绑式运载火箭,作为核心研制内容的分离系统具有分离体尺寸规模大、助推器推力高、级间分离行程长、整流罩刚度低等特点,系统设计难度高、技术跨越大.长征五号研制针对分离系统在理论研究、设计方法、仿真手段和试验验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与攻关工作,对其中的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与展...  相似文献   

6.
有效载荷整流罩的分离设计是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对整流罩地面分离试验中负压特性对分离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对于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简化模型,并基于AMESim平台开展了趋势研究.同时,结合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整流罩试验结果,采用基于Flow3D平台的CFD方法对分离过程中负压特性进行了仿真,结果与试验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控制精度、控制品质、系统架构、飞行可靠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介绍了长征五号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即超20吨级有效载荷的大推力直接入轨高精度制导控制、覆盖超地球第二宇宙速度地火转移轨道的全域强适应制导控制、千吨级运载火箭助推和芯级异类发动机联合摇摆控制等多项技术.其成果填补了中国空白、大幅提升了中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5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又一新型火箭长征四号乙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把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了870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次发射。上午9时33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着我国自行研制的两颗卫星腾空而起。火箭飞...  相似文献   

9.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2006年获得国家立项,正式开始工程研制,2016年11月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实施首次发射,并取得圆满成功,工程研制历时10年。在研制过程中,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研制经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大幅提高了中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其首飞成功在迈向航天强国的征程中踏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中国也由此进入了拥有大型运载火箭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全箭动特性试验八点自由悬吊系统的适用性范围,指导全箭动特性试验的方案设计.研究方法是基于八点自由悬吊系统的结构形式,结合长征五号(CZ-5)运载火箭和长征五号B(CZ-5B)运载火箭的结构形式和试验状态质量特性变化,进行试验状态的助推部段的结构静力分析,同时对状态转换模拟液加注和排泄典型状态进行结构静力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受力状态和规律,进而优化模拟液加注和排泄流程.分析结果表明相对CZ-5,CZ-5B助推尾段的剪力载荷较大,载荷最大值发生在CZ-5B起飞状态相关的状态转换过程.由于最大载荷状态存在影响结构安全余量的风险,优化了模拟液加注泄出流程,降低结构载荷.最终通过试验验证,证明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搭载发射的试验9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21年发射的大幕,标志着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62次发射。  相似文献   

12.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三子级优化组合而成,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7.0t,将成为中国未来高轨大中型有效载荷发射的主力火箭.通过对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技术特征的介绍,对火箭与有效载荷的接口及多任务适应性进行分析,对后续发展进行展...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9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升空,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在距离长五B遥二运载火箭拉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大幕1个月后,成功打响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工程第2战。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为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现役火箭,5m直径芯级捆绑4个3.35m助推器,起飞质量达到869t,火箭竖立在活动发射平台上时,传统火箭使用的芯级4点支撑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改为助推器12点支撑方式.火箭周围存在液氧服务塔、液氢服务塔、支撑点等多项空间约束,并且增加了对滚动角偏差的要求,对起飞漂移控制要求更加苛刻.采用了起飞多约束抗漂移技术,实现了火箭起飞段安全出塔.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时间9月25日21时1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2F经过约10min的飞行,将载有3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至此,长征2F火箭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 5月 2 5日零时 34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 CZ- 3A运载火箭 ,成功地将第 3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送入太空。这不但标志着长征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进入国际一流水平 ,还标志着我国有了完善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次发射是长征运载火箭的第 70次发射 ,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长征运载火箭成功率达到了 90 % ,充分展示了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标准 ,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在 90 %以上 ,可以认为进入了国际一流水平。“北斗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 ,使长征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率从第 …  相似文献   

17.
长征七号火箭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工作是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型号特点,在各承研单位全力支持下展开.针对长征七号火箭系统复杂、产品多的特点,形成了系统化的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工作思路,同时总结全级次供应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后续新一代运载型号开展全级次供应商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11月25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芯二级氢氧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成功,标志着该型火箭距2020年首飞的目标又进一步。本次试验是为长征八号提供交付发动机的校准试验,试验发动机完成全部试验程序后正常关机,试验工艺系统和测试系统工作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试验主要目的是校验大喷  相似文献   

19.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测试发射控制系统具有高容错、热备冗余、高可靠、强适应能力的特点.其较强的创新性、实用性和通用性,实现了适应大型低温液体运载火箭-6h液氢加注前端无人值守、三垂测发模式的系统构架,能够达到快速、准时、可靠发射,保障窄窗口的重大发射任务零秒点火升空.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9日14时42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11次发射。此次发射是继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取得中国首次海上发射成功后又一次新的突破。目前,该型运载火箭已经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