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障壁砂坝(障壁岛)不仅是重要的人类生活居住地,还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单元。川中上三叠统由滨岸向海方向,障壁砂坝与沼泽、潮坪、泻湖和浅海陆棚相伴生,滨岸局部地区发育有小型三角洲。纵向上,由下至上,障壁砂坝依次与浅海陆棚相、潮汐沟道相、沼泽相和泻湖相等沉积相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障壁砂坝的形成与海平面稳定上升、小的地形坡降、地形坡折带发育和稳定的砂质物源供给有关。海平面稳定上升,波浪对沉积物进行改造,并在潮下带地形坡折带附近形成长条状的砂体。小的地形坡降有利于波浪和潮汐能量逐渐减弱,砂质沉积物在波折带附近逐渐堆积。随着海平面的持续上升,稳定的砂质物源供给保证障壁砂坝能够持续生长,不被海水淹没。  相似文献   

2.
XX气田太2段气藏为开发评价的主要目的层位,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测井、录井、化验分析等资料,开展太2段沉积特征研究,识别出太2段发育3种沉积微相类型,刻画其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太2期主要发育潮坪亚相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可识别出障壁砂坝、潮汐水道、泥灰坪三个主要沉积微相,纵向上多期砂体相互叠置,其中障壁沙坝为主要有利沉积微相,研究区西侧的障壁砂坝发育规模较大,为主要开发评价目标,沙坝西侧为海侵方向,砂岩厚度及岩性优于东侧的背水面。该项研究成果为指导后续天然气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的陵水17-2气田是我国海域自营勘探发现的第一个深水大气田,其储层主要为重力流沉积。基于研究区黄流组6口井的随钻电阻率成像测井、录井、地震、岩心和井壁取心等资料,通过岩心刻度成像资料实现全井段的岩性和沉积构造等成像地质刻度,并结合地震资料分析砂体分布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黄流组主要发育块状构造-叠合层理、变形层理-块状构造、叠合层理-层状构造等3种沉积构造组合以及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和砂质浊流沉积等4种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发育轴向充填砂体、点砂坝、天然堤和水道充填砂体,其中研究区中段以点砂坝沉积为主,东段和西段以天然堤砂体为主;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受峡谷壁的限制作用,形成独特的多期弯曲水道沉积叠加的峡谷充填模式,其中点砂坝和天然堤砂体圈闭条件好、储层物性好,勘探潜力大。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塞160井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以河道沉积为主,具有连片分布特征,但在开发过程中注采对应性差,连片砂体内部构型及叠置样式复杂。以现代沉积、数值模拟为基础,结合岩心、测井及动态资料,对安塞油田塞160井区长611小层沉积相及砂体开展精细解剖,明确了其内部砂体构型特征,并划分了砂体演化期次。研究结果表明:(1)塞160井区为典型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支流间湾4种沉积微相。(2)研究区平面上浅水三角洲发育典型的指状河口坝砂体,河道多数分布在河口坝中间,形成“河在中间、坝在两边”的平面分布样式。(3)垂直物源方向上,分流河道多深切但未切穿河口坝,形成了“河在坝上走”的河-坝组合样式;顺物源方向上,单一河口坝砂体前积形成了复合河口坝砂体。(4)不同河口坝之间发育泥质或物性隔夹层,导致连片砂体不完全连通;单一河口坝砂体长度为280~1 400 m,宽度为200~420 m;同期河口坝规模(长宽比)及前积倾角相似,不同期次河口坝表现为顺物源长度及前积倾角减小,宽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三角洲前缘短期基准面旋回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大类。其中非对称型旋回包含向上变深和向上变浅2种类型,对称型旋回包含上升半旋回厚度大于下降半旋回厚度、上升半旋回厚度小于下降半旋回厚度和上升半旋回厚度近似等于下降半旋回厚度3种类型。长8油层组储集砂体按成因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复合式坝和远砂坝砂体四大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包含削截式和完整式2种类型.河口坝砂体包含孤立式和叠加式2种类型。复合式坝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直接叠加在河口坝砂体之上形成.它们明显受基准面升降引起的可容纳空间(A)和沉积物补给量(S)之间变化关系的影响。在基准面上升过程中,主要形成削截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前者A/S〈1,后者4/S〉1;在基准面下降过程中,主要形成孤立式、叠加式河口坝和远砂坝砂体.前者4/S〈l,后两者A/S〉1;在一个完整的基准面升降旋回中,如果既保留了短期基准面上升期的沉积,又保留了下降期的沉积,则形成复合式坝砂体。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属岩性油藏,搞清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预测水下分流河道、叠加式坝和河口坝等砂体将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以河流作用为主的障壁岛环境中,障壁岛砂坝是油气赋存的主要储集体。受物源供给和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共同影响,砂坝砂体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叠置连片、横向不连通的分布特征,易形成岩性圈闭。因此,有效识别陆源碎屑障壁海岸环境中单个储层并进行含油气性评价是勘探的关键。以阿尔及利亚韦德迈阿盆地B区块泥盆系为例,首先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指导下,识别关键等时标志层——海泛面,划分四级层序,细化研究单元;然后针对储层密集发育段,采用随机模拟反演方法预测砂体分布,岩性指示模拟预测油层横向展布,并结合储层地球物理特征、地震属性参数、沉积规律分析等储层综合预测技术识别有效储层,并进行含油气性评价。利用该方法有效预测了B区块障壁砂坝有效储层的空间分布,预测的砂岩与实际钻井吻合较好,有效探索了陆源碎屑障壁海岸障壁岛砂坝有效储层评价的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7.
在东营凹陷王73井区的沙四段地层中,发育有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沉积。根据岩心特征、滩坝单砂体的平面展布、平面单砂体不同位置的垂向粒度变化,将本区沙四段与滩坝有关的沉积微相划分为滩坝主体、滩坝后缘、滩坝前缘、坝后湖湾、滨湖沉积等。研究区沙四段的滨浅湖沉积在垂向上发育较为对称的高频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这些滩坝砂体主要沉积在湖平面由上升转为下降的相对稳定期,可根据滩坝后缘与滩坝前缘的垂向沉积序列和组合来判断滩坝主体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8.
在东营凹陷王73井区的沙四段地层中,发育有典型的湖相滩坝砂体沉积。根据岩心特征、滩坝单砂体的平面展布、平面单砂体不同位置的垂向粒度变化,将本区沙四段与滩坝有关的沉积微相划分为滩坝主体、滩坝后缘、滩坝前缘、坝后湖湾、滨湖沉积等。研究区沙四段的滨浅湖沉积在垂向上发育较为对称的高频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下降半旋回。这些滩坝砂体主要沉积在湖平面由上升转为下降的相对稳定期,可根据滩坝后缘与滩坝前缘的垂向沉积序列和组合来判断滩坝主体的分布位置。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盆地晋西挠折带内某气田康宁气区太原组太2段潮坪沉积为研究对象,基于测井、取心等特征分析,对潮坪环境下不同类型砂体进行精细刻画,共识别出主潮道、潮道侧翼、障壁砂坝、砂坪4种成因砂体类型及其沉积储层特征及含气性特征差异。对比结果显示,主潮道砂体主要为(含砾)中、粗石英砂岩,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具光滑箱形,物性最好,沿潮道方向延伸长、非均质性弱,测试及投产效果好。根据砂体组合类型和沉积相展布特征,平面上划分出了主潮道、潮道侧翼、障壁砂坝和砂坪分布带。在康宁气区太原组太2段已识别出3条潮汐水道,宽度为500~800m,砂体平均厚度为7~22m,砂地比平均值0.8,平均渗透率为0.31×10~(-3)μm~2,可作为研究区开发潜力区域。  相似文献   

10.
以大牛地气田未开发区(D17井区)太原组2段潮坪沉积为研究对象,基于测井、岩性等特征分析,对潮坪砂坝进行了精细刻画,共识别出了砂坝主体、砂坝侧翼及砂坝侧翼叠置3个沉积微相单元,并建立了沉积微相-岩相- 测井相-物性-非均质性-试气成果响应模板。对比结果显示,砂坝主体微相岩性主要为(含砾)石英粗砂岩及岩屑石英砂岩,测井曲线具光滑箱形;砂坝侧翼微相岩性主要为中-细粒砂岩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测井曲线为齿化箱形、齿化钟形以及漏斗形。根据砂体组合类型,区域上划分出了砂坝主体型砂体带与砂坝侧翼型砂体带。前者砂坝宽度为6~8 km,砂体平均厚度为14.5 m,砂地比平均值为0.53,平均渗透率为0.48×10-3 μm2。后者砂坝宽度为4~6 km,砂体平均厚度为10.56 m,砂地比平均值为0.36,平均渗透率为0.36×10-3 μm2。砂坝主体型砂体带砂体发育规模大,分布范围广,砂体物性好,中等非均质性,试气成果明显,应作为优先开发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川地区上古生界太原组致密砂体分布复杂,给该区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致密砂体控砂机理,将有助于预测砂体和有利储层分布,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文中从太原组古构造特征、物源供给、沉积体系及研究区经历的海侵/海退事件等4个方面总结了致密砂体控砂机理。研究发现:宜川地区太原组低洼古构造控制主砂体展布;物源决定砂体发育面积及沉积类型,碎屑供给物少,砂体发育面积小,沉积较分散;物源和沉积环境共同控制砂体展布形态和方向,形成以透镜状、块状和长条状为主的障壁砂,砂体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海侵/海退事件控制单砂体沉积厚度及连续性,砂体主要发育在石灰岩厚度小于8 m的区域,4期海侵/海退事件形成了4套单砂体。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受沉积相影响控制作用不明晰的情况,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探讨了沉积相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蓬莱镇组可以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及29个短期旋回;蓬莱镇组沉积体主要受来自北西部的龙门山短轴物源控制为主,东部长轴物源次之;从龙门山前至成都凹陷区依次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等沉积体系,东部主要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体系;蓬莱镇组含气砂体主要分布在西部三角洲平原、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和东部的河道边滩和心滩砂体中,呈不连续条带状分布;有利的含气圈闭主要受砂体叠置关系与构造或斜坡背景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杭州湾地区全新世典型生物气藏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杭州湾地区全新世超浅层生物气所赋存的沉积背景入手,分析了该区沉积相及其展布,并恢复了与生物气时空分布密切相关的沉积相在古河谷形成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解剖最具代表性的夹灶生物气藏,探讨了超浅层生物气藏典型特征.研究表明:末次盛冰期低海面,河流下切形成40~100m深的钱塘江古河谷,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古河谷被充填和覆盖.河漫滩和浅海泥质沉积物既是气源岩,又是盖层,后者可作为区域盖层;分布在古河谷的河漫滩砂质透镜体为唯一具工业价值的储气层,气藏为岩性圈闭,属自生自储同生型.含气砂层顶界面在浅层横波地震剖面上表现出强的反射面,当含气砂体横向尖灭,反射波急剧减弱,据此可圈定含气砂体的边界.  相似文献   

14.
为了厘清莱州湾凹陷馆陶组油气差异成藏机理,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岩心、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莱州湾凹陷垦利A构造馆陶组沉积期的沉积基准面及可容纳空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与河流相沉积演化模式,分析了河流相储层的控藏作用。结果表明:①馆陶组作为三级层序,内部可划分为3个体系域,由早期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低可容纳空间体系域和晚期高可容纳空间体系域构成。②馆陶组发育网状河、辫状河和曲流河3种河流相类型,受不同体系域的影响,三者在纵向上不断演化,导致储层垂向相变以及平面差异分布较为明显。③不同河流相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的油藏特征,早期发育的网状河储层侧向上相互切割拼接,垂向上存在稳定的泥岩夹层,导致横向连通性较好、垂向连通性较差,形成岩性-构造油藏;中期发育的辫状河储层在侧向和垂向上往复切割、相互叠置,侧向与垂向连通性均较好,形成构造-层状油藏;晚期发育的曲流河储层受大套泥岩隔层阻隔,侧向及垂向连通性均较差,形成孤立的岩性油藏。以上认识可为研究区的下一步勘探评价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是塔河油田碎屑岩领域最具潜力的层系之一,但埋藏深,砂体规模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亟需开展区带精细评价。通过分析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油气分布特征、断裂体系、砂体以及下伏地层等成藏控制因素,采用“多图叠合”方法,叠合油气藏分布及油气显示图、断裂分布图、沉积相图、地层展布图,形成卡拉沙依组综合评价图,平面上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区带,并指明下步勘探的圈闭类型。其中,最有利区以寻找水下分流河道、“片状”分布的水下决口扇、河口坝等岩性圈闭为主;有利区以寻找被潮汐改造的“条带状”分布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席状砂岩性圈闭为主;潜力区以寻找“片状”分布的砂坪岩性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6.
李维禄  林晓海  刘婷 《特种油气藏》2012,19(2):54-58,137
青三段是松辽盆地主要含油层系高台子油层的重要层位,选取青三段作为目的层,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岩心观察、测井曲线以及地震资料等,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青三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以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青山口组三段发育IV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以及前三角洲3个亚相,根据不同的沉积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多种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青三段的沉积模式。研究区目的层三角洲砂体主要沉积在北西—南东轴线上,整体自南西向北东方向展布,主要砂体类型是河口砂坝砂体,在湖浪作用改造下,局部加厚形成前缘沙坝和滨外砂坝,这是IV型三角洲沉积的主要标志。河口砂坝、前缘砂坝和滨外砂坝成为油气藏的主要储集体。  相似文献   

17.
浅水三角洲前缘地区的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其内部砂体历来是常规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弄清其沉积规律与沉积模式,是勘探取得成功的关键。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82砂层组岩心、薄片、测井和录井资料等,对该区长82砂体的岩石学特征、矿物学特征、测井响应特征、空间展布规律及成因类型进行研究,在考虑沉积期湖盆古地貌、古水深、古气候等的基础上,建立了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其成因。研究表明:志丹地区发育2类沉积特征明显不同的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别是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和河口坝-滩坝复合砂体;2类砂体的岩石类型均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中水下分支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大、砂质成熟度低,垂向上多期砂体连续叠置,平面上连片性差,而河口坝—滩坝复合砂体单层厚度小、砂质成熟度较高,频繁地夹泥—粉砂薄层,平面上连片性好;志丹地区处于湖盆的浅水缓坡上,区内砂体发育的类型与湖平面高低密切相关,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沉积主要受控于低湖平面时期的河流进积作用,而河口坝—滩坝复合砂体则主要与高湖平面期湖浪作用有关。该研究成果可为湖相缓坡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构造格局背景、沉积层序演化背景和油气成藏石油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资源条件。其区域油气成藏耦合关系良好,复合圈闭的定型期稍早于或同步于大规模烃源成熟期,油气生排烃后就近运移至复合圈闭中而聚集成藏,断层和砂体作为输导通道与复合圈闭相互优势匹配。在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正断层与各种类型砂体圈闭的相互配置下,详细解析认为其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有6种成藏模式。有利成藏区带评价预测出腰英台地区西部断坡带以东区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受构造演化格局与沉积相带叠置关系的双重控制,腰英台地区具有亿吨级大中型整装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下石盒子组8段下亚段(盒8下段)是苏里格地区主要的含气层段之一。为了认识苏里格地区盒8下段辫状河砂体发育特征及有效砂体叠合模式,厘清剩余油气制约因素,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沉积、露头、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在密井网区,开展了地下高能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界面约束条件下的河道发育模式及砂体分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盒8下段发育高能水动力为主的辫状河沉积,沉积微相包括辫状河心滩、辫状河道,少量决口扇、泛滥平原。辫流河道砂体以水平叠置型为主,河道迁移频繁,砂体垂向上相互切叠、平面上大面积连片、非均质性强。基准面升降控制河道沉积,进而控制砂体发育模式和有利储层。研究区主要砂体叠置模式可归纳为独立式、接触式、切叠式和多期切叠式。低可容纳空间砂体形态主要是切叠式和多期切叠式,砂体连通性好,河漫细粒沉积不发育。高可容纳空间的细粒沉积明显增多,砂体以接触式和孤立式分布为主,砂体连通性变差。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中—下部,高能水动力环境下形成的叠置型砂体是油气富集的主要空间,主要位于5级界面上部;较低能水动力环境下形成的细粒沉积构成了主要的隔夹层,影响油气渗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