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陆相中高成熟度混积型页岩油开发而言,岩相对甜点的控制作用还不明确。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利用岩相构型分析、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地质建模等方法,结合岩心、露头、测井、分析化验和试油动态等资料,开展了岩相构型对甜点控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把传统人工考察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结合起来,从井点设置、岩相参数定量刻画、格架模型和三维岩相原型模型建立等方面出发,可以表征芦草沟组露头剖面岩相构型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混积细粒储集岩岩相构型组合主要有渐变型、突变型和特殊型3类:渐变型砂体发育程度较高,形成上、下对称状岩相构型,常表现为多个相似旋回的叠置,烃源岩优质,储集层溶蚀孔隙发育,是优质甜点;突变型砂体发育程度一般,形成非对称状岩相构型,常呈多个相似旋回的叠置,烃源岩较为优质,储集层厚度薄;特殊型属于厚层碎屑岩类型,砂体发育程度高,呈单一旋回砂体叠置,储层较为致密,为相对优质甜点。储集岩岩相构型控制了甜点分布,并影响着开发部署策略。渐变型甜点发育程度高,非均质性弱,开发效果最好,采用大规模水平井平台化作业进行效益开发;突变型非均质性强,开发效果一般,是后续接替区域;特殊型整体呈分散状,连续性较差,非均质性强,需精细研究岩相构型空间分布,结合核磁共振法所测的物性参数和含油气性参数部署水平井开发。  相似文献   
2.
利用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及流体包裹体测温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羌塘盆地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巴贡组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孔隙演化过程。巴贡组砂岩总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物性极为致密。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其中胶结物组分主要为硅质、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溶蚀组分为长石。根据多方面综合分析,巴贡组地层在靠近隆起带的浅埋区处于中成岩B期,坳陷内部的深埋区处于晚成岩阶段。在考虑岩石表观体积变化和压实分段的前提下,进行了不同成岩相的孔隙演化定量计算。压实作用是储层孔隙度减小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绿泥石衬里的形成对储层有利。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砂砾岩储层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微观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在325块分析样品实验数据基础上,利用针对砂砾岩大颗粒的大铸体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复杂孔隙结构表征及CT三维立体孔隙空间扫描等技术,研究水驱/聚驱条件下砂砾岩复杂孔隙结构模态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比较明显。水驱时含油饱和度在50%~100%所占频率下降快,优先被动用;②聚驱中后期,聚合物堵塞了部分水驱阶段形成的水流优势通道,形成活塞式的驱动导致含油饱和度在37.5%~50.0%被大量动用。聚驱后剩余油以孤立状分布为主,局部存在连片状;③不同孔隙结构模态在水驱/聚驱剩余油中差异较大。单模态、双模态岩心驱油效率较高,其中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为9.30%~18.38%。单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较高,而双模态和复模态岩心水驱油效率相当。聚合物提高驱油效率以双模态岩心最高,单模态次之。单模态和双模态岩心注入聚合物后,含水率下降可达20%。  相似文献   
4.
针对致密砂岩气藏受沉积相影响控制作用不明晰的情况,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探讨了沉积相对致密砂岩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蓬莱镇组可以划分为2个长期、4个中期及29个短期旋回;蓬莱镇组沉积体主要受来自北西部的龙门山短轴物源控制为主,东部长轴物源次之;从龙门山前至成都凹陷区依次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等沉积体系,东部主要为一套河流相沉积体系;蓬莱镇组含气砂体主要分布在西部三角洲平原、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和东部的河道边滩和心滩砂体中,呈不连续条带状分布;有利的含气圈闭主要受砂体叠置关系与构造或斜坡背景联合控制。  相似文献   
5.
强烈的非均质性、较差的储层连通性以及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是致密砂岩气产能评价难度大和准确率不高的原因,基于此,利用多口井测录井曲线资料,归纳总结典型的曲线形态类型,并采用数学方法对形态进行了定量表征,提出了基于测录井曲线形态的产能评价方法。研究表明:①气测全烃曲线可以分为箱形、半箱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锯齿状和单尖峰状等6种形态,分别与油气层显示程度紧密相关,可以利用幅度、相对质心、相对锯齿、方差及自相关函数的参数值极性量化表征。其中,箱形气测全烃曲线峰形饱满,跨度较大;半箱形,气测全烃峰形跨度明显小于储层厚度;三角形,气测全烃曲线形态呈现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锯齿状,气测全烃曲线形态呈忽高忽低的趋势,呈现若干尖峰;单尖峰状,气测全烃曲线峰形跨度较小,呈单尖峰状。②6种气测全烃曲线形态与致密砂岩油气储层产能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中产层主要为箱形、三角形,低产层主要为(半)箱形、三角形及锯齿状,特低产主要为锯齿状,不产层主要以单尖峰状为主。利用气测曲线形态及产能特征进行权重赋值,建立了解释关系图版。③录井全烃曲线与测井电阻率曲线综合解释可以更加准确判别致密砂岩储层产能。最后,利用定量化模型进行自动解释,通过数据验证发现,产层符合率为80.95%,产能区间符合率为78.05%。实践证明,基于测录井曲线形态可以较好地评价预测致密砂岩储层产气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空间矢量的点坝砂体储层构型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的曲流河点坝砂体构型建模方法。传统基于目标的方法是在建模的初始阶段定义网格,而基于空间矢量的储层构型建模方法直接在研究区内投放空间矢量定义的构型要素。该方法借鉴了计算机图像学中矢量图形存储的思路,采用了基于实数集的点、线、面所限定的体来定义构型要素。由于在模拟阶段模型不定义网格,因此模型不受网格尺寸的限制,模型模拟结果可以刻画不同规模层次的构型要素。并且由于在模拟过程中只是对构型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形态定义参数进行调节,与传统的基于目标的模拟相比,更易满足井的条件约束,模拟收敛速度更快。笔者以中国东部油田某区块点坝砂体构型建模为例,给出了本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建模流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同生逆断层上盘发育的正牵引构造与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耦合关系不明的情况,利用岩心、露头、密井网及地震等资料,采用井震结合、标志层与目的层高程差、构型层次分析及地质综合分析等方法,从正牵引构造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了其控制下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的差异分布特点。研究表明:(1)正牵引构造有4个基本特征:呈不对称的背斜隆起形态、不同位置隆起幅度存在差异且具有累积效应、常与张性构造和不整合伴生、具有继承性发育且分布范围渐变的特点;(2)正牵引构造引起的差异隆起的沉积底形控制了冲积扇砂砾岩体的分布样式,冲积扇砂砾岩体构型要素在空间上分布与已有冲积扇沉积模式差异较大,即不再遵循辐向距扇根部位距离相等的位置具有大体相同的构型属性的规律;(3)正牵引构造控制了沉积物可容空间的大小,抬升隆起导致其发育部位可容空间不断降低,而其侧翼的则不断增加。同时,其隆起的沉积底形影响了古水流的流向,最终改变了冲积扇储层内部构型的分布格局,不再遵循沿辐向上构型要素类型与规模渐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场油田北区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王场油田地质构造特点,统计了4口关键井的取心资料,在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应王场油田储层的测井解释参数模型和油水层识别标准。重新计算了含油面积2.2km^2,地质储量174.1×10^4t。  相似文献   
9.
潜江凹陷潜江组的主要沉积体系有三角洲和淡—半咸水滨浅湖,主要形式为冲积平原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通过对潜江凹陷岩石的颜色,类型,碎屑颗粒结构,沉积构造,测井相标志等的研究。采用岩心相,单井相,测井相分析技术,按单井相—剖面相—平面相分析的程序,对研究区研究层系进行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分析出具有特色的盐湖沉积微相。特别是盐湖密度流成因类型砂体,是潜江盐湖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储油砂体。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岩相组合和构型单元控制下的砂砾质辫状河内部渗流地质差异特征,采用岩石相组合及层次界面分析方法,结合采样样品的孔渗数据分析与统计资料,对新疆克拉玛依黑油山35露头剖面的岩相组合、构型界面及构型单元进行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岩相组合和构型单元控制下的渗流差异样式.结果表明:不同的河道加积和充填方式形成的不同岩相组合和构型单元控制了其内部渗流地质的差异样式.河道侧向迁移加积过程中,形成板状交错层理含砾-粗砂岩相沿侧向或向上过渡为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相的序列,构成了渗透率侧向均匀递变且向上降低型样式;砂质河道充填过程中,形成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含砾-粗砂岩相向边部和底部过渡为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相的序列,构成了渗透率向河道边缘和底部不明显降低的内部均质性样式;砂砾质河道充填过程中,形成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细砾岩相到粗砂岩相最后过渡为水平层理泥质粉砂岩相序列,构成了渗透率中心向四周降低型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