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矿粉供应的复杂多变加剧了烧结配矿的难度,易导致烧结生产及烧结矿性能的不稳定。传统的烧结杯试验配矿方法费时费力,研究开发新的优化配矿方法替代传统烧结杯试验配矿方法是钢铁企业提高配矿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详细介绍了铁矿粉常温性能、铁矿粉高温性能、热力学计算等指导烧结配矿的方法,分析了主要烧结配矿方法的技术特点,对烧结配矿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铁矿粉的高温性能是基于铁矿粉基础工艺性能的烧结优化配矿方法的核心。查明铁矿粉关键基础工艺性能与烧结产质量的关系,是解决烧结优化配矿可靠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对马钢常用的10种铁矿粉的同化性、液相流动性、粘结相自身强度、SFCA生成特性、连晶固结强度等高温烧结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铁矿粉高温特性互补原理,设计了五组烧结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试验,均获得了良好的烧结效果,验证了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的烧结优化配矿方法的可行性,为马钢充分利用铁矿粉资源、降低配矿成本,改善烧结矿质量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兴澄特钢烧结优化配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兴澄特钢常用铁矿粉的常温特性、微观特性以及高温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铁矿粉的合理使用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五组烧结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试验和工业性试验,均获得了良好的烧结效果,验证了基于铁矿粉自身特性的烧结优化配矿方法的可行性,为兴澄特钢充分利用既有的铁矿粉资源,改善烧结矿质量和降低烧结矿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烧结矿质量、降低炼铁成本,河钢邯钢对8种常用铁矿粉高温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铁矿粉高温特性互补原理,设计了7组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烧结效果。验证了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的烧结优化配矿方法是科学可行性的,为改善烧结矿质量及冶金性能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微型烧结试验,测定、比较和分析了国内某钢厂烧结生产常用6种铁矿粉的同化性和液相流动性等高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根据其高温特性提出相应互补优化配合原则,设计了4组烧结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了烧结杯试验。结果显示,优化配矿方案的烧结矿产量、质量指标均比基准方案优良,烧结成本比基准方案低,这表明基于铁矿粉同化性和液相流动性对所研究的6种铁矿粉能够进行有效的优化配矿,也为该钢厂烧结优化配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铁矿粉的高温基础性能进行了测定,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烧结杯优化配矿试验.以垂直烧结速度、转鼓强度和低温还原粉化性能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配矿方案的优劣.结果表明:当改变混合料中高温基础性能不同的铁矿粉配比时,会对烧结过程生成液相的数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烧结矿产量和冶金性能.  相似文献   

7.
采用铁矿粉微型烧结装置对武钢12种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铁矿粉的高温性能指标,对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进行了评价,为烧结厂提出合理的配矿依据,对优化配矿乃至烧结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以及中国的6种烧结铁矿粉作为考察对象,分别研究其化学成分、粒度组成、颗粒形貌和气孔率,并对其同化性、液相流动性、黏结相自身强度和铁酸钙生成特性等高温烧结特性进行试验测定和因素考察。在该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铁矿粉配矿特性互补配矿原则,设计了6组优化配矿方案,对混合矿进行特性研究,且烧结杯试验结果显示获得较好的烧结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某钢铁企业常用铁矿粉的高温特性,采用铁矿粉微型烧结装置对6种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每种铁矿粉的同化温度、流动性指数及黏结相强度等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烧结优化配矿实验,为烧结厂提出合理的配矿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对天钢生产中常用七种铁矿粉同化性、液相流动性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矿粉高温特性互补的配矿原则提出了五组优化配矿方案,并进行烧结杯实验。结果显示:与基准配矿(当前生产)方案相比,优化配矿方案的烧结综合指标有所增加,烧结矿的转鼓强度、冶金性能也得到改善,表现为还原性提高,低温还原粉化性能变好,开始软化温度升高,软化及滴落区间变窄。基于铁矿粉高温性能的优化配矿为现场生产变料及合理采购原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某钢铁企业常用铁矿粉基础特性之间的关系,优化烧结配矿,采用微型烧结法对其常用铁矿粉的烧结基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包括铁矿石的同化性、液相流动性、黏结相强度及铁酸钙生成能力。结果表明,澳金布巴粉同化温度最低,其同化性最强;巴西1SSFT同化温度最高,其同化性最弱。南非库伯粉液相流动性最好,澳纽曼粉流动性最差。澳金布巴粉黏结相强度最高,加拿大粉最低,澳纽曼粉铁酸钙生成能力最强,巴西2BRBF铁酸钙生成能力最弱。通过对某钢铁企业常用8种铁矿粉的基础特性研究,进行基础特性优化互补的配矿烧结杯试验,为烧结厂优化配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优化配矿模型仅考虑了混匀矿的常温特性,忽略了能够反映铁矿粉在烧结过程中行为作用的高温特性,故无法更有效的实现配矿。在明确铁矿粉基础特性与烧结产质量指标关系以及铁矿粉高温特性适宜范围等专家知识的基础上,以模块化的软件处理模式,采用线性函数及单纯形法算法,构造包括铁矿石信息库、矿石特性评价库、直接配矿模型以及优化配矿模型的优化配矿专家系统。直接配矿模型可以评估任意配矿比例下混匀矿化学成分、粒级分布以及高温特性能否满足烧结要求。优化配矿模型采用优化配矿和优化配料两步法进行优化,增加了系统的容错性和自适应性,能够在保证烧结矿化学成分和烧结产质量指标的条件下,计算成本最低的配矿和配料方案。实现了兼顾成本的基于铁矿粉综合自身特性的优化配矿,保证了烧结生产的效益及烧结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指导烧结生产配矿,利用高温性能特征数对铁矿粉的高温性能进行研究。铁矿粉的高温性能特征数结合了烧结过程的各种信息参数,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表征烧结铁矿粉的高温基础特性。在对7种单一矿粉进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其高温性能差异,将混合矿粉中的等性能矿粉进行置换,分析置换前后混合矿的高温性能变化,并通过工业实验,验证置换前后烧结矿的质量波动。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比例范围内,等性能矿粉置换,混合矿粉高温性能特征数变化不大,高温性能稳定,生产出烧结矿转鼓强度保持在稳定水平,质量满足高炉生产要求。可用于指导烧结配矿,为实际烧结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首先测定巴西、澳洲及中国的10种铁矿粉的高温特性,将其与实际生产统计所得的高温特性适宜区间比较可知:巴西矿的同化性偏低,澳洲矿偏高,中国精粉则相对接近适宜区间;有两种巴西矿、一种澳洲矿以及一种中国精粉的液相流动性适宜,一种巴西矿、一种澳洲矿以及两种中国精粉则偏低,一种澳洲矿和一种中国精粉的液相流动性稍高;澳洲矿的黏结相自身强度偏低,巴西矿和中国精粉则较为适宜,且中国精粉相对更高.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互补而使混合矿高温特性指标适宜的烧结配矿新思路,并设计优化配矿方案,烧结杯实验结果显示均获得优良的烧结指标,证实了基于铁矿粉高温特性进行配矿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对武钢从澳大利亚进口的三种铁矿粉进行理化性能的分析,并分别以不同比例配加国产精矿、粉矿进行烧结试验,通过对烧结矿产、质量指标、高温冶金性能以及烧结矿矿相等进行分析,寻求最佳烧结配矿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铁矿粉SiO2含量不断升高的背景下,针对烧结面临高硅蛇纹石停配而产生的烧结矿产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采用微型烧结装置和烧结杯对白云石替代蛇纹石后的适宜配矿结构进行了研究。微型烧结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成分一定的条件下,白云石替代蛇纹石后,因烧结液相流动性的降低而黏结效果变差,致使烧结体固结强度明显下降。烧结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高液相流动性铁矿粉替代低液相流动性铁矿粉后,烧结成品率和转鼓强度分别升高0.98%和2.26%,烧结利用系数提高9.71%,而采用大粒级铁矿粉以提高烧结混合料黏附粉偏析碱度的优化配矿措施,使烧结成品率和转鼓强度分别升高2.10%和3.37%,烧结利用系数提高8.25%。  相似文献   

17.
基于某厂烧结现场生产数据和常用六种铁矿粉的常温性能和高温性能,建立了烧结优化配矿数学模型,并分析和探讨了采用线性规划法、遗传算法等不同模型计算方法对于输出同时满足烧结矿产、质量指标要求和最低配矿成本的烧结原料最优配比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8.
针对酒钢4号265㎡烧结机优化配料的问题,对其所用大宗铁精矿、粉矿进行了烧结性能研究,并对几种主要铁料进行了合理配矿烧结杯试验研究。根据大宗铁精矿、粉矿的烧结性能,由优到劣进行了排序,推荐了4号烧结机合理配矿结构。  相似文献   

19.
铁矿粉的同化性、液相流动性、粘结相强度等高温特性,较常温特性更能反映铁矿粉在高温烧结过程中的行为,对优化烧结配矿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南钢常用的铁矿粉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铁矿粉的烧损大小对其同化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提高烧结温度和碱度,铁矿粉的液相流动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对马钢常用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提出了基于铁矿粉的烧结基础特性选用铁矿粉及优化配矿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