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为达到设计更为经济、合理的目的,针对地下室顶板上消防车活荷载的取值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消防车队的车轮作用方式和覆土垫层的扩散角选择,建立起合理的计算模型.按照荷载最不利布置原则布置消防车荷载,分别针对单向板和双向板计算了常见板跨及覆土层厚度条件下折减后的等效均布荷载值,并给出合理的设计取值.结果表明:覆土对地下室顶板的消防车荷载起明显的折减作用.折减后的消防车等效均布荷载,远小于规范中类似条件下未考虑覆土层时对应的荷载值.  相似文献   

2.
消防车荷载对结构设计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影响很大,我国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规定的消防车等效均布活荷载取值比较粗略,未给出工程中常用的3-5m跨度双向板的荷载取值,也未对地下室顶板覆土时荷载的折减方法做出明确规定.综合考虑消防车台数、楼板跨度、长宽比、覆土厚度等因素的影响,按荷...  相似文献   

3.
对于车库顶盖的结构设计,消防车荷载对经济性和安全性影响很大,新荷载规范规定了常用板跨的消防车等效均布活荷载,对地下室顶板覆土时荷载的折减方法作出明确规定,但对梁的设计荷载是否同样考虑消防车活荷载的覆土厚度折减系数,以及大吨位消防车的荷载设计计算方法需进一步分析。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覆土厚度对梁内力的影响,另参考公路桥梁专业对于车道荷载的相关规定,提出利用影响线原理,采用车辆荷载计算梁在移动消防车荷载下内力的方法,同时分析大吨位消防车的荷载作用,为设计提供了经济安全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计算了几种常用厚度覆土下地下室顶板的消防车产生的等效均布荷载,提出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的几种常用厚度覆土下的消防荷载数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工程利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5×5跨无梁楼盖地下车库结构模型,综合考虑覆土厚度、施工车辆种类和并行情况等因素,根据影响线原理确定施工车辆不利布置,得到施工车辆等效均布荷载,与设计中常用施工荷载5 kN/m2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施工车辆等效均布荷载大部分大于5 kN/m2,且施工车辆等效均布荷载值随覆土厚...  相似文献   

6.
杨震  陈德良  王明  张舵  温燕妮 《建筑结构》2020,50(1):59-62,82
国内关于高吨位(41t)登高消防车在板面行驶以及展开扑救状态时的等效荷载缺乏权威的数据资料。在南宁市有关消防部门提供资料及现场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拟软件ABAQUS对该车作用于南宁市某项目地下室顶板行车路线所在板块的等效均布荷载进行计算,并且将该消防车在若干情况下(不同车型组合、不同覆土厚度、扑救面等)的均布荷载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等效荷载的相关规律和取值建议,以期为考虑该类型消防车荷载项目的结构设计及规范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各设计人员在进行地下室顶板楼盖梁、板计算时对消防车等效均布荷载的取值差异较大。根据力学原理,分析了地下室顶板楼盖中各构件计算中对消防车荷载的合理取值,特别是梁、板计算时的分别取值,以做到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2006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第4.1.1条对消防车活荷载规定的缺陷,分别以板和梁为研究对象,考虑车台数、覆土厚度、计算跨度等因素,按内力(弯矩)等值的原则,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消防车等效均布活荷载,进而归纳出适于设计应用的取值.研究表明:覆土对qe有明显的折减作用,是影响qe取值的...  相似文献   

9.
纵观现今住宅小区规划的发展方向,受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及开发成本的提高等因素影响,开发商开始重视地下资源的利用,逐渐选择将车库修建于地下以利于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但在实际施工开始之前,对于工程的设计就应考虑诸多的外在因素,如地面景观、施工堆载、荷载以及消防车荷载等。如果仅依据地下室顶板及地表覆土层深度进行取值来确定荷载,则会造成取值不当,导致结构梁板出现开裂等现象。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故地下室顶板的附加荷载取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地完工,更加关系到百姓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设计单位在考虑地下室顶板荷载时应与时俱进,提高荷载能力,如此才能将项目做好。  相似文献   

10.
结合人防地下室防护原理及规范对结构设计的规定,通过对人防地下室主要出入口通道顶板等效静荷载取值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减小通道顶板等效静荷载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工程中常遇到的地下室顶板单向板上消防车活荷载取值进行探讨,以确定合理的消防车活荷载值,以达到工程设计安全且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黄锦源 《中国市政工程》2012,(1):16-17,79,80
超载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影响是致命的,应对施工过程中的超载现象引起重视。按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对荷载的规定,给出了公路-Ι级和公路-ΙΙ级汽车车道集中荷载与跨径的关系式及曲线。为便于计算比较,通过计算弯矩,将集中荷载换算成等代均布荷载,得出了换算公式。列出了跨径为5~50 m的简支梁由集中荷载换算的等代均布荷载数据及曲线。结果显示,对于设有人行道并采用石材铺面的城市桥梁,特别是改造工程,必须验算恒载作用,注意是否出现超载现象;当上部结构采用预制架设时,在设备过孔、梁上运梁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导致梁结构的超载,成为控制设计的重要工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下室工程日益增多,地下室顶板楼盖结构设计对于地下室工程总造价控制意向重大。目前顶板楼盖结构设计方案多样,本文以项目工程为案例,通过对常用的几种地下室顶板结构形式在不同荷载条件作用下,进行经济性比较,得出结论,供地下室顶板结构设计选型参考。  相似文献   

14.
爆破荷载作用下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覆盖岩层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背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计算模式模拟爆破施工荷载,根据ABAQUS动态计算的特点,将爆破荷载以等效应力的方式加载于模拟炮孔之上,依据不同围岩类型和岩层覆盖厚度设计值选取隧道左、右线典型段;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覆盖岩层各监测点的振动速度、加速度变化趋势。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各测点的振动速度、加速度时程曲线均满足隧道爆破变形规律。根据隧道围岩振动破坏准则,计算所得的最大水平、垂直振动速度均小于规范要求的临界值,且爆破作用影响范围远小于隧道覆盖岩层设计厚度,所以岩层覆盖厚度设计值满足爆破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同时,考虑到隧道选线的经济合理性,提出了爆破施工荷载作用下隧道顶板厚度设计参考值,并进行了验证,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3航站楼总建筑面积49.5万m^2,东西向长度约为1 200m,南北向宽度约为245m,建筑高度41.1m。介绍了T3航站楼的结构布置、设计思路、分析手段及构造措施。针对轨道交通隧道下穿航站楼带来的设计及施工难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及处理措施。解决了本工程自由曲面空间网格屋盖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包括屋盖风荷载数据处理、模型参数化构建、网格优化、节点快速设计、复杂节点力学性能分析及试验等方面。为保证本工程巨型圆锥形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斜柱的稳定性和安全,进行了设计方法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规范公式并考虑整体空间作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6.
郑小庆 《华中建筑》2005,23(6):104-105,123
该文探讨的是《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有关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地下室抗浮、地下室外墙和底板的荷载组合以及消防车等效均布荷载的确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the maximum load levelling of periodic heat flux entering a room through a composite roof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insulation layer has been evaluated for different insulation positions in the roof. A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implicit finite difference scheme was applied for 12 different roof configurations during typical winter and summer days. For this purpose, total insulation thickness was kept constant and insulation was placed as equally two pieces and as equally three piece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in the roof thickness. Then, insulation layers were moved 1 cm at a time across the roof thickness for 12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s of periodic heat fluxes for each sweeping process in the roof were calculated for achieving the maximum levelling of the heat flux entering through the roof.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st load levelling was achieved in the case where three pieces insulation of equal thickness were placed one at the outdoor surface of the roof, the second piece of insulation was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oof and third piece of insulation was placed at the indoor surface of the ro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