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重庆市天主教仁爱堂被列入重庆市历史文物保护建筑名列,然而却被研究人员在教堂研究中忽略。仁爱堂与欧洲教堂相比装饰性减少,但继承了欧洲教堂建筑的比例、构图元素和母题,并在部分细节上与中国建筑特色相融合,其典雅朴素的外观使其虽然多次易主依然保留较为完整。仁爱堂是研究上世纪中西建筑融合的较好实例,具有历史保护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苏州使徒堂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的历史图片和相关文献参考对教堂进行重新解析。对使徒堂的现场测量和实地拍摄,从教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建构技术和细部装饰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和解读。探究苏州使徒堂是如何巧妙展现出西班牙折衷建筑元素,解读基督教教堂吸取了苏州本土工艺建造和现代新材料背景下,如何延续和保存。  相似文献   

3.
1921年西班牙耶稣会代替法国耶稣会取得了芜湖教区和1929年分出的安庆教区的保教权,这两个教区是近代中国唯独由西班牙耶稣会管理的教区。建造于1936年的青阳耶稣圣心堂是西班牙耶稣会建造的三座教堂之一,具有十分显著的伊斯兰风格装饰元素。从全国来看亦属罕见,目前中厅大体损毁,立面仍较完整。通过对耶稣圣心堂的实地调研测绘,对其平面进行了复原,并从教堂的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平面型制以及立面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西班牙耶稣会建造的宗教建筑的特征,提出在近代西风东渐过程中,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传教士会在建造中表现其本土文化特点,使得近代天主教堂在相对统一的程式化形制之外不免呈现出风格上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4.
论广州石室的建筑艺术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历史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建筑史学界应该不分国界去研究国际历史建筑的关联性,并恰如其分地肯定历史建筑师的巨大功勋;建筑设计师也应以新的概念去认识我国历史上所存在的多元建筑现象,丰富当今创作词汇。本着上述精神,我们对广州石室艺术形象作了些探索。 (一) 广州自秦汉以来就是我国南方对外文化交流的中心,历史上存在过许多外来的宗教建筑。位于闹市区一德路的天主教石室圣心堂,就是其中最有特色、最宏伟的教堂之一。  相似文献   

5.
1906年建于荆州城南门外的天主堂是荆州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方中世纪小教堂。建于1883年的宜昌乐善街圣母堂,强华里圣心堂,自立路方济各圣堂现仅后者尚存。基督教新教有宜昌雅国堂、沙市基督堂、荆州福音堂,均比较简陋,但具哥特风。主要是外国人设计,中国工匠承建。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基督教建筑是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证物,它见证了西方建筑思想的传入,以及在与中国文化融合中创造出的新的建筑形式。基督教建筑,广义上包括了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教新教教堂。由于北京的东正教教堂数量少,缺乏代表性,本文将研究对象选定为北京近代由外国传教士主持修建的天主教教堂和基督教新教教堂。中华圣公会救主堂(Cathedral of Our Savior,以下简称救主堂),由英国圣公会华  相似文献   

7.
在时代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共同影响下,福州近代基督教的教堂建筑既延续着西方古典复兴教堂的建筑特征,又融入了福州地域建筑的形式语汇,表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建于1938年的基督教花巷堂,坐落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旁,是中西文化融合下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文从建筑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花巷堂的历史考证和遗存实测,从教堂的历史沿革、选址布局、建筑特征、建筑风格等4个方面,考察基督教花巷堂的建筑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从而探究教堂建筑在福州的地域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教堂小屋"是一处改扩建的住宅,位于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郊区的诺曼公园内。这个2层的小屋坐落于山坡上,场地内有一处被列入历史遗产名录的"耶稣变容"教堂。该建筑整合了亚热带的设计元素,强调自然与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在以保护和尊重历史建筑的前提下,教堂小屋的改扩建试图将现存的教堂建筑纳入一个适合家庭居住的独一无二的住宅中。住宅的空间布局考虑到所处地区的气候及环境条件,通过独特的建筑结构,以及  相似文献   

9.
张卫  王潇 《建筑与环境》2012,(6):110-112
本文分析了广西近代教堂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分布情况。从现存教堂的平面布局、立面风格、细部装饰、结构体系等几个方面入手,归纳总结出广西近代教堂建筑的三大风格形式,分别是:罗马式、哥特式和地方元素与西方样式融合的形式。从风格特征出发,系统探讨了遗留至今的广西主要近代教堂建筑实例,梳理教堂的建造背景、从多方面分析其艺术价值,肯定其在广西近代史上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为广西教堂建筑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一座婚礼教堂,五个自然元素 位于日本轻井泽的石之教堂是建造在宁静森林中的一座独一无二的建筑.它将20世纪初的思想家内村鉴三的思想"只有在大自然中才是真正的祈祷的地方"作为基础,把"石、光、水、绿色、树木"自然界的五大基本要素全部融入到设计中,体现了"天然的教堂"的设计理念. 教堂的设计师是有"自然建筑第一"之称的美国设计师Kendrick Kellogg,他是世界闻名的近代建筑巨匠Frank LIoyd Wright的弟子.  相似文献   

11.
陈蔚  贺欢  胡斌 《室内设计》2012,93(6):43-48
"百年教堂"石马真原堂保护修缮设计标志着重庆市重点寺观教堂保护修缮工程的正式启动。设计首先对石马教堂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以了解教堂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并对项目现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测绘与评估,获得了准确的现状图纸,确定了各个建筑单体的破损状况及原因,以采取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对整个建筑群历史价值及综合价值的评估使修缮保护的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了对遗产历史信息和全部价值真实、全面的保存和延续。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城市的建筑在西方折衷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功能和立面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建筑由此进入近现代阶段。该文通过探究苏州近代基督教教堂的建造历史和建筑特征为背景,重新对苏州圣约翰堂实地测量和文献综述,以教堂立面上十一种不同类型的外窗作为切入点,洞察教堂立面所蕴含的折衷主义,逐个分析外窗的特征。通过重新解读教堂的建筑特征,并在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究苏州地区近代教堂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广泛收集档案及文献资料、实地调研、采访等方式,获取西湾子两代主教座堂详尽的第一手资料,阐释了西湾子第一代主教座堂“L”型布局的成因;采用档案复原建筑平面的方法,对现已不存的新主教座堂形制进行剖析,揭示了新主教座堂成为塞北教会旗帜的原因。通过对两代教堂建筑形制的比较,目的是理清教会在华发展的初期及中期两个重要时段的发展特征,反映西方教会建筑从萌芽到巅峰时期,从被动本地化到西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帕拉第奥在威尼斯的圣乔治·马焦雷教堂(San Giorgio Maggiore)和威尼斯救主堂(Il Redentore)被称为具有先锋意义的教堂建筑。圣乔治·马焦雷教堂建于 1565 年左右,是本笃会的修道院。威尼斯救主堂则因为威尼斯的瘟疫,始建于 1577 年左右。两者均在建筑师去世后完成,但都兼具了古罗马神庙和中世纪基督教教堂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阅读和梳理,并结合实地调查,从三方面展开讨论。第一,两座教堂的选址反映出对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运河景观和圣马可广场的呼应,并成为圣马可湾“剧场”意象的组成部分;第二,对比两座教堂不同的功能和观看方式,分析其立面表达的异同;第三, 对比两座教堂与罗马耶稣教堂(Il Gesù)的立面处理和室内空间关系,总结帕拉第奥教堂建筑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侯海涛 《建筑》2003,(12):71-72
是近期俄罗斯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下面将展开论述今日俄罗斯建筑的几个特点。建筑与信仰苏联解体后,首都莫斯科在市长的领导下,重建了许多历史古迹,如红场上的喀山圣母像教堂、伊维尔斯基拱门及小礼拜堂、克里姆林宫内的观礼台,甚至在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的胜利广场也新建了一座小教堂。俄罗斯东正教最大的教堂—救世主大教堂的重建则从城市尺度的视点重塑了俄罗斯教堂建筑的辉煌,使古迹建筑重建运动达到了顶峰。目前在莫斯科仍盛行这样的做法,并且这种风气迅速蔓延到地方各州、区,如下诺夫格罗德、萨马、拉萨拉托夫等城市也相继重建、修复…  相似文献   

16.
高彩霞  田棋 《中外建筑》2008,1(4):73-76
以宁夏天主教教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阐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宁夏天主教教堂的历史发展及其建筑沿革;在实地测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宁夏天主教教堂建筑的内部、外部造型、建筑技术、建筑风格等特征;探讨了宁夏天主教教堂建筑在历史、建筑及城市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为宁夏教堂建筑的保护更新与宁夏近代建筑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教堂建筑在我国近代建筑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本文全面研究北京地区天主教堂的分布状况、历史沿革及风格特征:总体布局多采用中国传统院落式形式,主体建筑形式多样,大多遵照西方天主教堂建筑形式建造,同时融人许多中国传统元素,是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见证。  相似文献   

18.
《新建筑》2016,(5)
比利时圣母圣心会(C.I.C.M)成立于1862年,1865年起活动于中国长城以北地区,时间长达90年(1865—1955年)。在此期间修建了大量教会建筑来满足他们的传教活动需要,然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座教堂在中国内战(1945—1949年)和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中幸免于难并存留至今。重点讨论了圣母圣心会的传教士建筑师——和羹柏神父,他出身建筑世家,将比利时的圣路加建筑风格引入中国,设计了大量的教会建筑,功绩卓越却鲜为人知。介绍了和羹柏在中国的几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19.
结合历史变迁,介绍了青岛圣弥爱尔教堂,研究了该教堂的平面布置及其立面风格,探讨了教堂的室内空间及装饰,对该教堂的建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就教堂的保护发表了看法,以促进教堂建筑的研究保护。  相似文献   

20.
孙田 《时代建筑》2012,(2):84-89
美丽洲堂坐落于杭州的良渚文化村,是山林风景中的新建教堂。主教堂为集成材大跨结构,教堂综合体建筑与景观设计充分结合,追求纯净而细节丰富的空间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